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體系内,認識張副總的員工無人不說他的好,性格直爽、剛正不阿,敢爲基層說真話,敢爲基層争取利益。但認識張副總的領導談論起他總是搖搖頭,說不出是一種什麽複雜的心态,既覺得他做得對,又覺得他做得傻,既覺得當官就應該像他那樣,又覺得自己千萬别像他那樣。
大家的反應是沒錯的,職場如江湖,員工喜歡的人與領導喜歡的人往往是割裂的,可在這個世界上,能評價你的隻有兩個群體,一個是群衆的口碑,一個是領導的意見。關鍵是後一種 " 意見 " 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張副總就是後一種人,基層員工喜歡,但上級領導不喜歡。
張副總的提拔是特殊曆史背景的。當年公司快要倒閉,上級領導是一位任人唯賢的人,鼓勵中層競聘上崗。張副總那時是一個中層幹部,把分公司拯救于水火,脫穎而出,被上級領導大力舉薦,被提拔爲副總經理。随着企業的好轉,上級開始喜歡那些會來事、會送禮的人,再加上賞識張副總的那位領導退休,張副總進入了受排擠、受冷漠的階段。這不是張副總的問題,這是時代的問題,也是企業發展的階段性問題。
這家企業因爲 " 競争 " 差點倒閉,因爲 " 壟斷 " 活得很好,在市場競争中喜歡用能打仗的人,在暖風習習的時候就喜歡用那些嘴甜的人,這就是曆史規律。張副總不受上級待見,客觀上是時代的原因,主觀上是自己不轉變的原因。可惜的是張副總不懂及時轉變态度,還保持原來的直來直去的性格,他不受排擠都對不起他。
張副總在工作中保持自己的性格不變,對上級的形式主義敢于批評,對基層的實際困難敢于呼籲,惹得上級很不高興,利用優化分工的時機,讓他分管不太重要的後勤工作,實際上就是把他邊緣化了。随着後勤服務的業務外包化,張副總的工作越來越少,原來是坐 " 冷闆凳 ",現在是打入 " 冷宮 " 了。
張副總終于熬到退休年齡,很多同事也是勢利眼,見張副總不受上級領導待見,見到他也躲着走,生怕沾上一點晦氣。張副總的退休顯得冷冷清清,自己關着門獨自清理辦公室,隻想靜靜地梳理一下自己的一生,對職業生涯做一個完美而徹底的告别。
老張回憶過去,自我感覺對得起工作,對得起基層,對得起單位,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吧。老張自嘲地想,自己用不着自作多情,後人馬上恭迎新領導,讨好新領導還來不及呢,誰還會有閑情逸緻去關心前人呢?既然已經退休了,就要徹底放下解脫了。
老張趁單位午休的時候,默默退出工作群,抱着紙箱子,悄悄離開單位。老張剛走到單位門口,就被保安劉大爺攔住了,看見後勤部的一些老員工站在那裏,突然愣住了。這些老員工并不是正式員工,有的是勞務派遣工,有的是業務外包工,屬于老張分管的後勤人員。自從單位實行後勤體系改革後,後勤人員都搞成勞務派遣和業務外包了,老張對他們一視同仁,堅持做到同工同酬,因此也跟上級領導發生過激烈的争吵。
劉大爺感恩地說,我們自發地來送送您。當年單位非要辭退我,要不是您發話,我今天都沒有飯吃。張大姐說,我雖然在單位做保潔,但您對待我們跟正式員工一樣,讓我們感受到了尊重。李大叔說,您不但幫助過我,還幫我兒子在單位找了工作,讓我家渡過了難關。林大媽也說,我家老頭子患重病,您還特批了慰問金看望他,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
老張突然感到眼眶有點潮濕,自己出身于農村,理解這些勞務派遣工和業務外包工的苦楚,在自己的職權之内,能幫一把就幫一把,能救助一個就救助一個,從來沒想過能得到他們的報答,隻圖自己問心無愧。沒想到的是,這些底層的非正式員工都那麽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反倒是那些正式員工都假裝不知道自己退休。
老張心裏感歎:這些勞動人員的要求很低,你曾經給過他們一點幫助,他們就會感恩一輩子,相反,那些正式員工,無論你幫他們多少也沒夠,當你失去利用價值,他們立即抛棄你如抹布。有些正式員工看見張副總被後勤勞務人員自發地歡送,從内心中開始念叨起老領導的高風亮節。其實,這種感懷雖然有些遲到,但也是對老張退休的一點點告慰吧。
【1】退休是一塊試金石,人品立判高下。有些領導在職時不尊重基層、不爲他們說話,退休時搞得儀式再熱鬧,也是擺拍的虛情假意。退休時能得到普通人員自發歡送,才是真正的口碑。你幫基層人員一點點,他們給不了你什麽利益,最大的回報就是念你的好。
【2】退休是一個休止符,及時做到斷舍離。有人對張副總的冷清退休唏噓不已,有一種世态炎涼、冷暖自知的悲怆之感。老張并沒有這麽想,退休就是對職業生涯的謝幕,對晚年生活的開場,即使搞一個歡送會,這種短暫的溫情也不可能永遠保溫。既然早晚要斷舍離,不如現在就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