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證券市場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并購浪潮。這場由市場力量與政策導向共同推動的大洗牌,正在深刻地改變着證券行業的版圖。
9 月 5 日晚間,國泰君安并購海通證券的消息成爲行業重磅炸彈。雖然兩家公司雙雙停牌,但依然引起了行業不小震動。今日早盤,國海證券、錦龍股份漲停,中國銀河一度漲停,證券 ETF 普遍漲幅超過 2%。
多數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爲,國泰君安并購海通标志着券商供給側改革進入嶄新階段,在監管支持并購重組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的背景下,通過橫向并購與縱向産業鏈融合的路徑,實現資本與實力的提升或将成爲下一階段頭部券商發力的重點。
今年以來多家證券公司宣布了收購合并計劃并積極推進
事實上,本輪證券行業并購浪潮已開展有一段時日。
2023 年 11 月 3 日,證監會重磅發聲,稱将支持頭部券商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今年 3 月 15 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公布了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監管的鼓勵下,多家證券公司宣布了收購合并計劃并積極推進。
4 月 25 日晚間,國聯證券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拟收購民生證券。9 月,僅僅過了四個多月時間,該議案已先後獲得江蘇省國資委同意批複,并通過了臨時股東大會決議。
8 月 22 日,國信證券宣布停牌籌劃資産重組事項。9 月 4 日晚間國信證券公告拟收購萬和證券 96.08% 股份,并于 9 月 5 日複牌。
此外,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等事項也在推進中。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之間如何整合也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深夜宣布合并的消息更是點燃了市場情緒。中信證券非銀金融聯席首席分析師陸昊表示,前期并購集中于中型券商,國君海通并購爲本輪周期首單頭部機構并購案例,也是行業首單上市券商并購案例,響應了國家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方向,長期有望顯著改變行業競争格局,并爲證券行業後續并購重組打開空間。
根據測算,國君與海通合并後新主體主要财務指标居行業前二;總資産、淨資産将成爲行業第一。合并後營業網點數量第一,且能提升沿海發達地區市占率:2023 年末國君共有 344 家營業部,其中廣東 44 家、浙江 25 家、上海 23 家、江蘇 22 家;海通共有 307 家營業部,其中廣東 29 家、江蘇 29 家、上海 35 家、浙江 22 家。
之前證券行業已經過四次并購浪潮 每次均重塑了行業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我國證券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曆了四次并購浪潮,每一次都伴随着擴大版圖,提升實力,做大做強的目标。
1995 年至 2001 年,伴随證券行業監管政策從 " 混業經營 " 到 " 分業經營 ",第一次并購潮開始。多家券商借助分業經營并購拓展。如廣發證券通過收購 80 餘家營業部,拓展業務範圍,成爲走出珠三角的綜合性券商。東方證券經收購撫順證券公司并并入浦發銀行的證券業務後組建。本次并購的主角國泰君安系當時的君安證券與國泰證券進行合并而成,該合并涉及近 300 億元資金、128 家營業部,一舉奠定了國泰君安今日頭部券商的基礎。
2004 年至 2006 年," 綜合治理 " 引發證券行業第二次并購潮。随着證券市場的結構性調整和持續低迷,2003 年底至 2004 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多年累積的風險呈現集中爆發狀态。2004 年 8 月,證監會召開專題性的全國證券監管工作座談會,在證券監管系統内全面部署和啓動了綜合治理工作。
本輪并購收益最大的是中信證券。公司 2004 年 4 月收購萬通證券、2005 年 12 月收購華夏證券、2006 年 7 月收購金通證券,使得中信證券反超多家當年的頭部券商,爲日後的 " 券業一哥 " 之位打下堅實基礎。此外,華泰證券收購亞洲證券和聯合證券,光大證券收購天一證券和昆侖證券,安信證券收購廣東證券、中國科技證券和中關村證券,長江證券收購大鵬證券,南京證券收購西北證券等重要并購事件,也均重塑了當時證券行業競争格局,減少了無序競争。至綜合治理結束,全國證券公司數量下降至 106 家。
2008 年 4 月底,國務院正式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監會對證券行業提出了 " 一參一控 " 的要求,因此引發了 2008 年至 2010 年的第三次并購浪潮。大型券商中較爲典型的案例是申銀萬國證券并購宏源證券,中金公司并購中投證券。中小券商中較爲典型的是 " 明天系 " 的整合。如新時代證券吸收合并上海遠東證券,長财證券正式并入恒泰證券等。
2012 年至 2022 年,長達十年時間,證券行業競争格局沒有太大變化,但一些券商仍通過市場化并購手段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如 2012 年 7 月,中信證券通過收購裏昂實現海外業務布局。2015 年 4 月,東方财富收購西藏同信證券,取得證券業務從業資格,實現從互聯網公司向證券公司的轉型。
另外,這一時期最典型的是 2020 年 3 月,中信證券以 134.6 億元收購廣州證券并将其更名爲中信證券華南。從定期報告來看,收購廣州證券不但補足了中信證券在華南地區的短闆,也使得被收購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曆年年報顯示,中信證券華南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8.5 億元,淨利潤爲 2.6 億元;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 6.4 億元,淨利潤爲 1.9 億元;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 8.3 億元,淨利潤爲 2.9 億元。
申萬宏源研究院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羅鑽輝認爲,每一次大規模的并購浪潮都重塑了證券行業的競争格局。在證監會明确表示 " 将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 ",在頭部券商、中小券商均遇到自身發展瓶頸的背景下,未來,證券行業内部并購整合大勢不減。
羅鑽輝同時指出,當前證券行業并購重組進入新一輪加速期。未來,證券行業競争格局将呈現集中與分化趨勢,其中,頭部券商的優勢集中在規模和體量、業務優勢、客群差異,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并購之後的後續整合工作更爲重要
從時間來看,券商并購涉及事項繁多,流程複雜,并不能一蹴而就。例如方正證券吸收合并民族證券,從首次停牌至最終股權完成過戶曆時近一年(2013 年 8 月 27 日至 2014 年 8 月 6 日);申銀萬國吸收合并宏源證券曆時 15 個月(2013 年 10 月 30 日至 2015 年 1 月 26 日);中信證券吸收合并廣州證券超過 1 年(2018 年 12 月 24 日至 2020 年 1 月 14 日)。
某華北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預計首次停牌後需要經董事會審議、股東大會審議、證監會批複等流程,并在證監會審核并購重組事項時二次停牌。參考曆史經驗、自首次停牌至股權過戶完成約需曆時 1 年。
這些後續整合工作相比收購本身,或許耗費時間更長。如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完成股權過戶已四年,但直到今年 3 月 1 日晚間,中信證券還發布公告稱,同意公司向中信證券華南轉讓華南五省内全部 21 家分支機構的方案,轉讓價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經審計賬面淨資産值。此舉是滿足監管要求切實避免同業競争、防範潛在利益沖突的必要措施。
2024 年 8 月 23 日日終清算完成後,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華南實施了相關 21 家分支機構客戶的賬戶、資産及所開展業務的整體遷移,由中信證券遷移至中信證券華南。
分析師強烈建議關注券商股機會
但毋庸置疑的是,第五輪并購浪潮将對未來證券行業競争格局産生深刻影響。受市場環境不佳影響,券商闆塊前期跟随市場經曆了深度調整。多數分析師認爲,在估值處于底部疊加并購重組預期的背景下,券商行業面臨新的投資機遇。
上述華北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國君 + 海通作爲 " 發令槍 ",有望拉開大規模整合帷幕,打開券業整合空間。後續同一控制人整合(如彙金系)、同一省内券商整合等均可期待。他同時表示,目前券商闆塊面臨三大利好:頭部券商整合 " 強催化 "、低估值(1XPB,曆史最低)、低機構持倉占比,強烈建議關注券商股機會。
方正證券非銀分析師許旖珊指出,本次合并重組案例有望爲行業一流投行建設提供示範,券業供給側改革提速。證券行業有望在資本市場建設新階段中更好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預計頭部券商有望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做優做強。建議關注: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泰君安、海通證券 H 股、中金公司 H 股。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