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的價格戰下,車主也被逼瘋了。甚至有人提出一個魔幻的想法:" 把自己的車撞壞,走全損,然後買輛同型号車的新款,這樣甚至還能賺點錢。"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 " 真刑啊 "!
# 要有誠意 更要虧得起 #
一年多以來,車企價格戰不斷升溫,不僅是同品類同級别比價不停,價格直降成标配,營銷上更是跨級碰瓷,什麽 " 電比油低 "" 油比電香 "" 百萬内最好 " 的營銷口号讓價格戰硝煙四處彌漫。雷軍在小米汽車發布會後直言行業價格戰 " 把我們搞懵了 "。
汽車行業苦價格戰久矣,沒有人喜歡價格戰,但大家都口是心非。蔚來曾強調過 " 不打價格戰 ",但最後還是推出最高 10 億元油車置換補貼,通過調整權益的方式被裹挾進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2024 年 1 季度降價規模已經超過 2023 年全年的 6 成,相當于 2022 年的降價總規模。從降價節奏來看,2 月份有 27 款車型降價,3 月份有 37 款車型降價,崔東樹認爲 " 相對于曆史來看也是一個驚人的水平 "。
爲什麽價格戰打起來所有人都難受,但就是停不下來?因爲這招真的很管用。麥當勞的窮鬼套餐,瑞幸、庫迪的九塊九之争,美團、餓了麽、淘寶的滿減活動,都成功用低價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
但隻要開始價格戰,戰局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要付出代價,能笑到最後的是極少數玩家。以自主品牌爲例,現在的路線基本都是,加速新能源轉型,利用國内強大的供應鏈,做出靠攏以往合資品牌最被認可品質、性價比的産品,進而持續推動品牌化。但現實是,賽道迅速擁擠,想要沖擊産業原有格局,就既要 " 有誠意 ",又要 " 虧得起 "。
# 特斯拉也要玩不起了 #
這兩年轉型最成功的當屬比亞迪,其邏輯是基于自身規模優勢,用 " 自己能承受但同行無法承受 " 的低價把對手擠出去,進一步做大規模。然而像蔚來這種既沒有足夠資金,也沒形成規模的新勢力,被動卷入價格戰時,在 " 以價換量 " 的快刀下,很有可能一個不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漲價和降價中反複橫跳的特斯拉這次也玩折了,早些時候特斯拉将 FSD 全自動駕駛服務的訂閱價格下調了 50%,庫存積壓問題也讓其調低了特斯拉 Model Y 的價格。按理說這波操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銷量,可眼下特斯拉的遭遇并不樂觀。
特斯拉上海工廠調整了生産節奏,将每周工作時間從原來的六天半調整爲五天,以減少 Model Y 和 Model 3 的産量。
特斯拉發布的 2024 年第一季度交付數據顯示,今年 Q1 特斯拉在全球共計交付新車 38.68 萬輛,同比下滑 8.3%,環比下滑高達 20%。這是特斯拉自交付車輛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自 2020 年 Q3 以來,特斯拉單季度交付量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即将開啓新一輪大規模裁員,就在剛剛,特斯拉發布全員信,确認将裁員 10%。馬斯克在全員信中坦言," 沒有什麽比這更讓我痛苦,但必須這麽做。" 誠如特斯拉這樣的新能源造車先驅,都一邊降價一邊裁員,看來車市的競争又要升級了。
# 上行不易 #
不可否認,在車市變革下,中國車企近年來被賦予 " 品牌向上 "" 産品向上 " 的厚望,然而價格戰硝煙讓 " 上行 " 道路變得更加陡峭。降價容易漲價難,長期的價格競争,會讓市場形成 " 這個産品隻值這個價 " 的心理錨點。
有觀點認爲 " 價格戰利好消費者 ",确實短期來看是這樣沒錯,但長期下來不堪重負的企業難免會聚焦價格進行低質量競争,或降低産品質量,或降低服務質量,最後的大多數負面影響還得是消費者自己買單。真正利好消費者的,應該是高質量的競争,很多行業都經曆過價格到質量競争的轉變,手機行業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最後的赢家隻會是更出色的産品。
馬上就要到北京車展了,接下來就是新車型密集發布期,車企們将如何保衛自己的陣地,是繼續以價換量,還是能有新的突破點,值得期待。【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