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Stellantis 斯泰蘭蒂斯汽車集團(以下簡稱 "Stellantis")和國産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以下簡稱 " 零跑 ")一起宣布,前者計劃投資約 15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115.7 億元)以獲取零跑約 20% 的股權,成爲零跑的大股東之一,并擁有 2 個董事會席位。
(圖左:Stellantis 集團全球 CEO Carlos Tavares,圖右: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圖源零跑汽車官方 )
随後,零跑在港股大跌,最終以暴跌 10.87% 收盤,而将全額向 Stellantis 集團轉讓所持零跑的大華股份卻收漲 2.61%。
爲什麽 Stellantis 選擇了零跑?在這場交易中,雙方能得到哪些 " 好處 "?中國新能源車企,真的改變世界汽車産業的格局了嗎?
瑪莎拉蒂母公司入股
說起 Stellantis,大衆也許會覺得陌生。但如果加上 " 瑪莎拉蒂母公司 ",這場合作的含金量或許更爲了然。
Stellantis 集團是由 PSA 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以 50:50 的股比合并而來的全球化汽車集團。除了瑪莎拉蒂以外,Stellantis 旗下還有阿巴斯、阿爾法 · 羅密歐、克萊斯勒、雪鐵龍、道奇、DS、菲亞特、菲亞特商用車、Jeep、藍旗亞、歐寶、标緻、RAM、沃克斯豪爾等其他 13 個汽車品牌。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場合作正式官宣之前,行業内早有其他車企意欲與零跑合作的傳聞。爲什麽零跑最終選擇了 Stellantis?
其一是互補。
從零跑的視角來看,其主要營收幾乎 99% 來自國内市場,2022 年零跑出口量僅千餘輛,銷往的市場隻有以色列、法國。想要打入海外,零跑急需一位具備海外市場優勢的合作夥伴,而被稱爲 "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 " 的 Stellantis,其産品版圖覆蓋超豪華、豪華、主流乘用車乃至重型皮卡、SUV 和輕型商務車等所有細分市場。背靠 Stellantis 現成的、遍及全球的制造和銷售體系,零跑打入海外要比孤軍奮戰省力得多。
對于 Stellantis 而言,也需要零跑這樣的新造車勢力來打下中國市場。2021 年,Stellantis 旗下神龍汽車和廣汽菲克兩家在華合資公司全年銷量分别爲 10 萬輛和 2 萬輛,隻占 Stellantis 全球總銷量的 2%,可謂慘淡。另一方面,中國已然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 2023 年 1 月至 5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 200 萬輛,同比增長約 111%。此番和零跑達成合作,無疑爲 Stellantis 開辟了新的戰場,爲日後分食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蛋糕開了個好頭。
其二,就要說說曾與零跑深度捆綁的老股東大華股份。
在零跑的股權結構中,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與其配偶劉雲珍、好友傅利泉(現任大華股份董事長)與其配偶陳愛玲爲一緻行動人。1993 年,朱江明與傅利泉白手起家創立了大華股份。值得一提的是,2002 年,朱江明爲了推廣大華的産品遠赴美國,與一家上市公司簽下了北美等部分海外市場 " 獨家包銷 " 的協議,爲大華成功開啓了出海之路。資料顯示,這也是朱江明的第一次出海之旅。
2022 年 11 月底,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禁止華爲、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海能達和浙江大華 5 家公司在美銷售設備," 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緊張的形勢之下,來自法國的 Stellantis 集團入股零跑,大華順勢脫鈎,零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日後在海外行事的風險。
朱江明把零跑的海外市場 " 交 " 給 Stellantis,故事的走向一如 21 年前。不難看出,零跑和 Stellantis 的一拍即合,是互相選擇的結果。
誰主動,誰被動
本次交易後,Stellantis 和零跑将以 51%:49% 的比例成立合資公司 " 零跑國際 "。除大中華地區以外,除大中華地區以外,零跑在全球其它所有市場的出口、銷售和制造業務,都将由這家合資公司來負責。據了解," 零跑國際 " 預計将在 2024 年下半年開始對外出口業務。
既然是合作,雙方在公司的控制權上就不會是五五分的絕對公平局面。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當 Stellantis 集團成爲零跑汽車第一大股東後,零跑的原始團隊是否會在公司管理層面變得 " 被動 "?
有業内人士告訴伯虎财經,許多投資人也在擔憂這個問題。本文開頭提到的零跑股價大跌,大概率也源于投資人認爲零跑無法主導海外業務。
資本市場是否 " 誤解 " 了這場合作?事實上,零跑在其發布的公告中表示,零跑董事會有 9 名股東,而 Stellantis 集團名額僅 2 名,從股東數量上來看,話語權更大的其實是零跑一方。此外,Stellantis 集團 CEO 唐唯實(Carlos TAVARES)更是強調:" 我們沒有資格進行控制,沒有控股權,也不想控制。但我們希望能全力支持。作爲董事會成員,我們會參與決策過程及讨論過程,但一切決定都由他們自己來決定,由 CEO 和董事會成員來決定,我們是其中一個董事而已。" 按唐唯實的說法,零跑在這場合作中将擁有較大的主動權。
當然,唐唯實的算盤遠不止這些。
結合此前 Stellantis 在 2022 年 3 月發布的 "Dare Forward 2030" 戰略規劃,其中提出,Stellantis 設立了全面電動化的目标,并投資 500 多億歐元,即到 2030 年,Stellantis 在歐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車均爲純電動汽車,在美國售出的乘用車及輕型卡車中有 50% 爲純電動汽車。但目前來看,Stellantis 距離這一目标還有很長距離。
零跑的研發實力不俗,背後的零跑科技更有着新能源車企 " 勞模 " 之稱,其新能源平台和技術是 Stellantis 所沒有的。唐唯實是否對零跑寄托了帶動 Stellantis 旗下 14 個品牌的電氣化轉型的厚望?我們大可拭目以待。
" 逆向合資 ",帶着技術出海
Stellantis 入股零跑,從另一種層面來說,是外資車企對于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實力肯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正在對中國新能源車企伸出橄榄枝。
7 月 26 日,大衆汽車集團宣布斥資 7 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R)15 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的股份。此次投資後,大衆将成爲小鵬的重要股東之一,有助于推動大衆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和發展。同時,這也是小鵬汽車繼 2018 年 D 輪融資後,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大衆汽車投資小鵬,核心目的是 " 共同開發兩款專爲中國用戶打造的電動車 "。而此次 Stellantis 和零跑的合作在全球範圍内屬于行業首創,即一家世界級汽車制造商集團與一家來自中國的新勢力電動車企在全球電動車項目上展開了合作。
這就意味着,後續的項目開展中,零跑将扛起技術側的主要責任,且零跑國際的産品面向全球市場,而非 " 中國特供 "。
零跑造車,Stellantis 賣車。正如唐唯實對媒體表示的那般:" 零跑最大的優勢在于他們非常敏捷,非常快,敏捷性在業務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如果零跑敏捷,Stellantis 也夠敏捷,這樣我們就可以快速适應瞬息萬變的世界。"
除了小鵬和零跑,近日有傳聞稱,小馬智行也即将獲得沙特阿拉伯未來城旗下投資機構 NIF 的一億美元投資。雙方将在沙特的未來城區域建立合資公司,爲該地提供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這一傳言有待市場檢驗。
自此,一場逆向合資風潮正式開始,零跑在國際上的競争優勢日益凸顯。背後,是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進步。毫無疑問,中國新能源車企,正走在改變世界汽車産業的格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