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定焦,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
如果不算外部洩密,這是小米汽車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第一場發布會。
在 12 月 28 日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在台上一個人從頭到尾講了三個小時," 勞模 " 風範體現得淋漓盡緻。
SU7,小米汽車的第一款量産車,也開上了展台。這是一款定位 C 級的高性能轎車,純電驅動,沒有增程。
從外觀上,很多人說小米 SU7 跟保時捷 Taycan 很像。雷軍也說,希望能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媲美 Taycan,多項指标被雷軍拿來跟 Taycan 對比。
Taycan 是百萬級豪車,小米 SU7 顯然不會賣這麽貴。整場發布會下來,雷軍也沒有公布最終價格,隻是說會有點貴,9.9 萬、14.9 萬是不可能的。
發布會的一大半時間,雷軍都在講技術,反複強調小米的自研能力,剩下的時間在講産品和情懷。
發布會透露了一些産品細節:前雙叉臂後五連杆的底盤,高通骁龍 8295 座艙芯片,英偉達 Orin,内飾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鍵,中控大屏、儲物台、座椅後背等位置均支持硬件拓展。
在造車的第 1003 天,2023 年結束的前夕,小米終于搭上了新造車的末班車。
卷參數:保時捷、特斯拉都沉默了
拼參數一向是小米手機的特色,如今造車也一樣。
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從電動汽車 " 三大件 " 的電機講起,直接卷轉子的轉速。這也是整個車圈正在卷的方向,因爲在相同扭矩情況下,電機的轉速越高,車速就越快,性能越強。
BBA 現在普遍的水平是 16000 轉,特斯拉在百萬級的全新 Model S Plaid 上做到了 20000 轉,小米 SU7 交出的成績是 21000 轉。這要放在 2 個月前,可以排到國内第一。
然而,車圈實在是太卷,就在小米開發布會之前,華爲突然直接幹到了 22000 轉,把小米給截胡了,讓雷軍很郁悶。
雷軍的應對方法是在現場發布了另一款超級電機 V8s,号稱轉速達到 27200 轉,重奪全球第一," 刷新了全球電機轉速的天花闆 ",隻是,要 2025 年才能量産上車。
小米汽車第一次亮相,已經有 " 卷王 " 氣質了。
爲了專治不服,雷軍拿出了另一個數據——零百加速 2.78 秒,直接超過了保時捷 Taycan Turbo 的 2.93 秒,以及 Model S 的 3.0 秒。SU7 的最高車速達到了 265km/h,同樣超越 Taycan Turbo 的 260km/h。
既然要卷參數,一定繞不開電池。現在行業裏都在拼電壓,一路從 400 伏拼到 800 伏,造車新勢力們發布的新車基本都标配 800 伏高壓平台。
小米 SU7 的碳化矽平台也是 800 伏,在衆多 800 伏車型中倒顯得不是很亮眼,而幾天前剛亮相的蔚來旗艦 ET9 已經做到了 900 伏。
但是雷軍說,很多号稱 800 伏的車實際上不到 800 伏,大部分隻有 700 伏,個别甚至隻有 600 伏,而小米 SU7 最高有 871 伏,言下之意是,這把又赢了。
在電池包和車身的結合方式上,小米毫不意外采用了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把電池包做成了車身的一部分。這不是新鮮事物,很早之前比亞迪甚至零跑,就量産了類似技術。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能降低汽車的豎向高度,給乘用艙留出更多空間。于是雷軍又搬出另一個指标——體積效率,小米 CTB 電池包 + 地闆厚度僅爲 120mm,體積效率 77.8%,全球第一。又赢了。
小米 SU7 的電池包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甯德時代的三元锂版本,另一個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锂版本,分别續航 800 公裏和 668 公裏,Taycan 是 500 多公裏。
接下來講到一體化壓鑄。這是特斯拉開創的技術方案,它用超大型壓鑄機,将原本由 70 多個零件沖壓、焊接而成的 Model Y 後車架,一體壓鑄成型,一步到位。國内的造車新勢力紛紛效仿。
目前整個行業基本都在卷大壓鑄的鎖模力噸位,特斯拉上海工廠做到了 6000 噸,美國工廠剛做到 9000 噸。小米 SU7 的後地闆就是由大壓鑄制造而成,72 個零件合而爲一,其鎖模力噸位是 9100 噸,剛好比特斯拉多 100 噸。
這就又涉及行業都在卷的另一個指标——整車扭轉剛度。小米 SU7 的成績是 51000 牛米,有 " 公路坦克 " 之稱的福特猛禽 F150 是 26500 牛米。雷軍說," 我們是量産車世界第一 "。
還有一些非核心的部分,雷軍也用 " 行業第一 "" 地表最強 " 等詞彙來形容,一定要卷出個名次來。
比如風阻系數,小米 SU7 風阻系數 0.195Cd,号稱全球量産車最低,打破了此前維持 0.20Cd 紀錄的奔馳 EQS,以及号稱 0.197Cd 的埃安 Hyper GT。
再比如空間,雷軍專門提到前備箱容積,這是純電架構生産的電動車才有的功能。小米 SU7 的前備箱容積有 105 升,号稱中國市場最大,把 Taycan 和 Model S 按在地上摩擦。
有人評論:廣告法在發布會都不存在了,全都是 " 最 "。
在很多張 PPT 中,小米 SU7 都跟 Taycan、Model S 進行數據對比。媲美百萬豪車,将堆料進行到底,是小米 SU7 對外傳遞的第一印象。
卷研發:" 組裝廠 " 的帽子丢掉了嗎?
從造手機開始,小米就經常被人扣上 " 組裝廠 " 的帽子,言外之意是小米沒有自研的核心技術。這一度成爲小米品牌向上沖擊高端的一大障礙。
因此當雷軍決定造車時,堅決要扔掉這頂帽子。無論是三年前宣布造車,還是 SU7 正式亮相,自研都是雷軍反複對外強調的一個核心标簽,甚至 SU7 的亮相,也是通過 " 技術發布會 "。小米想要打出一張技術牌,擠進相當擁擠的新造車牌桌。
那麽,在 SU7 上,小米都自研了什麽?
有人問,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供應電池,電機是聯電和彙川的,一體化壓鑄機有外部供應商,整車制造則是北汽代工,小米有何技術?
還是先看前文說過的電機和電池。作爲造車新人,小米不會從零研發,它必然是在某些特定模塊進行改進。按照雷軍的說法,爲了做電機,小米找到電機制造商聯電和彙川,然後改進材料(創新了超高強度的矽鋼)以提升轉子強度,重新設計電機散熱系統以及整個定轉子,自研 SiC 電控模塊,以提高效率。
雖然很多方面隻是改進,但說自研好像也沒毛病。雷軍說,第三款超級電機 V8s 是小米完全自主研發、自己生産。
至于電芯,小米當然不可能自己造,要不然甯德時代和比亞迪的護城河也太低了點。小米能做的,是跟甯德時代這類電池廠合作,圍繞電芯把電池包相關技術做到更好的應用。
比如熱管理技術,一輛電動汽車能跑多久,除了取決于電池包的容量,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熱管理系統。小米 SU7 研發了兩項針對熱管理的技術,提升電池加熱功率,實現更高的低溫續航保持率。
再比如 800V 碳化矽高壓平台,雷軍說,小米與甯德時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發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共同研發。這其中核心環節的核心技術肯定是甯德時代的,但小米确實也在自研。還有車雲協同安全預警系統等軟件類的功能,也是可以自研的。
小米的大壓鑄,設備是外采的,但流程及标準,小米說是自研。換句專業的話說:系統是自研。小米的說法是:全棧自研大壓鑄集群,還自研了合金材料。
在雷軍 3 個小時的演講中," 自研 " 這個詞出現了不下 20 次," 研發 " 出現了不下 10 次。小米真的很在意這一點。
除了這些決定車輛機械素質的部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小米也不甘示弱。
智能駕駛方面,小米投入了超過 1000 人的團隊,帶來了三項技術創新—— " 變焦 BEV 技術 " " 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 " 道路大模型技術 "。軟件和算法層面的技術,是小米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強項。雷軍說,小米的目标是智能駕駛明年進入第一梯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智能座艙方面,作爲一個手機廠商,這是小米最擅長的。小米澎湃 OS 上車後,車機互聯解鎖了更多玩法,發布會上展示的車機系統五屏聯動、手機與車機跨端體驗、手機應用秒變車載原生應用,以及開放的硬件生态,是小米 SU7 最大的亮點之一。
不過,同樣有手機業務的華爲、魅族,此前已經展示了自家的車機互聯功能,并且在量産車上落地了。甚至進軍手機行業的蔚來,也展示了 NIO Phone 與蔚來汽車交互的效果。同行在前,這次小米展示的很多功能,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造車的小米,竭盡全力想要向外界證明,自己具備核心研發能力。無論外界怎麽看,至少,這是小米正在努力的方向。
卷價格:20 萬以下還有可能嗎?
在發布會之前,小米和雷軍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充分的預熱。雷軍發長文答網友問,包下巨大的廣告牌緻敬蔚小理等行業先行者," 劇透 "SU7 首批實拍圖。整個營銷的節奏把握得很好,一切有備而來。
雷軍是個非常認真的人,造車賭上了他過往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某種程度上隻許成功不許失敗。SU7 作爲第一款車,重要性可想而知。
雷軍透露,SU7 實際上已經在小批量量産,但由于還要做大量測試工作,所以還要過幾個月才會正式上市。
也正因爲此,這次發布會主要是在聊技術,外界最關心的價格,并沒有公布。或許雷軍自己也還沒想好,究竟要給這款車定價多少,得看看發布會之後外界的反饋。
和高資本創始合夥人何宇華對「定焦」說,SU7 的定價非常關鍵,如果價格過低,後續會缺乏矩陣産品定價空間;但是如果定高了,産品入市初期會正面迎來跨級别的激烈競争。核心要看小米能有多少的綜合降價空間,這取決于産品定義能力和零部件供應鏈管理能力。
雷軍說:" 不要再講 9.9 萬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 14.9 萬,我們還是要尊重科技,小米 SU7 是有理由的貴。"他認爲,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産品售價都在 40 萬元以上。
這裏的同等性能和配置,指的是發布會上雷軍重點介紹的 SU7 Max,相當于 SU7 的頂配版。百公裏加速 2.78 秒、265 公裏時速、800 公裏續航裏程、百公裏制動 33.3 米,這些噱頭十足的能力,頂配版才有。堆料堆到這個程度,成本肯定低不了。畢竟,一塊 100 度電的三元锂甯德時代電池,成本就要十幾萬。
我們做個大膽的推測,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産品售價都在 40 萬元以上,按照雷軍的風格,SU7 Max 的售價一定會更低,大概率在 40 萬元以下,30 萬元以上。
但其實 SU7 還有個後電機驅動的普通版本,發布會上雷軍沒展開介紹。普通版本在所有性能指标上都要比 Max 版本弱很多,除了驅動形式、電池容量、高壓平台等核心能力有差距外,激光雷達、電動尾翼、空氣彈簧、CDC 減振器、HUD、電吸門等配置,普通版本都是沒有的。
SU7 Max 作爲堆料版本,是爲了秀肌肉,爲了體現技術實力,而 " 簡配 " 的普通版本,可能才是廣大米粉買得起的。至于價格,雖然不可能低到 14.9 萬,但 20 萬元左右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客觀地說,小米汽車确實來的有點晚,SU7 面臨的競争異常激烈。明年上半年 SU7 上市,它的直接競品有蔚來 ET5、小鵬 P7i、極氪 007、特斯拉 Model 3、智界 S7、智己 LS6、比亞迪漢 EV。
這些車型的價格集中在 20-30 萬元區間,産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小米需要在紅海市場裏,撕開一道口子分一杯羹。
雷軍曾說,小米有那麽多忠實粉絲,隻要有 1% 的人願意給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現在,小米汽車已經箭在弦上,米粉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