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紛紛延遲退休,有的歐洲國家已經延遲到了 69 歲退休。三年口罩,大家誤認為中國不搞延遲退休了,因為它不符合中國國情啊。可以,12 月 16 日,經濟工作會議 " 一聲炮響 ":2023 年就可能實施延遲退休了。
首當其沖的是 1963 年 -1977 年出生的人。如果 2023 年就啟動,1963 年出生的男性、1968 年出生的女性幹部、1973 年出生的女性工人,就成為曆史上第一批坐上延遲退休早班車的人。如果 2025 年、2027 年實施,分别對 1965 年 -1977 年出生的人有影響。
那麼,延遲退休,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群體偷偷笑了,有些群體難過得哭了:
什麼人願意延遲退休呢?肯定是能得到利益的三類群體啊:
首先是企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者。
這個群體領取年薪,動辄幾十萬上百萬,如果正點退休,養老金會斷崖式下跌至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對這個群體來說,多延遲退休一年,就能多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一年就等于普通員工的一輩子養老金了。
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裡的部分混日子人員。
剛剛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 2022》:2021 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 106837 元,首次超過 10 萬元大關;2021 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 62884 元。
機關事業工作人員的年薪幾乎是民企私企員工的 2 倍,他們中大多數人都認真負責、幹事務實的人,值得拿高收入的,但也有一些混日子的人。
這些人的薪酬福利不低,而且是旱澇保收,關鍵是沒有什麼績效壓力,各種太太小姐和關系戶、資源戶甚至吃空饷的人,他們特别喜歡延遲退休。
再次是央企國企裡的部分所謂技術人才。
《中國統計年鑒 2022》公布了 2021 年 31 個省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首超 10 萬元大關,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平均工資均超過 19 萬元,在 31 省份中遙遙領先。
我們經常以為民企私企人員比國企央企人員的收入高,實實在在的數據一擺才知道,大城市中央企國企的平均收入遠遠高于民企私企的收入。一年平均 19 萬,換作你不願意延遲退休嗎?
那麼,哪些人群不願意延遲退休呢?這三類人恐怕要欲哭無淚了:
一是低收入的一線勞動人員。
本來就在一線從事艱辛的勞動,越是辛苦的人工資越低,這就是所謂的規律?因為勞動創造的價值哪裡趕得上敲鍵盤的資本家呢?人家動動嘴就是千百億,你搬一天磚才掙 100 塊。這些勞動者的工資普遍在兩三千元,跟養老金 3000 元的全國平均水平也差不了多少,誰願意再多幹幾年呢?
二是 4050 人員。
你去勞務市場看看,大多數都是 40 歲以上的女性、50 歲以上的男性在求一份滿足溫飽的工作。這就是 4050 人員的概念,他們這個年齡送外賣跑不動了,掃大街都沒人願意雇他們,隻能到勞務市場裡找一份零工,解決一天的生活費。這些人早就盼着能提前退休,領養老金也比打零工強啊。
三是 35 歲就要被淘汰的人員。
還記得上海那位被裁 IT 工程師嗎?他給市長寫了一封長信,隻為求一份正經的工作。他們有學曆、有專業、有技能,又能怎樣?該下崗的下崗,該 " 畢業 " 的畢業,再就業難于上青天。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等技術取代了大量傳統職業,擠出了千百萬的普通人員。他們到哪裡找工作呀!
PS:國情不同,不要強融。有些國企高管談自己的年薪時要跟國際接軌,談普通員工的養老金時要他們尊重國情。你贊同這些觀點嗎?多多轉發給親朋,讓養老體系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