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年,多種信息源表明:社保開了新局,在養老政策、養老事業方面,必将出台利好政策。比如,社保專家預測 2023 年養老金将上漲 3.5%。廣大退休老人經曆這次 " 疫情 " 打擊之後,感覺到生命如此脆弱,呼籲養老金在今年上調中能給低收入群體多漲 10%。
【一】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無非就是三條:
第一條:養老基金庫存緊張。2021 年當年略有 3700 億的結餘。2023 年是 "1963 年嬰兒潮 " 變成 " 退休潮 " 的第一年,預計有 2000 萬人退休,按照全國平均水平,當年新增養老金支出 7200 億元,造成養老基金當年虧空。
第二條:養老金遵循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市場法則,上漲也是遵循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機制。不能退休人員說漲多少就漲多少!給低收入群體多漲 10%,這是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走回頭路。
第三條:給低收入群體多漲 10%,對多繳社保的有錢人不公平。社保繳費檔次是當地平均工資的 60%-300%,有錢人繳得多,自然漲得多。如果給低收入群體多漲養老金,打擊了有錢繳納社保的積極性,吃虧的是所有退休人員。
【二】廣大退休工人也提出了自己四點心聲:
第一條:物價持續上漲,貨币貶值率持續上漲,在職人員社平工資持續上漲,按照社會保險法,養老金必須适度上漲。如果養老金每年像 " 擠牙膏 " 一樣慢慢上漲,跑不赢物價的漲幅,跑不赢貶值速度,生活質量将持續下滑。
第二條:養老體系是最重要的民生和保障事業,不應該走市場化的路線,更不應該搞市場經濟那一套。市場的歸市場,福利的歸福利。養老金體系千萬不能重蹈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的覆轍。
第三條:養老金水平實在太低,2022 年全國養老金平均水平為 2978 元,扣除 " 注水 " 因素,中位數不到 2500 元。大約有 1 億人退休人員低于 2500 元,有幾千萬人隻有一兩千元,連豬肉都吃不起了,隻夠買剩菜葉子。
第四條:如果養老金統一漲 3.5%,10000 元漲 350 元,1000 元隻漲 35 元,貧富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了。現在的退休老人都已經六七十歲了,他們擔心自己得不到漲到 5000 元的幸福時刻。所以,共同富裕,就要讓低收入群體快點追到 5000 元。
【三】10 月大會報告強調了 3 個支持信号。
【1】理念上支持。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決好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預計 " 十四五 " 時期,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将突破 3 億,占比将超過 20%。幾億老年人就是最廣大人民。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老人的養老問題就是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提高養老金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共同富裕。
【2】路徑上支持。
2022 年實現了養老金全國統籌。大會報告強調 " 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 "。均衡性,就是要縮小差距。可及性,就是要能辦得到。M 國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中國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0%,說明我國的養老金收入來源太狹窄。那麼,全民所有制的國企占 GDP 的 75%,加大劃撥力度就是惠及全民利益。
【3】曆史上支持。
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連續 18 年上漲過程中,漲幅最大的是 24%,大多數年份漲幅是 10%。從曆史上看,養老金漲 10% 的年份裡,經濟總量并不大。現在中國 GDP 已經高達 120 萬億,社會上的熱錢也是 " 紅塵滾滾 "。現在比曆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有錢,完全有條件補充養老基金。
PS:建議社保部門給 1950 年至 1960 年出生的退休老工人多漲 20% 養老金。第一類人,是早年無怨無悔投身國企建設,低工資、低福利、無私奉獻,為打造重工業體系做出曆史貢獻的産業工人;第二類人,是早年為支持改革,犧牲個人利益,下崗分流的國企老工人;第三類人,是早年為國分憂、買斷工齡、自謀生路的國企工人。如果能夠實現,恭喜這三類人福臨門!
PS:你贊同嗎?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