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國産動畫早日實現:屁鎮迪士尼,腳踹皮克斯!"
最近一個國産動畫火了。1 月 1 日兩集開播以後,豆瓣開分直接 9.6,近八成網友給了五星評分,B 站播放量 4 天突破 1000 萬,10 天接近 5000萬,過于一緻地全網叫好甚至讓人懷疑," 真的沒有買水軍嗎?"
這個動畫就是《中國奇譚》,是一個講妖怪的故事,一共 8 集,目前播出了 3 集。其中,第一集刻畫的小豬妖由于過于符合打工人的心酸,罕見地在全網形成 " 浪浪山 " 模因,周邊售空,熱搜不斷,表情包遍地都是," 離不開的浪浪山,遇不到的孫大聖 ",一度引發網友 " 走出浪浪山 " 的玩梗熱潮。你說可憐小豬妖?好歹他有孫悟空給的三根毫毛,我們大多數卻是死在金箍棒下的妖怪炮灰。
好久沒有見到國産動畫這樣熱鬧過了。最近二十年,國産動畫罕有優秀且出圈者,而像《三體》這樣雷聲大雨點小,披着 " 中式 " 的皮卻不知道夾雜着誰家的魂,花了 1.5 億還能搞一個醜建模的動畫倒是不少見。
因此,觀衆們難免激動,《中國奇譚》三集過後豆瓣評分高達 9.5,比第二集緻敬的《天書奇譚》還高出了 0.3 分。出品方之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 ( (下文簡稱 " 上美影 "),更是童年回憶的承包商,90 後們時隔多年再見上美影的 " 文藝複興 ",直接感慨," 上美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然而,就算上美影做好了把關人,《中國奇譚》屢屢封神,也掩蓋不了《中國奇譚》這個漂亮的開年第一炮隻是一個例外。瘋狂造神的背後,是以上美影為代表的中國動畫沒落的 20 年,是中國動畫産業羸弱貧瘠的現狀,也是海外優秀作品卷卷襲來的強大壓迫。無論怎樣," 現在就瘋狂叫好,太早也太激動了。"
别激動了,《中國奇譚》隻是一個例外
何為奇譚?
也就是奇談,在國語詞典裡,有 "異于尋常的傳說" 的意思,故事大多與妖精鬼怪有關。
《中國奇譚》也就是在講中國妖怪的故事。10 個導演,8 個獨立故事,從打工到愛情,從鄉土情結到科技幻想,以妖怪的視角,談一談我們生活裡的事情。因此也有人把《中國奇譚》比作 "國産愛死機",網飛成人向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由獨立多樣的短篇動畫組成,在形式上看,二者确實挺像的。
但對于很多《中國奇譚》的粉絲而言,比肩 " 愛死機 ",算不上太大的榮譽," 明明就是幹幹淨淨的中式傳統 2D 動畫,咋就一定要找個對标?" 關于 " 愛死機 " 的讨論中,很多網友表示并不喜歡這樣的表達,就像都是餅加肉,但誰要說肉夾馍是中式漢堡包,總覺得對不起嘴邊的臘汁。
這就是《中國奇譚》和很多國産動畫不一樣的地方,暫且不說那些直接抄着宮崎駿和新海誠風格出來的動畫,雖說抄襲有罪,好歹這些動畫也有個模樣。而現實是,大多國産動畫或是風格或是人物沾了一點那些經典動畫的邊,就開始瘋狂宣傳," 國産千與千尋 "" 國産海賊王 "" 國産海綿寶寶 "…… 恨不得把 " 掏錢,快看我 " 直接寫在宣發海報上。
所以說,在烏煙瘴氣的國産動畫市場,《中國奇譚》突然冒出了頭,真的挺例外的。
不符合原著卻貼合時代的改編。
就目前播出的三集來看,《中國奇譚》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還是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故事改編自國民 IP《西遊記》,和以往隻會講蓋世英雄孫悟空和貌美狡猾白骨精的故事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的舊事新講,看向了一個妖怪山 " 浪浪山 " 裡的最底層小妖。
《小妖怪的夏天》的英文名是NOBODY,講的也是無名小卒的故事。家裡三輩子才出來的一個 " 人才 " 小豬妖,看似是全家的希望、媽媽的榮耀,滿懷期待來到浪浪山打工,亦如每一個剛剛畢業向往大城市的你和我,向往的生活是小鎮豬青年幹一番大事業,實際卻是,資質平平,法力一般,最大的特長就是一身豬鬃毛,一不留神就被當作刷子把自己幹秃了。
就好像每一個初入職場的打工人,一進職場就接了大項目 " 抓唐僧 ",大老闆說,幹好了給你喝唐僧肉湯。聽到大餅的你雙眼閃爍着單純的無知,搞創新提點子,卻被擁有脆弱自尊的領導罵 " 教我做事?" 于是被派去做最苦最累的活,一晚上砍一千斤柴火,做不到也隻能回複一個 " 好的收到 "。熬了一個大夜,僅剩的幾根毛也快掉沒了,連砍帶搶終于完成了 KPI,卻被告知白幹了," 再去砍兩千斤二十年以下的山胡桃木 ",每滿足一個荒謬的需求,就會喜提一個更荒謬的需求。如果妖界有知乎,小豬妖大概會在深夜提問," 初入職場的打工妖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被 PUA ?"
可笑的是,到了最後,大王畫的餅也沒了,唐僧肉湯變成了烤肉,小豬妖掉了一身毛連口湯都沒得喝,多麼現實多麼無奈,把職場現狀寫得明明白白:努力努力白努力,打工打工白打工。正如脈脈上最近爆出的消息,年終了,百度 ACE 部門開始大裁員,剩下的人全員無年終," 重新定義好好過年 "。
" 人人都是小豬妖,人人都在浪浪山裡住,人人都想走出浪浪山!"創作者們對小豬妖過于現實的刻畫引得無數網友共鳴,有人拿給大王打工類比大廠 996,有人拿媽媽勸話 " 别瞎想,能有個幹的就不錯了 " 解釋考公熱。自然也有人質疑這樣的改編不符合原著,但被稱為經典的 86 版《西遊記》其實也和原著有些差異,故事内核從明後期個人主義的啟蒙變成了改革開放時的艱苦奮鬥,而在《中國奇譚》的改編中,也不是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樣子,唐僧的配音還是 86 版《西遊記》的張雲明老師。
總之,這些極具時代性的叙述,看似在寫小豬妖的一生,實則是千萬個普通的你和我。你可憐他慘?放在你我身上,除了 " 最近老熬夜,毛掉的厲害 " 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标配,我們可能還比不上小豬妖。
終于能好好講中式内容了。
《中國奇譚》中有很多隻有中國人看得懂的内容。比如第二集《鵝鵝鵝》改編的是南朝時期的志怪小品《陽羨書生》,從口中請出愛人,而瘸腿書生最後幻化成狐狸離去,則是在緻敬上美影 1983 年出品的動畫《天書奇譚》中的角色阿拐。
還有關于《小妖怪的夏天》的結局,多少人為大聖打向小豬妖的一棒心頭一緊,雖然西天取經一路也沒少殺妖,但别忘了,單單看師徒四人,也有不少妖怪。所以在很多版《西遊記》中,孫悟空就是雷公臉的齊天大聖,而在《中國奇譚》的講述中,最後也留了一個彩蛋,一句 " 俺老孫可沒那麼糊塗 " 是隻有中國人才看明白的中式浪漫," 我就知道,我的大聖不可能是反派!"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動畫中講好中式故事。在小說《三體》中,作者劉慈欣創造了一個有别西方的中式 " 絲綢朋克 ",去哪也得有家有國,去哪都得種菜。但在前段時間上映的動畫版《三體》中,中式科幻浪漫可真是一點都沒體現出來,點開第一集,粗制濫造的賽博朋克風撲面而來。這樣一個号稱打磨了 5 年的大型 IP 都如此令人失望,更别提其他國産動畫,大多都是披着 " 中式 " 的皮,瞎搞。
不卷技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盲目追求 3D 和 CG 特效的時代," 技術先行、内容後退 " 仿佛成為動畫制作者們的座右銘,好像誰的動畫不做個 3D 就拿不出手。
《中國奇譚》不太一樣,囊括了二維、三維、剪紙、定格、三渲二等不同手法,其中,《小妖怪的夏天》畫風延續 20 年前的動畫風格,背景借鑒了中國潑墨和青綠山水的意蘊;
《鵝鵝鵝》更明顯,美術風格也有着志怪小說的感覺,黑白灰加上鮮明的紅就像是中國山水畫,既詭異又靈動,黑眼圈濃重的人物形象則有着哥特美學的視覺效果。尤其是狐狸公子的外表,《愛範兒》稱,狐狸公子像是戲曲的俊扮,丹垩粉黛,鬓邊簪花,變臉略顯驚悚,醉酒時又不失可愛。
不是此前沒有動畫想要做傳統中式動畫的風格,但能被網友所津津樂道的,真的不多。單單一個《鵝鵝鵝》的解析,就給 B 站衆多 UP 主帶來了新活兒,UP 主們樂此不疲地分析故事背後的深意和制作。說到底還是因為,制作用心了。《鵝鵝鵝》的導演胡睿在幕後花絮裡就直言,采用素描加渲染的《鵝鵝鵝》,需要一幀一幀手動渲染,有時候工作量大的讓人崩潰,這是沒辦法投機取巧的。
而為了掙快錢撈一筆,或者是根本不知道錢花在了哪裡的其他國産動畫,沒能夠像《中國奇譚》這樣成為一種現象,還是因為内容和制作真的無法令人滿意。就說用了 2000 多集都抓不到羊的灰太狼,水起來和網文作家江南有的一拼,更别提花了 1.5 億的《三體》,畫面效果直接被粉絲罵,像是" 學了三年動畫,老師看完我作品讓我滾出去 "的水平。
所以說,即使 " 一集封神 "" 吐血安利 "" 國漫标杆 " 的标簽全網亂飛,所有人一起熱熱鬧鬧地造新神,但是《中國奇譚》對國産動畫來說,真的隻是一個例外啊。
為啥優質國産動畫這麼少?
雖然如今國産動畫沒落到底,20 年來能拿出手的作品沒幾個。但是不能否認,中國動畫,祖上也曾風光過。
中國動畫起步沒有比其他國家晚太多,至今也有 101 的年曆史了。從最開始的萬氏兄弟,到 1957 建廠的上美影,也曾一時風頭十足。
最輝煌的時候,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在法國安納西、戛納、巴黎和南斯拉夫薩格勒布等國際電影節上連連獲獎,開創世界動畫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後來的《大鬧天宮》則創造了中國美術片輸出的最高紀錄。1983 年 6 月,在巴黎上映時,12 家影院聯合首映,僅一個月時間,觀衆達 10 萬人次,法國報紙稱它是 " 動畫片真正的傑作 "。除此之外,還有《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哪吒鬧海》等經典動畫片,皆出自上美影。
《大鬧天宮》
而這些經典作品的影響力,也不止在國内。《鐵臂阿童木》的創作者日本動畫之神手冢治蟲正是因為看了《鐵扇公主》,才毅然決定棄醫從畫。後來,有人曾邀請日本吉蔔力三巨頭之一的高畑勳(《螢火蟲之墓》導演)來北京演講,卻被拒絕,理由則是," 你們沒有必要來日本聘請我們,上美影既有深厚的傳統,又有豐富的經驗。"
但 80 年代之後,動畫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因為時代變遷和人才斷層,占據中國動畫半壁江山的上美影逐漸走向沒落,陷入 "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的困境,少有經典之作。
" 老将真的不行了?" 至少在《中國奇譚》之前,有了孩子的 80、90 們已經開始給孩子看自己小時候的動畫了。
難道過去 20 年,真的沒有一部好看的國産動畫嗎?
這麼說也是過于絕對了。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以後,一句 " 我命由我不由天 " 成為 2019 年夏天小學生最流行的口号;探讨人妖關系的《羅小黑戰記》上映以後,官方周邊店甚至有了很多日文評論;以及建模精美的《眷思量》,男主角鏡玄還時不時被盜用在小說封面。
《哪吒之魔童降世》
問題是,有是有,但是太少了。更别提就算是上面提到的這些動畫作品,或多或少都還有點缺陷。《眷思量》空有美麗外表,燒了大筆的人民币,但還是沒能避開國産動畫劇情拉垮的困局。
所以國産動畫的現狀是啥?
低齡化。 全國大學生原創動畫大賽終評委陳贊蔚指出,到了 20 世紀末到 21 世紀初,國産動畫除了暴露出産業發展不完善的相關問題,更是出現了粗制濫造,内容低幼等問題。一個喜洋洋,一個熊出沒,即使二者視角效果粗糙,内容簡單低齡,但這樣的作品還是幾乎霸占了中國動畫市場。雖然《中國奇譚》面向所有年齡階段的觀衆,可已經有家長投訴 " 畫面不适 "" 吓壞小孩子 " 了,低齡化的動畫作品已經把現在的孩子們培養到隻喜歡看砍樹了。
仿日化。現在絕大多數國産動畫都在模仿日式風格,日式畫風、日式台詞、日式浮誇動作,仔細揣摩,那個被日本觀衆喜愛的《羅小黑戰記》也像極了日本動畫,導演木頭甚至被稱作 " 中國宮崎駿 "。當然這都是優秀作品了,大多動畫也就僅僅止步于披上了日式的皮。
修仙化。中國網文創造了大量的經典 IP,擅長 " 拿來主義 " 的資本自然會把作品影視化,《凡人修仙傳》《鬥羅大陸》…… 蹭着 IP 的流量和書粉的期待,随便剪兩筆直接搬上了 B 站就開始割韭菜,書粉們一邊充滿着期待地刷劇情,一邊罵罵咧咧地吐槽男主角猥瑣油膩和動作浮誇。而原創動畫《眷思量》雖然空有美麗外表,但最起碼給女角色穿好衣服了。
《眷思量》
總之就是粗制濫造化。回顧上美影的過去,為了《大鬧天宮》10 分鐘動畫,畫了 7000-10000 張原畫;為了《九色鹿》,創作者在莫高窟住了 23 天,臨摹 21 幅壁畫,畫了 5 本速寫。而現在,劇情大差不差的《熊出沒》拍了快 500 集,更别提喜洋洋的 2000 多集,孩子們隻是年齡小,不是智商低啊。
當然也可以為喜洋洋辯解," 這是給兒童看的動畫,所以劇情簡單 "。可是給成人看的修仙動畫卻也是幾乎一樣的畫面和劇情,放眼望去,女主角 " 坦胸露乳 " 還隻穿開叉緊身皮裙子,男主角帶着從天而降的 " 金手指 " 一邊修仙一邊養後宮,又該如何解釋呢?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像《中國奇譚》這樣内容、制作和劇情都過關,且能出圈的國産動畫作品,真的沒幾個。因此,在《中國奇譚》第二季的 B 站評論區下,有一個網友提問:"中國優秀的動畫制作人還是挺多的嘛,那麼是哪裡出了問題了呢?"
陳贊蔚指出,由于計劃經濟的原因,這個輝煌階段的動畫創作竟然沒形成産業,也沒能建立完善的動畫衍生品的商業機制。沒有成熟的産業化基礎,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動畫市場。雖然以 B 站為主的平台近年來一直在主推國産動畫,甚至推出了 " 膠囊計劃 ",但是這些獨立的動畫短片又能掀起多大風浪?
無法形成産業的動畫作品像是滿天星,蜻蜓點水地影響着市場,不能說沒有作用,但這個過程中,多少優秀的創作者出走,多少優秀作品又因為缺少宣發無人問津。再加上美日動畫市場來勢洶洶,成熟且制作精良的作品層出不窮,以宮崎駿為例,品牌影響力這些看不到的東西就不算了,單就随處可見的相關周邊、咖啡店不僅讓宮崎駿賺得盆滿缽滿,更是成為一代人心中動畫的代表,不然 2022 年不也能直接耗資 340 億日元(約 19 億人民币)打造一個吉蔔力樂園。相比之下,國内市場卻烏煙瘴氣,資本投資目光短淺。
所以,沒有好作品是常态,僥幸有了也很難出圈。畢竟信息時代,酒香真的怕巷子深,而這一次的《中國奇譚》能火起來,一是靠上美影的加持,二是靠觀衆的用腳投票,畢竟在 1 月 1 日剛剛上映時,B 站還在主推因為醜而出名的《三體》。
《三體》男主角羅輯的反人類手指
中國動畫不會宣發,或者說,資本的看好和觀衆的口味總是有點差别。像《中國奇譚》這樣純靠着自來水火起來的動畫,也不是第一次了。2015 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時,彼時傳統影視公司、宣發播出等企業集體失聲,出品方沒有任何傳統影視大公司的身影。然而," 一個集體的失聲迎來了另一個集體的發聲 ",通過微博、點映會、朋友圈等網絡平台,大聖打破打破了傳統宣發渠道,真正歸來。
10 天過去,恭喜《中國奇譚》終于登上 B 站首頁。
但僅靠着一個《中國奇譚》前兩集,說中國動畫崛起了,心情可以理解,但路途仍然漫長。畢竟在上周日播出的第三集《林林》,已經有不少觀衆指出畫面掉幀、高開低走、預期下滑等問題。所以隻能在這裡希望,《中國奇譚》不要成為下一個 " 最後巅峰 "《甄嬛傳》,隻有前兩集被盤出了漿。
你喜歡《中國奇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