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前兩天看到這麽一條新聞:《小醜牌》(Balatro)開發者 LocalThunk 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吐槽評級機構 PEGI(Pan-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泛歐洲遊戲信息組織)。原因是後者認爲《小醜牌》裏使用了真實撲克牌和撲克規則、" 可能誘使玩家嘗試現實中的賭博遊戲 ",給了遊戲 "18+" 評級。
這顯然讓開發者十分不滿,他表示,EA 的《EA Sports FC 25》裏明明有内購、有開箱,評級卻隻有 3+,而那些東西明顯更像是賭博。比起給《小醜牌》評級 18+,他更讨厭那些利用人性弱點做開箱玩法的遊戲獲得更低齡的評級。
開發者的吐槽
如果有些朋友還沒玩過《小醜牌》,我可以稍微介紹一下:這是一款以撲克爲主題的 Roguelike 遊戲。它的基礎玩法的确參考了撲克規則,比如牌型、出牌、棄牌、點數計算等等,但核心亮點在于通過功能牌的構築來獲得高分。功能牌又分爲幾種,小醜牌可以增加計分、更改機制、修改卡牌等等;塔羅牌主要用來修改卡牌,以獲得更好的效果;行星牌可以用于增加計分或貨币;幻靈牌可以爲卡牌增加特殊效果;禮券則能夠更改一些遊戲機制。每盤結束,不論玩家失敗還是通關,在這一次遊戲裏獲得的所有功能牌和貨币全部清零,下一盤需要重新開始。
《小醜牌》遊戲畫面
一句話總結,比起撲克,它更像是一個 " 通過構築和計算拿高分 " 的遊戲。我的同事熊宇老師就十分擅長這一點,當我第一次和他說 " 最近在玩《小醜牌》" 時,他馬上貼出了一張遊戲截圖,上面的分數超過了 10 億。
熊宇老師的最佳戰績
說回開發者的吐槽,剛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吃驚——《小醜牌》竟然能被定到 18+?第二反應是打開搜索引擎,看看其他地區的分級機構是不是也這樣。畢竟 PEGI 的結論大多隻在歐洲适用,而歐洲的标準往往是最嚴厲的,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矯情。
我去搜了搜,感覺還好,美國 ESRB(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娛樂軟件分級委員會)給《小醜牌》的評級是 E10+,意味着它的内容适合 10 歲以上的玩家。在 ESRB 官網上,《小醜牌》頁面還明确标注了 " 賭博題材 ",評級摘要裏也寫到,遊戲以撲克爲主題,含有撲克規則中的名稱、計分系統、牌型等元素,但沒有 " 下注 " 的成分。從個人觀感來說,我覺得這樣的定級和說明要比 PEGI 合理多了。
ESRB 對《小醜牌》的定級是 E10+
日本 CERO(Computer Entertainment Rating Organization,計算機娛樂分級機構)更是坦蕩,不玩虛的,直接定了個 CERO A,也就是 " 無任何受限内容,适合所有年齡段 "。也許是我的錯覺,在看過 PEGI 和 ESRB 之後,再看 CERO 就有種自由奔放的松弛感,不知道是日本對這一塊本來就寬松一些,還是評級機構工作人員覺得年齡太小的玩家對這類規則相對複雜的遊戲不感興趣,不論如何,《小醜牌》在日本也沒有受到什麽限制。
還有一些評級機構,比如德國的 USK(Unterhaltungssoftware Selbstkontrolle,德國娛樂軟件檢驗局)将《小醜牌》定爲 12+,這個思路和 ESRB 應該是異曲同工,隻是不同評價體系的細分差别。
搜索一番之後,我的疑惑其實還是沒有解開。從其他評級機構的結果來看,大部分人對《小醜牌》的内容和玩法還是作出了客觀(有的還偏向寬松)的評判,反而把 PEGI 襯托得尤其雙标——要說《小醜牌》可能出現 " 賭博畫面 ",ESRB 的說明就解釋得很清楚,遊戲裏隻有分數,沒有下注,并沒有涉及到最關鍵的環節;另一方面,《小醜牌》開發者吐槽的《FC 25》,裏面包含的開箱、抽卡等玩法倒真的被一部分歐洲國家定義爲賭博——再看看 PEGI 給《FC 25》的定級,就更諷刺了。
至于 PEGI 解釋的 " 可能導緻玩家對現實中的賭博感興趣 ",我始終覺得,正常成年人應該能夠區分賭博中 " 利用人性弱點 " 的東西到底是什麽,是某些特定的玩法,還是鼓勵僥幸、一夜暴富、" 搏一搏 " 的金錢機制?起碼我認爲是後者,教育人們 " 遠離賭博 " 的重點也是後者。離開了那套金錢機制,玩法其實也就隻是玩法;被賭博吸引堕落的人,讓他們成瘾的也是金錢。
聊到這一點的時候,熊宇老師還舉了個例子:很久之前,甚至有人在 RPG 裏設置 " 賭場 " ——有些遊戲在野外遇怪是暗雷,就有大哥開賭 " 暗雷裏遇的是什麽怪 " ……當然這類亂象很快被禁止,現在也就當笑話說說了。不過我想說的是,連 RPG 都能用來賭,恰好說明玩法是所謂 " 鏈條 " 上最無辜的那一環。人一旦有了歪門邪道的心,想攔也攔不住,倒不如就事論事,讓遊戲的歸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