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撐起了低迷的國内院線。
先有《鈴芽之旅》,新海誠對當下的二次元擁有絕對的号召力,目前票房 7.7 億,是春節檔後的最好成績。
本周《灌籃高手》,重燃 80、90 的青春夢,運(中)動(年)男(大)孩(哥)們電影院再聚首,讓這部片三天破 3 億,超越《鈴芽之旅》隻是時間問題。
△ 《灌籃高手》首映現場,圖源:微博視頻号 @左手韓
但。
同時進行的動畫盛宴,其實不止這《鈴芽》和《灌籃》。
還有一部,貓眼 9.1,更先鋒、更深邃,甚至更 high。
而你卻很可能已經在電影院裏找不到它了。
Sir 當然不能忽略。
總要存在這麽一種動畫,能突破你對動畫的想象——
平家物語:犬王
導演是被宮崎駿譽爲 " 百年一遇的天才 " 的湯淺政明,幾乎每一部作品都被人稱爲神作,《心理遊戲》《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四疊半神話大系》……
動畫設計是曾和湯淺政明合作過《乒乓》的松本大洋。
編劇則由編過《非自然死亡》《逃避可恥但有用》等知名日劇的野木亞紀子和《犬王》原著小說作者古川日出男擔任。
但同期的熱度卻與另外兩部新相去甚遠,票房僅僅 367.6 萬,目前排片已經低于 0.2%。
△ 今日票房 14.2 萬元,圖源:貓眼專業版
神仙陣容也失手了?
Sir 看完後,确定這是一部傾注心血的銳意之作。
據湯淺政明在《Variety》雜志的采訪中透露,《犬王》之後,他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雖然并非退休,但我們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到湯淺政明的作品了。
這部獨特、奇崛的動畫,與今天觀衆的障礙或在于,較爲複雜的曆史背景。
在消除了這一門檻後,《犬王》絕對會讓你感到驚豔。
今天的文章比較長。
Sir 盡量說得詳細一點,因爲電影本身簡潔而留白。
幾乎把全部的焦點彙注于兩個主角形體和音樂上——
耀眼的明星,不該被曆史的洪流抹去,而應該被發現、被記錄、被講述,應該在舞台上高歌熱舞,散發光芒。
01
第一眼對《犬王》很懵不奇怪。
這部片涉及很多日本的曆史和傳統藝術知識。
電影根據古川日出男的小說《平家物語:犬王之卷》改編,講述的是日本南北朝時代,一個出生于室町京都某個猿樂劇團的異形之子犬王(Avu-chan 配音)和因詛咒而失明的琵琶法師友魚(森山未來 配音)的友情故事。
而這段故事的前史,又能追溯到之前六百多年前的平安時代。
即是說。
這部動畫是關于曆史中的曆史,故事中的故事。
《平家物語》是一本成書于 13 世紀的日本古典名著,被稱爲日本的 " 三國演義 ",講述了日本 12 世紀末的内戰 " 源平合戰 " ——也就是源氏和平氏兩大貴族武士集團爲争奪權力而展開的長達六年的内戰。
這場内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 " 壇之浦 ",沒錯,就是片中友魚的家鄉,而這場壇之浦之戰以平家的落敗而告終。
△ 紅白對比是《犬王》中所蘊含的日本特色,紅色代表平家,白色代表源氏
也從這場源平合戰結束開始,日本産生了近似 " 尊王攘夷 " 的政治體制,由武官執政,開設最高指揮機構 " 幕府 ",天皇之下,幕府執政。
平家落敗後,掌管武家政權的便成了源氏,日本進入鐮倉時代(片中并未直接出現)。
而後,後醍醐天皇和武家足利尊氏(即片中後面出現人物的足利義滿的爺爺)對立,日本分裂出南北兩個天皇,進入南北朝時代。
等到進入故事所處的足利義滿掌權時,距離壇之浦之戰已經過去了一百八十多年。
爲什麽會提到一場快兩百年前的壇之浦之戰呢?
因爲當年戰敗後,平家大将見大勢已去,紛紛投海自盡。而當時年僅 8 歲的安德天皇也被祖母抱着投身于海洋中,連帶着象征天皇 " 正統性 " 的三神器一起沉入了海底。
象征天皇 " 正統性 " 的三神器,分别是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它們是日本天皇代代繼承的寶物,是天皇的象征。
壇之浦的友魚和他的父親,靠打撈平家的遺物爲生。
而在當時,三神器中的兩件都在醍醐天皇(南朝)手中,足利義滿将軍所掌權的北朝扶持的幾位天皇,都是在沒有神器的情況下就位。于是,足利義滿才想要收集三神器,爲自己一統南北朝正名。
給友魚和父親帶來詛咒的,便是電影開頭他們打撈上來的天叢雲劍。
這個神器,讓友魚的父親失去了生命,讓友魚失去了視力。
與此同時,另一邊,京都一個猿樂劇團的團長爲了保持創作力以留住聽衆,和魔鬼做了交易,用自己還在母胎中的兒子,換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于是,他的兒子一出生,便成了一個四肢怪異、背部長鱗、雙眼不對稱的醜陋怪物——
犬王。
這就說到了片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猿樂。
猿樂又稱申樂,是日本中世紀的一種表演藝術,源于公元 8 世紀中國漢代傳入的 " 散樂 "。
随着時代的變遷,猿樂發展爲了能樂和狂言,主要是帶着面具在舞台上進行歌舞表演。
在片中的室町時代,這種表演形式還被稱爲 " 猿樂 ",有專門的藝術組織,還具有一定的壟斷權,也就是片中不同樂團組織組成的 " 座 "。
犬王的父親是京都著名的近江流派 " 比叡座 " 的首領,犬王也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天才猿樂師。
但在當時,更出名的猿樂師是 " 觀世座 " 的觀阿彌和世阿彌(藤若)父子,他們是被記錄在正史上的關鍵人物。相比起來,犬王幾乎鮮有記載,他創作的歌曲更是一首都沒流傳下來。
△ 電影中呈現了觀阿彌和世阿彌爲足利義滿表演猿樂的場景
猿樂自誕生時就與政治權利密切相關,當時掌權的幕府将軍足利義滿醉心于猿樂,猿樂的發展也離不開政權的支持。
在翻譯《平家物語》時,古川日出男發現了犬王,因爲《平家物語》來源于街頭的琵琶說書,并沒有一個權威的版本,很多人根據《平家物語》創作了各種形式的衍生和同人作品,于是,古川日出男也決定基于犬王這個原型,創作出了小說《平家物語:犬王之卷》。
爲什麽一個天才猿樂師的作品一個都保存不下來?電影的結尾有揭示,犬王和友魚超前革新的藝術創作被當時的人們所喜愛,卻被保守的幕府所忌憚,于是,他們被從正史中除名了。
這是湯淺政明導演和古川日出男一拍即合的地方:" 古川的小說中有一些我認爲需要被看到和閱讀的東西。對我來說,拍一部展示室町時代這些人如何存在的電影意義重大。"
即使是強大而有才華的人,也可能無法得到社會的承認和獎賞
我認爲現實生活中的确存在這樣的情況
但一個人的成就終會被某個地方的某個人注意到
那些成就将被傳承和銘記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再看電影《犬王》,便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撼、悲壯和美。
02
《犬王》是一部複雜、多元的作品,我們能從中看到很多元素,曆史、政治、藝術、文化、命運 ……
但歸根結底,它的主線,還是關于友情——
能找到可以一起往前走的朋友,能擁有知道自己怎麽活過來的朋友,我想是這個作品的主題。
——導演湯淺政明
犬王是父親欲望和父權壓迫的犧牲品,他一出生就是一個醜陋畸形的怪物;友魚則是曆史詛咒的受害者,被天叢雲劍的劍芒所傷緻盲。
看不見以至于不會被犬王的面目吓到,這反而成爲了促成兩人友誼的基礎。
兩人相識後互相影響,電影通過他們演唱歌曲來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同時将他們的友誼一步步推向更深處。
正如導演所言,犬王是一個受盡命運磨難依然樂觀向上的人。
犬王是一個努力克服逆境
并爲自己開創未來的角色
他從不抱怨自己所處的困境
而是努力将生活過得更加充實
我很欽佩這一點
他是我所崇拜的角色,我也想成爲他那樣的人
他身上的光芒,照亮了處于灰暗人生中想要複仇的友魚。
于是,我們看到了友魚的名字的故事。
名字,代表身份,也代自我的存在。
就像《千與千尋》中強調的,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當你找回自己真正的名字,才能獲得自我的解放。
友魚在片中一共有三個名字:
友魚,友一,友有。
分别代表他的三個身份。
" 友魚 " 是他的出身。
父親不斷強調不能改名字,他是壇之浦的友魚,是他的兒子,要爲家庭複仇。如果他改了名字,父親會找不到他。
" 友一 " 是他的師門。
認識琵琶法師谷一後,友魚加入了當道座,成爲了一名琵琶法師。
爲了确認自己在當道座的位置,友魚遵從師門将名字改成了友一,這是他獲得社會上的位置的開始,也獲得了覺一的徒弟和琵琶法師的身份。
" 友有 " 代表他的自我,也是他的終極追求。
" 有 " 與 " 無 " 相對,代表存在。
而作爲一個故事的創作者,便是讓被忘記的被銘記,讓不存在的,因爲講述而存在。
他不斷創作對那個年代來說具有革命性的歌曲,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和藝術追求,于是他決定自立門戶,爲自己取名友有。
從友魚到友一再到友有,他在一片黑暗中找到了自我。
犬王同樣如此,作爲家庭的棄子,沒有名字,他便自己給自己取名字。
我的名字是犬王
一個猿樂天才和一個琵琶法師互相扶持,不僅找到了自我,還創作了大量開創性的作品,引領了時代的風潮。
片中呈現了四首平家曲目,分别是《重盛》《腕塚》《鲸》和《龍中将》。
動畫改編了《腕塚》《鲸》《龍中将》三首,這三首曲都源于《平家物語》,内容卻是原創的。
電影中将這三首歌作爲解開犬王身上詛咒的鑰匙,每當他完成一項表演,講出無法升天的平家武士亡魂的故事,他的手、腳、胸、腹、臉就會逐步恢複。
《腕塚》的意思是 " 埋葬手臂的墳墓 ",講述的是平家首領平清盛的六弟平忠度的故事。
舞台做出了砍下平家數千名士兵的手臂的效果,場面盛大而新奇。
《鲸》又叫《千尾》,是指一千頭海豚,講的是壇之浦海戰中,人們靠這一千頭海豚的遊向來占蔔源平合戰的勝敗的故事。
《鲸》這場演出有着全片最爲壯觀的場面,大銀幕觀影一定能收獲如搖滾樂隊演唱會現場的體驗。
而最後一首曲目《龍中将》講述的則是平家一位中将的夢境。電影改編成讓人們從這個夢境中,看到了犬王的由來。
犬王父 親的陰謀由此敗露,遭到了詛咒的反噬。
四曲唱畢,犬王逐步從一個怪物,蛻變成了一個絕色男子——原來,幫助遊蕩在周圍無法升天的亡魂,唱出他們的故事,便能解除自己身上的詛咒。
犬王通過講述那些沒有被記錄在曆史上的普通人的故事,解放了他們的亡魂,也解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
導演通過這種方式,再次深化了他的觀點:雖然《平家物語》中,犬王的故事和歌曲沒有詳細的記載,但他的故事依然值得想象和講述;同樣的,那些籍籍無名的平家士兵、百姓們的故事,也值得被記錄。
他們隻是希望世人知道自己的故事
隻要有人知道就好,這樣就滿足
所以我要用歌曲
傳達他們的故事
而最後的結局,導演又将這個表達提升了一個層次,從自我實現,講到了曆史和權力的關系。
當藝術創作因爲太具有革命性而令保守的政權感到害怕以至于要封殺此等藝術創作時,該怎麽辦?
即日起,友有座必須解散!
新的 " 平曲 " 有損将軍禁令的威嚴
犬王爲了保護知己的性命,放棄了創作的自由。
- 犬王,你的平家過于灑脫
以後别再唱了
平家故事已經由正本統一了
友有座已經被迫解散了
犬王的評價故事也被查禁了
若琵琶法師講述遭禁内容
會擾亂世間
畢竟統一後需要建立秩序
- 假設我不願放棄以前的平家故事 …
- 你想在河邊看見琵琶法師的首級嗎?
- 我很樂意将以前的故事放諸流水
也不會再與琵琶法師有所牽連
但友有并不這麽想,在他看來,自己的名字和創作的權力,都是比生命更加寶貴的東西,那些被正史除名的真實的人物和故事也必須被銘記。
爲了堅守住了這條底線,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03
當然,這注定是一部充滿争議的作品。
很多人表示自己原本抱着看湯淺政明的花式腦洞講曆史的期待,結果卻看了一個小時的 MV。
事實上,湯淺政明在去年的北影節上就給觀衆打了 " 預防針 ":後半段就像演唱會,大家可以跟着音樂搖擺。
看豆瓣評分 7.9 分,《犬王》和湯淺之前屢被粉絲稱爲神作的前作相比确實比較低。
但這并不能說明《犬王》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事實上,湯淺政明依然用動畫做到了其他媒介,如電影、漫畫做不到的事。
湯淺政明曾說過:" 對動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運動,這是電影或漫畫無法表達的。"
在《犬王》中,他就運用了大量的廣角鏡頭、透視、扭曲的線條等,呈現了舞蹈中的犬王飛揚的姿态,也讓觀衆獲得了獨特的視覺體驗。
尤其是當犬王的手臂還未恢複時,湯淺政明利用那隻長長的手臂,設計了無數精彩的動作,瞬間賦予了犬王極大的魅力。
而在表現盲人如何 " 看見 " 時,湯淺政明則利用音效和陰影,将友魚眼中的世界呈現出來。
就像《推拿》中,婁烨用特殊的攝影效果,表現了 " 盲人視覺 "。
動畫,是怎樣用 " 畫 ",來畫看不見的東西呢?
湯淺政明塑造了一條聲音引發的時間軌迹——
路過的馬匹,發出" 答答 "的馬蹄聲。
晃動的米," 沙沙 "作響。
米粒掉落,無聲。
但無聲又怎麽被察覺到?原來是一路上經過的軌迹,有" 叽叽喳喳 "的麻雀。
遠處,傳來喊叫與追逐的聲音。
起初是模糊一團,然後逐漸靠近變大。
紅色,代表的是危險或熱情。
但對于這部電影來說更加困難的是,如何呈現犬王和友魚的音樂作品,對于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是驚天動地的存在呢?
湯淺政明想到的辦法是,在電影前面塑造一個曆史片的氛圍,當觀衆以爲這就是電影的風格時,突然讓主角唱起現代搖滾,觀衆一定會感到違和、震驚,同時又夾雜着新鮮感和欲罷不能的感受,這便是當時的人們聽到犬王和友魚的歌曲時的感受。
利用風格突變形成的反差感,讓我們和曆史上的他們獲得了一種奇妙的同頻共振。
△ 現代搖滾樂現場才會有的炫目的燈光舞美
更何況,除了視覺效果之外,《犬王》的文本厚度和思想深度也有很大的解讀空間,演唱的幾首歌曲中本就包含了他要講的故事," 演唱會 " 的現場本身,也是這部動畫重要的風格。
作爲一個有着鮮明風格和超乎常人想象力的導演,湯淺政明一直在嘗試新的東西,在保證創新的同時,還保持着自己的作者風格。
說起來,湯淺政明本身就是一個評價兩極化的導演,他的作品有争議也是自然而然的。
在《心理遊戲》《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四疊半神話大系》等經典作品中,他總能呈現出怪異但精妙的比喻,畫風也是鮮豔豐富變幻多樣,有人表示看不懂勸退,也有人愛得瘋狂欲罷不能。
△ 上爲《心理遊戲》中拼貼寫實畫風,下爲《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中小清新又怪異的畫風
《犬王》在保持了湯淺式天馬行空的同時,還開創了新的特色。
表現盲人看不見的朦胧的主觀鏡頭,快速的充滿節奏感的運動鏡頭,以及幾場表演中令人驚豔的舞台設計,如手臂、巨鲸、海底龍宮等元素,配合上離奇但好聽的音樂,實在是一場視聽盛宴。
作爲湯淺政明休息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犬王》值得、也應該去大銀幕觀看。
值得提出的是,《平家物語》講述的是一場宿命的悲劇。
祗園精舍鍾聲響
世間諸行總無常
娑羅雙樹花傳法
盛極必衰是滄桑
這幾句開篇語,指的就是世事無常,再美的花也有凋謝的時候。
而湯淺政明給《犬王》的悲劇增添了一抹打破命運的亮色,也賦予了主角找到自我、堅持自我的勇氣,和在亂世中互相奔赴的友誼。
在古川日出男的原著中,犬王和友魚的友誼令人感動。
多年後,犬王去世時,天邊升起紫雲,犬王本要乘着紫雲和衆多菩薩一起往生,卻突然說,我要回去一趟,那邊還有個家夥還沒能成佛,被束縛着,他是友有,不,是友一,不,是友魚。他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們要相互解開詛咒,最後,我們要這麽說,你看,那是光。
在宿命中。
詛咒,讓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依。
犬王被父親拿去和魔鬼做交易,奇醜無比,被家庭嫌棄;友魚因爲和父親打撈代表王室權力天叢雲劍,被詛咒失明。
友魚因爲看不見,所以對犬王毫無懼怕;
因爲有了有魚的彈唱,犬王也可以用他的舞蹈登上舞台。
但他們的分道揚镳,也在于此。
在每一次表演中,犬王逐漸恢複了容貌,從手,到背腹,最後到臉。
最後成爲一個完美的小鮮肉,成爲禦用的宮廷舞者。
那個被家人嫌棄的犬王。
終于得到了等級最高的認可。
而友魚呢?
他仍然失明,他不願放棄創作自由與代逝者發言的使命,不願意接受官方的審查與所謂 " 正确版本 "。
用生命祭獻了自己的理想。
《犬王》在這裏表達除了作者對于曆史的反諷——
孤魂野鬼的詛咒是可以解除的,而權力的詛咒卻不可解除,穿越千年。
犬王與魚有如同變形記一般,完成了命運的互換——
受到失敗者詛咒的犬王,成爲了勝利者塗抹曆史的工具;
而受到王室神器詛咒的有魚,反過來成爲了那些被曆史抹去的人至死不渝的講述者。
失去的曆史無法自動言說。
它需要後人去發掘、平反,才能重現天日。
就像是 600 年後,犬王的遊魂終于在初遇之橋上找到友魚時,說出的那句話的重量:
我找你找了好久
找了 600 年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 K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