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又因為動畫版的開播被再次熱議。
作為中國内地、乃至整個華語圈的科幻代表作,《三體》的分量不言而喻。
但影視化熱潮的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拍不好《三體》?
看着動畫版的翻車,我們也許會有很多理由,比如現在影視工業水準不夠、三體的體量太大不好拍、敏感元素比較多不易過審等。
其實隻要你讀過《三體》,就會對大劉所描述的外星文明的概念,從單純的美式大片諸如《獨立日》這種單純靠科技對抗,一下提升到了一種哲學式的思考。
二向箔、質子、水滴,輕飄飄就能将人類徹底從宇宙裡抹去。
而今天咱們要聊的電影,其原著就曾經被大劉這樣說過,《三體》就是對它拙劣的模仿——
《2001:太空漫遊》
這部科幻片在影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導演庫布裡克,更是被譽為改變了世界電影發展曆程的關鍵人物。
但是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卻也被認為是一部全方位無死角的裝逼神片。
因為 99% 的人在第一次看完時都是一臉懵逼,沒看懂。
不是像燒腦電影一樣在邏輯上看不懂,而是這部電影它根本沒有邏輯。
電影的開篇,是幾百萬年前的地球,那時人類還沒誕生。
一群人猿正在因為争奪食物而厮殺,力量是絕對的權力,誰的力氣大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
而那時的地球毫無文明可言。
但突然間,人猿們居住的洞穴門口出現了一個石碑。
石碑通體光滑,而且比例恰到好處,明顯就不是自然界的産物。
它來自哪裡,它出現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這并不是這群人猿們第一時間思考的問題,大家圍繞着石碑發出了怒吼,而這種吼叫聲更像是一種害怕。
慢慢地,他們開始靠近石碑,打量它,觸碰它,直到适應它。
其中一個人猿受到石碑的啟發,第一次有了 " 工具 " 的概念,它撿起風化的白骨,竟然戰勝了比自己力量大的同類,也開始獲得更多的食物。
别看這小小的舉措,人類的進化又提前了一大步。
人猿們或者早就忘了他們是如何開始使用工具,但那個石碑為什麼出現得那麼湊巧?
時間一晃幾百萬年之後,人類通過發展科技,在征服了地球之餘将目标放到了太空之中。
無數個太空飛船,都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智慧的結晶。
就如同當年的那根骨頭。
而這個片子真正厲害的是,特效。
其實《2001 太空漫遊》拍攝于 1968 年,比美國人登上月球還要早一年。
那個時候别說什麼電腦 CGI 了,根本沒有,那要如何才能去展現廣袤無垠的太空呢?
導演用的是圖片,僅靠光影就将之前民衆們根本不可想象的宇宙中展現在我們面前。
人類從人猿進化到人,所耗費的時間其實在宇宙裡滄海一粟。
當人類妄想着可以征服宇宙時,那個神秘的石碑再次出現。
美國人發現月球上有一股非常強的磁力,而且不像是月球自身的磁場,更像是被人為故意放上去了一個發射器一樣。
于是這些宇航員們絕對去月球上一探究竟。
人類的确很厲害,通過數據分析找到了磁場的中心,然後将這個玩意給挖了出來。
一個石碑。
就和幾百萬年前豎立在人猿洞穴口的那座一模一樣。
但這次,人類并沒有像當年的人猿們一樣亂了陣腳,而是驚喜,甚至他們還要站在石碑面前合影留念。
石碑的懸念被再次吊起了胃口,那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是天外之物嗎?
而這個懸念一直延續到了電影的最後才慢慢揭開。
由于月球上的石碑在不停往木星上發射信号,于是宇航員們不得不将目的地調整為木星,前往一探究竟。
月球上神秘事件被政府隐瞞,而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員們并不知道人類早已不是這個茫茫宇宙裡唯一的智慧生命。
他們正非常自負地繼續開發着宇宙,向着宇宙最深處前行着。
于是鏡頭一轉,又來到了目的地為木星的宇宙飛船上,主題變成了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對決。
兩個宇航員被飛船上的 AI 提醒,有個零件壞了。
人類百分百相信智能,于是不加懷疑去艙外作業,沒想到零件根本沒壞,他們被人工智能欺騙了。
在這個什麼都必須要依靠人工智能的飛船上,AI 的權威開始被懷疑。
它到底為什麼要欺騙人類?
宇航員之中的博曼決定繞開 AI,自己操作飛船,沒想到被 AI 通過唇語識破。
AI 操作害死了在艙外作業的宇航員,又關閉了艙内冬眠宇航員的生命艙。
它不費吹灰之力就殺死了三個無辜的人類,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幸存的博曼決定奪回飛船的控制權。
他慢慢拆除 AI 的記憶卡,這時才知道月球上出事了,人類發現了來自外太空的甚至是更高級文明的信号。
而那個信号,如今就在木星。
信号的終端是什麼,是外星人嗎,他們的形态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打算摧毀地球嗎?
一切都是未知的潘多拉,你永遠不知道打開盒子之後會發生什麼。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外星人的形象都被好萊塢大片裡那些或猙獰或邪惡的面孔給固化了。
對于外星生命究竟該以何種形式呈現,每個科幻大師都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三體》裡劉慈欣就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去講三體是如何在三個太陽下存活的,又是如何進攻地球的。
而同樣,《2001 太空漫遊》裡的外星人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但一個石碑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栗。
他們甚至不需要露面,靠一個石碑就能讓人類無所适從。
他們主導了甚至是改變了人類演變的進程,而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當然,如果這本小說放在 2023 年去拍,它依然很難拍,當今的觀衆對于一切科幻事物的接受程度空前爆炸。
他們需要的不是庫布裡克這樣的 " 先驅者 ",他們需要的一個能将對戰、科技都拍得通透的人。
因為觀衆要看得仔細,還要時不時參照原著進行 " 批注 "。
因此,庫布裡克的《2001 太空漫遊》如果是今天上映,那一定是排山倒海的惡評,什麼不知所雲,什麼昏昏欲睡。
當然,即便是今天,依舊也有很多人給這部電影打上差評。
每個觀衆心裡都有一部神聖的科幻作品,也許它很難被以另一種形式呈現,比如小說改編成電影,電影翻拍成電視劇等等。
但無論是哪種科幻作品被肯定,都說明人類在思考。
思考着未來,思考着過去,思考着那我們永遠到達不了的宇宙邊緣。
|
插播一條重要消息:铛铛铛铛 ~ 看過來,為你推薦一個寶藏視頻賬号 ↓↓↓ 真實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