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vb 動脈網
2023 年以來,兩家中國公司通過發行 GDR 在瑞士上市,成爲瑞士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 " 瑞交所 ")2023 年到目前爲止僅有的兩家公司上市。而 2022 年至今,已有 11 家中國公司發行 GDR 并在瑞交所上市,募資總額 35.5 億美元(約 240 多億元人民币),另有 40 多家公司正在籌備或已着手申請。
赴瑞士上市的熱潮始于一項新政,2022 年,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内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将 " 滬倫通機制 " 擴展至 " 中歐通機制 ",從政策層面給予中國企業出海融資大力支持。
這股熱潮自然也席卷了醫療行業。2022 年 9 月,樂普醫療、健康元在瑞交所上市;截至目前,愛博醫療、魚躍醫療、康希諾、百克生物、奕瑞科技相繼籌劃或推進瑞士上市事宜。
一年時間内吸引數十家中國企業前往,瑞交所究竟有何魅力?對于醫療行業來說,企業選擇瑞交所上市的意義何在?且看本文分析。
國際化戰略落地,境外上市成爲重要途徑
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與其業務布局密不可分。目前,已在瑞士上市和拟上市的幾家醫療健康企業,都已不同程度地涉足了海外業務。
7 家公司的海外業務布局,資料來源:公司财報(部分公司尚未發布 2022 年财報,以 2021 年财報信息爲例)
這些企業中,樂普醫療、健康元、魚躍醫療等公司已上市産品衆多,且在海外進行了廣泛的業務布局。
樂普醫療 2019 年成立國際事業部,全面整合資源,拓展海外市場;通過産品的全球化布局,有效降低國内集采政策影響。截至 2021 年底,樂普醫療累計申請專利 1385 項,産品獲得美國 FDA 認證 33 項、歐盟 CE 認證 171 項。
在持續的國際化戰略推動下,2019-2021 年,樂普醫療海外業務收入分别爲 5.54 億、15.42 億和 37.6 億元,占比從 7.11% 提升至 35.27%。新冠疫情期間,樂普醫療快速推進了新冠抗原檢測産品在 CE 的準入和銷售,帶動了抗原檢測産品和其他産品的海外銷售。
健康元的原料藥及中間體向亞洲、歐洲、北美、非洲等近 40 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制劑方面,加強了呼吸、輔助生殖、抗真菌、抗病毒、消化道等産品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準入和推廣。
魚躍醫療也設立了海外事業部,強化海外屬地化團隊建設,外銷渠道持續拓寬。
此外,奕瑞科技在美國、韓國、日本、德國等地設立了境外分支機構,并在多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客戶服務平台或銷售團隊。2022 年,奕瑞科技實現境外收入 5.25 億元,占總營收的 33.9%。
值得一提的是,奕瑞科技對 CMOS 傳感器、芯片與碘化铯等部分關鍵原材料的采購相對集中,境外采購占比超過了 20%。
愛博醫療的國際化戰略也在快速推進中,人工晶狀體産品上市以來,已出口至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奧地利、盧森堡、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幾家公司中,康希諾的境外收入占比一度達到 71.1%。
疫情期間,康希諾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載體)在境内和境外多個國家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 附條件上市,對營業收入産生積極影響。2021 年,康希諾首次實現盈利,其中境外收入 30.57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 71.1%,主要是向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家供應新冠疫苗帶來的收入。
不過,這僅是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2022 年,全球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接種增速放緩,部分地區甚至供過于求,康希諾境外收入占比降至 21.1%;由于研發費用高達 7.78 億元,占總營收的 76.35%,康希諾也再次回歸虧損狀态。
對各家企業而言,國際化都已成爲長期戰略,選擇境外上市是實施戰略的重要途徑。
隻是對于不同企業而言,境外上市的短期訴求有所不同。樂普醫療、魚躍醫療等已處于商業化階段的公司,需擴大在海外的生産、銷售和無網絡;對于康希諾這樣仍保持着高水平研發投入的公司來說,需上市融資以支持後續研發工作,尤其是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臨床試驗選擇及商務合作機會。
生命科學公司集中的瑞交所,有多香?
那麽,爲什麽是瑞交所?
一個大的背景是:生命科學公司是瑞交所的一大特色。瑞交所母公司 SIX 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迪塞爾霍夫(Jos Dijsselhof)曾介紹,瑞交所是歐洲醫療保健公司的主要上市地,制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等相關企業約占歐洲生命科學市場的三分之一。
幾大證券交易所生命科學公司市值情況(單位:10 億歐元) 資料來源:SIX and STOXX,截至 2020 年 1 月
生命科學公司在瑞交所如此集中并非巧合,長期以來,瑞士的制藥、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公司都與當地金融機構之間保持良好互動,形成了良性行業生态,并受到國際關注。
一批又一批生命科學公司在瑞交所成長起來,瑞交所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頗具影響力的公司前來。
全球制藥巨頭諾華、羅氏在瑞交所上市,爲形成多元化的行業生态系統奠定了基礎。
2000 年,瑞士制藥公司 Actelion 在瑞交所上市;2017 年,強生斥 300 億美元巨資收購了 Actelion,并将 Actelion 的藥物發現和早期研發部門分拆出新公司 Idorsia,作爲對 Actelion 前股東的實物貢獻。Idorsia 也于 2017 年 6 月在瑞交所上市。
瑞交所對跨境上市也極具吸引力,近年來,Newron、Cosmo、IGEA Pharma、Cassiopea 等公司在瑞交所上市。
同時,瑞士擁有豐富的生命科學集群和強大的生命科學生态體系,其中包括大型制藥公司、中小企業以及初創企業、世界領先的大學、行業協會等等。
據瑞士貿易與投資處發布的信息顯示,瑞士的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生物技術、制藥産業和醫療技術等細分領域。其中,生物技術和制藥産業涵蓋了整個價值鏈,并擁有顯著增長的生産能力,兩大細分領域貢獻了瑞士 40% 以上的出口,使得該産業成爲瑞士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2019 年,在瑞士生命科學産業工作的人員達 9.5 萬人,特别是在巴塞爾、萊芒湖地區和蘇黎世 - 楚格地區。
因此,中國企業選擇瑞士上市,能夠依托瑞交所乃至瑞士的生命科學行業生态,助力自身國際化戰略加速實施。
一些更直接的原因來自上市流程與速度。
國内券商分析指出,選擇在瑞交所發行 GDR 與在其他主要市場上市一樣,對于上市公司的内控質量報告、審計報告、财務數據報告、管理交易披露等都有相關的披露要求,主要區别點在于:GDR 并不被視作金融市場主體公司,相對主體公司進行交易所備案發行,所需材料更少;瑞交所審批時間最快隻要 20 個工作日,GDR 項目從啓動到完成最快隻需要三到四個月左右。
中國企業發行 GDR 上市在瑞士上市流程 圖片來源:瑞交所官網
近年來,受國際大環境影響,赴美上市企業陸續退市撤資,而歐洲市場表現相對平穩,綜合産業資源、上市成本等因素的考慮,瑞交所成爲了包括醫療行業在内的衆多行業 A 股公司境外上市熱門選項。
瑞交所上市,既有資金、也有資源
2022 年 9 月,樂普醫療發行的 GDR 募集資金總額爲 2.24 億美元,扣除承銷費用後實際到賬金額爲 2.20 億美元;健康元發行的 GDR 募集資金總額約爲 9204 萬美元。
真金白銀能夠直接用于海外業務拓展,随之而來的,還有更豐富的海外産業資源、人力資源,以及更強的海外影響力。
總的來說,發行 GDR 并在瑞士上市,對不同企業的海外業務發展都将有特定價值。
其一,完善全球研、産、銷體系。
自主研發具有領先性、競争力的産品,是創新企業永恒的主題。開拓境外融資渠道,将募集資金用于全球研發,也是企業共同的訴求。
獲得境外融資之後,企業可更便捷地建設境外研發中心,推進海外臨床試驗和産品注冊。同時,通過授權或共同開發等模式,引入全球領先技術的産品,或将公司重要産品拓展到全球,最大化提升公司産品和研發管線的價值。
通過海外生産基地和銷售網絡的配套建設,企業能降低産品 " 出海 " 成本,并提供更及時的客戶服務。
例如,樂普醫療在瑞士發行 GDR 上市後,将建設境外産業化生産基地、提高海外産能,設立境外商務拓展中心,建設全球産品銷售網絡與售後服務體系,以縮短生産半徑、降低生産成本、更好地進入屬地國家及全球市場。
其二,尋求更廣闊的并購機會。
上市公司依靠并購進行業務擴展、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擡升技術壁壘已是常态,這在以技術創新爲核心的器械領域尤其明顯。
以奕瑞科技所在的數字化 X 線探測器領域爲例,海外巨頭通過橫向并購的方式強強聯合,整合優勢資源,以鞏固競争力。佳能收購 TOSHIBA 醫療(包括旗下探測器業務)、萬睿視收購傳統巨頭珀金埃爾默(Perkin Elmer)影像部件業務等,均是如此。
通過投資并購來加強市場地位,也是奕瑞科技的重要規劃。奕瑞科技在 2022 年報中提到,在競争日益激烈的産業形勢下,單純依靠公司内生發展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市場競争需要。公司考慮在有機成長的同時,通過投資并購與公司業務及未來發展具備戰略整合前瞻性的數字 X 線影像核心部件相關業務,整合全球範圍内的前沿技術,進一步建立、完善全球研發、銷售、供應鏈一體化平台,使公司能夠覆蓋更多的産品品類、占領更多細分市場。
綜合類器械公司也通過買買買來擴張業務版圖、提升技術實力。魚躍醫療就曾通過收購德國曼吉士(Metrax)切入急救賽道,曼吉士擁有知名的 AED 品牌普美康(Primedic)。
境外上市融資,企業可尋找與自身主業更加契合的全球領先技術,尋求更廣闊的并購和投資機會,尤其是在瑞交所這樣生命科學公司集中的地方,瑞士本身也是先進醫療器械企業集中的國家。
其三,提升品牌海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企業而言,有着重要的附加價值。提升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對國内企業而言,能在無形中助推全球業務布局、吸引全球客戶和人才。
而瑞交所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影響力,将直接帶動上市公司的影響力。業内流傳着這樣的說法:如果說納斯達克是互聯網公司的試金石,那麽瑞交所就是醫療的 " 鑒定書 "。
以疫苗爲例,盡管新冠疫苗熱度已 " 翻篇 ",但新冠大流行導緻全球各地從政府到大衆,更加重視免疫接種,針對尚未被滿足的免疫需求,疫苗創新研發仍有着巨大市場空間。
尤其是,世衛組織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全球公共衛生狀況,疫苗屬于其中的重要部分。而世衛組織總部就設在瑞士,康希諾、百克生物等疫苗企業若在瑞交所成功上市,其影響力将大大提升。
2022 年,康希諾已經在瑞士設立了歐洲運營中心,從事商務服務業、推廣宣傳、聯盟管理、全球醫藥事務運營以及市場分析等工作。
得益于海外研産銷體系完善、影響力提升,企業在全球範圍内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在海外加強與相應領域的專家合作,設立分支機構、海外人才基地,培養當地的核心技術人員,與目标業務區域的市場、文化結合更緊密,使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走得更好、更穩。
此外,發行 GDR 和瑞士上市,還能爲企業進一步引入境外專業投資機構、産業投資者,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持續提升治理透明度和規範化水平。
融資渠道多元化,全球創新步伐加速
過去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市場以龐大的人口規模、市場空間,成爲大型跨國企業的必争之地。
在此過程中,受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市場競争等因素驅動,本土企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升,也不再滿足于國内市場,将視野拓寬到海外。國内市場以進集采、進醫保等策略保證市場占有率,海外市場也逐漸從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逐步擴大至新興國家。
因此,現階段談創新,其界定範圍已經發生變化:由以往的國内創新變爲全球創新,是否具有全球市場内的颠覆性平台、差異化産品或領先技術,成爲企業是否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關鍵。
而全球創新、維持全球創新能力,又需要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支持。2022 年以來,境内外證券市場新政頻出,爲企業進行二級市場融資創造了更優越的環境。
2022 年 2 月," 滬倫通機制 " 擴展到 " 中歐通機制 ",将全球存托憑證(GDR)發行地從英國市場拓展至瑞士、德國市場,進一步提升全球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水平,彰顯資本市場開放信心,讓更多優質中國企業拓展境外融資渠道。
2023 年 2 月,注冊制經過在科創闆、創業闆、北交所的試點,穩步推向 A 股全市場,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範、透明、可預期。
2023 年 3 月,港交所宣布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降低了已商業化公司和未商業化公司最低市值要求,以及對未商業化公司的研發開支比例的門檻。
各大證券交易所對企業所在的細分領域、收入和利潤、研發投入等有不同要求,各自優勢也不盡相同,整體上爲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在更加強有力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下,中國醫療企業的全球創新,定會快馬加鞭。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