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長時間的沉澱,華爲終于初步突破封鎖,拿出了最新的處理器、優秀的衛星通訊能力,帶來了最新力作:Mate 60 系列。
我們拿到華爲這台Mate 60 Pro手機亦有一段時間了,積累了一段時間的使用體驗,應該可以談談它到底如何了。
外觀設計
作爲一台旗艦機,華爲Mate 60 Pro的質感非常好,稱得上旗艦級品質。
在傳承前代産品中軸對稱、星環設計的整體設計風格之下也增加了全新的設計标志。
背後的玻璃紋路+金屬拼疊的設計非常漂亮,有一種對稱美感,整體弧形與攝像頭形成同心圓,金屬面的擴大很有利于散熱,能讓機身的功率釋放更高。玻璃采用了較好的AG磨砂工藝,金屬部分的噴砂打磨也非常細膩。不過,如果刻意觸摸金屬和玻璃的接縫處,還是會有一點硌手的感覺。
機身尺寸是:163.65mm(長)x 79mm(寬)x 8.1mm(厚),從上手握持的角度來看,機身寬度仍有一點點寬,我們認爲對于小手用戶來說,長時間單手握持和操作會有一點不方便。
寬度如果能到76mm以内就會舒适很多,如果小于72mm的話單手握持就會比較輕松,不過那樣屏幕尺寸就很難做大。屏幕尺寸6.82英寸,機身重量225g,對于現在的旗艦機來說并不算太重。
狗崽手不大,所以單手操控并不太穩
Mate60 Pro機身相比其他品牌有更多的注塑條,這更有利于信号天線的排布,也是華爲強有力的信号保障。
屏幕正面上部有三個開孔,是前置攝像頭以及3D深感攝像頭。如果不喜歡三個孔的設計,也可以在系統中合成爲一個長條的樣式。
正面的屏幕觀感算是國産機内特别優秀的,這對于用手機拍照也非常重要:
- 手動亮度足夠高,是目前的第一梯隊,這能讓你戶外拍照也能清晰地看清屏幕;
- 可視角度、一緻性都非常優秀,在目前的曲面屏中應該是最優秀的之一,這能讓你不至于必須完全90°直視屏幕;
- 色準方面,華爲是最早開始做CIE2015的手機廠商(CIE2015模型可以通過分析發光源的光譜,通過數學計算和人眼參考,推導出符合人眼視覺準确的色彩模型),這能讓你能在屏幕上盡可能準确的看到照片的實際色彩。
- 頻閃方面相比自家上一代稍稍有一點劣勢,但是支持高頻調光已然足夠優秀,領先各個國際大廠,這對于長時間觀看手機屏幕的消費者能夠稍微好受一些。
基礎配置
聊聊配置,本次Mate 60 Pro采用了最新的國産處理器麒麟9000s,電池容量爲5000mAh,88瓦有線充電、50瓦無線充電。我們日常使用時操作體驗都比較流暢,也并沒有覺得發熱嚴重,耗電速度也沒有明顯變快的感覺。不過在長時間拍照界面下,還是會有一定發熱,且耗電增加。
攝像頭配置爲後置3顆攝像頭:
廣角攝像頭:
約5000萬像素1/1.56型傳感器,等效24mm焦段(默認1x裁切至27mm),光圈F1.4-4,具備OIS光學防抖。
這顆攝像頭規格略低于P60 Pro的廣角攝像頭(IMX789衍生型号),我們猜測應該是IMX766的進階衍生型号。
超廣角攝像頭:
約1200萬像素1/2.77型傳感器,等效焦距13mm,光圈F2.2。
我們猜測這顆攝像頭與Mate 50 Pro上采用的超廣角攝像頭相同,應該爲IMX688的衍生型号。
潛望式長焦攝像頭:
約4800萬像素1/2.56型傳感器(可能有裁切),等效90mm焦段(默認裁切至95mm),光圈F3.0,具備OIS光學防抖。
我們猜測這顆攝像頭與Mate 50 RS的傳感器一緻,應該是IMX858輕微裁切,這個與P60 Pro的傳感器也可能相同,但采用的鏡頭不同,稍弱于P60 Pro。
理論測試
我們對Mate 60 Pro的影像表現進行了理論測試。必須要說明的是拍攝Raw格式的照片時,取景框裏還是标準的JPG裁切時的視角,會導緻拍下的Raw格式照片視角有略微的變化,我們采用多次測試的方式将實際Raw照片視角對齊标準框以盡可能準确地測試出結果。
華爲爲了讓消費者拍攝時有盡量一緻的拍攝體驗,将所有自家手機的1x裁切到27mm,這樣能夠很好的統一消費者對于拍攝視角的認知,不至于每次換手機都還要重新适應。基于這樣的思路,3.5x長焦攝像頭也設置爲95mm,正好對應1x的3.5倍。
tips:手機拍攝較爲注重計算攝影,自動拍攝時有大量算法等介入,與Raw拍攝有較大差異,往往觀感更好,理論測試作爲硬件測試僅供參考。
001 分辨率測試
我們采用Raw格式拍攝了三個攝像頭的分辨率标版,情況如下:
廣角主攝支持可變光圈,我們分别在F1.4、F2(系統默認)、F4下進行了拍攝。
且因僅廣角主攝支持高像素模式,且無法輸出Raw,故高像素模式采用jpg進行評判。
測試後我們發現,F2狀态下是畫質較好的狀态,在F1.4和F4下均不如F2銳利,不過F1.4和F4下的邊緣畫質也都完全可用,不用擔心。
高像素模式下細節更加清晰,對比度更高,适合拍攝較爲細節的紋理,不過由于僅支持jpg,銳化算法介入較多,可能在拍攝紋理不需要那麽分明的畫面時會不夠理想。
超廣角攝像頭雖然爲1200萬像素,但畫質并不算差,細節分明,僅邊角處有一定劣化。
長焦鏡頭銳度表現良好,無論是中心還是邊角都有可用程度的銳度。
分辨率上我們認爲雖然Mate 60 Pro硬件不算頂級,不過由于比較優質的算法調教,還是能表現出不錯的素質。但要注意在用JPG直出時,華爲爲了讓紋理更清晰,加銳比較嚴重。如果是對畫面有較高要求,我們建議采用Raw格式拍攝。
002 寬容度測試
我們采用Raw格式拍攝寬容度标版,并在專業模式中調節EV進行曝光設置:
在-3EV到-4EV時測光開始不準,拉回後暗部有偏色現象。當然,手機攝影-4EV還想可用的話要求确實太高了。
總的來說在專業模式下,Raw圖片從-2EV到+1EV是完全可用的,如果需要拍攝更高光比的圖片,在自動模式下手機會根據情況進行HDR計算,保證整個畫面的曝光盡量正常。
003 高感測試
我們使用Raw格式拍攝了三個攝像頭的高感測試,超廣角端最高隻到ISO3200。
在高感方面,手機的Raw格式照片都很少進行降噪處理,故表現也并不會太好,但這樣可以準确地看到手機攝像頭的硬素質。
在廣角主攝方面,高感直到ISO 400都還比較純淨,到800時開始有一定噪點,到3200時開始細節丢失。
在超廣角方面,ISO 400開始有一定噪點,到800時噪點增加,細節開始丢失。
在長焦方面,高感性能居然跟主攝有一定程度接近,ISO400下畫面都還算不錯,到800時才開始有明顯噪點,1600時細節才開始丢失。這對于用長焦拍攝夜景有比較大的幫助。
004 畸變測試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攝像頭爲了平衡屏幕顯示、變焦、多攝協同等,會将攝像頭視角稍稍調整,而在Raw照片中這個輕微的角度是不會被還原的,我們多次測定調整後,拍出完全平行的照片。
廣角攝像頭:
超廣角攝像頭:
長焦攝像頭:
總體來說畸變表現良好,在廣角主攝和長焦攝像頭都僅有極微弱的桶型畸變,對于拍攝幾乎沒有影響,在JPG下就完全矯正。而超廣角由于等效焦距的确非常廣,達到了13mm,所以在矯正前有非常明顯的桶形畸變,但我們在實拍中發現jpg是機内自動矯正了畫面,并不會造成過多影響。
005 色彩傾向測試
我們采用自動模式拍攝德塔色卡進行色彩傾向測試。
長焦攝像頭:
可以看到三個攝像頭的色彩傾向并不完全一緻,其中長焦攝像頭色彩會更加濃郁,而廣角攝像頭的色彩比較傾向于"印象中"的顔色。手機的自動模式攝影其實并不是爲了盡可能還原标準色彩,而是需要有一定思路和傾向性,讓畫面更好看,符合自己的審美,這方面我們覺得XMAGE做的還不錯。
006 JPEG對比RAW測試
我們來看看RAW原圖直出和JPEG的區别:
長焦攝像頭RAW原圖:
長焦攝像頭JPEG原圖:
放大對比細節:
大家可以看到在開啓RAW拍攝後,長焦攝像頭的JPEG視角會改變至與RAW相同的無裁切視角(等效89mm焦段),不過兩種格式在細節呈現上依然區别非常大。JPEG會對細節進行加銳處理,這樣在不放大時畫面會更加清晰銳利,但也會将物體原本的質感改變。在這張照片上,JPEG格式的絨毛都會更加清晰分明,但翅膀、眼睛等質感被改變的比較"硬"。而且高光部分相比RAW文件丢失嚴重。
該機在拍攝RAW時,同時也會保存JPEG格式,所以要求高的朋友可以考慮使用。
實拍體驗
我們來看看Mate 60 Pro的實拍表現。
狗哥走到幾棟洋房面前,大家能看到什麽亮點嗎?
我們放大到3.5倍來看看,這時候大家能看出來嗎?好像能看到人,我們來看看是男是女?
繼續放大至10倍變焦,原來是一位小朋友!這時候能看到窗戶背後的小女孩仿佛在跟我們溝通~
近年華爲手機最令人稱道的便是這個長焦微距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一般廣角主攝難以拍出"陌生感"的畫面,而長焦微距是一個更"快捷"的方式,這樣還更能展現出極緻的分辨率。當然這一切都歸功于這台機器的硬件設置與調教。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蜜蜂非常清晰,這麽小的花蕊、花瓣也是刻畫得相當細緻,讓我們繼續放大看看這張圖清晰度如何!
上圖放大後可以看到蜜蜂腿上的絨毛的相當清晰,翅膀上的紋路也清晰可見,真是"每一根毛都清清楚楚"。
我們再看一枝本就很小的花,在長焦微距下能拍出這樣的特寫畫面,這是不是非常符合現在廣大普通群衆的拍攝需求呢?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們調至等效89mm焦段時即爲F3光圈,這時候是真正用滿了整個傳感器的時候,長焦是沒有過多裁切畫幅的,這保證了基本的畫質表現。
切換到廣角攝像頭,标準1x的焦段是27mm,這個焦段相比起沒有裁切的24mm更适合街頭的拍攝。當然這樣的拍攝距離是比較近的,在路上随手拍攝一隻狗給大家看看?
狗哥用長焦焦段拍了一個"人文"類照片。
重慶的建築,尤其是立交橋,是重慶非常獨特的"景色",用這台手機拍攝下來當然也是非常OK。
雖說看起來參數似乎不夠給力,但是拍攝這樣的沖擊力畫面卻是毫不含糊,13mm的超廣角視野的确能帶來相當好的體驗。
如果覺得過于廣了,調至1×模式,再來一張。又會是另一番風味!
我們再來點其他焦段的。
在這裏我們也試了試它的視頻拍攝能力,大家可以簡單看看,在完全沒有後期時的視頻素材到底如何。我們認爲這個視頻能力完全可用狀态,不過相比起目前手機視頻最強的蘋果,還有一段路要走。當然,我們也相信華爲能夠很快追上,并且超越美國人。
對比Mate 60 RS
同Mate60 Pro同時推出的還有Mate60 RS 非凡大師版,它擁有更好的攝像頭組,下邊通過同場景的拍照模式對比,我們來看看二者在影像方面有什麽區别?
首先最直觀的就是色彩的區别,通過綠色的色彩在二者鏡頭下的不同呈現來看,RS的色彩更潤、并且自然飽和度更高一些,相較之下Mate60 Pro的色彩雖然也不錯,但則稍顯幹澀和平淡。
這也有可能是二者直出默認的色溫色調不同導緻的,Mate60 Pro要更偏藍偏品,色溫更冷理論上更抓眼球;而Mate60 RS則是色調偏青,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首先最直觀的就是色彩的區别,通過綠色的色彩在二者鏡頭下的不同呈現來看,RS的色彩更潤、并且自然飽和度更高一些,相較之下Mate60 Pro的色彩雖然也不錯,但則稍顯幹澀和平淡。
其次,由于Mate60 RS主攝像頭有更大的傳感器面積(計算可得大約爲1/1.43型,應該跟P60 Pro同源),算法也更加優秀,所以從虛化的表現來看,RS的虛化表現更好,同場景下具有更圓的光斑,并且虛化更柔和一些,主體和背景的分離度從肉眼來看感覺更強。
兩者的長焦鏡頭爲相同型号,所以從微距的表現來看二者則無甚差異,對于小昆蟲的節肢上的絨毛都表現得很清晰,也沒有明顯的色散。
綜述
作爲突破封鎖的第一款機型,Mate 60 Pro拍攝模塊全部實現了國産化,在各家旗艦機型中以較爲普通的配置做出了還不錯的實拍表現。說明華爲在自研芯片的拍攝優化上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彌補了硬件上的不足。
此外Mate系列本就不是強調影像的機型,我們在此期待新的P系列,能看到影像的巨大趕超,畢竟從隔壁的消息看,國産感光芯片又有了新的突破。趕日超美,對今天的我們,并不是一句空話!
優點:
1、自研芯片,突破封鎖
2、旗艦級的拍攝體驗與優秀的畫質
3、屏幕各方面都很優秀
缺點:
1、硬件還有升級空間
● 圖片樣片 | SAMPLE IMAGE
- 熱點:
- 相機鏡頭:
- 鏡頭:
- 直播: 永諾直播相機
- 穩定承托:
- 電影機:
- 無人機:
- 音頻:
- 燈光:
- 存儲:
- 手機:
- 數碼:
- 巨巨說:
- 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