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25 日電 ( 闫淑鑫 ) 近日,市場傳聞華潤創業有意将太平洋咖啡作價 3-5 億元賣給手打檸檬茶品牌檸季,該消息引發業内關注。
針對上述消息,中新經緯向檸季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暫無回應,但同時稱檸季一直都有收購計劃。華潤創業新聞發言人則對外回應 " 不評論市場傳聞 "。
賣身傳聞是否爲捕風捉影,尚未可知。但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太平洋咖啡已風光不再。
曾比肩星巴克
太平洋咖啡算是中國咖啡市場的老玩家了。
太平洋咖啡于 1992 年在中國香港誕生,定位高端商務咖啡。2010 年,華潤集團旗下華潤創業作價 3.27 億港元收購太平洋咖啡 80% 的股權,太平洋咖啡也因此成爲華潤集團旗下唯一咖啡連鎖品牌。
據公開報道,彼時的太平洋咖啡在香港已可與星巴克抗衡。數據顯示,2010 年,太平洋咖啡擁有超過 90 家門店,其中 83 間位于香港,是香港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2011 年,太平洋咖啡正式進入中國内地市場,星巴克也成爲其主要對手。華潤創業方面曾提出開設千家門店的目标,以對抗星巴克。
當時,擔任太平洋咖啡首席執行官的湯國江認爲,相比星巴克,太平洋咖啡背靠華潤萬家,擁有更爲便捷的政府關系、市場資源及物流配送等優勢,可以幫助太平洋咖啡迅速提升在内地的市場占有率。
他稱,太平洋咖啡填補了華潤集團在零售産業鏈上的空白,受到股東的極大支持,華潤集團強大的店鋪、物流、客流等資源都将與太平洋咖啡共享。
早在 2010 年收購太平洋咖啡時,時任華潤創業副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财務官的黎汝雄也曾表示," 華潤集團在内地已有 2000 多個超市零售點,未來新開太平洋咖啡店的選址會和零售點的位置相同,這有助控制租金成本。"
依托華潤集團旗下的商業體、購物中心等,太平洋咖啡的确得以快速擴張。2012 年,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門店數量突破 100 家。2015 年,太平洋咖啡門店總數達到 458 家,超過 Costa,成爲中國市場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僅次于星巴克。
到了 2017 年底,太平洋門店總數超過 500 家,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爲 2.5%,位居行業第二。
湯國江此前曾表示," 按照華潤的作風,一旦選準了一個行業,目标便是該行業的老大老二。"
關店收縮
但風光隻是一時的。
近幾年,随着國内咖啡品牌不斷湧現,國外咖啡品牌不斷進入中國市場,行業競争加劇,太平洋咖啡的發展勢頭明顯不如當初。
中新經緯查詢窄門餐眼數據發現,自 2019 年起,太平洋咖啡新開出的門店數逐年減少,2019 年新開出 83 家門店,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太平洋咖啡的開店數爲 43 家、44 家、29 家。
太平洋咖啡近年來開店情況。來源:窄門餐眼 App 截圖
今年以來,在各咖啡品牌加速跑馬圈地的時候,太平洋咖啡僅新開了 6 家門店。而同期,星巴克、瑞幸咖啡的開店數分别爲 467 家、2253 家。去年剛成立的庫迪咖啡,今年 7 月、8 月每月開出了超千家門店。
不僅擴張速度放緩,近兩年,太平洋咖啡的門店總數也在不斷縮減。
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 8 月 3 日,太平洋咖啡共有門店 309 家,其中處于開業中的有 265 家,另 44 家處于暫停營業狀态。據悉,2020 年太平洋咖啡門店數是 443 家。也就是說,算上 2021 年以來新開的門店,不到三年時間,太平洋咖啡關閉了超 200 家門店。
如今的太平洋咖啡,已失守 " 行業第二 " 的位置。截至 2020 年,太平洋咖啡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僅爲 1.7%,被星巴克 ( 36.4% ) 、瑞幸 ( 6.8% ) 、Costa ( 2.3% ) 甩在身後。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3 日,星巴克門店總數爲 7319 家,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 10245 家。此外,庫迪咖啡門店數量超過了 5000 家,Costa、Manner、Tims 天好咖啡、挪瓦咖啡則分别爲 458 家、849 家、735 家、1216 家。
23 日,中新經緯以加盟意願者身份緻電太平洋咖啡官網電話,當被問及太平洋咖啡的現有門店規模時,相關工作人員并未透露具體數字,隻是稱 " 我們有的門店已經關閉了,有的在裝修,反正我們在北京、上海、廣東都有很多門店。"
提及關店的原因,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是公司做出的調整,具體其并不清楚。
一位太平洋咖啡廣東公司前員工告訴中新經緯,近兩年太平洋咖啡的确關閉了不少門店。至于太平洋咖啡内部此前是否就曾傳出被收購的消息,她表示其在去年年底離職前還未聽到相關傳聞。
發展重心退回香港市場?
曾經的 " 行業第二 ",何以走到今天這一步?
" 太平洋咖啡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它的品牌調性支撐不起它價格帶的定位。30 塊錢的咖啡,大家有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很多選擇。其次,它的場景也并不是非常有差異性。"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
區别于其他咖啡店 " 第三空間 " 的定位,太平洋咖啡鎖定商務人士,單杯售價多在 30 元左右,店面主要設置在了大型商場與高級寫字樓下。但在這些消費場景裏,太平洋咖啡并非唯一選擇。比如在北京國貿商城,便聚集了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皮爺咖啡、Manner 等多家咖啡店。
連鎖經營産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也向中新經緯表示,對于連鎖咖啡品牌而言,想要持續發展,品牌力和高性價比是兩大支撐要素,太平洋咖啡在這兩方面的優勢均不突出。
" 咖啡賽道已經進入了内卷化的節點,太平洋咖啡還堅守所謂的‘擊中商務人士’的策略。如果太平洋咖啡想改變,将 300 多家門店同時整改升級的話難度太大了,所以它現在唯一可行的應該是降價。但其若想再重回之前的行業地位,從當前整個市場競争情況來看,可以說幾乎沒有機會了。" 朱丹蓬稱。
據中信報告研究部研報,在 20-30 元 / 杯價格帶的市場中,參與者主要是平價精品咖啡,滿足對咖啡品質有一定要求但對價格也相對敏感的消費者。
提及太平洋咖啡當前的經營情況,華潤創業新聞發言人在回應媒體時表示,太平洋咖啡目前是香港市占率第二的咖啡品牌,在内地市場,太平洋咖啡前景廣闊,擁有衆多盈利能力優秀的直營門店。通過持續進行門店優化,目前太平洋咖啡的利潤率顯著提升,盈利能力穩步改善。
太平洋咖啡門店分布情況。來源:窄門餐眼 App 截圖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太平洋咖啡的發展重心似乎又逐漸退回了香港市場。上述太平洋咖啡 309 家門店中,123 家位于香港,其次是廣東省,一共 57 家,北京、上海等地的門店數量均已不足 20 家。除去香港、澳門 ( 7 家 ) ,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門店數已僅剩 179 家。
數據顯示,目前華潤萬家在全國的自營門店總數超過 3300 家;而截至 2022 年底,萬象商業在營購物中心 86 座,其中重奢購物中心增至 11 座。
華潤創業在官網上介紹,截至 2022 年 5 月,太平洋咖啡在香港共有 123 間門店,本地會員人數超過 20 萬。" 十四五 " 期間,太平洋咖啡 ( 香港及海外 ) 将嘗試建立多樣化品牌和業态組合,形成輕餐飲平台,立志成爲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輕餐飲品牌企業之一。
天眼查 App 顯示,太平洋咖啡關聯公司華潤太平洋餐飲管理 ( 北京 ) 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 3 月,法定代表人爲劉岫軍,注冊資本約 1.5 億人民币,由潤平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分支機構信息顯示,該公司擁有 190 餘家分公司或門店,分布在北京、成都、西安、重慶等地,目前僅 20 餘家爲存續狀态,其餘均已注銷。
23 日,針對太平洋咖啡的出售傳聞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中新經緯多次緻電太平洋咖啡及華潤創業,截至發稿前未獲得有效信息。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闫淑鑫:[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張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