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25 日電 題:五折賣廠的現代汽車能靠高端車在中國市場翻盤嗎?
作者 張翔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翔
北京産權交易所網站發布的文件顯示,北京現代拟以 36.84 億元的價格轉讓位于重慶的工廠。相比 77.5 億元的總投資,相當于以五折價格甩賣。北京現代是韓國現代汽車在中國的合資車企,高光時期在中國有五家工廠,此次出售後将僅剩一家。
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爲何節節敗退?
近年來,現代汽車在華銷量不斷下滑。北京現代銷量已從 2016 年的 114 萬輛跌至 2022 年的 25 萬輛。2022 年,現代汽車 ( 包含起亞 ) 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爲 34.3 萬輛,占其全球銷量的 5%。
現代汽車銷量的下滑,首先是因其産品戰略存在問題,在新能源汽車這一領域步伐緩慢。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經超過了 30%,現代汽車的戰略相當于把 30% 市場完全放棄了。其次,近些年韓系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普遍有所降低。不僅是在汽車領域,也包括手機等。再次,現代汽車在品牌打造上缺乏新的品牌故事。如今車企要打造一個品牌,需要有品牌故事吸引消費者。而現代汽車的品牌故事缺乏新鮮血液,對年輕的消費者缺乏吸引力,這對它的銷量是有影響的。最後,現代汽車的營銷基本還是主要靠 4S 店賣車,其 CEO 非常低調,很少發聲,與中國市場發展趨勢有所脫節。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特斯拉的馬斯克、蔚來的李斌,他們經常在網絡上發聲,知名度很高,也吸引了很多粉絲,自帶流量,能把這種影響力轉換成銷量。
中國汽車産業正在轉型升級,在技術和營銷方式上都有所轉變,造車新勢力紛紛湧現,傳統車企的市場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擠壓。現代汽車若想扭轉局面,還是要适應中國汽車市場轉型升級的要求。
高端車戰略能否扭轉困局?
現代汽車 CEO 張在勳談及品牌在中國市場影響力的下滑時也曾表示," 最近幾年,中國業務因國内外各種負面因素變得艱難。爲了提升已受損的品牌形象,我們将專注于高性能車型。"
根據現代汽車的規劃,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将縮減至 8 款,并以上海市爲中心銷售高檔品牌 " 捷尼賽思 ( Genesis ) " 和 SUV 等高價位車型。
捷尼賽思曾先後在 2008 年和 2014 年,以 " 勞恩斯 " 和 " 捷恩斯 " 之名進入中國市場,2018 年,捷恩斯更名爲 " 捷尼賽思 " 第三次進軍中國市場。2022 年捷尼賽思在國内累計銷量僅爲 1457 輛,其中 G70、G80 和 GV80 三款車型銷量分别爲 226 輛、832 輛和 399 輛。
高端車的價格較高,利潤也相對較高,而且這種車直接在韓國生産進口到中國,這種模式目前還是有效的。高端車型可以賣到全球各地,幫助其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2022 年,北京現代發布 "2025 向新計劃 ",提出在 2025 年達成年銷 50 萬輛以上銷售目标,并進行産品轉型。其一是 2025 年将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并在未來 3 至 5 年内構建一款 MPV、兩款轎車、三款 SUV 車型的混動化産品矩陣,達成混動産品年産銷 30 萬輛規模。北京現代的新能源汽車戰略,類似日系車的戰略,專注于混合動力,這個技術路線決定了它在中國市場将處于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其二是加速引入純電品牌艾尼氪 ( IONIQ ) 。艾尼氪在國外賣得還不錯,曾刷新了美國的單月銷量紀錄,但能否在國内熱銷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國外的電動車技術水平相對國内還是稍顯落後。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汽車 2023 年上半年在華銷量是有所增長的,從其在華的兩家企業 ( 北京現代、悅達起亞 ) 公布的銷量來看,2023 年上半年,北京現代汽車銷量爲 12.3259 萬輛,同比增長 13%;悅達起亞汽車銷量不到 6 萬輛 ( 含 CKD 出口 26,723 輛 ) ,同比增長 2.3%。不過,這裏面也有降價促銷的原因,而長期的降價促銷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品牌形象,加速市場流失,也不利于品牌的持續發展。
總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争激烈,預計未來現代汽車還是會以國際市場爲主,不太可能爲中國市場單獨開發新能源車型,因爲成本太高了。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鄭淑怡
作者: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