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晗玉
編輯 | 潘心怡
" 五一 " 節後,A 股、H 股地産闆塊迎來 " 漲聲 " 一片。
假期後第一個交易日,華遠地産、南國置業漲停,陽光股份、大龍地産、中交地産等也呈高開态勢。
至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地産闆塊持續爆發,招商蛇口、濱江集團、中交地産、天地源、天保基建、南都物業、我愛我家等漲停,特發服務、新城控股、光明地産、榮盛發展、金地集團、華夏幸福、世聯行等漲幅超過 5%。
更有熱門世茂集團,已在 A 股鎖定 "1 元面退 ",而在港股卻于 5 月 9 日、10 日累計股價上漲超過 100%。
整體來看," 五一 " 節前高級别會議的去庫存信号以及熱點城市限購 " 松綁 " 是本輪地産股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4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結合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新變化、人民群衆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産高質量發展。
這意味着,去庫存大幕再次拉開。
伴随高層會議指引,各大城市限購措施接連 " 松綁 " 甚至取消。而本輪更爲顯著的特點是一線、強二線城市集中下場。
5 月 6 日深圳七區限購 " 松綁 ",部分區域下調限購門檻;5 月 9 日,杭州、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購,不再審核購房資格;5 月 10 日,南京宣布将适當改建或收購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盤活利用閑置土地和房屋,成爲繼鄭州後又一個明确收購存量房做保租房的城市。
此前在上一個去庫存周期,即 2015-2017 年,棚改貨币化安置等系列政策出台,令房地産市場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在那之後呈現出一片量價齊升态勢。
來到當下的市場環境,新一輪去庫存 " 組合拳 " 相較前一輪,将對房價、成交量帶來何種影響?對地産行業基本面轉好、保交樓、房企化解債務風險有何種意義?北京、深圳限購 " 松綁 ",上海還會遠嗎?
針對上述問題,36 氪與多位業内人士展開深入交流,内容經提煉總結如下:
對話者分别爲:
投資人朱酒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
鏡鑒咨詢創始人張宏偉
| 36 氪:4 月 30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此舉對于房地産行業基本面修複、房企化債有何種意義?
朱酒:消化存量、優化增量實際就是去庫存。當下去庫存,與 10 年前提出那一輪去庫存有共同的背景,就是市場銷售不暢。這也是過去 3-4 年累積下來的結果。幾年前,市場過熱,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措施,現在時過境遷,市場變冷,這樣的措施已經不适用了。
而更重要的是樓盤滞銷會導緻一系列風險,像原來企業負債較高,還有很多正在債務重組中,那麽現在必須要在銷售端進行有效去化,來爲房企提供更多現金。這種現金流才能促進它盡快降低負債,或把欠下的内資外債盡快還清(内資如銀行貸款、保險資金等),這也能有效化解銀行、保險公司的風險。現在整個鏈條的核心都在銷售,所以會議提出要盡快消化存量房産。
而且後面還跟進了一個自然資源局的政策,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過 36 個月的城市暫停新增宅地出讓。這也是從結構上作出調整,一方面支持銷售;另一方面限制存量地較多的城市的供地節奏,兩邊共同作用,把市場風險進一步降低。
李宇嘉:首次将存量消化和增量優化結合起來,目的是推進新房和二手房去庫存,以及二者之間的良性循環,并通過庫存去化和循環帶動交易活躍和價格預期穩定,這對開發商新房去化有極大的幫助,因爲新房和二手循環意味着改善型需求活躍,利好新房銷售,以及開發商回款和債務償還。
張宏偉:隻有進一步去庫存,銷售市場的去化周期逐漸縮短,房地産的供求關系才會由供大于求轉變爲供求平衡,甚至過渡到供小于求。隻有發生這種質的變化,市場基本面才會好轉。不過後續即使政策層面一系列刺激措施落地,我認爲一線、強二線城市基本面好轉也要等到明年上半年,其他城市可能會更晚。它有一個市場反應的過程,沒那麽快。
但這個過程對已出險房企的債務重組的利好會慢慢呈現。隻有市場成交量回升,企業現金流增加,企業基本面好轉,債務重組時對債權人作出的承諾才有機會兌現,比如未來幾年内償還債務等等。
所以近期針對救市推出的政策 " 組合拳 ",其實不僅是爲了市場基本面好轉,讓大家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讓已出險房企能夠順暢獲得經營現金流,以在處理保交樓、債務重組相關問題時更順利。
| 36 氪:" 五一 " 假期後,股市中房地産闆塊持續走強,市場應如何看待這一輪地産闆塊的上漲?或者說,闆塊整體的上修行情是否具備持續性?
朱酒:最近地産股的熱潮跟高層會議的要求直接相關,大家也等了很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引。因爲現在靠企業自身,力量已經不夠,需要從大局上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和調整。所以當看到 " 消化存量房産 "、" 優化增量住房 ",市場的反應比較積極。
這個是特别積極向好的,因爲它很重要的一點是信心。信心提上來,不管是地産、上下遊,還是大消費,需求都會增強,形成良性循環。這樣才能讓提出的政策有效落實。
但現在地産股是普漲,而實際上很多個股已經跟住宅開發這項主營業務沒太大關系了,比如 2021 年密集出險之後再沒拿過地、賣了很多優質資産的這類,即使當下解除限購,他手裏好的貨源基本也很少了。所以這一輪政策對他們來說利好并不多。
所以我判斷這一輪普漲到後期肯定會呈現出分化的過程,真正受益的是手裏優質土地比較豐富的公司,也就是高能級城市核心區的土地。這些好位置都是原來限購、現在解除之後,特别受益的。
很多公司原來土儲就不夠,現在手裏拿的又大部分是低能級城市,或一二線城市的邊緣區、衛星城區等的地塊,配套較差,銷售價格還降下不來,實際解不解除限購對他們影響都不大了,因爲很多本身也不在限購範圍内。
所以說這一輪普漲到後期肯定會有一個分化的過程,各股還會回歸到各自應該回到的位置。
李宇嘉:地産闆塊持續走強,一方面是行業規模已經降至曆史最低水平,可謂跌無可跌;另一方面,這種無限制下跌是監管層不能容忍的,也就意味着政策必然會加大纾困力度,除了地方層面因城施策纾困市場,國家也會自上而下制定系統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存量消化和增量優化方面的去庫存政策,給市場帶來新鮮血液和源頭活水。
張宏偉:房地産市場的表現是跟着政策節奏走的。比如 4、5 月出台了一波政策,那麽相應在 5、6 月也有一波成交量回升,7、8 月又重新回調整狀态,9、10 月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落地,那麽剛好刺激交易量在四季度回升。每一輪政策出來都會有接下來一兩個月的成交小高峰,這樣的脈沖行情也就決定了地産股股價的市場表現規律。
也就是說股價基本是跟着政策和市場的表現去走的,可能也是階段性、脈沖性的表現:有政策的時候漲一漲,過兩個月,比如到前面說的 7、8 月這種市場調整期,股價可能又會有回落。
如果市場基本面沒有得到實質性好轉,那麽上市房企的股價也很難持續上漲,恢複到 2021 年之前的水平。但總體來講,市場基本面是持續恢複的。從長周期來看,比如未來 2、3 年,房價、股價應該會逐步上漲。
| 36 氪:5 月 10 日,世茂集團港股大漲,而其在 A 股退市幾乎已成定局,我們應如何理解這一表現?
李宇嘉:可能是到了監管層對風險蔓延的容忍極限了,對于瀕臨破産清算的房企來說,既然最黑暗的時候即将過去,跌在地闆上、無人問津的資産可能迎來買家,價格可能是底部了。退市是喪失上市資格的和資本市場公開融資,但不影響其資産重組可能帶來的利好。
張宏偉:短期股價上漲下跌都是迷惑性的,已經出險的房企大概率還是會退市,因爲企業的經營業績很難得到扭轉,即使政策環境有所好轉,出險房企仍然會面臨虧損。因爲他們過去杠杆率、債務規模較高,債務重組時,好的土儲、好的項目能賣的都賣掉了,剩的都是差的土儲,加之市場恢複過程比較緩慢,所以這類房企可能保交樓之後就退出房地産行業了。
但在輕資産部分,比如物業、代建等,因爲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隻需要人力和專業能力,出險房企仍有機會做大。不過至少也要付出 3-5 年,甚至 5-8 年的積累,才能讓這些輕資産業務重返資本市場。
| 36 氪:伴随政治局會議定調," 五一 " 假期前後多個城市限購政策 " 松綁 ",部分觀點預測上海也将在近日跟進寬松性政策,你分析上海當下是否有必要放出此 " 大招 "?
朱酒:在過去這一年裏其實有很多城市解除限購,總體是從低能級逐步向高能級城市推進的過程。這個趨勢已經出現,隻是最近的幾個城市比較有關注度,像成都、杭州、西安等。北京、深圳也有松動,但不像其他城市那麽徹底,主要是因爲北京、深圳包括上海本身銷售狀況比其他城市還要好很多。
但現在畢竟跟剛提 " 房住不炒 " 時期的市場環境大有不同,即使解除限購,像上海、杭州這樣的熱點城市,也很難再出現大面積炒房一類的投機行爲,目前的市場條件也很難支持其他一些影響房價快速上漲的舉動,所以各個城市對解除限購的态度應該是比較積極的。而且很多城市在财政層面也需要購房交易的拉動。所以我認爲各等級城市全面放開限購措施對提升整個經濟的活躍度、優化全産業鏈環境都是很好的。
李宇嘉:不太可能。一方面," 房住不炒 " 寫入了十九大、二十大,如果上海也退出,意味着誰都可以買房,并且可以随便買,這就是意味着鼓勵投資炒作,這違背了 " 房住不炒 " 的行業治理理念。
另外,上海中心區新房供應少,區域地位高。如果中心區也放開,會帶來全國範圍内的富人到上海買房,對周邊及全國其他省市是利空,不利于均衡發展,也不利于中心區房價的穩定和上海吸引人才。
張宏偉:上海五大新城有必要。上海的五大新城有去庫存壓力,也是需要降價的。其實這部分市場已經在降價了,所以上海也應像其他城市一樣,對外環以外,尤其是五大新城,在限購或其他政策層面給予定向寬松,隻有這樣才能夠去庫存。
| 36 氪:多個高能級城市接連放開限購,将對住宅交易的成交量及價格帶來何種影響?
李宇嘉:限購政策執行 6 年以上,行政直接幹預購房資格的模式下,很多購房需求被抑制,對于完全退出限購政策的二線城市來說,直接作用于釋放多套房購置需求,比如爲子女入學、就業、結婚購房,爲父母養老購房等。對一線城市來說,主要是對非戶籍人群、單身人士,外圍區域的放開。一線城市非戶籍和單身人士規模龐大,想在這些城市紮根,限購退出有利于助推這些人群買房。
由于供應量大,新房和二手房庫存大,且價格下跌趨勢和預期仍存在,再加上收入和就業不穩定,整體釋放出的需求有限,很難對沖需求下行、庫存高壓和預期較弱的樓市基本面,價格也很難走出通縮的泥潭。
張宏偉:價格層面,我認爲年内不可能漲。近兩日有消息說杭州漲價,可能有炒作因素影響,實際漲價也賣不動。
成交量上,今年内整體市場表現還是跟着政策的節奏,有脈沖性的波動。可能到明年,上半年一線城市成交量上漲,二線城市才會有實質性好轉。
其他像弱二線、三、四線城市,今年整體量價仍在探底階段,即使有政策刺激,可能也隻能托底、不再繼續下降。
| 36 氪:在近期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你分析後續哪類地産股更值得關注?
朱酒:過去幾年一直在拿地,并且手裏地塊大部分都在高等級城市的配套比較成熟的闆塊,這樣的企業現在受益是最大的;而 2021 年之後基本沒有拿地,還賣了很多優秀地塊股權的,這波收益就比較小。
所以後期地産股走勢還是要回到基本面上,前述受益最大的一類房企大部分存在于頭部央企序列,或是實力較強的地方性國企,這類更值得關注。而已經出現暴雷的,或是最近一年沒再拿地的,相對股價走勢就會弱一些。
張宏偉:第一類可以關注基本面較好的企業,比如在高等級城市布局較多的。像中海,去年 60% 的土儲集中四個一線城市。
第二類可以關注多元化業務較成熟的企業,比如運營類收入表現較好,像華潤、龍湖等,這類企業具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的能力。
其他如純輕資産類上市公司,如表現較好也可關注,如綠城管理等。地産開發這項重資産業務利潤率較薄,代建業務又是一個風口期,現階段應該有較多機會。另外有一些企業布局長租公寓,或是商管類物業,未來如果能上市,反而有機會。
我認爲可重點關注上述三類公司,而不是誰的規模大就關注誰。當下的市場環境,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高等級城市布局,要風險足夠低,要有輕資産,未來才可能有持續的成長性。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