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探索者 ,作者毛豆 123
【原創不易,筆者水平有限,還請多多賜教,互相學習進步】
在藝電公司發行的知名網遊《戰地 5》中,硫磺島一直都被視爲是一張熱門的競技性地圖
在藝電公司的官方解說裏,這是 " 一場孤注一擲的沖突,除了有開闊的黑沙灘以及雄偉的折缽山隧道等近距離環境外,登陸艦艇、飛機、坦克,應有盡有。在這張高動态的地圖上,将敵人擊退至最後防線,或是擋住無情的進攻。"
▲從四個方面:即電影、概念藝術、遊戲實照以及美國海軍官方檔案中節選出的硫磺島照片。電影則是截取了 2006 年上映的《硫磺島家書》的劇照以作比較
而對美日雙方而言,曆史上的硫磺島亦是現實般的 " 絞肉機 "
僅從傷亡數據來看,美軍付出了陣亡 6821 人,負傷 21865 人的代價,殲滅日軍 22703 人,俘敵 1083 人,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首次傷亡超過日軍的戰例。僅在這一個 23.73 平方公裏的小島上,就頒發了 27 枚榮譽勳章。超過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在二戰獲得榮譽勳章總數的 1/4。
不過,本文的主角并不是要說美軍,而是一個所謂的" 日本王牌反坦克步兵 "的故事。
根據王法老師所編著的《擋車之螳:二戰中的日軍反坦克戰》一書記載,在硫磺島 362C 高地的戰鬥中,日軍少尉大谷道夫首先使用爆破炸藥,炸癱了美軍 2 輛 M4 中型坦克後,鑽進其中 1 輛坦克,操作坦克炮與其它美軍坦克對射,并在此取得了擊毀 1 輛美軍坦克的戰果。書中将此人記錄爲 " 步兵 "。
▲大谷道夫少尉,有關其資料甚少,結局亦是不詳
▲西竹一(1902-1945),1932 年洛杉矶奧運會馬術比賽金牌得主,1945 年硫磺島戰役時任第 109 師團第 26 戰車聯隊指揮官,其最後死亡時刻、方式不明确,目前主流有舉槍自盡說和突圍戰死說兩種
但與筆者查證的相關文獻不同,大谷道夫隸屬于日軍第 26 戰車聯隊的一輛九七式中戰車改型車長。在硫磺島戰役發起前,第 26 戰車聯隊尚有 11 輛九七式中戰車以及 12 輛九五式輕戰車。這 11 輛九七式中戰車裏,隻有 3 輛是裝備了 47 毫米坦克炮的改型,其餘的均爲老式的 57 毫米坦克炮。
身爲聯隊長的西竹一,本想等着從本土運來的一批援軍重整編制。但在 1944 年 7 月 18 日,裝有九七改中戰車的運輸船遭美軍潛艇 " 科比亞号 " 擊沉,使得西竹一無法獲取更多後援,隻能使用現有的這 23 輛坦克作戰。
西竹一也清楚,在美軍強大的海陸空三軍攻勢下,自己手裏的這些 " 鐵皮罐頭 " 很難發揮出作用。因此決定,将這些坦克作爲硫磺島崎岖地形中的固定火力點使用。它們的薄弱裝甲雖無法與美軍的 M4" 謝爾曼 " 坦克匹敵,但在适當的地形掩護下,這些坦克的車載火炮、機槍仍能對其步兵構成威脅。坦克被分散布置在島上的各個位置,以伏擊向内陸推進的美軍。
1945 年 2 月 19 日,硫磺島戰役正式打響。
▲由日本模型廠商 Fine Molds 發行的九五式輕戰車模型封繪,反映的是其在東南亞戰場與己方八九式中戰車 " 所向披靡 " 的藝術場面。在封繪的左上方還有第 26 戰車聯隊部署于硫磺島時的塗裝樣式
陸戰隊第 4 坦克營的戰鬥報告稱,己方坦克一踏上灘頭便遭到了頑強的抵抗,但僅用了 4 天,陸戰隊員便控制了硫磺島的主要制高點——折缽山,并在島上建立了重要的立足點。
而當時的日軍則跻身于各處的地下隧道中,等待美軍進一步推進後發動伏擊。美軍還部署了兩栖登陸車(LVT)和 M4A2 型的 " 謝爾曼 " 坦克來支援向前推進的陸戰隊員。然而,由于坦克在島上過于顯眼,爲了減少損失,陸戰隊員們往往隻能徒步推進。這導緻了連隊指揮官和坦克指揮官之間的内讧。因此,美軍的大部分坦克轉向了北部的機場區域,并未依賴步兵掃雷。
" 謝爾曼 " 坦克的乘員們通力協作,向内陸推進。由于硫磺島上缺少工兵,往往需要坦克兵冒着彈雨炮火,冒險下車偵察崎岖的地形,判斷是否可以通過。這一點,在 2 月 20 日與日軍第 26 戰車聯隊的遭遇戰時尤爲明顯:當時,一個陸戰團的士兵正在己方一個坦克連的支援下,對 382 高地的日軍陣地發起進攻。守衛此地的日軍得到己方 " 坦克碉堡 " 的火力支援,一時間士氣大漲。雙方一直打到 27 日,最終美軍拿下了高地。
▲一輛被美軍陸戰隊員摧毀的九七改中戰車,攝于 382 高地上
▲部署在 382 高地上的九七改中戰車,下方亦同
▲其實在此前的塞班島戰役中,日軍就有将坦克半埋入地下,充當 " 火力碉堡 " 的戰鬥記錄。
僅此一戰,美軍就付出了 8 輛 M4A2" 謝爾曼 " 坦克,另有 4 輛受損。第 26 戰車聯隊的戰損未知,但部署在 382 高地上的坦克無一幸免。少數逃出戰場的坦克和乘員向北退至 362c 高地。就在第 26 戰車聯隊主力大部撤離時,仍有一個車組決定留守,駐守一個洞穴以伏擊繼續推進的美軍。
2 月 28 日,美軍遭到了九七式中戰車的襲擊。雖出乎意料,但坦克并未對美軍構成太大威脅,因爲對方迅速用火箭筒消滅了這些礙事的 " 鐵皮罐頭 "。
382 号高地防禦作戰失敗後,第 26 戰車聯隊的殘部集結到 362c 高地。這也是日軍硫磺島上最後的防禦陣地之一。此時,島上僅存兩輛坦克,西竹一中佐也已身亡。美軍暫時停止了戰鬥,部隊得以休整,并補充了物資和援兵。
第 21 海軍陸戰團和第 4 坦克營被命令對日軍發起最後一次進攻,攻占 362c 高地。當時的美軍已經成功占領了島上的大部分區域,僅剩下少量日軍殘部。然而,殘存的日軍知道他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該島。
3 月 6 日,對 362c 高地的戰鬥打響了。第 21 陸戰團計劃對高地召喚艦炮支援,試圖用轟炸将日軍吓出防禦陣地。第一次炮擊于上午 8 時 45 分開始,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炮擊停止後,日軍立即開始向進攻的陸戰隊員還以顔色。由于己方步兵進展緩慢,第 21 陸戰團請求第 4 坦克營前來增援。中午時分,三輛 M4A2 謝爾曼坦克前去攻擊日軍陣地。
▲使用噴火坦克掃蕩日軍洞穴的陸戰隊官兵
▲美軍第 4 坦克營在硫磺島戰後的作戰報告。大意爲:坦克成了吸引迫擊炮火的 " 活靶子 "。步兵指揮官,特别是連長,不喜歡坦克在他們周圍。一種命令的沖突常有發生,即營長命令支援其部隊的坦克向某一地點前進,而地面上的步兵連長則命令坦克撤退。
曾在坦克攻擊區域作戰的步兵單位,對标定目标的情況并不好。因爲坦克幾乎是 " 聾的 ",而且視野有限,它必須依賴支援的步兵部隊來指示目标。坦克呆在前線尋找目标的過程中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
而在地形複雜的區域,坦克并不依賴步兵來保護它們,而是以縱隊陣型相互掩護。
當時殘存的日軍已經瀕臨崩潰,幸存的部隊也沒有足夠的武器來抵禦即将到來的 " 謝爾曼 " 坦克。此時,第 26 戰車聯隊在高地上僅存一輛九七改中戰車。除車長大谷道夫少尉外,乘員非死即傷。但他仍設法躲過了美軍的炮擊。隻是,此時的大谷道夫既沒有多少彈藥,車也動不了,隻能獨自面對這三輛來襲 " 謝爾曼 " 坦克
當 " 謝爾曼 " 坦克向前推進時,大谷道夫将它們鎖定在視野中。他的九七改隐蔽在碎石中,成功用 47 毫米反坦克炮在距離陣地 100 米處擊毀了一輛 " 謝爾曼 " 坦克。随後,大谷道夫向第二輛謝爾曼坦克開火,但由于射擊角度問題,未能有效摧毀目标。不過,連遭數炮轟擊的第二輛 " 謝爾曼 " 坦克乘員慌了神,隻能棄車逃生。此時,大谷的坦克火炮也因連續射擊而出現故障,無法擊發。令戰友們震驚的是,大谷沒有選擇撤退,而是跳出座車,向他剛剛攻擊的第二輛 " 謝爾曼 " 坦克沖去,最後成功爬上了坦克。
由于第二輛謝爾曼坦克内已無乘員,大谷抓住機會進入炮手位置,并開始對第三輛謝爾曼坦克開火。根據第 4 坦克營的報告,由于謝爾曼坦克處于盲區,視野有限,大谷道夫并無遭到任何反擊。他成功用 75 毫米炮摧毀了最後一輛謝爾曼坦克。此時,美軍步兵已進入戰場,再次進攻日軍陣地。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大谷道夫成功撤出坦克,回到了安全區域。
▲第 21 陸戰團 1 營的官兵正在肅清位于 362c 高地上的日軍殘兵,據稱照片最左側的那輛 " 謝爾曼 " 坦克,就是大谷少尉繳獲使用的那輛
▲硫磺島戰役期間,一輛遭日軍擊毀的美軍 M4A3" 謝爾曼 " 坦克,隸屬第 5 坦克營
大谷的行動,不僅鼓舞了殘存日軍的士氣,還迫使第 21 陸戰團重新規劃進攻路線。最終,陸戰隊指揮官決定在夜間對高地發動進攻,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少見的行動。3 月 6 日午夜,第 21 陸戰團的進攻取得了成功,大多數日本士兵因不相信美軍會在夜間進攻而在睡夢中猝不及防。意識到美軍的行動後,日軍立即與美軍步兵展開交火,竭力保衛高地。這次夜襲非常成功,戰至 3 月 7 日黎明時分,日軍的槍聲已逐漸稀疏了下來,勝利的天平已然倒向了美軍。
3 月 9 日,第 21 陸戰團成功從日軍手中奪下了 362c 高地。據統計,僅此戰役,美軍就付出了 800 多人傷亡的代價。在其戰鬥報告中還列出了 4 名失蹤人員,可能就是遭到大谷道夫襲擊的第三輛 " 謝爾曼 " 乘員。
362c 高地戰役後,硫磺島的守軍已然被分割爲北、東兩塊,無法相互支援,覆滅也隻是時間問題。
3 月 26 日,美軍官方宣稱奪下硫磺島。而僥幸生還的日兵也在美軍的勸降下走出隐蔽所,舉手投降。大谷道夫少尉便是其中之一,戰後還回到了日本本土。
▲據稱是當年大谷少尉繳獲使用的那輛 " 謝爾曼 " 坦克,如今已變成硫磺島上的一處旅遊景點
而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惠特曼 · 巴特利中校所編著的《硫磺島:兩栖登陸史詩》一書的記載,大谷道夫的戰績 " 似乎 " 是可以被确認的,隻是硬要湊的話,也隻有 1 輛。
1945 年 3 月 6 日上午 9 時,陸戰第 3 師 21 團 1 營的官兵穿過 3 營陣地,協助友鄰的 9 團及陸戰 4 師戰友突破了日軍在 362c 高地上防線,盡管在戰前,海軍的艦炮、陸戰隊的炮兵已經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準備,但第 21 陸戰團 2 營還是遭到了來自正面、左翼的猛烈射擊,攻勢一度陷入停滞。而己方坦克也不得不在布滿地雷和反坦克炮火的崎岖路面上艱難前進。
當時前來的是陸戰第 3 師 3 營 C 連的 3 輛 " 謝爾曼 " 坦克。其中 2 輛 M4A2 中雷導緻履帶損毀,乘員逃生;另有 1 輛 " 謝爾曼 " 坦克遭到日軍的 47 毫米反坦克炮襲擊,3 名乘員陣亡。此戰中,另有 3 人負傷。
據統計,在整個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共投入了 150 輛 M4A2、M4A3 型 " 謝爾曼 " 坦克,有 30% 因遭日軍徹底摧毀而無法修複。以第 4 坦克營爲例,該營在硫磺島戰役初期尚有 56 輛各型坦克,其中就有 38 輛被拖回自行維修,11 輛徹底摧毀,完好無損的隻有 7 輛。
▲在一處日軍火力掩體前展示繳獲 " 日之丸 " 旗的陸戰隊員,攝于 1945 年的硫磺島戰役
正如《擋車之螳》一書所述,這個戰例本就存在諸多疑點。首先,日軍從未繳獲過美軍的 M4 坦克,不了解其構造;其次,進入 " 謝爾曼 " 坦克後,這個日軍少尉需要做以下四個步驟:獨自完成旋轉坦克炮塔,調整火炮水平、俯仰角度進行瞄準,然後是裝填彈藥,最後開火。此人是如何對陌生武器 " 上手即用 "?最後,M4 坦克的标準彈藥配比是 70% 榴彈、20% 穿甲彈以及 10% 白磷煙霧彈,這個少尉是怎麽認清彈種的?
歡迎來評 ~ 我們将會抽取一名幸運粉絲的留言,免費贈閱圖書一本 ~
▲前段時間,筆者在重看《功勳》一劇時,同樣發現了個 " 神劇 " 般的劇情:身爲解放戰士的羅有财,隻是憑着自己當年 " 蹭學 " 坦克的經驗,居然能輕松駕駛起美軍的 " 潘興 " 坦克,同樣能完成 " 一人瞄準、裝填、開炮 " 的 " 王牌操作 ",在筆者看來,屬實是一大敗筆。這一點有機會本号會做個專題來講一講。
本文使用的參考資料:
https://sensha-manual.blogspot.com/2017/06/through-gauntlet.html
《擋車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反坦克戰》
《日本的步兵火器》
w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