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部《鱿魚遊戲》火爆全球。
僅播出 1 個月就拿下上億播放量。
裏面既有喪心病狂的狂灑血包,又有爾虞我詐的人性較量。
高能不斷、緊張刺激。
如今已過兩年,它仍是Netflix 原創韓劇的收視榜首。
現在,《鱿魚遊戲 2》正在火熱拍攝中。
不少人都等着它再次創造收視奇迹。
不過在這之前,網飛先推出了《鱿魚遊戲》原版 IP 的真人秀綜藝。
一樣的場景,一樣的遊戲,一樣的比賽規則,看得人沉浸感極強。
這波流量,算是被網飛狠狠拿捏了——
《鱿魚遊戲:真人挑戰賽》
Squid Game: The Challenge
先簡單介紹一下真人秀的設定。
基本和劇作保持一緻——
456 名真實玩家參加比賽,争奪改變人生的 456 萬美元獎金。
遊戲場地、道具也照着原劇,1:1 完美複刻。
像是白牆、架子床;
在路邊等候的參賽者;
紅色連體服的蒙面士兵和緩緩走入的綠色校服參賽者。
當年追劇的感覺,一下子就上來了。
進入主場後,感覺更對味兒。
瘆人的大頭娃娃;
充滿童趣的椪糖樂園;
當然,還有同樣 " 壕無人性 ",裝着高額賞金的小豬存錢筒。
一切的一切,都讓你無法清楚分辨,自己是在看綜藝還是在看劇。
不過,比起劇,這版 " 鱿魚遊戲 ",要和諧多了——
純遊戲,無暴力。
但該有的節目效果,也是有的。
每個參賽者胸前都會裝有血漿包,用袋子破裂模仿中槍。
如果中彈,必須倒地,方便計算淘汰人數。
當然,最讓人沉浸的還是遊戲環節。
真人版鱿魚遊戲,完全按照劇版的遊戲順序來。
第一關,123 木頭人。
恐怖歌謠響起,456 名參賽者随着歌聲向終點跑去,歌聲停止時,動的人就會被淘汰。
和劇版一樣,僅第一關,就刷掉了近一半的參賽者。
刺激是刺激了,但讓人不免擔心。
在高度劇透的情況下,遊戲隻能停留在複制粘貼的層面?
那豈不是很無趣?
于是,第二關椪糖遊戲中,節目組在原遊戲的基礎上加了新規則。
在原作中,玩家在不知道要幹什麽的情況下,随機選擇圓、三角、五星、雨傘四個圖形之一。
選好後才被告知這是糖餅遊戲。
玩家要在規定時間内,用針在已經凝固的糖餅上把選擇的圖案摳下來。
比起實力,這關更多的是靠運氣。
但在真人秀中,運氣賽改成了心理戰。
節目組先是把所有選手分成了 4 隊。
然後讓每一列排在首位的參賽者進入遊戲房間。
牆上有四個圖案,他們四人需要協商一緻,在兩分鍾内替各自的隊伍選定圖案。
圖案的難易程度:雨傘 > 五角星 > 三角形 > 圓形。
每個人都想選擇避開最難的圖案,誰都不願意妥協。
由于沒有統一想法,兩分鍾一到,四個人宣布全部淘汰。
而下一輪的四人組依然面臨同樣的壓力。
大家都想選擇容易的圖案,這就需要有人做出犧牲。
但誰都清楚,一旦選擇雨傘,也是隻能保得了一時。
到了後續摳糖環節,仍有很大概率會被淘汰。
但一輪輪淘汰,總歸不是辦法。
淘汰了幾輪之後,終于出現了一個轉折點。
在某一輪中,299 号玩家由于沒搶過其他三人,便提議如果其他隊伍可以在遊戲環節中幫助自己隊伍,他就願意去選擇雨傘。
其餘的三人都答應了。
可誰曾想到,到了遊戲的時候,節目組給的規則是:每支隊伍不得相互幫助。
這讓 299 号玩家徹底傻眼,隻能被迫接受隊員們的謾罵和白眼。
最後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他扛不住壓力被淘汰了。
可大家依然沒有理解他的意思。
不單是這支隊伍,其他隊伍也是如此。
既不想承擔選擇的壓力,又不想成爲不幸的一方,便将所有希望交給了做選擇的那個人。
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笑容滿面。
得不到便開始罵罵咧咧。
此刻,人性的陰暗面被放大到極緻。
到了第三關,按劇版的走向應該是高空拔河。
大家自以爲參透了規則,便拼命和高大威猛的人組隊,瘦弱的人則被排擠。
誰知,滿懷信心登場後,卻等來了節目組的新遊戲——戰艦棋。
規則也很簡單,就是猜對方的戰艦在哪裏,然後用導彈進行攻擊,率先擊沉兩艘戰艦的一方勝出。
所以,這不是力量對抗,而是腦力對決。
玩家們這才發現,之前組的小團隊,根本毫無用處。
形勢再次扭轉。
有的人亂了陣腳,開始互相指責。
有的人把這兒當成了自己的 " 主場 ",玩得不亦樂乎。
但在這種生存遊戲中,過早暴露能力,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爲除了本來的團體遊戲,節目組還在宿舍裏安排了一些小任務。
赢得人可以獲得淘汰别人的資格。
有的人趁機就淘汰比自己能力強的玩家。
如此一來,我們便能看到,上一秒可能是同盟的兩人,下一秒就互投對方。
在金錢面前,每位玩家都無所不用其極。
撕 X、套路、猜忌 …… 各種抓馬的環節層出不窮。
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真正的赢家會是誰 ……
《鱿魚遊戲:真人挑戰賽》目前已經完結。
但比起劇集帶來的巨大反響,真人秀并未掀起多大水花。
豆瓣上的評分也很一般,剛過及格線。
究其原因,主要是劇集和綜藝想表達的重點不同。
劇集最大的看點,是對人性的揣摩。
它并沒有過多的燒腦和反轉,但卻讓人看到了極端環境下的人性抉擇。
但真人秀的本質還是 " 秀 ",背後的推手仍是資本。
這就導緻,劇本痕迹過重。
有的玩家動不動就走起了煽情路線,有的玩家突然就進入了撕逼模式。
讓人猝不及防,甚至有些腳趾摳地。
再就是,綜藝根本無法還原劇集的緊張感。
都知道大家是假死,但大家的拙劣演技還是看得人出戲。
但話又說過來,這本就是綜藝,看也就是圖一樂。
當做下飯神器,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