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太平洋科技
最近,半導體市場有兩條重磅消息,一條是央視新聞報道,10 月 9 日美國同意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國的工廠提供設備,無須其他許可。
第二條消息則少有人關注:最近一個多月,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宣布對 DRAM 和 NAND 閃存芯片漲價 10%-20%。
事實上,後者的重要程度可能并不弱于前者。原因在于,過去一年多無論是 DRAM 還是 NAND,無論是三星電子還是 SK 海力士,都經曆了一輪史無前例的暴跌。
而在不少人看來,近幾年異軍突起的長江存儲是讓行業整體大降價的最大功臣。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年 5 月,據證券時報報道,長江存儲已陸續對客戶釋出 NAND 芯片調價訊息,漲幅最高約 5%,如 256G 已經漲價 4 美元 -5 美元,不僅終止一年多來的跌勢,更比市場預期價格止跌反彈的時間點提早至少一至兩個季度。
如果說此前的大降價應該歸功于長江存儲的話,那現在的全面漲價長江存儲也是 " 帶頭人 "?一個行業遭遇史詩級降價,背後往往有着複雜的綜合因素在共同推動,存儲市場也不例外。
存儲市場究竟跌成什麽樣了?
據集邦咨詢(TrendForce)數據,截至今年 6 月底,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合計占據全球近 70% 的 DRAM 市場和 50% 的 NAND 閃存市場,是絕對的行業龍頭。換句話說,你的手機和電腦幾乎都離不開這兩家公司的存儲芯片。
根據 TrendForce 的數據,DRAM 的平均價格在 2022 年第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暴跌 31.4% 和 34.4%。今年上半年頹勢依舊,一季度跌幅 13%-18%,二季度跌幅 10%-15%。
NAND 價格同樣暴跌。2020 年 9 月三星電子發布的 980 PRO 旗艦 SSD(固态硬盤 )1TB 售價高達 1899 元,而如今僅售 549 元,跌幅超過 70%。
在跌跌不休的市場環境下,三星電子的業績表現也在今年二季度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營業利潤下降 95%,爲 14 年來最低水平。
雖然三星電子苦不堪言,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實打實的利好。逐漸 " 白菜價 " 的存儲讓手機和電腦廠商迎來了一波大内存普及浪潮,過去隻出現在旗艦機型上的 16GB RAM+1TB ROM 的内存組合,被快速普及到 3000 元以下價位,例如一加 Ace 2V、真我 GT Neo5 SE 等。
過去一年多,不少人将暴跌歸結于長江存儲—— 2022 年長江存儲成爲全球第一個量産 232 層 NAND 的公司。市場分析機構 TechInsights 在研究報告中稱:" 這家中國公司現在是 3D NAND Flash 的領導者 "。
由于長江存儲的崛起時間和降價節點的時間線高度重合,因此,不少人把降價的功勞歸功于長江存儲——國産品牌技術突破,同時産品質量好、出貨量大,把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近乎壟斷的市場價格打了下來。
但正如前文所述,在宣布漲價的廠商裏,長江存儲其實早于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
價格暴跌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單一原因很難造成存儲市場的曆史性暴跌,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才是根本原因。所謂 " 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 便是對過去兩年存儲市場的最好概括。
價值主要來源于生産力,而生産力可以簡單理解爲技術。最近幾年,NAND 芯片的堆疊層數從 32 層提升到 64 層、128 層,乃至去年長江存儲的 232 層(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不久後也宣布量産),固态硬盤(SSD)的容量一直在快速增長。而技術進步也讓固态硬盤每 GB 的單位成本有了明顯下降。因此在去年下半年的暴跌前,存儲市場其實就已經開始降價,隻是降幅并不明顯。
導緻降價一瀉千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市場需求的急劇緊縮。2022 年,DRAM 和 NAND 最重要的客戶,智能手機和 PC 都經曆了大幅下滑。
2022 年全球 PC 總出貨量爲 2.85 億台,同比下降 16%。同一時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同比下降了 11.3%,降至 12.1 億台。
另一方面,2020-2021 年全球半導體持續短缺,各大半導體廠商在這兩年間均有一定擴産。例如三星在 2020 年 6 月就表示,将爲新工廠投資 7 萬億韓元至 8 萬億韓元(約合 400 多億元人民币),用以滿足 NAND 閃存芯片的中期和長期需求。
但到了 2022 年,需求端快速減少,再疊加前期的擴産,最終導緻存儲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過于求。爲了去庫存,廠商們不得不降價促銷。
而此時長江存儲又突然以 " 黑馬 " 之姿殺出,給原本就産能過剩的市場增加了更多供應。不過,據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長江存儲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到 4%,其對行業的整體影響十分有限。
最後,不管是出于降低庫存,還是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爲了維護自己的市場地位,打壓長江存儲而發動價格戰,都使得存儲價格持續走低。
簡而言之,市場需求降低是存儲價格雪崩的最核心因素,而技術進步和長江存儲的入局,則加快了 " 雪崩 " 的速度和影響。
爲何此時漲價?
存儲市場如今止跌回升的核心原因也是需求的變化。
今年 9 月初,國産存儲廠商江波龍在公司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存儲價格漲跌主要是由供需情況來決定。自 2023 年第二季度以來,存儲晶圓原廠穩住價格以及繼續擴大減産規模的意願十分強烈,并從 5 月起調漲部分上遊資源價格,終端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回暖迹象雖在二季度暫未明顯提升,但正随着供需關系不斷變化。" 在經曆艱難的磨底階段後,終端庫存水位逐漸恢複正常,價格回升趨勢将在行業供需博弈關系中逐步建立。"
另一方面,2022 年底至 2023 年初,三星電子、铠俠、美光等國際存儲大廠陸續減産,開始從源頭控制供應量。
需求端方面,英特爾即将在年底發布 14 代酷睿處理器,屆時将帶動新一批換機需求,并順帶拉高存儲芯片的市場需求,讓市場加快走出需求底部。
三星電子此前表示,9 月已與客戶(包括小米、OPPO 及谷歌)簽署了内存芯片供應協議,DRAM 和 NAND 閃存芯片價格較之前合同價格上調 10%-20%。三星電子預計,從第四季度起存儲芯片市場或将供不應求。
10 月初,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也表示," 存儲芯片産業苦熬兩年,黑暗将過,2024 年下半年更可能出現短缺 "。他認爲,由于三大存儲芯片巨頭積極減産,效益開始顯現,NAND 及 DRAM 近期現貨價均從低谷處呈現雙位數反彈。
總的來說,雖然長江存儲比三星電子、SK 海力士更早宣布漲價,但其漲幅也大幅低于後兩者,前者漲幅最高約 5%,如 256GB 漲價 4 美元 -5 美元,而後者漲價 10%-20%。從這個角度來說,國産廠商确實更加 " 厚道 "。
此前行業降價有長江存儲的一份功勞,而在行業需求見底,企穩回升的時機漲價,也是擴大公司經營效應的一種方式。畢竟在高投入的半導體行業,有錢才能做研發,才能再次上演用 3D NAND 奇襲海外大廠的經濟基礎。
參考資料:
2T 還不到 500 塊的固态硬盤,背後的故事還挺複雜 差評
江波龍:9 月 1 日召開業績說明會,投資者參與 證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