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倩
編輯 | 陳之琰、劉旌
part1 合力與厮殺
2023 年 2 月 22 日,甯波市海曙區寒風呼嘯,一場追思悼念儀式正在雲林中路 238 号舉行。逝者是中國服裝行業一位響當當的人物:鄭永剛。他或許更自豪于另一重身份——锂電大鳄。
十個月前,鄭永剛執掌的上海杉杉锂電剛剛完成 30.5 億元的外部增資,投資者名單罕見集結了中國锂電産業上下遊的關鍵巨頭:甯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問鼎投資、比亞迪、ATL,以及中石油旗下昆侖資本。除了母公司資金之外,問鼎投資的出資額最多。
這筆增資不僅幫助杉杉锂電償還了迫在眉睫的借款,還使負極材料的産能擴張有了保障,後者直接決定其當年出貨量能不能登頂全球第一。
這筆投資并不能算作甯德時代投資杉杉锂電的起點。故事還要追溯到至少 15 年前。
2007 年,這是鄭永剛決定做锂電池生意的第 9 年。此前,他更爲人知的身份是創辦了杉杉品牌的服裝大佬。上世紀 90 年代,靠着借來的 6 萬元,"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灑 " 的央視廣告語成爲改革開放一代的集體記憶。杉杉也是國内真正的 " 服裝第一股 "。
然而,随着中國即将加入 WTO,軍人出身、當過貨車司機的鄭永剛意識到,大量國際大牌即将湧入中國市場,服裝行業的天花闆壓了下來。幾乎沒有猶豫,鄭永剛将總部從甯波遷往上海,重金挖來時任寶潔亞太區營銷部總經理的胡海平,建立杉杉高科技闆塊,扭頭幹起了與服裝八竿子打不着的锂電池生意。
1999 年,鄭永剛直接将鞍山熱能研究院連人帶技術打包到上海,甚至給每家每戶在浦東買了房子,給家屬孩子找工作、找學校。
依靠服裝業務持續 " 輸血 ",杉杉逐步成爲國内锂電池負極技術最頂尖的供應商,并拿下了當時全球排名第一的聚合物锂離子電池制造商 ATL 的訂單。到 2007 年時,第一代蘋果手機發布,杉杉在 ATL 的牽線搭橋下,又成爲蘋果在華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極其自然地,當 2011 年曾毓群将 ATL 動力電池團隊獨立成立甯德時代時,杉杉就成爲其負極材料最爲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并逐步深入前者的新能源版圖。直到 2022 年的這次戰略增資,兩者綁定進一步加深。
這種由産業鏈中極具資源的主體出資,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上下遊企業加強共生關系,促進産業鏈整體發展的行爲,被稱爲 " 産業投資 "。相比财務投資以 " 獲取中短期财務價值爲目的、主要通過溢價退出實現資本增值 " 不同,産業投資的核心是 " 企業間的共生 "。
盡管産業投資在近兩年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被認爲将取代财務投資在中國資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它的确不是一個新鮮事物。
1998 年,IT 制造商實達集團向初創漢化軟件公司銘泰科技投資 1200 萬元,外界普遍認爲這是中國第一筆初具規模的産業投資。具體到制造業上,也能看到 2000 年剛滿一歲的阿裏巴巴參與投資了海爾旗下智慧品牌 " 海爾智家 ",那時淘寶網甚至還未上線。
這些早年産業投資的故事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以開拓全新業務爲出發點;第二,戰略協同難以跟上。
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是," 鏈主 " 企業的缺失。所謂鏈主,指的是在漫長的産業鏈中居于核心或主導地位的企業。它們在整個産業鏈中具備資源整合和協調供應的能力,是産業投資的主導方。鏈主投資系統的養成,與市場大小、集成能力、技術水平休戚相關。鏈主市場地位和技術能力穩固,就可以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同成長,而一旦鏈主地位動搖,整個産業鏈也會樹倒猢狲散。
中國曾長期缺失鏈主、産業投資難以成形的情況,是曆史進程所決定的。2001 年,加入 WTO 才真正開啓了中國成爲制造業大國之路。直到近十年,才出現以甯德時代、比亞迪、華爲、小米、京東方、中芯國際爲代表的一批在産業鏈中占據核心位置、體量足夠大、收入千億級别的 " 巨無霸 ",也才真正出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主動對外投資。其中,重量級的單筆出手甚至超百億,比如今年 6 月,甯德時代透露要投資 14 億美元在玻利維亞建設兩座锂鹽加工廠。
杉杉锂電正是一筆典型的 " 甯德時代式 " 産業投資:對于産業鏈上遊的公司,先抛訂單,再通過股權深度捆綁。其他的典型投資案例還有:2021 年甯德時代正式投資锂電設備公司先導智能之前,曾在一個月時間給予後者 32 億元 " 大 " 訂單(占了先導 2019 年營收的 69%);在成爲永太科技第二大股東四個月之前,甯德時代就與其簽下 5 年電解液材料的長單;而當正極材料龍頭湖南裕能 2020 年 12 月增資引入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前,兩者早已是其前兩大客戶,合計銷售收入占比超 90%。
「暗湧 Waves」結合了一些數據:甯德時代最新半年報中長期股權投資高達 428.2 億元,對 600 多家公司有實際控制權;中芯國際發起的中芯聚源規模近 400 億元,已經投出 200 多家公司;就連 2019 年才成立的華爲哈勃投資,也在短短幾年裏投資 100 多家半導體公司。
類似甯德時代與杉杉锂電,訂單是這些産業投資的起點,并被普遍認爲是産業投資區别于财務投資最具意義的部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筆股權投資往往出于财務目的," 百倍回報 " 是很多投資人最值得追尋的夢想,而賦能、資源與協同往往隻是存在于宣傳稿裏的錦上添花。但随着産業投資愈發占據主導權,當下的商業世界中,一筆理想的投資往往直接意味着更默契的業務合作、更可靠的訂單來源,以及更穩定安全的供應鏈。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産業投資在今天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在一些特定産業中,決定一家新興企業能否走向崛起的因素,除了其技術、商業能力之外,它是否處于産業龍頭建構的系統之中,也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彼此合力又暗自厮殺,這就是産業投資的真實面貌。
part 2 系統的力量
1999 年,一家隻有三個員工的工廠在無錫一間 150 平方米的舊倉庫成立了。33 歲的廠長王燕青是個迫于生計的 " 國企逃兵 "。幾年前兒子出生時,這個有着十多年工齡的技術骨幹還得到處借錢。這下有了自己的工廠,他心裏隻有一件事:掙錢。
一開始,王燕青創立的 " 無錫先導電容器設備廠 " 靠着接松下電器、日本 TDK 等公司的訂單,做高壓電容器繞線機。憑借出色的技術,年利潤也達到了幾千萬。但使其日後成爲智能锂電裝備龍頭企業的真正轉折點出現在 2012 年。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王燕清曾說過:" 在锂電設備上,是客戶成就了我們。" 但他口中的客戶既不是松下,也不是索尼,而是 ATL。2012 年,蘋果向 ATL 提出了變更電池設計的需求。在當時國産化率最低的卷繞環節,ATL 選擇了先導智能。兩年後,先導智能向 ATL 旗下東莞新能源與甯德新能源交付锂電設備。這一年,ATL 對先導智能的營收貢獻超過了 40%。
營收之外,這筆訂單對于先導智能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通過與 ATL 的供應關系,先導智能順利進入了甯德時代的供貨渠道。代表 ATL 找到王燕清的,正是當時還在 ATL 擔任總裁的曾毓群。
2014 年,後來創立甯德時代的曾毓群再次找到先導智能,一次性簽訂近 6000 萬元锂電設備訂單。那一年,其锂電設備營業收入破天荒達到 1.52 億元,同比暴增 561%。從那之後,甯德時代逐漸成爲先導最大客戶。
這對整個锂電設備行業後續的發展格局,幾乎是 " 一錘定音 "。2021 年,先導智能定增募資 25 億元,參與對象正是甯德時代,甯德時代位列十大股東第三名。而那個曾經自嘲結婚買戒指都沒錢的技術工人,财富已經達到 330 億,成了名副其實的無錫首富。
王燕青并不是甯德時代這個龐大系統中孕育出的唯一一個地區首富。在一張中國電池業富豪 TOP10 的榜單中,甯德時代有 5 人上榜,剩下的 5 人中,還有 2 人所創辦的企業處于甯德時代的供應鏈。
同樣因甯德時代而登頂一地首富的還有雲南李曉明家族。做煙盒生意起家的李氏兄弟,通過并購轉型新能源,把原本生産煙包裝的恩捷股份做到 A 股隔膜領域的龍頭。恩捷股份核心産品锂電池隔膜,原本是李曉明家族的一步 " 閑棋 ",自 2015 年開始給甯德時代供貨後營收大幅增長。
而天賜材料是甯德時代的電解液供應商。創始人徐金富原本是藍月亮的聯合創始人,28 歲時就實現财富自由,離開藍月亮回到老家浙江富陽,創業開發原料藥。但并不成功," 第一桶金 " 全部賠光。2005 年,進入锂電行業收購美國 Dr.Novis Smith,變身成爲國内少數能自産六氟磷酸锂的企業之一。營業收入從當年 1.58 億元,到 2022 年的 223.2 億元,18 年裏增長了 141 倍,這其中一半的功勞要屬甯德時代。
若簡單地将上述公司的成功歸因于 " 抱上大腿 " 未免有失公允,畢竟本身技術過硬是它們被甯德時代選中的基礎。但作爲鏈主,甯德時代對它們的發展的确影響深遠。這一情況發生在锂電池最重要的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上,也發生在锂電池的 " 細胞層 "。
勃姆石是電池隔膜所用的新型塗覆材料,屬于锂電池的細分原材料之一。國内公司壹石通從 2008 年開始研發,但長期未能量産。2014 年,壹石通進入甯德時代供應鏈。此後,在勃姆石領域,壹石通的營收迅速做到全球第一。
璞泰來是個 " 圍繞甯德時代做生意 " 最極緻的例子。2012 年,已經在基金領域摸爬 18 年、掌管 100 多億規模的基金經理梁豐決定投身實業,與前同事、ATL 研發副總裁陳衛一起創辦了璞泰來。從最初的锂電池負極起家,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收購諸多锂電池行業上下遊關鍵材料公司。
先是通過并購東莞凱欣切入甯德時代的供應鏈,後來挖來了杉杉锂電的技術靈魂人物馮蘇甯,又将東莞凱欣電解液業務賣給天賜,同時涉獵恩捷股份的隔膜和先導智能的锂電設備業務。業内甚至戲稱其爲 " 甯德時代禦用供應商 "。璞泰來 2017 年上市,當時距離公司成立不過五年時間,一度市值超過千億,梁豐也搖身一變成爲身價 300 億的 " 锂電大佬 "。
這些新興産業龍頭的發展曆程揭示了一個産業投資中的重要事實:在有着漫長鏈條的硬核産業中,能否成爲鏈主企業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上遊硬科技公司成功的關鍵。
這其實并非中國産業投資的特殊邏輯,而是涉及多個環節、環環相扣的制造業與生俱來的特點。在中國制造業現代化發展的早期,充當 " 系統 " 這一重要職責的主要是諸如蘋果、英特爾、ATL 等大型跨國公司。而這些産業巨頭在初創時也同樣有鏈主系統對其起到支撐作用。比如,ATL 靠蘋果 iPod 電池收獲第一桶金;IBM 把整個 PC 架構開放出來交給英特爾做,才将英特爾帶入個人 PC 市場;而大名鼎鼎的台積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除了集團戰投支持之外,背後還有一個關鍵角色——荷蘭公司飛利浦。
在近些年國内最爲火爆的半導體芯片領域,盡可能置身系統對初創公司的順利發展同樣适用。這背後不僅涉及訂單,更有關乎生死的技術能力的過渡。
2019 年,62 歲的王東升從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絕對霸主京東方功成身退,應邀加盟北京奕斯偉科技。作爲一家最早成立于 2016 年的公司,奕斯偉在王東升加入後完成重組并步入大衆視野,公開披露的融資規模超過 145 億元,一躍成爲國内橫跨 IC 設計、矽材料和先進封測三大領域的半導體大廠。
從京東方披露的數據看,其前五大供應商占比僅爲 16.44%,這說明其上遊相對分散,且大多數供應商都是行業 " 老炮 "。但據《第一财經日報》報道,京東方所需芯片有三分之一來自奕斯偉,足見對後者的重視。更早之前,聯想爲了解決顯示器的電源芯片卡脖子問題,更是與京東方一起對奕斯偉的電源驅動芯片進行聯合攻關,提供使用細節指導和标準規範。這使得奕斯偉芯片能夠快速成長,形成對美國 TI 或 ADI 公司等壟斷性電源芯片的挑戰。
對于處在制造業上遊的科技企業來說,能夠進入鏈主系統意味着有機會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與其同行。而反過來,若與鏈主失之交臂,其發展可能會走入 " 困難模式 "。
2017 年 8 月,華自科技斥資 3.8 億收購了一家做锂電測試自動化設備的公司精實機電,當時精實機電最大客戶正是甯德時代,而華自科技也借此切入甯德供應鏈。2021 年 2 月,華自科技公告稱,精實機電收到主要客戶甯德時代的中标通知,合計中标锂電池生産設備約 4.99 億元。與甯德時代簽單的消息讓公司股價直接起飛:股價從 10.7 元最高漲至 37.3 元,近百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逾 270%。
然而,短短 7 個月後,華自科技稱因項目實施地變更、技術條件變化及精實機電産能檔期原因,子公司精實機電原合計中标 4.8 億元甯德時代訂單取消。二級市場對這個解釋并不買賬,第二天股價一字跌停,市值蒸發 16 億元。要知道,這筆錯失的訂單,占到了公司 2020 年營業收入的 41%。
就在訂單得而複失之後不久,針對甯德時代将有新儲能項目上線的消息,有投資者急迫地向華自科技提問:是否會積極争取和甯德新項目的大訂單?以緩解此前訂單取消對公司聲譽和廣大投資者造成的傷害?華自科技公開回答:公司将積極跟蹤甯德時代項目投資進程,争取更多訂單機會。
part3 永無止盡的存亡問題
2020 年 10 月 15 日,深圳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這家名叫華大北鬥的公司新增了 5 名股東,其中一家是比亞迪。這是當時自稱 " 投資新兵 " 的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的第一筆産業投資。
華大北鬥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國産芯片研發和制造公司。根據 ABI Research 研究報告,它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一家連續兩年入選了國際排名 TOP10 的專業導航定位芯片廠商,并手握多個行業第一:第一次将北鬥雙頻 SoC 芯片成功批量應用于國産智能手機;研發并量産了全球第一款支持新一代北鬥三号信号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 SoC 芯片。這代表着,華大北鬥是國内北鬥 GNSS 衛星導航定位芯片領域絕對的頭部企業,技術已處于世界一流水平。
這筆交易發生之前,比亞迪半導體内部剛剛完成重組,确定了新能源汽車芯片、工業和消費領域芯片兩大主線,決意全面參與芯片的競争。入股華大北鬥,看重的正是其 GNSS 衛星導航定位芯片設計能力,未來可以協同比亞迪汽車,打造自身車載産業鏈。
盡管早在 2005 年,比亞迪組建研發團隊開始,就已經陸續擁有了 IGBT 芯片設計制造的完整産業鏈,但 " 缺芯 " 始終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塊 " 頑疾 "。理想汽車 CEO 李想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智能電動車企們的競争,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但是每 4 公裏的節點就淘汰一輪。" 換一個更誇張的表述是,嚴重 " 缺芯 " 的中國車企就像參賽的馬拉松選手,也許跑得很快,但無法預測 " 芯 " 髒病何時會病發。
如果說,上遊企業接受鏈主的投資是爲了能夠進入系統,拿到訂單、提升技術以解決自身的生存風險,那對于鏈主而言,做出投資的本質動機也是一樣的:生存,向着更安全的供應鏈生存。
近一年來,有包括中芯集成、南芯科技、晶升股份、裕太微、思特威、華海清科、傑華特、金海通在内的至少 8 家半導體公司得以上市。這些公司分布在半導體産業鏈的不同環節,而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投資方:國内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牽頭成立的投資基金——中芯聚源。
據執中 ZERONE 統計,截至 2023 年 5 月,中芯聚源共投資了 240 多家企業,其中 39 家企業在 A 股上市。中芯聚源對外投資項目獲得後續輪融資概率高達 63%,整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投資大量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看重的不僅僅是投資收益,而是這些公司與其一起構建的完整鏈條。中芯聚源的使命非常明确:集成電路全産業鏈布局。
根據中芯國際财報,通過與上下遊産業鏈企業的合作,公司既能拓展客戶,也可以 " 爲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集成電路解決方案 ",從而提升市場競争力。對于晶圓代工廠而言,産能規模效應和産業鏈協同能力已成爲客戶衡量其供應鏈穩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甯德時代最早一筆對外投資是在 2016 年對于普萊德的數千萬元投資。當時普萊德主要産品包括锂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锂電池和磷酸鐵锂材料,處于新能源産業鏈上遊的重要位置,向上集成電芯及關鍵原材料,向下爲新能源整車應用量身定制動力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這筆投資不僅讓甯德掌握上遊正極材料供應鏈,還借此與下遊整車企業綁定。
從這些案例中不難發現,鏈主企業産業投資的核心需求與自身的業務發展階段和先進制造産業鏈的特點息息相關,即在一定程度解決了自身生存危機的前提下,一手保證上遊供應鏈的安全,一手去下遊開辟新的增長曲線。
這多少也能解釋,例如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锂能、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第二梯隊的公司爲何尚未大規模在國内進行上下遊産業鏈上的股權投資,關鍵因素還是尚未發展到真正的鏈主階段。
近些年,随着各領域龍頭企業們的業務交錯,它們的産業投資脈絡也早已遷移,并不斷深入對方腹地。
2021 年,甯德時代連投 6 家造車新勢力。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阿維塔科技。阿維塔科技融合了長安、華爲、甯德時代各自的優勢,共創了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台—— CHN。三家的名聲集合在一起,更容易站穩市場腳跟。這也是甯德時代在主業承壓之後,迄今向比亞迪發出的最直接挑戰。
從銅、钴、锂、鎳等礦石資源,再到锂鹽材料到正極材料等電池材料,甯德時代在上遊幾乎投了個遍,而爲了将來不受制于人,也向着下遊開始投造車。通過阿維塔曲線造車,讓甯德時代獲得了參與新能源造車競賽的關鍵籌碼。一方面,甯德時代通過投資的方式綁定下遊企業的電池供應。另一方面,甯德時代在不斷擴大新業務,與車企合作不再局限于電池供應和技術層面,還包括換電等領域。
另一邊,比亞迪也在将觸角向上遊延伸。2021 年,比亞迪參股成立了蜀能礦産,綜合開發馬邊縣磷礦資源及磷酸鐵锂項目。之後,還陸續出手了光伏設備制造公司金石能源、材料公司先導薄膜,并與一汽投資成立了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公司,主要計劃生産一汽旗下新能源車型所需的比亞迪 " 刀片電池 "。
此外,投身造車的小米,也出手了蜂巢能源、贛鋒锂電、衛藍新能源等電池公司。而宣稱 " 不造車 " 的華爲在新能源賽道也異常活躍,投了衛藍新能源、中科海鈉等電池公司。
剖開這一系列看似擴張邏輯下的産業投資,其實仍能看到這些産業巨無霸們的求生線索。甯德時代入股車企背後是新型電池集成技術落地的需要;小米智能生态下,造車是一重要環節,而電池則是新能源車的關鍵之一。
事實上,中國锂電池真正在國際上形成霸主地位,也是從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開始的。電池是第一大系統,電控是第二大系統,電控系統裏最關鍵的技術便是芯片。因此,半導體芯片、新能源與高端制造産業相互交織,使得位于其中的大型企業也被産業的鏈條網住,牽一發而動全身。
part4 在一起之後
" 哈勃投資是華爲遭美國制裁背景下專門成立的。"
2020 年華爲全聯接大會上,華爲輪值董事長郭平向外界表示了哈勃投資成立的初心。在中國産業界,哈勃投資一定是最爲人關注的名字之一。它的誕生違反了任正非不碰數據、不做應用,不做股權投資的 " 三不原則 ",但它有着不得不誕生的理由。
一年前,在華爲被列爲美國 " 實體清單 " 的當口,獲取 " 自主、安全、可控 " 的産業生态已然刻不容緩。哈勃投資應運而生。由華爲全球金融風險控制中心總裁白熠負責,高管還包括海思半導體董事長周永傑、華爲無線網絡研發原總裁應爲民等人。
自 2019 年成立至今,哈勃投資已經投資了近 100 家企業,收獲 10 多家上市公司。尤其今年上半年模拟 IC 廠商美芯晟(哈勃持股約 5.87%、市值約 74 億元),以及從事半導體測試的中科飛測(持股約 3.3%、市值約 240 億元)完成上市,其賬面收益有比較大的增長。
哈勃投資的 " 被動崛起 " 背後,是中國産業投資生存邏輯下的一條重要隐線:國際間的競争。
2019 年的全球 500 強榜單,甚至被《财富》雜志以 " 這是中國的世界 " 爲題來描述其中曆史性的變化——全球最大的 500 家企業裏有 129 家來自中國,首次超過美國的 121 家,在互聯網、汽車、工程等領域,上榜中國企業數量均超過美國。如今,這組數據正變得越來越大。
據「暗湧 Waves」了解,哈勃投資目前集中投向芯片半導體以及終端産品的配套行業,分爲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類、芯片設計工具 EDA、第三代半導體和通訊射頻芯片等領域,幾乎遍布産業鏈的各個環節。比如,投資 NineCube、飛譜電子、阿卡斯微電子等 EDA 軟件廠商,科益虹源、晶拓半導體等半導體設備上遊廠商,以及阜陽欣奕華、博康信息等光刻膠廠商,而這些都被認爲是 " 卡脖子 " 環節。
縱觀中國大型企業爲主要股權投資方的曆史,近 20 年中,互聯網 CVC 一直是其中的主力軍。有數據統計,2011 年後成立的互聯網企業平均成立兩年就開始進行投資,而傳統公司走到這一步需要 14 年。
早在 2005 年 8 月,當時的騰訊剛在香港上市不久,馬化騰就提出過一種名爲 " 在線生活 " 的戰略主張:騰訊希望能夠全方位滿足人們在線生活不同層次的需求,并希望自己的産品和服務像水和電一樣融入生活當中。這種超前的想法一度被媒體批評爲 " 迷失了發展的焦點 "。爲了實現這個主張,馬化騰從高盛挖來劉熾平,頂着一個騰訊從未有過的 " 首席戰略官 " 的頭銜,主要管三件沒人管的事:戰略、并購和投資者關系。
劉熾平加盟僅僅半年後,騰訊就收獲了對外投資史上最重要的一顆果實:當時劉熾平主持騰訊收購 FoxMail,後來的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是創始人。後來在一次總辦會議上,馬化騰讓 16 個高管回答騰訊的核心能力是什麽,最後高管們将答案圈定在了流量和資本上。
互聯網公司因爲業務鏈條本身足夠短,戰略投資、并購是性價比更高地擴展業務、繼而做大市值的手段。加上互聯網也天然被認爲與所有行業相關,那個時代的 " 産業投資 " 核心是擴張邏輯,是一種 " 無限的遊戲 " 世界觀的體現。
區别于互聯網 CVC,以制造業爲主的産業投資不以擴張版圖和邊界爲主要目的,而是爲了掌握産業鏈的生命線——維持岌岌可危的供應鏈安全,這在國際競争已然改變的大環境下,甚至會很快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然而,反過來看,産業投資過程中的投與被投其實都不能完完全全高枕無憂。雙方共生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理想狀态,當理想照進現實,殘酷的商業邏輯會很快投射出來。
2023 年一季度甯德時代入賬了 890 億元,淨利潤 98 億元,可謂全球電動車行業裏的新晉 " 印鈔機 "。但一季度,甯德時代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同比增長了近 40%。
這意味着,它能 " 免費 " 從上遊拿到更便宜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獲得更長的付款周期。相比之下,它頭部供應商們的應收賬款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比如做正極的長遠锂科一季度淨利潤同比暴跌 99.7%,做電解液的天賜材料提前預告今年淨利潤腰斬,石墨化龍頭尚太科技關停了運營近 15 年的生産基地。
2022 年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毫不客氣地說:" 電池廠商把所有利潤拿走了,廣汽一直在給甯德時代打工。" 坐在台下的曾毓群沒有露出一絲微表情。
對于大多數被投企業而言,被鏈主選中當然是一件值得向往的事。但這并不意味着,産業鏈條上的企業從此過上了安逸的生活。一旦被剔除供應商名單,對公司短期的經營業績和股價都是沉重的打擊。畢竟,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像欣旺達一樣,在被剔除蘋果供應鏈體系後幸運地搭上小米,業績持續增長,後又重新被蘋果邀請回到供應鏈體系中。
相比于财務投資,産業投資的生态更加錯綜複雜。投資者需對特定産業的發展有深度理解,從而才能在産業漫長的鏈條上發現适合自身的投資機會。同時又由于産業各個環節的交織,使得投資後的協同、賦能、合作等有着與資本同等、甚至更高的重要性。
今年 8 月 9 日,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一時間 " 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的視頻刷爆朋友圈。兩天後,長城汽車 CTO 王遠力通過個人微博隔空回應:中國汽車企業必須直面競争的現實," 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國際間日趨緊張的大環境下," 在一起 " 式的昂揚情緒縱然可以暫時感染人,但随着中國商業一步步走向成熟,理智終究是要戰勝情感。對于産業投資的各個參與方來說,簡單地 " 在一起 " 顯然還遠遠不夠,其真正指向的是整個産業能力、效率的升級,是自主創新和發展的最終實現,是在一起、活下來、變更好。
參考文獻:
[ 1 ] 《鄭永剛的商業版圖:服裝、锂電與金融帝國》
[ 2 ] 《中國锂電,用二十年坐上牌桌》
[ 3 ] 《胡海平的半步人生》
[ 4 ] 《三張圖,看懂甯德時代投資帝國》
[ 5 ] 《" 甯王 " 曾毓群:他的甯德和時代》
[ 6 ] 《中國新能源造車,離取勝還差最後一戰》
[ 7 ] 《他白手起家,住三年倉庫,用 5 年時間将锂電設備做到行業第一》
[ 8 ] 《騰訊十年投資漫遊》
[ 9 ] 《中國隐形冠軍企業:天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