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C Photo)
王義偉 / 文 今天是 2023 年 8 月 24 日,距離 2024 年台灣大選(2024 年 1 月 13 日)還有 141 天。
從金門縣民衆的角度看,這兩場活動,也許郭台銘更勝一籌。因爲郭是帶着一個 2000 萬美元的承諾來的。
此前一天的 8 月 22 日,郭台銘在金門發布了 " 金門和平倡議 ",并表示将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以 2000 萬美元作爲起始基金,推動八大事項,其中第一項就是 " 建立金門爲舉辦兩岸定期對話會議的場所。在金門建立常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以民間立場推動、聯系兩岸之間以和平爲目的的會談與交流事務 "。
有 2000 萬美元的承諾,郭台銘還擺出近 80 桌酒席,宴請金門鄉親。
既有實實在在的吃席,後面還有 2000 萬美元的投入,這樣的大老闆,金門鄉親當然歡迎。
在筆者看來,郭台銘這是要把金門打造成自己的 " 根據地 "、打造成兩岸交流重鎮的節奏。
這一步,走對了!
不管郭台銘是否參與此次台灣大選(各種迹象表明郭宣布參選已經箭在弦上),不管郭台銘能否赢得此次台灣大選,兩次沖擊台灣大選的行動說明,郭台銘是鐵了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爲,要在台灣政壇上立足、發展。而要想在政壇立足,就必須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 " 根據地 "。台灣島内的那些縣市,已經沒有郭台銘的立足之地,反而是金門這個外島,給了郭台銘施展的空間。
在打造自己的 " 根據地 " 這一步走對了之後,筆者認爲,郭台銘要想真正在台灣政壇立足并有所作爲,需要克服三大障礙:
第一,包裝自己,打造一個熱情、理性的人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政治人物,不可能改變自己的本性,但可以改變外界的觀感。這就是所謂的打造人設。就個人外在形象而言,迄今爲止,郭台銘算是不會包裝自己的。7 月 6 日台灣《聯合報》發表社論批判郭台銘,其中提到 " 選民希望看到的是一位成熟有智慧的治國者,而不是一位暴沖型的企業老闆 "。這樣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但換個角度看,《聯合報》社論提到的 " 暴沖 ",也可以說是 " 熱情似火 "。郭台銘連續發表的 " 和平宣言 " 和 " 和平倡議 ",難道不是理性的體現嗎?
這方面,郭台銘需要做很多功課,他自己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二,打造、鍛煉一支隊伍,一支 " 郭家軍 "。
郭台銘 8 月 23 日在金門縣議會發表的演講,據他自己講,演講稿他自己一直修改到淩晨一點半。
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也凸顯了一個現實問題,郭台銘沒有自己的 " 文膽(軍師)"。
不但沒有文膽,郭台銘也沒有自己的幹部隊伍。
民進黨、國民黨之所以能夠常年盤踞台灣政壇、大而不倒,其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這兩個黨戰将雲集、遍地虎狼。其他政黨,親民黨是宋楚瑜的一人黨,民衆黨是柯文哲的一人黨,新黨最開始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卻沒能形成合力,反而在不斷的内部摩擦中人才流失殆盡。
郭台銘應該汲取親民黨、民衆黨、新黨的經驗教訓,以開闊的胸襟,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 " 郭家軍 "。
第三,謹慎、智慧地處理與大陸的關系。
8 月 23 日郭台銘在金門縣議會演講時,遭到主張 " 台獨 " 的台灣基進黨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桦的嗆聲和鬧場。楊高舉一個遊泳圈,大喊 " 郭台銘賣台 "" 金門倡議就是賣台 ",建議郭台銘既然這麽想跟對岸好,幹脆套上遊泳圈遊到對岸好了。
楊佩桦嗆聲郭台銘,郭台銘則在演講中嗆聲大陸。
他說:" 八二三炮戰六十五周年的今天,我郭台銘,必須再度嚴正地傳達給中國北京當局一個再清楚不過的訊息:台灣人民絕對不主動挑起戰争,但也絕對不可能怯戰!若台海兩岸真的有戰争的必要,我們勢必效彷 823 先賢們的精神,團結合作、同仇敵慨,非到緻勝的那一天,絕不罷休!我郭台銘,生在台灣,死也會葬在台灣!爲了和平,爲了尊嚴,我們将無所畏懼!"
這不是郭台銘第一次對大陸口出惡言。上一次他沖擊台灣大選,也對大陸說過一些十分過頭的話。
這其實也是郭台銘需要克服的最大的障礙。他必須謹慎、智慧地處理與大陸的關系,否則,他的金門 " 根據地 " 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上述三大障礙,也是三大挑戰,郭台銘能克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