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一段機器人玩具的視頻。毛甯稱這是一位來自中國的 " 硬核 " 爸爸親自給兒子做的機器人玩具。視頻中的機器人玩具大約半米高,可以自行變換形态。視頻中還能看到,這名父親給孩子身上裝上了自制的機械裝甲,孩子可以和機器人玩具一起協作前行。視頻最後,還能看到機器人玩具将髒衣服放入洗衣機。在毛甯發布視頻後,有國外網友評論稱,這樣的爸爸太酷了,這種玩具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2 月 28 日,視頻最早的發布者姚聰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是一名現居湖南的建築設計師,視頻中穿着自制機械裝甲的小朋友是他兒子,今年剛 10 歲。此前姚聰有段時間比較空閑,他就自學了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學習這些知識後,他會帶着兒子用礦泉水瓶、紙殼和 3D 打印出來的設備組合在一起,制造一些簡單的機械設備。後來,他開始帶着兒子制作出更多較爲複雜的機器人玩具。如今類似視頻中出現的機器人玩具,他們已經制造了 20 多個。
姚聰介紹說,每次制造機器人玩具前,他會先繪制手稿,然後用電腦軟件進行 3D 建模,再用 3D 打印機制造出配件,最後結合電路闆等進行組裝,并設置好相關的程序。在這之後,姚聰會進入調試、優化機器人玩具的工序,有時在優化過程中,可能要把之前的工序重頭再來一遍。

" 有一次,我設計了一款機器蛇玩具,想讓它在水下運動。剛組裝好放入水中,它就沉下去了,原因是機器蛇體内氣體比重不對,需要進一步優化。" 姚聰回憶說,好不容易優化好了,第二次下水時,機器蛇的電池 " 砰 " 地一聲響,出了故障。最終經過多次嘗試,機器蛇才成功下水。
" 小時候我家裏窮,碰上喜歡的玩具,要攢上一年錢。這一年裏我常常去玩具店,偷偷看玩具有沒有被買走。後來好不容易買到了,我和同學翻來覆去地玩,玩膩了就把玩具拆開,然後再琢磨如何把它重新組裝起來。" 姚聰說,如今他制作的機器人玩具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的奶奶也在近日看到了毛甯轉發機器人玩具視頻的消息。" 我奶奶提醒我,雖然作品被轉發了,但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下去。"
" 我會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希望能做出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東西。" 姚聰告訴北青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