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再生農業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一覺醒來,整個天空都被暗黃色的沙塵所裹挾,恍惚間還以爲自己穿越到了火星……
南方人表示第一次見這場面▼
對于生活在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随着近些年來我國生态的持續改善,這種宛如末日将近般的沙塵暴景象已經不太常見了。随後,當人們了解到,這次大規模沙塵暴的源頭是我們的北方鄰國時,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蒙古草原退化問題,就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給沙塵暴提供了充足的 " 彈藥 "
(圖:NASA-2011 年 5 月 11 日)▼
而若是深究下去我們也不難發現,蒙古的草原之所以會大片大片地變成荒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毫無節制的過度放牧。
換言之,蒙古淪落到今日之境地,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人禍的比例要更大一些。
是天災,更是人禍
從地理角度來看,坐落于内亞草原上的蒙古 " 正好 " 身處薩彥嶺、肯特山脈、大興安嶺、燕山山脈、陰山山脈、祁連山脈、阿爾泰山脈和唐努烏拉山脈的包圍網之中。無論是北冰洋還是太平洋的水汽,都很難突破重重圍堵抵達這裏,這就天然地決定了蒙古的土地很容易受到荒漠化問題的困擾。
▼
而更不妙的是,由于貧窮和落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并沒有養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想要謀求更好生活的種種行爲,反倒加劇了蒙古國的土壤退化問題。
身爲世界第二大羊絨生産國,蒙古國内經常能看見的景象便是正在咀嚼牧草的成群牛羊,而後者也是牧民們重要乃至唯一的收入來源。
渾身上下都是寶的羊
可以說是蒙古國牧民的 " 衣食父母 " 了
(圖:shutterstock)▼
在近代以前,蒙古的牧民們遵循着 " 逐水草而居 " 的習俗,這就給了被牛羊啃食過的草場恢複生機的機會;等到社會主義國家時期,蒙古學習蘇聯的集體農莊制度,牧民們從此不再大規模遷徙,但出于平衡草場承載力的考慮,仍然嚴格限制了單位草場上的牲畜頭數。可以說,在這兩個時期,蒙古的草原并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爲遊牧而生的蒙古包被集中起來組成了巨大的 " 小區 "
每個牧民家庭飼養的牛羊不得超過 50-75 隻
(1972 年烏蘭巴托附近的蒙古包區 圖:wiki)▼
但随着蘇聯解體,蒙古也有樣學樣地頒布了《财産私有化法》,将牲畜劃歸牧民私有,這回羊是自己的,草是國家的,牧民們爲了增加自己收入便開始大規模地繁衍牲畜。
幸福生活總算能掌握在自己手裏了
那不得 " 可勁造 "
1990 年,蒙古剛剛推行私有化時,全國牲畜總數隻有 2590 萬頭,随後這個數據便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翻番—— 2010 年達到 3270 萬頭,2014 年達到 5190 萬頭,2020 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6710 萬頭。要知道,蒙古的總人口才剛剛突破 300 萬,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分到 20 多頭牛羊。
偶爾遭遇暴風雪導緻的銳減
也阻擋不了蒙古國牲畜數量的瘋漲▼
但與此同時,過度放牧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顯現——牧草被牛羊啃食後來不及恢複,本就缺乏水分的土地迅速荒漠化,進而使得草料短缺,牛羊存活率下降,而牧民們的應對方式就是養更多牛羊,用數量拼概率。如此往複,一個惡性循環就此成型。
羊放到哪裏荒漠就跟到哪裏
本應在綠野中奔跑的羊群身上卻沾滿了黃沙
根據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 2013 年的所做的一項研究,蒙古國草原退化有 80% 都是由過度放牧引發,但不懂得細水長流的蒙古卻在這個泥坑裏越陷越深,絲毫見不到脫身的希望。
蒙古本來就降雨少,溫差大,土地容易荒漠化
過度放牧更是讓蒙古在荒漠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過度地開發周邊環境、向自然無度地索取這類的問題,并不僅限于蒙古一國。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農牧業生産,仍然走在竭澤而漁式的不可再生路線上,放牧過多牲畜導緻草場環境完全崩潰的蒙古是;在蘇門答臘和加裏曼丹島上刀耕火種,使得森林大片消失、土壤闆結退化的印尼是;當地漁業部門縱容過度捕撈,導緻海洋生态體系崩潰,在 1992 年不得不永久關閉漁場的加拿大紐芬蘭島亦是。
世界各地幾乎都經曆過這種無節制的開發
但能迷途知返的卻是少數
(向左滑動 圖:壹圖網 &shutterstock)▼
很顯然,這些殺雞取卵般的生産模式,是注定無法長久的。
可持續,也可再生
爲了找到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能夠一直平穩運行下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全世界的科學家提出過各種各樣的新設想和新方向,而針對性的實驗也一直在田間地頭不斷地開展着。
作爲一個擁有大片優質平原可供耕種的國家,美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異常分明,由此也衍生出了" 五大農業帶 "的說法。
美國 " 五大農業帶 " 示意▼
其中,位于五大湖南部的内布拉斯加、明尼蘇達、艾奧瓦、伊利諾伊、印第安納、俄亥俄六個州的大部份地區,以及南達科他和北達科他兩個州的小部分地區由于地勢平坦、無霜期長、以及年均溫度及降水量适宜玉米開發授粉而被開辟成了 " 黃金玉米帶 ",一躍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産區。
" 黃金玉米帶 " 分布示意▼
從衛星影像來看," 黃金玉米帶 " 上的景觀頗爲震撼
(圖:NASA)▼
按理說,如此天賜沃土配合上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本不應當發愁産量問題。不過,由于這些州的一些農民采用了不當的耕作方式,如使用過量化肥和殺蟲劑、不注意維持土壤肥力,每年連續耕作,等等,使得當地的土壤質量和玉米産量都有所下降,而這一問題也引來了一群就職于南達科他州立大學,正在推廣" 再生農業 "思路的研究人員的關注。
再生農業本身并不是一種特定的做法
而是結合使用多種可持續農業技術
來保護和恢複糧食及農業系統的方法
(圖:ravensdown)▼
爲此,這些研究人員們在美國北部平原區上選定了 10 個農場,共計 40 多塊地,開始用再生農業的方式進行耕作,具體措施包括免耕少耕、輪換作物、在秋冬季播種覆蓋植物、避免使用農藥,以及在農田上同時放牧牲畜。
選定的研究農場之一,達科他湖農場
(圖:sdstate.edu)▼
有意思的是,這些新舉措着實給了農場主們以很大驚訝。不說别的,免耕少耕就是在上一茬作物收獲後不翻或者少翻土,直接播種下一茬的作物。在這些種了一輩子地的人看來,不松土怎麽能行呢?況且土壤裏潛伏的蟲卵、病菌不翻出來,第二年也容易危害作物。
其實,上面這些手段,體現的都是再生農業的獨特思路,即既要提高農産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也要注重保護土壤的生态系統。
實際上,這些新舉措的依據
都是研究人員在反複試驗後得到的
(農場中對覆蓋輪作作物進行實驗)
(圖:YouTube)▼
例如,如免耕少耕爲的是減少土壤受水蝕、風蝕的損失,保護土壤内的微生物群落以固碳固氮,盡量最大化地保留天然肥料,這樣就能減少化肥的使用;在秋冬季播種覆蓋作物則能固土固水,并且擠占雜草的生存空間;輪換作物則能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不同作物能夠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種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農田中放牧的鴨子等動物不僅能夠及時消滅病蟲害,它們的糞、尿也能變相增強土壤肥力,冬天來時也可作爲肉禽出售。
收割完作物的田地還可以用來放牛
如此這般,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統就能得到較大限度的保護與恢複,肥料、病蟲害等問題也得到了較爲妥善的解決,再生農業于此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與傳統農場相比,再生農業農場所需要的肥料和機械投入大幅度降低,土壤質量提升後種出來的玉米也變得更大、更香甜,更别說還有額外的出售鴨子收益了。于是等到實驗結束,研究人員将實驗農場與對照農場進行對比時,結果相當明确——淨利潤相比原來提高了 78% 之多。
畢竟 , 誰能拒絕如此優質環境中生産出來的農産品呢
(圖:dakotalakes.com)▼
先行者,引領變革
作爲一種新興的農牧業生産模式,再生農業既有助于自然環境的恢複和改善,又能幫助農民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收入,還能讓越發重視健康問題的消費者買到品質上佳的食品,可謂是一件三赢的好事。
也正是因爲再生農業具有如此之多的優點,采用這一模式生産出來的食品已經收獲了大量國際飲食巨頭的青睐。例如一向重視自然與美味的麥當勞,就已經成爲了國内推廣再生農業理念的先行者。
爲了向每一位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一直緻力于精選優質食材的麥當勞可謂精益求精。作爲自家菜單上的拳頭産品,麥當勞出品的炸雞和薯條一直備受萬千消費者喜愛,而制作它們的重要原料——白羽雞和優質土豆,都是麥當勞通過再生農業的方式,優中選優地生産出來的。
每年,麥當勞出欄的白羽雞數量超過 1.5 億隻,而從這些雞隻中精挑細選,讓消費者吃到又鮮又嫩的炸雞 ,就成了麥當勞優先級的任務。
爲此,麥當勞與供應商向飼養員灌輸了先進的現代養殖知識和動物福利理念,在我國培訓了大量新一代 " 雞農 "。爲了雞隻的健康,在不同生長階段,隻包含玉米、大豆等天然食材,絕不添加任何生長激素的飼料,其配比和營養成分都經過了精心調配。
此外,白羽雞們居住的雞舍也環境整潔,光照強度、溫濕度适宜,确保每一隻雞都有充分進食、活動和休息的空間。
要保證薯條口感酥脆可口,優質的土豆也必不可少。爲此,麥當勞與供應商在内蒙、河北、陝西等地挑選了優質土地,和我國農民共同定期評估土豆的植株表現,随時調整肥料的配比和用量。爲了節約水分,更節水的滴灌種植方式已經開始推廣,初步應用節水率可以達到 10-30%,共同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最後,麥當勞與供應商和中國農民也充分貫徹了再生農業中的輪作理念,在當季土豆收獲後,原有土地将進行 1-2 年的休整,種植小麥等其它作物,避免水土流失,同時改善土壤結構,均衡土壤微生物環境,保持土壤肥力,以便後續以更好的狀态再次種植土豆。
盡管在推廣再生農業理念方面已經有了不小的成就,但麥當勞仍不滿足于此。
在今年的 " 麥麥全席 " 上,麥當勞宣布将攜手泰森、嘉吉、聖農、辛普勞、麥肯、藍威、賓堡、味好美和金鮮食品等九大供應商,聚焦自然、土壤、水、牲畜及農民五大領域,共同推動 " 麥當勞中國再生農業計劃 "。
未來,麥當勞将在自身 2050 全球碳中和的目标上支持中國的 " 雙碳 " 目标,緻力于推廣再生農業的理念與實踐,爲農業生态環境的保護和恢複作出貢獻,共同助力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讓好食材和自然都能生生不息。
後續,麥當勞将還将推出一系列消費者溝通與體驗活動,包括在麥當勞中國應用程序(APP)、開展以綠色低碳爲主題的 " 麥當勞親子讀書會 " 等等。
快來與麥當勞一起了解 " 再生農業 ",引領 " 綠色 " 飲食趨勢吧。
【今日福利】
如此美味,怎能錯過!~截止 4 月 1 号 18: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粉絲,每人贈送 66 元炸雞紅包!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