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特約記者 戴榆
圖片來源:圖蟲
7 月 19 日,空客發布 2023 年全球市場預測報告稱,未來二十年,全球将産生超 4 萬架新飛機訂單,而中國仍将是最大的 " 蛋糕 " 市場,預計将有近萬架新飛機等待交付。
空客全球市場預測團隊負責人 François CABARET 分析認爲,今年以來中國國内航線的運力已超疫情前水平,國際航線也在加快複蘇,預計 2024 年左右有望恢複至疫情前水平,而在疫情期間未能及時交付的飛機訂單也将陸續加快交付以投入市場。
中國民航飛機需求持續旺盛 每年将交付 400-500 架
7 月 19 日,空客發布的 2023 年全球市場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機隊規模約 2.3 萬架(不包含支線飛機),未來二十年将翻倍至 4.6 萬架,除去 5000 架左右現有飛機的存量,将有超 4 萬架的新飛機等待交付。
這也意味着,對空客、波音以及中國商飛與巴航工業等飛機制造商來說,未來二十年,全球每年将有 2000 架飛機訂單市場等待瓜分。
就中國的民航飛機市場需求來看,未來二十年,中國的機隊規模将有望突破目前的三倍,達到 11000 架左右,除去現有存量,中國各大航空公司的飛機訂單需求總量約爲 9400 架,平均每年将有 400-500 架新飛機等待交付。
有民航業内人士分析認爲,每年 400~500 架飛機訂單交付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值,尤其是疫情三年中有大量訂單的積壓與遲延交付,未來市場會加大交付量以彌補過去的缺口。
" 平均每年 400-500 架的飛機交付,這個數字看上去非常誇張,但我們回顧曆史數據就會發現,這其實僅僅是疫情前水平的一個自然增長 ",空客全球市場預測團隊負責人 François CABARET 表示,疫情前的 2016 年到 2018 年,中國每年基本上都達到了 400 架左右的交付量,但在疫情期間每年的交付量僅僅隻有 220 架到 250 架左右,留下了巨大缺口,未來加大訂單交付量或不可避免。
上述民航業分析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人口紅利驅動下快速增長的出行需求,中國民用航空市場仍将保持較高的平均增長水平。
" 中國一向是空客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從 2006 年起中國始終是空客最大的單一國别市場。到 2023 年 6 月底,空客在中國在役飛行的機隊規模已經達到 2175 架,超過一半的市場占比。" 空客全球高級副總裁劉莉表示,無論是體量還是發展速度,中國依舊是全球市場中的主要看點,空客看好中國航空市場的未來發展,也堅信中國将持續在全球航空市場發展過程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François CABARET 也坦言道:" 分享個人的感受,我在空客工作了 25 年,剛加入空客的時候參觀飛機交付中心,大部分飛機都是漢莎、法航等歐美航空公司,隻有很少是交付給中國航司的。如今再去看我們歐洲的飛機交付中心,歐美地區訂單占比已大幅下降,有着大量的飛機等着中國的三大航以及春秋航空等航司接收。這也表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來,世界航空業的重心已漸漸的從歐美向東轉移到了中國以及中東地區。"
此外,François CABARET 還指出,中國民航業未來新飛機訂單量的高速增長也多少與中國航司的整體機齡年輕化政策要求有關。
" 分析來看,平均機齡爲 10 年以下的飛機當中,中國的比例是 70%,而美國的比例則相對較低,隻有 35%",François CABARET 告訴記者,追求機齡的年輕化也意味着更換淘汰老舊機型的需求也更高。
各大航司努力扭虧 國際航線完全恢複仍有待明年
7 月 19 日空客發布的 2023 年全球市場預測報告中也提及,疫情三年令整個民航業遭遇了巨大損失,全球航空市場正在加快恢複走向正常水平。其中,中國國内航線的運力恢複也已超過疫情前水平,但國際航線的運力恢複隻達四成,完全恢複可能需要等到 2024 年左右。
根據飛有科技不久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國内航線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達 218.8 萬班次,較 2019 年上半年增長 3%,航班量已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平;2023 年上半年國際及地區航線實際執行客運航班超 13.2 萬班次,隻恢複至 2019 年同期的 37%。
而從經營業績來看,航空公司雖然仍面臨巨額虧損,但經營狀況已明顯轉好,尤其是 Q2 以來正加速修複改善經營業績。
根據日前國内民航 7 家上市公司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中國國航(601111.SH)、中國東航(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上半年虧損預計 112 億至 141 億元,但較 2022 年同期約 497 億的虧損已大幅減損。而春秋航空(601021.SH)與吉祥航空(603885.SH)等則實現了扭虧爲盈,其中春秋航空預計盈利 6.5 億元到 8.5 億, 吉祥航空預盈 0.55 億至 0.8 億元。
對于上半年仍出現的較大虧損面,三大航皆表示,今年以來随着航線及資源配置的優化,公司加大運力投放與強化成本控制,生産經營穩步恢複,業績也大幅減虧。然而,由于國際航班恢複不及預期以及人民币兌美元彙率貶值等因素的影響,航空公司上半年仍出現較大虧損。
民航業分析人士指出,航空公司經營業績的大幅改善,與市場的強勁複蘇密切相關,而三大航的國際航線在經營業績中的占比較高,實現扭虧仍有待國際航線運力的恢複程度。而随着暑期旺季出行需求的持續加大,量價增長也将有望進一步推動航空公司下半年業績的進一步改善。
空客全球市場預測團隊負責人 François CABARET 則表示,在完全擺脫疫情帶來的影響之後,中國民航業将趕上疫情前的發展軌迹,客運量有望繼續保持 6% 的年平均增長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7 月 19 日空客 2023 年全球市場預測報告中提及的中國未來二十年新增 9400 架飛機中,單通道窄體機預計爲 8000 架,國際航線的主力機型寬體機約爲 1400 架。
對此,François CABARET 表示," 随着航空運輸量的不斷上升,空域的資源也将變得越來越緊張,由此也将帶來各大航司對寬體機有更多的需求,預計寬體機的需求數量可能還會有所上升,1400 架的寬體機預測僅爲最低标準,實際占比數量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