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逃媽。
逃逃是 9 年級的大孩子了,前陣子我們很認真地和他 kick off 一件人生大事——搞錢。
爲此還專門編了一個 " 複利計算器 " 的程序,來算一算大緻能怎麽搞,搞多少。
學編程的娃就是這樣,一有機會就 " 學以緻用 " 地顯擺一下
具體算的是什麽,我在文章後半部分來解釋解釋。
現在先來和大家聊聊,爲啥會在「忙得抽風」的中學階段,和娃來整這些。
大家肯定多少有留意到,這兩年全球經濟不太景氣。
一邊是高學曆也找不到工作:
一邊是各種花式裁員:
現在還來了個 ChatGPT 的無敵 AI,更可能讓很多行業大洗牌。
俗氣點講,娃學那麽多,将來第一個要解決的,不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嗎,能不能養活自己,能不能讓自己過得從容些,能不能不爲錢而放棄理想。
現在卷完語文卷數學,卷完數學卷外語,兩耳不聞窗外事,對 " 錢 " 完全沒有概念,誰能保證,将來不會一畢業就失業,陷入債務纏身、啃老的危機呢~
在競争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早點兒和孩子 " 談錢 " 很有必要。
其實這方面我完全不擅長,之所以有這個意識,也是一步一步被 " 點撥 " 的。
01
幾年前,逃逃學校組隊參加知識競賽,期間認識了一位猶太媽媽。
一開始覺得我們好有共同語言。
都是很重視教育的家庭,一聊都是你家孩子在讀什麽書,我家在讀什麽;新加坡數學刷到啥級别了;上了什麽課外班,參加了什麽活動……
直到她說起,娃給鄰居打掃草坪,自己做手工挂網上售賣,開始攢将來買車的錢,讀大學的錢。
然後問我,逃逃平時怎麽掙錢的啊?
我一臉懵,半天答不上來。
她很驚訝, " 啊?你們隻搞學習不搞錢麽?"
感覺到我的尴尬,她開始打圓場。
說家裏有幾個娃,不得不考慮得現實一點,早點兒培養他們的财商意識。
還說,以現在的通貨膨脹速度,等娃上大學時,學費是很大一筆開銷,你們打不打算幫孩子付啊?你們付多少孩子付多少啊?你們付的部分孩子将來要不要還啊,怎麽還,計利息不?……
講真,那時我還真沒考慮過這些問題。
看來不僅是娃要培養财商知識,我自己也要培養。
受到刺激後,我 " 惡補 " 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平時有事沒事和逃逃玩 " 大富翁 ",讀 " 小狗錢錢 "。
雖然都隻停留在理論階段,但也算積累了一些财務方面的基本概念。
02
後來,我發現,在 " 搞錢 " 這件事情上,學校比我更着急。
和大家分享一份非常有意思的,美國小學四年級的 " 數學作業 "。
這是一個關于個人财務預算的項目,标題就相當有氣魄——" 計劃你的将來 "。
要求孩子設想将來大學畢業,沒了父母的财務資助後,該怎麽養活自己。
對當時的逃逃來說,作業本身并沒太大難度,但看着他一邊做,一邊和我們讨論的過程中,發現他 Get 了很多。整個項目的流程是這樣:
①
設想你将來的職業——
可以大膽暢想,但終歸要回到現實
首先,讓孩子設想一下,他長大後想幹什麽?将會從事什麽樣的職業?作業上對 "career" 職業的定義很接地氣,就是 " 讓你掙到賴以生存的錢 "。
逃逃在表格裏洋洋灑灑地填了 4 項,國際象棋棋手 Chess Player,廚師 Chef,化學家 Chemist,物理學家 Physicist。
猶豫了一會兒,也在網上做了些調查後,最終在這 4 個職業裏選了化學家。
我們
你不是最喜歡下棋嗎?
是很喜歡啊,但除非是世界頂尖水平,否則靠它掙錢不太靠譜啊~
逃逃
那你以後不下棋了嗎?
要下啊,我下了班就下棋,業餘愛好嘛。
(略感欣慰~還是蠻腳踏實地的)
②
這份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薪水?
——最現實的問題來了
選定了要做化學研究員,逃逃開始在網上查這個職業的平均年薪,大學剛畢業的年薪大約在 5-6 萬之間,他覺得自己怎麽着也應該是個 Professor 專業人士 , 可以拿到這個區間的上限,也就是 6 萬的年薪。
作業裏需要根據年薪算出月薪、周薪和雙周薪,練習乘除法。
算下來逃逃每個月能拿到 5000 刀。他覺得要發大财了。
爲了讓他對現實有更加充分的認識,我們不合時宜地撥了些冷水~
作業是簡化了的,還沒交稅呢。
什麽稅?交給誰?
收入都要交稅的啊!交給政府。
。。。
除了稅還有醫保、社保。
啊?那總共要交多少?
保守估計 25% 吧~
(心裏迅速默算了一下,眼神開始迷茫)。。。
③
出來混,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 住 "。
一開始逃逃打算要租一個像家裏這樣有前後院的 house。
院子要割草,每周一次,一次 35 美元。
還行吧~
春、夏、秋三季草坪每周要澆水,你的水費要漲。
水應該挺便宜的吧~
要定期殺蟲,每年幾百美元。
算下來一個月也不多啊~
還要定期保養草坪、樹木、地基、屋頂。
OK, OK, 我租公寓還不行麽?
于是乖乖地去浏覽公寓的網站,比較三番後終于選定了一處,不過後來做到更多吃飯、交通的消費預算時反悔了,回頭改了個離家更近的,理由是周末可以回家蹭飯,省上一筆。
我和逃爸心情複雜地對視了一眼,沒想好此時該不該高興?
④
水電氣、網絡、手機——
啊?這些都要花錢?
每月 1800 多刀租了個公寓後,逃逃以爲萬事大吉了,一翻下一頁緊跟着就是電費、燃氣費、水費、電視費、網絡費、手機費……加起來将近 300 刀。
什麽?電費那麽貴?
你以爲呢?
網絡還要錢啊?
那我不要看電視了,上網就行
明智
雖然有點兒肉疼,無奈都是生活必需品,隻好認真把帳算了,翻下一頁。
⑤
搞定了 " 住 ",下一個大頭就是 " 行 "。
住房這個大頭都搞定了,剩下的錢可以随便花了吧。可在美國沒有車是寸步難行啊,這個逃逃倒是很感興趣,滿心歡喜地打開了汽車價格查詢網頁。
我看看法拉利多少錢!
呃…你看嘛。
(打開網頁,一位一位數,個十百千萬十萬…)OMG!
(保持沉默,心裏哼了一聲:同學,别忘了還要加消費稅~)
有沒搞錯,二手馬自達我都買不起啊!
可以申請貸款的。
噢(松了口氣)
從法拉利降到一輛二手馬 6,小夥子還算會過日子。申請了貸款,算下來每個月需要付 299 刀,還是可以接受。
可除了車貸,還有油費、車險,算下來一個月花在車子上又得好幾大百。
汽車要加油逃逃是知道的,但車險是他之前沒想到的。
爲什麽要買保險啊?
你能保證一直不蹭不碰?
可我的車一個月才付 299,保險要 105?
這還沒完,你買的是二手車,估計久不久還要出點兒故障需要維修什麽的,也是要花錢的。
(作若有所思狀~)
到這裏,他每月就隻剩 2300 多刀了。
可接下來還有,
新租的房子家徒四壁,添置家具要花錢:
對策:新的床和沙發都太貴了,先買二手的,等多攢點兒錢再換掉。
每天吃飯要花錢:
對策:少在外面吃,平時在超市買點東西自己做,周末回家蹭飯。
适當的社交和娛樂也要花錢:
對策:量力而爲吧~
這麽算下來,逃逃第一個月就隻剩緊緊巴巴的幾百塊了,還好家具什麽的是一次性支出,第二個月就不會有。他喃喃地說,要旅行的話我還得攢好幾個月的錢噢~
我們:(心裏嘀咕,沒說出來)除了旅行,你可能還要攢錢買房,結婚,養娃…
這份作業是不是很有意思?我給大家準備了模版,在文末有提取方法。
03
那次作業之後,我發現逃逃對 " 錢 " 這件事更關心了,動不動就去研究各大公司的 CEO 能掙多少錢,做 Startup(創業)能掙多少錢,銀行存款利率是多少,股市行情如何……
一開頭貼的那張圖,就是他琢磨着如果從現在開始存錢投資,多年後能攢多少錢的程序。
比如未來的 10 年,都是上學階段,掙不到什麽錢,每月能攢 300 就很不錯了;
在接下來的 10 年,剛剛開始工作,收入不會很高,但花銷也不大,每月應該能攢 1000;
再接下來的 20 年,雖然可能會有家庭,有小孩,花銷大,但随着工作經驗的增長,應該能掙更多,所以每個月攢 1500 ……
假如年收益率能做到 6%,多年以後将是一筆巨款
(對了,我最近聽到不少身邊的老美朋友是怎麽鼓勵娃理财投資的案例,大家感興趣麽?感興趣的話給我留言,人多的話下次來專門開一篇)
當然,這是理想狀态,還沒考慮風險,沒考慮繳稅~
不過,娃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也開始懵懵懂懂地規劃未來了,我覺得挺好。
不僅對孩子,對我們自己也是有觸動的。
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 " 好好學習,錢的事情先不用管 "。
這麽多年生活上還過得去,隻是因爲幸運,趕上了高速發展的好時代。
當年的 985 畢業生還是就業市場的搶手貨,後來啥财務知識都不需要,隻要攢夠首付在一二線城市買了房子,基本上也是穩賺不賠。
但孩子這一代,未必有那麽幸運。
前陣子我在微博上刷到一個數據,不知真假(有了解的同學來留言說說啊),挺震撼的,感覺 buffer 都已經被我們這代人用完了~
競争激烈,經濟也不樂觀。所以,向猶太媽媽學習,培養孩子的财商意識,早點兒爲将來做打算,真的挺有必要。
畢竟 20 年後,孩子的底氣不是成績,而是有錢。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