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金融法院,一場關乎 200 名中小投資者命運的訴訟案正在推進,他們聯合狀告上市公司慧辰股份财務造假并索賠 3897 萬。
其實,準确的說,慧辰股份不止是财務造假,還欺詐上市。
IPO 前就連續造假兩年,招股說明書裏的利潤是編的,騙過了證監會的審查得以蒙混上市,而 IPO 後又持續造假 3 年,把股民騙得團團轉。
當然,證監會最終給慧辰股份的定性并非 " 欺詐上市 ",而是 " 信披違規 ",不過,這并不能否定慧辰股份曾經的 " 欺詐上市 " 行爲。
這就像刑法對于 " 盜賊 " 的刑事認定,偷取公私财務 1000 元以上的才承擔刑責,但這并不代表偷 500 元的人就不叫 " 盜賊 "。
實際上,不管欺詐也好,造假也罷,都隻是個 " 名頭 " 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後,包括如何嚴懲造假者和幫兇,以及如何補償受到傷害的人。

此前相關責任者的行政處罰早已塵埃落定,如今懸而未決的就是股民的賠償,而賠償又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賠多少,另一個是誰來賠。
關于誰來賠,慧辰股份的公告裏已經給出了答案。
早在 2023 年年報裏,慧辰股份就計提了 7700 萬的預計負債,之後 2024 年年報裏,經過評估賠不了那麽多後,又沖減到了 5600 萬。
所謂預計負債,簡單點說就是未來鐵定要花的錢,先提前放到負債科目裏面,從會計角度來說,這是正常操作,沒有問題。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 5600 萬的預計負債就是用來應付可能的投資者賠償的,也就是說,上市公司來賠。
中國俗話說 " 冤有頭債有主 ",上市公司的造假全部都是人做的,那就該讓造假者及其幫兇來賠償股民。
而上市公司的錢,是所有股民集體所有的,上市公司來賠,某種程度上來說,等于是用股民的錢來賠給股民,讓股民爲造假者及其幫兇集體買單。

慧辰股份的造假者是誰?幫兇又是誰?其實都印在互聯網的記憶裏了。
慧辰股份主營數據産品,簡單說,就是爲政府和企業提供市場調研和數據統計、存儲、分析等服務,屬于信息咨詢行業。
本世紀初,中國曾有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叫慧聰網,電商業務搞得比阿裏巴巴還早,慧辰股份就是從慧聰網派生出來的。
1999 年,一個叫趙龍的内蒙古人來到北京闖蕩,進入了當時慧聰網旗下一個叫 " 慧聰國際資訊 " 的項目組。
趙龍畢業于内蒙古财經大學,學的是經濟信息管理,做咨詢也算對口,就成了慧聰網國際資訊闆塊的研究員。
趙龍升遷很快,一路從普通研究員幹到研究院院長隻用了 9 年的時間,到 2008 年,已經成了研究院的院長了。
趙龍當院長後,提出了新的計劃,想把國際資訊闆塊獨立出來,而方法就是與美國的鄧白氏公司合資成立慧聰鄧白氏,自己擔任總經理。
然後過了 3 年,美國鄧白氏撤出,趙龍就帶着管理層通過 MBO 成了實控人,就有了現在的慧辰股份的前身。

美國的鄧白氏是做全球數據服務的,慧辰股份也就把 " 數據智能分析 " 作爲了主業,但數據分析這個行業說起來很高大上,實際靠的是人脈資源。
而一個企業拓展資源最好的方式就是并購,每并購一家公司,也就獲得了這家公司的客戶資源,于是 2017 年,慧辰股份就收購了信唐普華,一家頗有政企客戶資源的同行。
當然,收購信唐普華不隻是爲了客戶資源,也是爲沖擊 IPO 做鋪墊,但正是被收購的這家信唐普華爲慧辰股份植入了造假的基因。
慧辰股份是 2020 年成功登陸科創闆的,但從 2018 年就開始财務造假了,當年的招股說明書中,2018 年、2019 年分别虛增了 555 萬、1785 萬的利潤。
僥幸的蒙混過關讓慧辰股份膽子大了起來,于是上市之後接着造假,而且造假金額越來越瘋狂,2020 年虛增了 6096 萬利潤,2021、2022 年則分别虛減了 1721 萬、1.05 億的利潤。
爲啥要虛減,背後的學問可比虛增大多了,打個比方,如果我預計今年怎麽都會虧,我索性就讓它多虧點,把本該未來才發生的損失都提前算到今年,就可以讓未來年份盈利。
客觀的說,如果你看到某上市公司的年度利潤每隔二、三年就狠虧一年的,大概率都有這種操作的嫌疑。

慧辰股份從上市前到上市後連續造假 5 年,造假者都有誰呢?
被證監會調查出來的時候,慧辰股份說全是子公司信唐普華所謂,信唐普華的業務開展、人員管理等方面都擁有自主決策權和經營自主性,公司不參與具體實施。
這個說法可不可信呢,反正證監會是沒有信的。
信唐普華肯定是親自操刀者,這個沒有懸念,作爲母公司的慧辰股份是不是也屬于被蒙騙的呢,證監會是這麽下結論的:
" 相關責任人所稱無主觀故意、不知情、已履職等理由不能成立,不構成從輕、減輕違規責任的情形。"
所以,在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書裏,慧辰股份、信唐普華的主要管理人員都是造假者,都領到了應得的懲罰。

那幫兇又是誰呢,或許是幫助慧辰股份得以 IPO 的審計機構和保薦機構。
公開信息顯示,慧辰股份 IPO 階段以及 2020 年— 2021 年年報的審計機構都是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全是标準無保留意見的。
而普華永道對慧辰股份 2022 年年報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是在慧辰股份被證監會立案之後才發布專項說明的。
會計師事務所隻是看門人之一,慧辰股份的保薦機構和承銷機構中信證券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看門的失職就等于是 " 幫兇 "。
2020 年慧辰股份 IPO 獲得募資 6.35 億,其中,發行費用占了 7483 萬元,拿這麽多錢,就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猶記得科創闆的 " 欺詐退市第一股 " 紫晶存儲,爲其保薦的兩個保薦人被禁業 3 年,爲其承銷的中信建投則聯合其它機構設立了 10 億元的專項賠付基金。
而如今,慧辰股份 200 個投資者起訴涉及的賠償款,卻終究要由股民來分擔,讓造假者 " 傾家蕩産 ",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