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江月
編 輯丨陶力 黎雨桐
圖 源丨視覺中國
在 AI 概念熱炒的背景下,A 股裏誰賺得盆滿缽滿?一批早期投資 "AI 芯片第一股 " 寒武紀的投資者,在 2023 年上半年趁股價急升,清倉了手中全部股票,套現近 50 億。
梳理它們的投資曆程,在寒武紀于科創闆上市之前進場成爲原始股東,通過後續股份轉讓和 IPO 上市,這些股東合計賺走 40 億元。不過可以說,是 2023 年這波 AIGC 的浪潮機遇,給他們的投資帶來了賺錢的窗口。
此外,成立 6 年半以來,寒武紀每年仍在持續淨虧損。該公司從事的 AI 芯片盡管賽道熱,但面臨衆多強勁的對手,何時能迎來盈利拐點?
原始股東套現 68 億元
9 月 22 日晚,寒武紀發布公告稱,股東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下稱 " 國投基金 ")減持實施完畢,本次累計減持 739.87 萬股,套現 14.81 億元,減持後,國投基金持有寒武紀股份數量僅剩 1176 股,基本完成清倉。
根據該公司招股書和曆次減持公告梳理,從 2016 年 8 月到 2019 年 9 月,有 6 家基金對寒武紀進行了總額 28.2 億元投資成爲原始股東,而截至 9 月的這次套現離場,這幾個股東合計套現了 68 億元,賺走約 40 億元。
根據寒武紀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布在上海科創闆上有關發行 IPO 及股票上市的招股意向書,寒武紀于 2016 年 3 月成立,于當年 8 月開始進行第一次增資,上市前的增資持續到了 2019 年 9 月。
古生代創投參與了 3 次投資,先後發生在 2016 年 8 月、2018 年 1 月和 2018 年 7 月,先後投資 3000 萬元、1195.31 萬元、1593.75 萬元,合計 5789.06 萬元。古生代創投全名是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基金,其 LP 爲南京智子集成電路産業投資企業和江蘇金财投資,分别占股 65.53% 和 32.77%,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分别爲南京浦口經濟開發有限公司和江蘇省财政廳。
智科勝訊參與了 1 次投資,發生在 2019 年 1 月,投資金額達到 1.87 億元。該股東全名是蘇州工業園區智科勝訊創業投資,其 LP 爲湖北渤通、深圳招銀南山産業升級及創新産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海泓奏企業服務中心。
南京招銀、湖北招銀都分别參與了 1 次投資,發生在 2019 年 9 月,投資金額分别達到 8 億元和 4 億元。這兩家基金的 LP 都可以追溯到招銀國際。
甯波瀚高參與了 2 次投資,發生在 2019 年 1 月和 9 月,先後投資 5 億元和 1 億元。國投基金參與 3 次投資,發生在 2018 年 1 月和 7 月、2019 年 1 月,先後投資 1.5 億元、5.25 億元、1.01 億元。其中,國投基金的 LP 包括國開投、國家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上海科技創業投資、中國人壽保險等。
加總之後,上述 6 大股東對寒武紀的早期投資合計金額達到 28.2 億元。
寒武紀在 2020 年 7 月 20 日上市,招股價爲 64.39 元,在上市後第四個交易日,股價達到 297.77 元,但之後一路下跌。在 2023 年以前,寒武紀的股價已經跌到了最低 46.59 元,且疲弱并無起色。在此期間,古生代、智科勝訊、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甯波瀚高等陸續進行了一些減持,其中,古生代減持了 3.81 億元,智科勝訊減持 3.29 億元,南京招銀減持 3.9 億元,湖北招銀減持 1.97 億元,甯波瀚高減持 7.24 億元。其中,智科勝訊在 2021 年早早成爲第一個清倉離場的原始股東。
不過,進入 2023 年以來,生成式 AI 大放光彩,令寒武紀股價一飛沖天,在 2023 年 6 月就創出每股 271.47 億元的新高。
這也令上述幾位股東抓住了這個減持窗口。可以說,對寒武紀的投資之所以取得豐厚回報,有賴于這一次機遇。
2023 年 2 月至 8 月,古生代套現 14.33 億元,南京招銀套現 6.69 億元,湖北招銀套現 3.31 億元,甯波瀚高套現 2.25 億元,國投基金套現 19.48 億元。
另外,早在 2019 年 9 月,古生代曾經進行少數股權轉讓,當時套現了 1.7 億元。綜合以上信息,這 6 家股東通過早期股權轉讓、出售上市後股票合計套現 67.97 億元。
這意味着,如果減去它們的初始投資額,一共獲利 39.77 億元,這幾乎都有賴于在 2023 年的套現。
AI 芯片何時盈利?
6 名原始股東的離場,給寒武紀的前路帶來更多不确定性。2020 年上市後,該公司通過 IPO 和首次進行定向發行,募資 42.54 億元,但至今還沒有将資金投資到位。
2023 年上半年,寒武紀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半年報。報告期内,公司營業收入爲 1.14 億元,同比下滑 33.37%,歸母淨利潤虧損 5.44 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 6.4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值又擴大了 15.39%。
在上市後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裏,2020 年到 2022 年,寒武紀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 6.59 億元、11.1 億元和 15.8 億元,合計達到 33.5 億元。
此外在 2017 年到 2019 年,寒武紀也分别虧損了 3.81 億元、0.41 億元和 11.79 億元。
有關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對于原始股東清倉離場的原因查詢,截至發稿,寒武紀官方沒有回應。
寒武紀從事的是芯片設計,和數千家創業同行不同,該公司選擇的方向是難度大、利潤高的 AI 芯片。這個領域裏知名的公司是英偉達、英特爾、AMD 等,此外還有不少明星創業公司。
盡管在創業初期持續獲得不少早期投資者的看好,但該公司還是選擇上市,在這條競争激烈的賽道上,似乎 IPO 才能滿足其大額融資、不斷 " 燒錢 " 的特色。
寒武紀 2020 年 7 月 20 日上市,發行 4010 萬股,發行價爲每股人民币 64.39 元,共計募集資金 25.8 億元。2022 年,又定向發行 1380.6 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爲人民币 121.1 元,募集資金總額爲 16.72 億元。換言之,上市以來,該公司已經從公開市場募資 42.52 億元。
梳理該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到 IPO 募資已經都投放出去,其中對雲端訓練芯片計劃投資額爲 7 億,實際已投資 7.16 億;推理芯片計劃投資 6 億,實際已投資 4.94 億;邊緣終端人工智能芯片計劃投資 6 億,實際已投資 4.41 億。
有關定向發行的目的,寒武紀表示,要繼續在先進工藝、穩定工藝和新興應用場景上發力,投資額分别預計達到 7.18 億元、7 億元和 2.19 億元。不過,自從募資之後,上述項目似乎還沒有啓動,寒武紀的計劃是到 2026 年 5 月令項目達到可使用狀态。
AI 芯片的競争激烈,寒武紀 2023 年的業務狀況如何呢?該公司此前在 7 月公示,和中移動浙江台州分公司、浙江省公衆信息産業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參加了浙東南數字經濟産業園數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 一期 ) 的投标并中标。這意味着寒武紀方面要交付金額爲 5.3 億元的硬件貨物。
截至 9 月 25 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報 126.13 元 / 股,總市值 525 億元。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譚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