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4 日訊(記者 林堅)今天,創業闆注冊制改革已迎來三周年。三年前,創業闆實施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 18 家企業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 " 深水區 "。
" 創新 " 始終是創業闆的鮮明屬性,注冊制改革讓 " 創新 " 特色更加彰顯。财聯社記者了解到,改革後的創業闆堅守 " 三創四新 " 闆塊定位,把支持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了一批具有創新強項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爲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
變化一:" 三創四新 " 定位不動搖,創新特色更加彰顯
創業闆注冊制順應 " 三創 ",即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采用更市場化、更多元的發行上市條件,重點服務高科技企業、戰略新興産業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産業與 " 四新 ",即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創業闆注冊制實施之初即明确原則上不支持農林牧漁業、采礦業等 12 項行業申報上市,通過設定 " 負面清單 " 傳遞 " 清晰導向 ",積極服務符合闆塊定位的 " 三創 "" 四新 " 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上市融資的目标。
記者了解到,注冊制改革實施三年來,深交所一直堅持闆塊定位,嚴把入口關,爲市場注入發展新動能,優化完善 " 三創四新 " 量化标準,明确優質創新創業企業的評價标準:一方面強調規範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評價的量化指标,從創新性和成長性等維度制定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等評價指标。
另一方面,深交所強調兼容性和靈活性,對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設置不同的标準,同時對符合特定條件的企業設置了部分指标豁免适用的規定,更好地服務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實踐中,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相關工作安排,嚴格執行創業闆定位相關要求,鞏固創業闆注冊制改革成果,支持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服務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據記者觀察,創業闆注冊制改革顯著提升了其服務具有強大創新屬性、良好成長性的科技創新企業的能力,進一步吸引了大量企業,從而使得創業闆的創新特色更加鮮明。
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尤其是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2020 年至 2022 年,創業闆公司平均研發投入分别爲 0.87 億元、1.12 億元和 1.35 億元,複合增長率約爲 25%;研發強度超過 5% 的公司分别有 613 家、619 家和 697 家,家數占比持續上升,分别爲 47.2%、47.7% 和 53.7%;有兩百餘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 10%。
2022 年度,創業闆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在 1 億元以上的公司有 382 家,其中,甯德時代、邁瑞醫療、欣旺達等 8 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 20 億元,甯德時代研發投入更是高達 155.10 億元;陽光電源、先導智能、樂普醫療等 10 家公司研發投入總額在 10 億 -20 億元。
變化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效應格外明顯
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創業闆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引導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引領産業鏈持續創新,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等優勢産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培育出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憑借自身技術優勢,不僅國内技術領先,在國際競争中亦逐漸嶄露頭角。
細分來看,在先進制造領域,創業闆上市公司龍頭雲集。其中新材料産業涉及先進玻璃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纖維及複合材料等專業領域,是我國新一代國防軍工、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基礎原材料,支撐着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截至 2023 年 8 月 23 日,共有 138 新材料企業在創業闆上市,總市值超 9,700 億元,覆蓋了锂電池新材料、碳纖維、先進半導體材料、金屬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2020 年至 2022 年,創業闆新材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别爲 13.86%、45.54%、38.97%,近三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爲 32.06%。2021 年、2022 年實現整體營業收入 2,663.88 億元、3,702.09 億元。
在先進制造領域,創業闆還彙聚了一批深耕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等多個細分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産業公司,合計 135 家,總市值達超 9700 億元,爲中國制造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起到了有力推動作用。其中,創業闆聚集了工業機器人領域四成左右的上市公司,覆蓋産業鏈各個環節,以彙川技術爲例,作爲中國工業自動化行業的領軍企業,核心技術不僅涵蓋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傳感層的各類産品技術,還涵蓋工業自動化、電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應用工藝技術。锂電池設備領域更是 " 能者輩出 ",誕生了先導智能、赢合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打破了國内高端锂電池生産設備被日韓企業壟斷的局面。
此外,創業闆生物産業企業在疫苗和新藥研發上不斷斬獲碩果,盡顯先進制造技術優勢。共計 107 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業闆上市,占深市生物醫藥企業數量近六成,總市值 1.6 萬億元,覆蓋了從化學藥劑到中藥飲片、從基因檢測到體外診斷、從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從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等的全産業鏈體系。2020 年至 2022 年,創業闆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别爲 21.60%、24.90%、13.67%,近三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爲 19.96%。2021 年、2022 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近 2,663.88 億元、3,702.09 億元。
屬于數字經濟領域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位居創業闆戰略性新興産業首位,産業應用橫跨三大産業,具有科技含量高、聯動效應強等特點,是促進産業升級、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共有 315 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在創業闆上市,總市值近 2.98 萬億元,覆蓋信息網絡、高性能集成電路、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數字經濟等各細分領域企業。
變化三:在人才與資本之間搭建起更加堅實橋梁
在創業闆注冊制改革這三年以來,企業創新引擎動力強勁。2021 年研發強度前 100 名的創業闆公司,在 2022 年的平均營收增長率達 7.97%;2021-2022 年連續兩年研發投入超 5 億元的創業闆公司,在 2022 年的平均營收增長率達 41.84%,均顯著高于闆塊平均水平。億緯锂能、當升科技、中偉股份等公司連續三年研發支出超 1 億元,營收複合年增長率超 80%,成爲各自領域頗具影響力的知名企業。
可以看到,創新的本質是人的創造性活動,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爲活躍、最爲積極的因素。創業闆在人才與資本之間搭建起堅實橋梁,廣聚創新創業型人才,有效促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精準對接。截至 2022 年末,創業闆彙聚了一支超 53 萬人的研發隊伍,平均每家創業闆公司研發人員超過 420 人,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重均值超 17%,其中 248 家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過 30%。
得益于資本與人才的雙向賦能,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豐碩。數據顯示,創業闆公司擁有專利數量 31 萬餘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專利技術超 260 項,其中不乏擁有千餘項核心專利技術的創新标杆企業,如甯德時代、邁瑞醫療、欣旺達、中集車輛等。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累計擁有專利數超 5 萬項,平均每家擁有專利數 130 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