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16 日訊(記者 高豔雲)證券業 " 定向降準 " 今日落地,也即中國結算差異化調降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的安排 10 月 16 日正式實施。
此次調降比例于兩月前确定,中國結算 8 月 3 日公布将該比例從 16% 調降至 13%,該調降不僅超過中國結算 4 月份計劃(降至 15%),3% 的調降幅度也超過前兩輪即 2019 年和 2022 年下降 2% 的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調降可減少券商資金限制,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預計将爲證券業釋放出約 300 億元資金,爲行業帶來約 20 億元的增量利潤。
證券業 " 定向降準 "3 個百分點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的調降,遠超此前預期。
8 月 3 日,中國結算發布消息稱,爲配合貨銀對付改革落地實施,進一步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和結算備付金精細化管理水平,中國結算拟自 10 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将該比例由現行的 16% 調降至平均接近 13%,并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
具體爲根據結算參與人的資金收付時點設定不同的繳納比例,其中結算參與人可就托管業務向中國結算自主申報選擇适用差異化或固定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計收方式。
具體來看,在 2022 年 5 月發布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基礎上,中國結算拟對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進行進一步下調,其中付款時間在 9 點前、11 點前和 11 點後對應的付款比例分别調降至 13%、15% 和 16%,取款時間在 9 點前和 9 點後對應的取款比例分别調降至 16% 和 13%,付款比例和取款比例的計算權重不變;托管業務選擇固定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計收方式的,其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設定爲 15%。
此次差異化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機制的實施,在實現原定調降股票類業務最低備付繳納比例至平均 15% 左右的目标基礎上,進一步将該比例調降至平均接近 13%。
此前,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已有兩輪調降。
2019 年 12 月 20 日,中國結算發布公告稱,經履行向證監會報告程序,正式發布《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2019 年修訂版),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其中,将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收取比例由 20% 降至 18%。
2022 年 1 月 4 日,證監會正式啓動貨銀對付(DVP)改革。同年 4 月,中國結算宣布将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 18% 調降至 16%。到了 5 月,中國結算發布《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2022 年 5 月修訂版)》,并于 2022 年 6 月 20 日正式實施。
2023 年 4 月,中國結算計劃由 16% 平均降至 15%,并預計需要 2 個月準備時間。
此次從 16% 調降至 13%,不僅超出原計劃(降至 15%),而且 3% 的調降幅度也超過了前兩輪下降 2% 的幅度。
将爲證券業帶來 20 億增量利潤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調降,被視爲證券業 " 定向降準 ",備付金即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或者是其他的結算機構爲客戶代理買賣而設立的交易手續費準備金,調降将有助于鼓勵結算參與人及客戶盡早完成資金交收,放松券商資金限制,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
某上海地區券商内參顯示,繳納比例的下降有利于減少全市場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爲市場注入流動性。根據 2023 年 1-7 月全市場日均成交額 9281 億元爲基數來測算,新規前行業按照 16% 的最低備付金繳納比例需向中國結算繳納約 1484.96 億元備付金,新規後按照 13% 的最低繳納比例計算隻需繳納 1206.53 億元,預計全行業将釋放 278.43 億元的流動資金。
上述券商指出,從整體看,本次釋放的資金不足 2022 年末證券業淨資産規模的 1%,影響較爲有限,更多的是積極信号的釋放。
中信證券研究認爲,下調結算備付金比例有利于充分發揮券商配置能力,合理調配公司資金,緩解流動性壓力,從而提升股東回報。長遠來看,結算備付金比例有望随着券商經營能力的提升而持續調整,長期将打開證券行業發展空間。
東興證券指出,資金釋放将提升券商業績預期。對于證券行業而言,結算備付金釋放将有效提升行業 ROE 和盈利預期,助力闆塊估值修複。2022 年全年證券行業實現淨利潤 1423.01 億元,年末淨資産規模 2.79 萬億元,ROE 約爲 5.10%,而 2023 年随着市場回暖,未 " 降準 " 情況下全年 ROE 有望提升至 6.5-7%,則釋放出的約 300 億資金将爲證券行業帶來約 20 億元的增量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