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爲有着 10 餘年知識産權經曆的前從業者,不得不說的是,與商标有關法律問題的艱澀複雜性,不是普通公衆輕易能看明白的。這一點,業界有一個基本共識:商标法領域有成就的律師,基本是整個律師行業 "S 級 " 存在。
比如近期塵埃落定的,菜鳥與拼多多之間,關于 " 菜鳥 " 文字标志使用問題的商标侵權及不正當競争案例,單論 " 法言法語 ",足以繞暈大多數人。但公衆若是隻以結果爲談資,卻又掉入了 " 一葉障目 " 的認知陷阱,進而罔顧背後物流行業基層人物們的現實命運。
這就很矛盾:法律解決訴争框架内的命題,是冰冷的;但現實商業命題,卻是一出出鮮活的悲喜劇。
不觸及靈魂,變革無法發生。多年以後再回頭看,也許我們将驟然發現,正是這場不期而遇的法律與商業糾葛,所觸及的行業底層隐疾,恰不經意間觸動了新一輪快遞業變革的開關。
01
台面之上
台面之上,兩家中國互聯網明星公司,因爲快遞網點标志名稱是否系合理使用問題,展開訴争:多多買菜在消費者自提點列表中,将菜鳥驿站代收網點之一,被菜鳥以商标侵權及不正當競争爲由,提起訴訟。
菜鳥方面主張,菜鳥驿站等權益,是末端物流企業關鍵資源,多多買菜行爲,給公衆造成混淆,不當增強了自身競争優勢,造成了菜鳥網絡的競争優勢受損。
拼多多方面辯稱,事實上," 菜鳥 "、" 菜鳥驿站 " 這些名稱,僅是作爲自提點列表中的标識使用,均帶有具體地址和标注地理位置,便于消費者尋找自提點,不會造成公衆混淆。實際操作中,阿裏集團旗下的淘菜菜、美團的美團優選也是采用的該展示方式。
法院最終部分支持了菜鳥方面的主張。拼多多敗訴,菜鳥維權成功,這意味着,自此之後,部分消費者,将難以在菜鳥驿站,一攬子取回自己的包裹與鮮蔬。
事實不複雜,隻是其間涉及的法條及證據等控辯主張足夠細冗,使得終審判決書共計 77 頁。
02
是法律,也是生意
不過,縱使 77 頁文字,卻無法覆蓋終端物流業務現狀的種種内情,更無法揭示訴争背後的商業邏輯嬗變——
因爲,這涉及的,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生意問題。
曾幾何時,在馬老師 "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 這一使命主張召喚下,菜鳥聯盟,青澀出廬。它極大地促進了阿裏淘系電商的無遠弗屆,促動了中國物流快遞體系的全盤數字化管理的進程,盡管也經曆過與順豐的斷鏈風波,但終究在實現快遞業 " 最後一公裏 " 數實融合過程中,以快鳥驿站形式做出了重大貢獻。
" 好的企業應該用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 ",馬老師如是說,菜鳥如是做。作爲商業層面回報,當今的菜鳥,已經成爲覆蓋 200 多個國家市場,且因此而炙手可熱的中國 TOP 級獨角獸之一。
但商業邏輯的輪轉,并不以個體的意志爲轉移。當蓬勃的電商增量時代,不可逆轉地進入以理性消費爲第一性的 " 第四消費時代 " 之後,拼多多、瑞幸、蜜雪冰城們的崛起,讓互聯網遠古巨頭們一時悟透 " 形勢比人強 " 的意義。
新舊代際間的摩擦,亦因此無處不在。所謂某個商标與不正當競争的案例,不過是其間一粟。本質上,這樣的商業時代背景,是一則具體案例發生的底色。
因此,回歸到本質的生意邏輯上,我們不禁要問,沖突的偶發、頻發,能夠最終左右時代的潮水方向嗎?這個問題不需要争辯,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過,一個不需要争辯的問題之外,懸着的另一個問題,卻需要被施加更爲廣譜的人文、法律與商業關懷:
大公司的生意,天然附着鮮花與掌聲光環;小人物的生意,其間的冷暖,誰人與共?
即使這場商标與不正當競争之訴,訴償标的高達數百萬元,對菜鳥或拼多多任何一方,卻遠談不上傷筋動骨。但對因此被裹挾其間的基層快遞網絡經營者來說,對他們未來收入邏輯預期的影響,可能不是 " 多收了三五鬥 " 那般含蓄。
經營一家快遞網點,是一個家庭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教育、醫療、養老,大抵全部維系于此。以計件量爲核心商業模式的這門小生意,每個包裹幾角錢,而每角錢,又最終湊成了實現未來生活願景的希望。
反過來說,正是這些希望,在最底層,托舉着中國快遞業 " 最後一公裏 " 信用的達成。他們甚至不關注當前最熱門的 AI 大模型、物流機器人等産業話題,何況是艱澀難懂的商标與競争法?但很有可能,所有這些他們無暇關注的,最終将是他們這門小生意的 " 白垩紀 "。
畢竟,因爲一場從未預期的法律糾紛,他們中的部分人,即将失去一批 " 希望包裹 "。
03
是生意,也是生存
根據截至 2023 年末的數據統計,以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爲主要構成的物流快遞從業人員超過 8400 萬人,是消納就業最龐大的職業集群之一。
其中,對于終端網點加盟經營者來說,還稱得上是一門小生意;但對于大多數從業人員而言,則是用以生存的謀生方式。
在我們此前的報告中曾指出,在快遞、外賣生意邏輯中,當用戶選擇這一服務時,本質上是爲了快遞員、快遞站點經營者、騎手的時間和精力付費;通過這樣的支付行爲,用戶節約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支付行爲想要持續,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用戶的時間價值要高于快遞員、騎手們。很顯然,前者的時薪越是高于後者時薪,用戶的支付傾向也就越強,對費用也就越不敏感。
在社會經濟大盤增量時代,發展可以蓋過其中的支付矛盾,爲物流快遞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撐。這也是過去一個經濟周期内,快遞與外賣業強力崛起的重要宏觀因素。
但在當下這個全球性的日用生活商品與服務存量消費時代,一些矛盾的積攢與并發,正在深刻改變整個物流快遞業的競争邏輯:當支付預期下降,從業人員的生存壓力陡增,如何降低而不是顯著增加其中的摩擦成本,正成爲新周期産業競争的關鍵策略。
特别是,物流快遞終端網絡戰場上的一刀一槍,最終影響的,還有最爲廣譜的萬家燈火。他們的生活耐受度,正在被客觀的下行經濟周期所困擾,所有經濟領域的重要産業參與者,最新近的産業使命是勠力對抗這種趨勢困擾,而不是反之。
這是生存之戰,卻不盡是基層快遞從業者獨有的生存之戰,而是整個快遞物流大盤的生存之戰。很顯然,并不是所有競争者,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透過這場不合時宜卻又契合法律常理的商标與不正當競争之訴,我們還可以穿透看到更多從屬于舊周期的頑固痕迹,比如:
●商業邏輯變形:終端網點加盟者作爲具有獨立人格的運營者,本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卻被品牌方施加限制性權利,無法在自己一畝三分地自主實現運營成本最優化。
●數據優勢擅用:在當前快遞終端市場," 取件碼 " 仍是一個信用價值很高的數據創新行爲。但硬币的另一面卻是,當市場份額優勢帶來用戶數據優勢之後,這一優勢并未被善用于最大化快遞市場大盤的整體效率,而是以此作爲 " 劫持 " 消費者與終端網點的競争手段,進而屏蔽其他市場參與者,擡高了終端消費者時間成本。
固然商業競争從不是請客吃飯,且存在即合理。但這一 " 合理 " 的内涵,實則總是因循時代的延展而不斷延展的—— 2018 年 5 月 1 日起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便早已指出:" 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爲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這也明示着,回歸法律與競争,所謂公平競争,不過是以人爲本。
04
結語:中國快遞業不需要 " 小院高牆 "
将視野放大,縱觀中國整個産業經濟,當期最大的困擾,即來自于 AI 時代被他國豎起的半導體産業鏈 " 小院高牆 "。異構算力不足,正在制約着中國 AI 大模型的技術進度,更是每一條經濟毛細血管再度恢複蓬勃動力的重要阻滞所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類似的命題,不應,更不能在廣袤的産業帶被豎起。
在我們看來,無論拼多多還是菜鳥,它們的産業地位,都意味着,二者均是中國産業經濟走上新的規模高原的關鍵勢能。競争固然無可避免,但在根本上,作爲服務最廣泛人群的新質生産力代表,有着共同的利益與使命。
這樣底層邏輯的寓意因此不言而喻:開放是通往産業繁榮必由之路,中國快遞業不需要 " 小院高牆 "。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