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三月中國車市都圍繞着一個關鍵詞——降價。
繼湖北、吉林之後,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驿區推出 " 單車最高補貼 15 萬元 ",給原本就混亂的價格混戰再添了一把火。
有不少消費者問,這波價格戰會持續多長時間?現在是買車的好時機嗎?趁機薅一把會成 " 韭菜 " 嗎?
迎接 " 國六 b",清庫存車?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搞清楚這波 " 價格戰 " 的原因:
· 汽車前三年産能過剩,庫存壓力大
· 消費者購車需求下滑
· 盤活車企、經銷商的資金鏈
· 傳聞國六 b 排放 7 月實施,車企急于清庫存
尤其是最後一條。傳聞中的 " 國六 b" 将會在 7 月正式實施,根據網上的說法屆時現有的國六 a 車型将無法上牌(尚未有明确文件證實),所以有專業機構分析預測,這波汽車降價大戰最晚不會晚于 6 月低結束。
那麽,這個 " 國六 B" 究竟可怕在哪裏?用一句來說:嚴苛程度遠超歐六。
從圖表可以看到,國六 b 對各項排放指标都要比目前的國六 a 普遍下降 30% 到 50%。雖然主流車企在技術上早就按照國六 b 階段進行了技術儲備,但有部分腰部、尾部企業的部分車型出于成本等考量目前仍停留在國六 a 階段,這些車也成爲了此次降價優惠中的 " 主力 "。
庫存車可以買,但要留點心
2019 年 6 月國五切換國六前夕,國五車型就采取過類似的降價促銷,同月國内汽車銷量爲 209 萬台,同比增長 40%。而今年網傳國六 a 的庫存多達 600 萬,雖然這個數字有點過于誇張,但真實數字也不會少于幾十萬輛。就像此次最著名的 "12 萬雪鐵龍 C6" 不少都是 2 年以上的庫存車。
作爲消費者來說,隻要價格合适、信息透明,購買一台 1、2 年的庫存沒有什麽大問題。隻要到手之後立刻着手進行全面的檢查保養,就能恢複車輛狀态,對于庫存車尤其一下幾點需要留意:
電瓶一定要換
這種長期停放的庫存車,電瓶一直處于空電狀态,時間一長蓄電池性能會大幅折損,電瓶應該最先更換。
全車膠條要檢查
庫存車一般都是露天停放,日曬雨淋車輛膠條肯定第一個倒下,有硬化破裂的情況應該及時更換。
車輛油液應更換
包括發動機機油、刹車液、防凍液等在長期停放下都容易發生變質,提庫存車應該立刻做一次大保養。
庫存車輪胎要小心
庫存車的輪胎也會老化的更快。長期停産胎壓不足,會造成輪胎型變,胎壁也更容易出現龜裂紋。
車放 1 年叫庫存車
輪胎放 1 年不能叫庫存胎
說到這很多人會問:爲什麽 1、2 年的庫存車輪胎要盡快換,爲何生産 1 年後的輪胎還是新胎呢?
兩者的存在的環境有極大的不同,造成了這種差異
就如前面所說,庫存汽車停放在戶外,分吹雨淋、紫外線、氣溫變化這些都是橡膠的天敵。
而正常生産下線的輪胎一般都會在輪胎上增加隔離保護,并且存放在專用的庫房内,環境氣溫相對溫度,更沒有紫外線的傷害,其環境和前者完全不同。
另外從我國相關标準來說,明确了國内輪胎 " 三包時間期限 " 爲生産後的 3 年,換句話說嶄新的輪胎保質期至少也有三年以上。
另外,輪胎也并非是越新越好
一條輪胎輪胎剛下線時,還要進行低速室溫硫化期。
這個過程大約會維持 3 到 6 個月左右,之後橡膠分子會逐漸固化,強度進一步增加,此時候輪胎才是最佳銷售期。這也是爲何輪胎廠盡量控制新胎出廠時間在 3 個月以上,用戶也很難買到 3 個月内生産的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