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蠍美人,向來令人不寒而栗。
比這更可怕的,是犯下命案卻拒不悔改的女魔頭。
幾年前,轟動一時的勞榮枝。
夥同情人殘忍殺害 7 人後,仍堅稱自己是傻白甜。
去年,重慶墜亡案的主犯之一葉誠塵。
共謀證據确鑿,卻試圖以精神病患者的身份逃脫懲罰。
最近,又有一部新劇聚焦蛇蠍美人。
利用美色多次出軌不說,還夥同情夫殘忍殺害未婚夫。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劇集改編自真實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個外媒口中的「黑寡婦」——
《愛恨焚身》第一季
El cuerpo en llamas Season 1
2017 年的某個晚上,警察照常在水庫邊巡邏。
突然,他們發現了異樣——
樹林深處,停着一輛燒得隻剩焦殼的汽車。
打開後備箱,赫然是一具燒成灰的屍體。
僅憑骨灰,無法測出死者的 DNA。
好在,骨灰中發現了一根醫用螺絲。
根據醫療記錄,警方很快鎖定了死者的身份。
死者名叫裴卓,生前是一個交通警察。
他的未婚妻,同爲警察的羅莎,成了重點調查對象。
聽聞未婚夫的死訊,羅莎悲痛欲絕。
在她看來,兇手極有可能是她的前夫。
因爲案發前,裴卓正在找律師,幫她争奪與前夫的女兒的撫養權。
手機定位顯示,案發當晚,裴卓确實曾經出現在羅莎前夫家附近。
動機、證據都有了。
眼看着就要破案。
然而,接下來的走向,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前夫當天并不在家,而是去了另一個城市開會。
他有充足的不在場證明。
這也就意味着,首要嫌疑人還是羅莎。
而且,經此一役,羅莎身上的嫌疑更大了。
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發現了新細節——
羅莎一直試圖隐藏另一個男人的存在。
那個男人名叫艾伯,兩人是情人關系。
命案發生後,他們還在派對上出雙入對。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通過手機定位記錄來看。
案發當晚,羅莎、艾伯曾同時出現在死者裴卓與羅莎共同居住的家中。
随着這層關系浮出水面,警方立刻開展進一步搜證。
很快,艾伯和羅莎便因合謀殺人,被捉拿歸案。
眼看惡行敗露,兩人竟然開始互相「甩鍋」。
雙方都承認參與犯罪,但都覺得自己隻是從犯。
羅莎稱,艾伯不滿她和裴卓訂了婚。
本就性格暴戾的他,趁半夜潛入家中,将裴卓殺害。
在艾伯的威脅之下,她不得不協助毀屍,并向警察掩蓋其罪證。
而艾伯則表示,自己之所以出現在案發地,是因爲羅莎主動聯系他。
等他到達現場時,裴卓已經被殺害。
由于他深愛着羅莎,加之對方的誘惑。
一時之間鬼迷心竅,幫她毀了屍。
狗咬狗的戲碼,對于警方而言,恐怕已是家常便飯。
通過恢複數萬條通訊記錄,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出現了。
短信中,羅莎和艾伯曾多次提到過「計劃」。
案發前一天,兩人也曾說過類似「那件事結束後」的話。
在警方看來,互相「甩鍋」無非是兩人垂死掙紮罷了。
很明顯,這就是一場有計劃的合謀情殺案。
羅莎和艾伯一起将裴卓殺害後,将屍體運到水庫并焚屍。
事後再栽贓給羅莎的前夫。
以爲這樣可以一石二鳥,然後他們二人雙宿雙飛。
情殺這種戲碼,誰不想多吃幾口瓜。
更别說,這個瓜遠比想象更炸裂。
随着羅莎和艾伯被指認爲兇手,大衆對案件的關注度不減反增。
八卦的關鍵,就出在女方的情感經曆上。
羅莎 16 歲時,對前夫一見鍾情。
兩人相約參加警察考試,以謀求穩定的工作。
羅莎順利通過考試,成爲一名女警。
在以男性居多的警局,她非常受歡迎。
很快,羅莎就有了追求者。
她背着丈夫,和同事偷情。
這是羅莎第一次享受刺激帶來的快感。
然而,出軌這件事,始終讓她如鲠在喉。
于是,她向同事攤牌,稱自己不想繼續這段不光彩的關系。
她的退縮,導緻對方自尊心受挫。
鬧掰的第二天,羅莎的私密照就被同事公開,發給了警局裏的所有人。
醜聞一出,她成了衆矢之的,當即被調崗停職。
幸運的是,雖然丈夫怒不可遏,但還是選擇原諒她。
不久,兩人就有了女兒。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這件事翻篇之時,誰也沒想到,羅莎又出軌了。
更離譜的是,這次她甚至腳踏三條船。
至于出軌對象,就是案件中的兩人,艾伯和裴卓。
丈夫自然不願繼續戴綠帽。
他選擇和羅莎離婚。
而羅莎并未受到感情破裂的沖擊。
畢竟手上還有兩個備胎。
她唯一的苦惱就是接下來和誰結婚。
一方面,裴卓有很強的律師資源,能幫她打撫養權的官司。
另一方面,和艾伯之間的肉體激情,确實令她欲罷不能。
于是,騷操作又來了。
明面上,羅莎答應了裴卓的求婚。
暗地裏,卻經常找借口和艾伯偷情。
羅莎享受這種背德關系,樂于看到一個又一個男人被自己操縱、淪陷。
這種畸形的心态,一步步釀成了最終的結局。
羅莎私生活一經曝光,就引發媒體大範圍讨論。
身爲警察,卻知法犯法。
作爲基督教徒,卻熱衷于濫交。
不忠、不誠實、操控欲和冷酷的标簽接連貼上。
所有刺激的條件通通具備,「黑寡婦」的稱号就此誕生。
對羅莎放浪形骸形象的審判,也由此延續到了法庭上。
案情複雜,光是證人就有足足 50 多個。
無論男女,每個出庭的人都會被法官問到,是否和她發生過親密關系。
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緊接着就是對她當時情感狀況的探尋。
多方塑造下,羅莎蛇蠍美人的形象根深蒂固。
或許有人初看這一段會感到憤怒。
即便羅莎是嫌疑人,也不該遭受如此具有引導性的審判。
說實話,魚叔最初也不免産生這種情緒。
但控方代表的一段話,成功說服了我——
我不在乎一個人的私生活
不在意他們如何生活
但如果私生活的元素讓我們了解導緻謀殺的心理
以及揭露謀殺的動機
那我就有興趣
不是要批評他們、審判他們、或者向任何人說教
而是向你們呈現殺人的證據
現實中,羅莎和艾伯以一級謀殺罪,各自被法院判處25 年和20 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現實中的羅莎不甘就此放棄。
最近,她接受網飛的采訪,拍攝了一部名爲《羅莎的自白》的紀錄片。
片中,她除了控訴媒體和法院對私生活的過分強調之外。
還不斷試圖将自己塑造成「被迫」的弱女子形象。
首先,對艾伯的恐懼。
羅莎的證言中稱,當晚艾伯手持斧頭闖入家中,威脅她必須服從指令。
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參與行兇,而是恐慌地躲在閣樓。
而後,在對方的脅迫下,兩人開車去毀屍滅迹。
但證據表明,次日,她就和艾伯一起參加聚會。
照片中,她不僅狀态看起來很輕松,兩人的舉止也甚是親密。
顯然,這讓她口中被威脅的言論,變得不攻自破。
其次,對警察的不信任。
羅莎稱,幾年前私密照洩露事件,對她造成了深刻的創傷。
當時,她成了事件的唯一受懲者。
那個情夫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步步高升。
自此以後,她對警察失去了信任。
因此,她覺得這次案件中,警方也沒有做到公平公正。
問題是,就在殺人案前後,羅莎正在重新提審私密照洩露案,而且目前的風向是傾向于她的。
這不,又前後矛盾了。
最後,對女兒的愛。
辯白屢屢被推翻,羅莎隻剩一條路可走——
塑造慈母形象。
紀錄片中,她不斷強調自己已經六年沒有參與女兒的生活了。
每次她們來探監,都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她很擔心孩子們會因自己的事情而被别人看不起。
希望能還她清白,讓孩子們免于指責。
問題是,如果真的愛女兒,從一開始就不該參與這場殘忍的兇案。
多麽熟悉的劇情。
魚叔猶記得,去年勞榮枝二審時的「傻白甜」形象。
她表示自己從小溫柔、善良、膽小,一輩子連隻鴨都沒殺過。
之所以會被卷入兇案,全是因爲法子英強迫她。
在恐懼的陰霾之下,她隻能聽命于對方,出賣色相誘拐那些受害者。
和羅莎一樣,這些辯白同樣一戳即破。
命案發生期間,她完全有機會向警方舉報法子英。
然而,她沒有。
逃亡這些年,明知法子英已被處決,她完全可以自首。
她還是沒有。
那麽,遲來的辯白,便更像是一場漏洞百出的作秀。
誠然,大環境的性别不平等問題,讓我們更容易去猜想女性嫌犯經曆過的困境,并與之共情。
但羅莎和勞榮枝的案例卻告訴我們,人性總能超出我們的預料。
一開始,她們或許的确是在不平等的環境中,走上了用美色換取利益的道路,也遭遇過不公。
但後來的殺人,絕不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她們在法庭上的表現,恰恰說明,她們深知「同情」的影響力。
諷刺的是,她們一邊打着私生活的情感牌,企圖影響裁決。
但一邊又抗拒人們用私生活對她們加以評判。
自相矛盾之下,謊言不攻自破。
一旦觸及法律,被審判的永遠是案件本身。
犯下惡行的罪人,不值得被同情。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