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涼了,老許也進去了。
遙想老許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上海車展 9 車齊發,"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 的雷言壯語繞梁不絕,那家夥,那場面,那真的是……
如果你記性不好,我們還可以一起再來回味一下。
然而,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不必感慨世事無常,物是人非,其實,早在老許風風光光起高樓的時候,民間的神算們早已看穿了一切。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新勢力都是罵着罵着就涼了。
比如說,理想。
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理想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遙想理想 ONE 當年剛推出的時候,那家夥,那場面。
不對,念錯台詞了,那家夥,那真實的場面應該是這樣的:
"ONE 是何車?"
" 電車,哦不,增程。"
" 啥是增程?"
" 聽說是需要加油的新能源…… "
" 好家夥,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其實,關于增程路線的争議,始終沒有沒有停止,業界動不動就有人站出來說這是落後的技術。
不過,他們可能都沒聽過一首叫作《野子》的歌,這首歌賈躍亭唱過,但更貼切的,是理想,歌中唱到—— " 怎麽大風越狠,我心越蕩。"
看看理想後來的勢頭和銷量,那家夥,那場面,那是相當的壯觀……鍵盤雲端上,曆來義憤填膺,但實際解囊時,屢屢真香定律。
于是,罵者漸少,從者漸多。
人性總是如此,要麽得不到,就毀掉,要麽罵不過,就加入。就這樣,增程的大軍越來越龐大,問界來了,深藍來了,岚圖來了,零跑、哪吒、天際,通通都來了。
深藍緻力于成爲行業第一增程品牌
然後,最近,小米也來了。
沒錯,你沒看錯," 電 " 眉大眼的小米,居然也選擇了增程——最近,小米招聘官網的人才招聘啓事顯示,小米正在尋求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燃油系統工程師、排氣系統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的招聘。
顯然,這足以說明,小米汽車正在布局增程路線。而在這之前大家普遍都認爲,小米造的車,應該像它造的手機那樣,都是用電驅動的。
不知道你們怎麽看,以前,我總覺得電動諸雄中,小米搶的更多的應該是小鵬的蛋糕。比如,小米定位中型轎跑的首款車型,和小鵬的 P7i,定位相近,畫風相似,且都是面向年輕人,都是走的平價科技路線。
雖然小米的首款車型大概率還是純電,但如今增程的備選項一出來,這小味,"nao~" 的一下就感覺不對了。
不僅使得雷總這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的成功率直接翻了一番,同時,你們不覺得,小米汽車越來越像理想,甚至越來越有可能成爲下一個理想了嗎?
衆所周知,理想的成名絕技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增程大法香,一個是大屏家電妙!
現在看來,如此畫風,小米很快也要青 " 随 " 于藍而勝于藍了,除了和理想一樣純電、增程雙布局以外,論彩電冰箱大沙發的本領,小米不僅絲毫不輸理想,甚至可以志得意滿地說上一句:雕蟲小技,看我大威天龍!
畢竟,别忘了人家小米是做什麽的?一開始,我印象中的小米家電隻有風扇、空調、電視以及看上去不是很聰明的小愛同學,直到同事告訴我,他家的油煙機、烤箱晾、晾衣架也都是小米的。
而小米把它們搬進車裏,就成了手到擒來的事,可以是其中的某一個,也可以是全部。
不過,如果是後者的話,小米還需要推出一款 SUV,不然裝不下……
雖然有的家電小米造不出,但也可以依靠與供應商建立的親密關系以一種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搞出來。
Slogan 我都想好了—— " 小米,給你一個移動的家 ",這句話放下其他品牌上聽起來總覺得不是很正經,但要是放在小米的 Logo 下,就一點都不違和了。
這 ...... 小米 + 理想 = 小想?
扯遠了。
小米和理想,除了形似,還有神似。尤其是這種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也就是小說大師們在創作中常常用到的歐 · 亨利式結尾的 " 理想現象 "。
其實說白了就是,人人都罵它,但人人都不如它。
雖然小米造車伊始并不像恒大當初那樣人人都罵它,但你要說人人都看好它,也不盡然。随機點開任意一個關于小米汽車的博文或視頻,熱度最高的主流評論基本就倆:
要麽是 "19.99 萬交個朋友 ",要麽是 " 紅米汽車啥時候來?"
總覺得哪裏怪怪的,你能,管這叫,支持嗎?人們對一款即将上市的産品的期待,可以是産品,也可以是價格,但當幾乎所有的關注都集中在價格上時,就更多屬于看熱鬧的心态了。
同時,對比小米首款轎跑傳聞中的各項參數及配置:中型轎跑,800V 平台,100 度左右電池包,七八百公裏的續航,四驅雙電機,激光雷達,高階智駕……把這些盤下來,以當前的市價,這應該是一款 25 萬左右的産品。賣 19.99 萬,我感覺希望不大。
當然,如果小米真能排千難,破萬險的把價格打下來,我還是很願意爲雷總扣一波 " 牛 X,666" 的。
說完了這些意料之外的,剩下的就都是情理之中了:
比如,大家都公認的:" 爲發燒而生 " 的品牌文化,對産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彌足重視,以及雷布斯的實幹、親民、惹人愛的個人魅力。
小米長期積蘊下的,除了這些品牌形象軟實力帶來的流量基礎、群衆基礎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生态圈建的硬實力:從電視到衣架,從掃地機器人到 VR 頭戴設備,在小米的生态圈中,你可以找到一個又一個與汽車相關的産品與服務。
而随着小米汽車的出現,最後一塊汽車的拼圖被補齊,閉環生态圈形成,然後,小米就實現了手機,手表,汽車以及智能家居真正的無縫互聯。
其實,面對同行,在生态圈整合這一塊,小米完全可以說上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
當然,也不能太狂,畢竟,擡眼望,還有華爲的大纛在獵獵作響。
但華爲還沒決定造車不是嗎?
甚至這兩天還有傳聞說,小米在 MIUI 之外還正準備搞一個類似于華爲鴻蒙那樣的獨立操作系統。和 MIUI 相比,新系統這不僅是遠超越原生安卓的深度定制化,也更利于各種智能家居的統一互聯整合,同時也是在爲即将到來小米車機鋪路。
就是這個系統叫什麽名字,網友們還沒商量好,大部分人覺得叫 MiOS 就好,但也有人起了個更加錦上添花、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Chinese Need MI Operating System。
然後,簡稱爲—— "CNMIOS"。
又扯遠了。
除了以上這些優勢之外,要我說,小米和理想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性價比。
" 什麽,你說動辄三四十萬的理想有性價比 "
沒錯,性價比這事,你不能隻看價格本身。幾萬塊的老頭樂不一定有性價比,三四十萬的理想也不一定沒有性價比。雖然 L7、L8、L9 搞得跟俄羅斯套娃似的不大好辨認,但以它們的尺寸,他們的配置,賣這個價格,真不太貴,真有點性價比。
不然,你真以爲那些奶爸車主們都會像理想品牌一樣,覺得自己的座駕是豪華品牌?他們對一輛汽車的理解,對其功能的訴求,或許和傳統取向有偏差,但人家并不虛榮。
翻譯成一句人們更加耳熟能詳的話便是——人民需要什麽,小米和理想便造什麽,前者緻力于和年輕人交朋友,而後者則是奶爸們的零焦慮、顧家之選。
固然,這句話是五菱最先喊出的 Slogan,但造人民所需、造市場所需,也不隻能是五菱的專利。
所以總結下來,以上這些 " 金鑰匙 ",理想有的小米有,理想沒有的小米也有。所以,不管是銷量還是現象,成爲下一個理想,小米都有希望。
類似的,還有問界。同樣的增程大法,同樣的彩電冰箱大沙發,同樣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銷量:新款 M7 上市不到一個月,大定訂單就達到了 5 萬輛。
一份大定交 5000,據說光是定金收入,問界就已經到賬了 2.5 億。
當然,還不能說銷量,現在的遙遙領先還隻大定,後來會不會像當時問界 M5 那樣雷聲大雨點小還不好說。
但我覺得,大幅降價 + 華爲助陣的雙 buff 加持的問界,問題不大。
其實,早在 6 月份,李想就在小作文裏說: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我們從來沒有過這麽強的對手。
不知道小米來了以後會不會把理想打廢。
自動駕駛也是小米汽車的重點布局
業界普遍認爲,年銷 10 萬輛,是一家新勢力的生死線,雖然最先說這話的沈晖所創立的威馬已經涼了,但市場經驗來看,這個論斷依然有着一定的參考價值。隔壁的何小鵬甚至還說了,未來要做到年銷 300 萬輛才能存活。(不過這個目标太離譜先不做探讨,畢竟,就連比亞迪也還沒達到)
而這,也将是新生的小米所必須要面對的考驗。
不過,話又說回來,年銷 10 萬,以前總覺得,這是一個關山難越,步履維艱的數字,但如今看看問界 M7 的戰報,突然就覺得,自己格局低了,突然就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同時,10 萬是整個品牌車系的銷量,即使首款純電達不到,後面還有增程呢。
甚至,如果真能像網友們建議的 9.99 萬,月銷 10 萬都不是事兒。
和很多新勢力同行造車路的命途多舛,時運不濟相比,小米的造車進展一直順風順水,首款車 2024 年的量産也近在眼前。而就在上周,小米汽車的微信公衆号也已悄咪咪上線,似乎做好了首款車型的上線預熱準備。同時,近日還有傳聞稱小米正在與華晨、奇瑞等傳統廠商就潛在的生産合作關系進行探讨。
從此,小米以及雷布斯命運的齒輪開始了新的的轉動。
不過,看好歸看好,該冷靜的也得冷靜,就目前而言,小米鉚足了勁能夠成爲的,似乎也隻有理想,而不是苦心孤詣、自力更生,打通了 " 研、産、供、銷、服 " 任督各脈的比亞迪,以及在理念創新,産品創新,制造創新、服務創新上皆一騎絕塵的特斯拉。
而這倆的規模,是年銷 100 萬 +。(其中比亞迪今年 1-9 月銷量已突破 200 萬)
所以,小米謙虛地表示,自己未來的目标,(隻是)全球前五……
撰文 I 戶志強 圖片 I 網絡
不想再錯過有趣有深度的好文章?
快把名車志 Daily 設爲星标吧!
▼ 掃碼獲取《情迷英倫 100 YEARS OF EXCELLENCE》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