(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黃鶴樓中秋登樓夜
文字:小貝
校稿:朝乾 / 編輯:闆栗
" 中秋國慶合璧 ",超長版小長假即将到來,節日的氛圍也愈發濃烈。
這幾天隻要在網絡上閑逛,刷着抖音、小紅書、b 站,總能看到各個地區關于中秋佳節的氣氛視頻,節日氣息滿滿。
在這之中,武漢的黃鶴樓可以說是一位頻繁出鏡的主角。早在以往,各種角度拍攝的 " 夜幕下的黃鶴樓 " 就給人以十足的視覺震撼,爲了欣賞這一 " 世界名畫 ",各路人馬紛紛來到武漢朝聖。
夜幕籠罩下的黃鶴樓,美得十分不真實
仿佛隻要置身其中,就能穿越到古代
(圖:圖蟲創意)▼
而最近的黃鶴樓,伴随着滿月的背景,再加上 " 中秋登樓夜 " 特殊意境的加持,俨然成爲今年中秋時節,中華大地上的一處文化高地。
中秋,要有黃鶴樓哦~
" 中秋登樓夜 " 意境深遠,但它不隻是一個意境。今年中秋之夜," 中秋登樓夜 " 晚會即将在抖音播出,從古人的詩境,到現實的晚會,這中間又蘊含着什麽新奇的創意?
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黃鶴樓或許已算不上高
但在武漢人民的心中,它依然是中秋登樓望月的首選
" 中秋登樓夜 " 晚會中的" 登樓 ",古已有之,再往前追溯,它來自于更早的登高習俗。登高能夠讓當事人視通萬裏,進而實現思接千載,例如孔子的 "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到了後來,登高又與文學創作緊密關聯起來,古人言" 登高必賦 "就是這個道理。
此後,随着古代科技技術的進步,建在山體高處的高樓越來越多,登高就又演化爲登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澱,登樓逐漸成爲古代文人的一種生命情結。
如今登樓所見之景與前人所見已然不同
而屹立在江邊的黃鶴樓則見證了它腳下土地千年來的變化
這樣一來,人們可以利用登樓将有限的視野空間擴展到無限,在吐納萬物中彰顯自己的情懷。例如在唐詩中,通過 " 登樓 " 的意象,來寄寓的詩人情感的現象就出現頻繁。
黃鶴樓承載着千百年來不同登樓者的萬千思緒
(毛澤東詞碑亭中的菩薩蠻 · 黃鶴樓 圖:壹圖網)▼
夜晚,常見;登樓,也不罕見。那麽在一年之中,比較特殊的夜間登樓時刻,中秋佳節必定能取得一籌。翻查古代詩歌,關于中秋佳節的内容更是不勝枚舉。佳節登樓,又是一種完美的體驗。
信息時代,中秋登高又有了新的創意。晚會現場就有一個" 打卡點 ",成爲觀衆的焦點所在。這個打卡點,被設計成了照片框的形式,而後面就是黃鶴樓的實體建築。" 咔擦 " 一聲,觀衆、黃鶴樓、月圓之夜完美同框。
此外,這個打卡點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拍照留念,是因爲相框的設計别開生面,而構成這個主要元素的則是與登樓緊密搭配的唐詩。相框左側鎏金的字體寫着" 中秋登樓夜,每一首唐詩都爲我而作 ",右側是一句經典唐詩"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試想,如果沒有這個唐詩元素的打卡相框,隻是遊客和黃鶴樓的合影,再加上月圓之夜。這個暗光下的構圖畫面,總給人覺得缺少了什麽,缺的就是詩的意境。
月明星稀的夜晚在江畔漫步,遙望黃鶴樓與高挂的圓月
此情此景,讓人情不自禁想吟唱一首
也正是因爲詩歌的搶鏡襯托,一定程度上使得這個打卡地标吸引了衆人。翻閱抖音、小紅書、B 站等平台,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在中秋的氛圍中,存在着這樣一處奇妙場景。
武漢可以說是一座與唐詩有深厚淵源的城市,崔颢《黃鶴樓》的一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空餘黃鶴樓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一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都是名傳千古的唐詩佳作。
詩中描繪的情景與其中寄托的情感
給了後人無盡的想象空間,也讓黃鶴樓有了别樣的浪漫
(圖:壹圖網)▼
既然 " 中秋登樓夜 " 的意境有這麽多唐詩元素,那麽主舞台搭建在 " 天下江山第一樓 " 黃鶴樓腳下的晚會,自然也離不開唐詩了。這場晚會的主題便是" 每一首唐詩都爲我而作 ",内容分爲" 古人的唐詩 "和" 今人的唐詩 "兩大篇章,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演繹唐詩,呈現唐詩跨越古今的情感聯結。
一首詩能夠打破時間的禁锢
穿越千年,連結不同時空的人的情感
具體在内容設置上,将呈現 6 個登樓宴環節,邀請駱玉明、于赓哲等專家學者,《長安三萬裏》劇組,以及六神磊磊、都靓、一方見地、長安姑娘等抖音知識達人,分享黃鶴樓背後的唐朝文化和曆史。
尤其是其中的《長安三萬裏》,可以說是本年度極爲重要的一個文化 IP。随着《長安三萬裏》的帶動,李白、唐詩等唐文化 IP 持續出圈,武漢的黃鶴樓便成爲抖音上最受歡迎的唐詩相關景點。
據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今年 7、8 月,黃鶴樓接待遊客量逾百萬人次," 詩詞裏的黃鶴樓 " 成爲熱門詞彙。
蠻紮實~
關于武漢,有着無窮無盡的話題,就在中秋前夕,武漢主題短片《蠻紮實》正式推出。
好一個《蠻紮實》,光是片名就充滿着濃郁的武漢味。細看這部片子,黃鶴樓、東湖、龜山等景點紛繁上映。
那一聲" 過早了!",三鮮豆皮、糊粉湯以及武漢最著名的熱幹面等美食紛至沓來,此外還有外地人不太了解的武漢民俗技藝,泥人、剪紙等等,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武漢。同樣能在這部片子當中體現的,不隻是各種景點和人們印象中的古代武漢,還有現代武漢。
随着最近異常火熱的拍攝手法—— " 火箭升空 " 的廣爲傳播,代表武漢舊元素的黃鶴樓、晴川閣、白雲閣,還有新元素的綠地中心、龜山電視塔、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同框出鏡。
從 " 舊 " 到 " 新 ",代表着武漢從古至今的傳承,而今年也是武漢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2023 年,對于中國的許多城市而言,或許都是一個平常的年份。然而對于武漢而言,則意義非凡。這一年,可以說是武漢建立的曆史原點——武昌建城整整 1800 年。
從公元 223 年孫權在黃鹄山所築的夏口城,到今天的武昌以及武漢,曆史變化無常,甚至還有 " 武昌與鄂州互換地名 " 的曆史轶事。武漢 1800 多年走下來,發展成當今的樣子,頗爲不易。
孫權取 " 武昌 " 之名,寓意 " 以武而昌 "
(光緒 1883 年 9 月中國武昌地圖 圖:wiki)▼
我曾兩次到過武漢,武漢三鎮以及傳說中的第四鎮光谷都有所涉足。漢口的煙火氣、漢陽與青山的工業、光谷的現代化景觀,都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向左滑動 -
保成路夜市、漢陽鐵廠、青山工業設施、光谷廣場
具體到武昌,尤其是黃鶴樓附近,基于刻闆印象,第一次去這裏的時候,以爲這裏已經被打造成了一處程式化的旅遊街區。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走到黃鶴樓以及首義紀念館附近,映入眼簾的卻是武昌的老街巷,當地居民依舊還過着老武漢人的生活。
武昌市民依舊接地氣的景象,已然出乎了我的意料。
武漢,這兩年
武漢文旅,微觀層面的接地氣隻是其一,而在宏觀層面,更有巨大發展。
2021 年 8 月,武漢憑借與東亞國家的密切交往、優越的資源禀賦以及文化和旅遊發展的良好态勢,入選 2023 年" 東亞文化之都 "候選城市。憑借創建 " 東亞文化之都 ",非遺傳承人與城市同頻共振,飛針走線、刀刻手撕、揮毫潑墨等等技藝展現在世人面前。
向左滑動 -漢繡、剪紙、通草畫
除此之外,一些惠民行動每年也在多次開展,比較著名的就是湖北武漢文旅消費券,帶給想要去武漢當地體驗文化的遊客一定便捷。
觀察這些大事件,可以很清晰的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在當今互聯網的浪潮下,僅靠官方推動,或者是線下發展,抛棄線上,一個地方的文旅活動絕對搞不好。而依托互聯網,通過抖音等新型傳播平台,可以進一步給文旅方面帶動助力,提升競争力。
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台,除了對文旅發展有推動助力外,還會使得文化傳承産生一種新的高度。
就以本次武漢的" 中秋登樓夜 " 晚會爲例,在短視頻時代,通過巨大的 " 流量 " 分成,更多的 " 流向 " 導入到了文化、藝術領域。而有着 " 詩教潤鄉土 " 的中華民族最大的同心圓——詩詞,這一人文之音成功在新興平台上傳播,讓更多年輕人借此領略詩詞之美。
【今日福利】
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9 月 28 号 12: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3 位粉絲,每人贈送 1 本《唐詩三百首》圖書!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