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放開之後,網上一些名人發帖,自己的父母沒有扛過這次發燒,有的老人突然就走了,子女都沒有在身邊。老齡化加速到來,養老問題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最大民生問題。
從 2023 年開始,1963 年開始的 " 嬰兒潮 " 将迎來 " 退休潮 ",民間數據是每年有 2000 萬 60 後退休,官方數據是每年有 800 多萬 60 後退休。1960 年 -1973 年出生的這一代人,已經或陸續退出曆史舞台。這一批老人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的養老問題比多子女的老人更複雜。
自古以來都有 " 養兒防老 " 的理念,自從 1971 年實行計劃生育到 1982 年确立為基本國策,執行最嚴格的是 1960 年至 1973 年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到 2023 年,1973 年出生的女性工人也達到了 50 歲的退休年齡,他們面臨嚴峻的養老問題。
還記得 1985 年的宣傳标語嗎?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然後,逐步演變成 " 政府幫養老 "" 養老不能全靠政府 " 一直到 " 自己來養老 "。我們都知道,1960 年 -1973 年的這一茬獨生子女的父母,基本指望不上獨生子女的養老,主要依靠養老金。
所以,有些獨生子女的退休老人尤其是 1960 年至 1973 年出生的退休老人呼籲:2023 年在養老金上漲中每月多漲 10% 養老金,作為當年執行計劃生育的回報,幫助解決養老問題。
每逢給老百姓辦點實事,首先跳出來反對的往往是社保專家,因為他們滿腦子裡隻有市場經濟。他們的反對理由:
一是各地區都給獨生子女父母發了 300-3000 元不等的補貼,多漲養老金沒有法律依據;
二是多給獨生子女的父母多漲 10%,這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法則不符合;
三是養老基金不是慈善機構,沒有義務管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
四是多漲養老金的來源是社會統籌的大池子,對其他群體不公平;
五是獨生子女家庭約有 1.8 億,每月多漲 10%,按照全國平均養老金 3000 元的水平,每年需要 6480 億元,社保基金根本撐不住。
PS:這一屆獨生子女的父母提出了反對意見,值得有關部門關注,希望能引起重視。
第一,這一屆父母,當年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的号召,隻生了一個孩子,當時的宣傳口号也是 " 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 "。現在,這一批人退休了,獨生子女正趕上事業期、職場焦慮期,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自顧不暇,根本指望不上他們能照顧父母。
第二,這一屆父母感謝政府給獨生子女發了一些待遇,比如,一次性補貼、交稅享受一定的減免、獨生子女的護理假,等等。但是,這次獎金和福利隻是錦上添花,而養老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就是增加養老金最解渴。
第三,養老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尤其嚴重。很多父母将面臨孤獨終老的局面,由于缺乏子女的照顧,他們要麼請護工,要麼進養老院,要想過得體面一點,必須多花錢。所以,适當增加養老金才是務實的措施。
第四,養老金不足的問題,并非是獨生子女父母造成的,而是養老金來源不光,目前僅僅依靠在職人員繳費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美國的養老金規模是美國 GDP 的 150%,中國養老金規模隻是中國 GDP 的 10%,差距這麼大,值得社保部門思考,如何迅速壯大養老基金的辦法。
PS:其實,獨生子女的父母退休人員已經高達上億,而且越來越多,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務實、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