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 經過車市 " 價格戰 " 洗禮後,今年上半年汽車上市企業會交出怎樣的 " 成績單 "?随着 A 股上市車企陸續發布上半年的業績預告,答案初步揭曉。
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了目前已發布業績預告的 15 家上市車企,其中包括 7 家有乘用車業務的企業和 8 家商用車企業(江鈴汽車既有乘用車業務也有商用車業務,但商用車銷量占比較高,故将其歸爲商用車之列)。
在 15 家上市車企中,有 10 家預計将實現盈利,5 家預計出現虧損。分類别看,7 家乘用車企業中隻有 3 家實現盈利,分别爲比亞迪、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其餘四家出虧損。商用車的整體表現則相對好一些,呈集體回暖态勢,8 家車企中隻有安凱客車業績預虧,其餘實現盈利。
比亞迪" 一枝獨秀 "
在上市車企中,比亞迪是唯一一家上半年利潤超百億元的,根據其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盈利 105 至 117 億元,較上年同期提升 192.05% 至 225.43%。乘用車中盈利排名第二的長城汽車,利潤僅爲 11.5-15.5 億元,爲比亞迪的 1/10 左右。在當前統計的 15 家上市車企中,比亞迪的利潤甚至比其餘 14 家的總和還要高。
對于業績高速增長的原因,比亞迪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因爲銷量實現強勁增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 125.56 萬輛,同比增長 94.25%。事實上,從去年宣布完全轉向新能源汽車後,比亞迪的銷量就持續猛增,超越特斯拉成爲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今年上半年仍勢頭不減。
就毛利率來看,根據此前的數據,比亞迪 2022 年毛利率 16.6%,而特斯拉爲 25.6%。根據 7 月 20 日特斯拉公布的 2023 财年第二季度财報,特斯拉雖然交付量和營收雙增長,但價格戰讓特斯拉毛利率降低至 18.2%,爲近三年來最低水平。如此,比亞迪将會在上半年創下什麽樣的毛利率水平,有待其财報正式發布後揭曉。
長城汽車在今年上半年維持了盈利的局面,但利潤額度出現大幅下降。根據業績預告,長城汽車 2023 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11.5 億元到 15.5 億元,預計同比降低 72.32% 到 79.47%。
對于業績大幅變動的主要原因,長城汽車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爲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産品結構調整,基于 2023 年新産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彙率收益減少所緻。
事實上,長城汽車今年以來業績持續欠佳。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1.74 億元,同比下降 89.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達 2.17 億元。
銷量方面,上半年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新車 51.92 萬輛,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僅完成年度銷量目标的 32.45%;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 9.32 萬輛,同比增長 46.60%。根據此前規劃,長城今年的目标是銷量不低于 16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 40%,即 60 萬輛左右,且淨利潤不低于 60 億元。目前看,長城汽車要完成目标的壓力相當大。
江淮汽車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爲盈,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約 1.5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約 8.6 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江淮汽車收到政府補助約 4.85 億元,如果剔除政府補助,江淮汽車主營業務面臨虧損。江淮汽車的銷量在上半年實現增長,上半年累計銷量爲 27.88 萬輛 , 同比增長 18.53%,其中累計出口汽車 8.92 萬輛,同比增長 82.98%,新能源汽車出口近 6000 輛,同比增長 139%。
賽力斯和北汽藍谷持續虧損
在 7 家乘用車企業中,有 4 家上半年出現虧損,分别爲北汽藍谷、賽力斯、衆泰汽車和海馬汽車。其中,北汽藍谷的虧損額最大。
根據北汽藍谷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爲 -21 億元到 -18 億元,扣非淨利潤爲 -26.5 億元到 -23.5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一定程度的減虧。數據顯示,北汽藍谷 2022 年上半年淨利潤爲 -21.812 億元,扣非淨利潤爲 -22.038 億元。
北汽藍谷解釋稱,公司上半年業績預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進一步加劇,價格不斷下行,擠壓利潤空間;第二,公司産品仍處于持續爬坡期,規模效應不足,産品成本持續承壓;第三,公司爲應對市場競争,提升産品及品牌競争力,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上持續投入,對公司業績産生影響。
北汽藍谷旗下汽車品牌包括極狐和 BEIJING。銷量方面,北汽藍谷上半年累計銷量 3.5 萬輛,上年同期爲 1.7 萬輛,同比增長 106.88%。從銷量來看,北汽藍谷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中已存在感不強,被寄予厚望傾力打造的極狐汽車,上半年銷量僅爲 8791 輛。
在過去幾年,随着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和市場競争加劇,北汽新能源銷量持續萎縮,加上新品牌極狐仍在投入階段,北汽藍谷持續處于虧損狀态。數據顯示,北汽藍谷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分别虧損 64.82 億元和 52.44 億元和 54.65 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 170 億元。
賽力斯是上市車企中的又一家 " 虧損大戶 "。根據其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爲 -13.9 億元到 -12.5 億元,同比減虧 20%-28%,去年同期爲虧損 17.27 億元。
與北汽藍谷類似,賽力斯将虧損的原因指向了 " 價格戰 " 和研發的高投入。" 第一季度汽車行業的促銷導緻用戶觀望情緒,用戶對 M5 智駕版将在第二季度發布的預期,對現有車型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上半年公司銷量未達預期。同時,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保持高研發投入,并持續引進研發、技術人才,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賽力斯表示。
賽力斯在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分别虧損 23.08 億元、27.93 億元和 42.96 億元,三年累計虧損 93.97 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已累計虧損超百億元。
賽力斯表示,随着 M5 智駕版及其他新車型的上市,以及海外銷量增加,公司下半年的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另外,衆泰和海馬在上半年也處于虧損狀态。其中,衆泰汽車上半年淨利潤虧損 2 億元至 3 億元,同比減虧 27.89%- 增虧 8.16%。海馬汽車預計淨利潤虧損 5000 萬元 -7500 萬元。目前衆泰和海馬在市場上均被邊緣化,銷量規模非常小,其中衆泰汽車經曆了破産重整在複工複産階段,而海馬汽車上半年銷量僅 1.72 萬輛。
商用車集體回暖
與乘用車超半數企業虧損相比,商用車的表現整體好一些。在 8 家家商用車上市車企中,有 7 家都實現了盈利,并且實現盈利增長。隻有安凱客車一家出現了利潤虧損。
其中,福田汽車的利潤和增長幅度位于同行業前列,其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 5.8 億元,同比增長 166% 左右。福田汽車表示,上半年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商用車銷量增長,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大幅提升;同時采埃孚福田、福康後處理等合、聯營企業利潤同比上漲。今年上半年,福田汽車銷售 30.39 萬台,同比增長 21.5%,盈利性較高的大中客銷量同比增加 19%。
一汽解放、中國重汽也實現了大幅利潤增長。其中,一汽解放預計上半年淨利潤 3.8 億元 -4.2 億元,同比增長 123.33%-146.84%;中國重汽預計上半年淨利潤 4.65 億元至 5.29 億元,同比增長 45% 至 65%。
兩家公司均将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歸功于國内經濟和商用車市場的回暖。" 受益于國内經濟和商用車市場回暖,公司着力各細分市場均衡發展,中重卡、輕卡呈增長态勢,海外出口再創同期新高,淨利潤同比增加。" 一汽解放在業績預告中表示。
" 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國内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提升,重卡行業複蘇明顯,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中國重汽在業績預告中表示。
數據顯示,一汽解放上半年累計銷量爲 13.15 萬輛,同比增長爲 31.32%,其中,中重卡銷量爲 11.23 萬輛,同比增長約 31.75%。中國重汽累計銷量 12.78 萬輛,同比增長 44%。
在客車行業,宇通客車、金龍汽車、中通客車均實現利潤增長。其中,宇通客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爲 3.8 億元至 5.6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實現扭虧爲盈。金龍汽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約 4700 萬元,與上年同期約 -2.2 億元相比,實現扭虧爲盈。中通客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 4000 萬元 -5200 萬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82%-137%。
客車上市企業業績預增,背後主要原因是國内客車市場需求得到恢複。宇通客車表示,随着宏觀環境變化,國民出行需求尤其是旅遊出行需求增加,國内旅遊客運等市場需求恢複,公司國内客車銷量實現增長,同時海外市場需求恢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上半年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 196.7 萬輛和 197.1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6.9% 和 15.8%。在商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客車、貨車産銷均呈兩位數增長,其中客車産銷增速高于貨車。
然而,安凱客車上半年仍在虧損,預計淨利潤虧損 6000 萬元 -7000 萬元。但得益于客車需求的恢複,與去年同期相比,安凱客車實現了減虧。
同時擁有商用車和乘用車業務的江鈴汽車,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 7.29 億元,同比增長 61.23%。江鈴汽車表示,上半年淨利潤上漲,主要是由于銷量增長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帶來的毛利增加,以及少數股東損益變動帶來的利潤增加。
目前,江鈴汽車的商用車占比較高。數據顯示,江鈴汽車上半年公司共銷售 14.6 萬輛整車,較上年同期增長 7.64%,其中隻有 5.4 萬輛爲 SUV,占比 37%。其餘則爲商用車,包括 3.3 萬輛輕型客車,3.2 萬輛卡車,以及 2.7 萬輛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