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2023 年 2 月 11 日上午,美國文理學院 TOP4 名校斯沃斯莫爾學院發放了 2023Fall 早申 ED2 錄取結果。
老查留學來自北師大實驗的 Zephyr 同學成功獲得了這份屬于她的錄取!
因爲忠誠于自己,命運般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生命的蓬勃之道。
她說:" 溫和而堅定地選擇了斯沃斯莫爾學院,是我申請季做的最清醒的決定。"
讓我們一起來随着 Zephyr 同學的腳步,回顧一下她的申請季心路曆程!
同時也歡迎大家 2023 年 2 月 28 日晚 8 點,來直播間聆聽 Zephyr 的錄取分享,掃碼報名呦!
作者:Zephyr
責編:查查
翠錄檔案
錄取學校:斯沃斯莫爾學院
錄取批次:ED2 錄取
錄取專業:Comparative Literature
學校:北師大實驗
托福:110+
SAT:無
翠錄故事
【前言】
我的生命如此遼闊,不會僅僅獻身于力與美。——蘭波
收到 Swarthmore 的 Offer 時,我正在鼓浪嶼度假。
前一天晚上喝了些酒,和一位朋友聊到淩晨後自然入睡,十一點起床還沒清醒就在微信群裏發現了阮老師發的錄取捷報。
我感到意外,意外自己被錄取,也意外 Swarthmore ED2 的放榜是今天(北京時間 2023 年 2 月 11 日)。
得知這個結果後我很喜悅,又伴随着無盡靜谧的底層色調:在申請季中反複溶解又重構自我後,無論接下來去哪裏,是否在聚光燈下,我都有自己存在的姿态。
申請的過程讓我意識到我的本質并不順應這個時代、被這個時代所歌頌,自然也不被美本的申請體系所眷顧。
我能獲得這份代表認可的 Offer 尤爲不易,因此我也尤爲感激老查留學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
【起稿】
了解到老查留學是在十年級的十月,是父親推薦給我的。
經過和阮老師半個小時的面試,我沒有多想就簽了約——在半小時的交談中我清晰地感受到老師對事件邏輯的分析在很多地方與我是一緻的,因此溝通變得有效、愉悅、順暢。
當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師時,我不再猶豫和過多對比,堅定地相信自己直覺的判斷。
申請季之前的兩年,老查留學團隊老師們爲我打造了高中的框架——包括學術與活動——并且我們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即我要純粹地跟随自己的步伐去開拓新的事物,而這個過程是不需要過多的修飾的,生命自會找到蓬勃之道!
(圖源:網絡)
高中以前的所有日子我都在一所隸屬于西城卻地處昌平的 " 怪胎 " 學校野蠻生長,因此進入北師大實驗後一度難以呼吸,但老查留學團隊的老師們 who are so supportive 爲我保留了帶着野性的自由,同時讓我做的一切更加有效。
顧問阮老師會沒事兒隔兩天就督促我标化的學習和活動的進展,甚至認識了我語言輔導機構的老師,和老師進行月度溝通時,我也經常 " 先斬後奏 "。
因此申請規劃的路線不斷在變化,但又在按照我的意願發展,形成了屬于我的風格。
我想特别地感謝在這段時日裏阮老師對我的支持,在标化模考出乎意料地差的時候我會想到她平靜且堅定的鼓勵;做活動時質疑自己是否能做成時她會支持我去嘗試。
我把她帶給我的所有當作一種責任,于是我才能重新向前走。
【刻畫】
毋庸置疑,申請季的四個月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四個月,在羞恥、愧疚、和低能中度過,因此我格外感謝查老師、阮老師、文書劉洋老師、和 27 層的大會議室帶給我偶爾的清醒。
同時在申請季後我才明白老師們對我說的最簡單的道理:我是有特點的,即便我不願意承認,即便我認爲所有特點都是局限。
申請季是一個申請者自我物化的過程,老師一直在各種溝通中問我:" 你想表達你是誰?"
雖然我知道他說的是最根本、最直接的邏輯,但這句話依然在這四個月裏不間斷地提醒我:
所有的材料将拼成我的畫像,而我寫任何故事和劇本從來都拒絕冠以己名;
" 我 " 可以被分割線成不連貫的單詞,但我确信我的意識從我有記憶的那一天開始就在不間斷地流動;
" 我 " 是一個可以虛構的假象,而我想要坦誠。
這樣的矛盾讓我開始與老師們不斷的溝通。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是這個申請季占用老師們時間最多的學生,大概也是在老查留學 27 樓待得最久的學生。
(老查留學會議室)
作爲沒有任何 buff,譬如 first generation、LGBTQ+、宗教等等加持的學生,卻有幸認識三位老師聽我講我荒謬的故事:我的生命如何和氣候相關、氣候在我的審視下又如何與顔色相關。
現在回顧起來,幾位老師對我的耐心真是尤爲令我敬佩:十月的某個下午我大概占用了老師們兩個小時聊各種文書相關的卻并沒有什麽價值的話題——不是說過很多遍的邏輯就是聽我說一些對申請并無意義的故事。
文書改了十幾稿、話題換了許多遍,還是沒有進步時仍然能讓我寫自己想寫的過去。我不會講自己的故事,于是即便文書反複糾結,我仍然得到了 ED1 & EA 階段的翠拒 &defer。
ED 的遞交是未經思慮的——我盼望着 "dream school" 帶我下車,離開這片痛苦的地方,以至于幾乎開始祈禱。
遞交之後我非常愉快地給自己放了一個月假。一個月中我清醒地意識到:從來沒有所謂的 dream school,每個學校都有 match 的點,同時也有各種被主觀忽略的缺點。
"Dream school" 隻是申請者自己爲自己樹立的信仰。憑借這一點,在 ED1 出結果以前我已經明白自己不可能被錄取了,于是并未過于悲傷,直接投入到 ED2 和 RD 的申請中。
【描摹】
重新投入文書的寫作後,我不再坐在 27 樓的大會議室裏吹風,而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裏或是坐在咖啡館的隔間裏,幾乎是帶着執念寫作:我要寫出 " 有用 " 的文書。
本來尤爲充裕的文書寫作時間被我全然在低能的執念中浪費,直到 12 月末截止時間的警戒線到來,伴随着老師們晚上十點的電話,我才在申請帶來的沉淪中恍然清醒。
面對我三個月間文書寫作的屢教不改和倔驢一樣的脾氣,老師們的評價是 " 如果你繼續這樣沒有人會繼續給你建議。"
這句話成了我文書寫作的轉機。
我挂了電話之後沉默了很久,終于放棄了自己三個月的執着,一邊看世界杯一邊寫完了這版 " 合格 " 的主文書初稿。
說來也奇怪,我的所有補充文書幾乎都是一遍過,隻有主文書不斷推翻重來。
在這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中,我明白我注定是有風格的:想講述一個完整的人是如此困難,懂得取舍才是開始描摹的第一步。
最後進入到選校,ED2 的選校是困難的,直到确信我對 Swarthmore 的喜歡值得我賭一把。
(圖源:斯沃斯莫爾學院官網)
于是我如查老師在 ED1 時和我說的一樣," 溫和而堅定地選擇 " 了 Swarthmore。
回顧起來,這大概是我整個申請季做的最清醒的決定了。
于是在 1.4 Swarthmore 申請 ddl 的時候,我把鼠标從 Regular Decision 挪到了 Early Decision II 上。很感激當我做出這個決定後,所有老師們仍然全力支持。
【完稿】
申請的最後一步是面試。
我尤爲珍視所有的面試機會,因爲我知道這是爲數不多的能讓我從一個 profile 變成一個人的機會。
我願稱劉洋老師爲我面試的最後一道防線——她的模拟面試成功避免了例如我在 Northwestern 的面試上說 why Dartmouth 的離譜回答(過年的喜悅着實讓我有點頭暈)。
非常開心從兩年前因爲申請夏校認識但互相看不對眼兒的狀态,因爲申請季的互相了解而變成一直要約海底撈但還沒約成的朋友。
我是留學申請中最普通的孩子,沒有爹媽 buff 沒有應當被銘記百年的天賦。但我忠誠于自己,命運般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生命的蓬勃之道。
回望這封 offer,我會自豪地說 I deserve it, 但又覺得自己并不配,因爲我從未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申請遊戲中——我還有太多的疑問沒有嘗試在學術中尋求答案,我的肌肉和呼吸并沒有适應代表申請生活的 accept/waitlist/reject。
How can I win the game if I ’ m not a player? 因爲在申請季中思考的太多,這幾乎重塑了我對自己的認知。
我想對我而言這個申請季本該是失敗的,但幸好有十二月末老師的一通電話,讓我不再做一個 player 而是隻是純粹地寫一篇文書。
【尾聲】
"What song represents the soundtrack of your life at this moment?"
Despite facing huge pressure -applying to college, clarifying my goals, knowing myself - I believe in my ability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for myself. I am empowered by my own sensitivity and surprising resilience, both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to face challenges and adapt.
該講的故事就結束了,我也繼續向未來永無止境地流去。
但在寫下這篇文章的節點,我想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所有的成長過程中從不給我設限,讓我野蠻地生長,成爲大樹。
感謝查老師的一些指導讓我這個本不順應這套申請規則的人能擁有競争力,感謝所有老查留學的老師們,專業、敬業、有責任心、包容,這一切讓我在一場不屬于我的遊戲裏拿到了一枚如願的獎牌。
真誠地感謝你們的存在。
(圖源:網絡)
翠錄直播分享
如果你對純粹且天馬行空的 Zephyr 同學成功被斯沃斯莫爾學院錄取的故事感興趣!
歡迎鎖定 2023 年 2 月 28 日的直播間,老查留學顧問老師—— Rebecca 老師将邀請來自北師大實驗的 Zephyr 同學分享她的申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