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信封
收下2022的回憶
年度文章
— TOP 5—
用人工智能解釋大腦,
一個虛假故事的開端?
Bahar Gholipour
在理論上,人工智能應該能夠自己學習大腦活動數據中的隐藏模式,并告訴我們一個關于大腦如何運作的故事。但這個故事不一定關于我們的大腦。
擔憂,活在未來的痛苦
Lucas LaFreniere
擔憂在當下制造痛苦以防止未來的痛苦,而未來的痛苦甚至不會發生!擔憂的好處并不會超過它的代價。為擔憂付出如此代價是不值得的。
放松,腦在哀嚎
Teodora Stoica
在沙漠中,雨季迫使人們放緩生活的節奏,使幹旱的大地再次充滿活力。在這人們時間緊迫、憂心忡忡、心不在焉的社會,我們的腦渴求着這樣的雨季。
為人類情緒分類,
一種注定失敗的嘗試?
Meghan Racklin
穿透宇宙的神聖圖景的不可能性,無法阻止我們勾勒人類圖景,即便我們知道這種圖景隻是暫時的。我們對情緒進行歸類的嘗試注定最多隻能是暫時的,而我們掌控情緒的企圖也注定要失敗。
當這個世界已不存在好消息,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Babara Sahakian
對于一些人而言,似乎已經不存在什麼好消息了。這當然不是真的,但當我們長時間不停在刷負面消息時,我們确實會陷入這一錯覺中。
其他好文
尋覓意識,人工智能将何去何從?
鳥語入門,另一維度的語言系統
音樂如何重塑大腦:切除颞葉重返大師的奇迹
神經科學筆下的魔術,通向多重現實的大門
自然演化對你說,請多笑笑!
決定記憶走向的分子是什麼?動物會墜入愛河嗎?
數據解夢
今天你還在做MBTI人格測試嗎?
當我們睡覺時,大腦真的在回放記憶 你這麼無聊,在社會上會吃虧的
經濟地位會反映情商嗎?
當情商已成共識,我們該如何糾正它?
名為壓力的熊
在道德判斷上,女性和男性有不同嗎?如果遊戲沒有意義,那它為何還會存在?
— TOP 5 —
愈發精細的大腦圖像,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心靈嗎?
Monique Brouillette
單獨繪制大腦的局部不能告訴我們太多關于大腦運作的事實,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這一做法至少對于更小的動物而言是可行的。
fMRI的困境:
為何我失去了對神經影像的愛
Kesley Ichikawa
顯然,fMRI給出的數據不完全是噪聲,它是真實的信号,但是它的自由度太高了 ,你可以不斷擺弄數據,以不同的方式過濾數據來得到你想看到的任何結果。
大腦陷入"低電量模式",
什麼功能先喪失?
Allison Whitten
我們知道的關于大腦和神經元如何運行的大量知識,可能是從研究人員不明智地放入低能量模式的大腦中習得的。
憑啥TA喝了咖啡賊精神,而我直犯困?
Kareem ClarkMay
咖啡因到底是怎樣影響人體的?以及為什麼不同人對它的刺激作用會有不同的反應?
在冬季最黑暗的深處,
我們的認知會發生什麼?
Tim Brennen
建立在這單單一個研究的基礎上,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聲稱人類大腦在認知方面存在季節性變化,而認知季節性也缺乏其他的大腦研究的支撐。
其他好文
精細運動還能助你讀懂長難句?
使用大麻,你的大腦将發生什麼?
壓力越大,我越困
睡眠不足,大腦失衡?
為了研究孤獨症,他們養了一堆腦子
新歡還是舊愛,你的大腦怎麼選?
當成瘾者研究成瘾,一切是否會不同?當我們老了,說話還過腦子嗎?
慢性疼痛,不隻帶來疼痛
安慰劑研究帶來的災難:
一場對弱勢群體的圍獵
Fabrizio Benedetti
利欲熏心的人或公司現在有了一個新的武器:由于安慰劑效應的存在,他們不再需要證明他們提出的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就可以輕易斷言這些療法有效。
用運動跑過抑郁的黑狗?
Iowa State University
30分鐘的運動至少能緩解抑郁症狀75分鐘,并能提高抑郁治療的效果。運動可能會預先調整大腦,幫助大腦做好"準備",來适應在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在情感上更有挑戰性的部分。
今天你過度醫療了嗎?
Bernice L Hausman
人們對體制的信任和對技術奇迹的信仰,和對專業醫學機構的形态無法識别個體特殊性和人類脆弱性的擔憂,形成了尖銳對比,也許最終确實是弊大于利。
突發猴痘,
人類會重蹈新冠覆轍嗎?
Ed Yong
與新冠相同,溝通交流可能也是對抗猴痘的最大挑戰之一。"我們需要一個能夠說明‘這些我們已知,這些仍然未知,我們将會弄清,明天再來彙報’的領導者。"
催眠,醫術,還是騙術?
Martha Henriques
催眠正逐漸成為一種治療疼痛、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其他一系列問題的有力醫療手段。它能擺脫"舞台魔術師的小把戲"這樣的名号嗎?
其他好文
精神疾病,站在遺傳與環境的十字路口
多種精神障礙,一種治療方案就能解決?
阿爾茨海默病特刊:關于AD,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健康食品症:當健康意識過了頭
在感覺剝奪中,我失去了身體找到了自己
神經科學能解決他心問題嗎?
Martha J. Farah
神經倫理學和他心問題:神經科學對腦損傷病人和非人動物的道德地位的意義。本文對他心知問題提出一種新類推——用大腦活動代替行為,以推斷對方的心理狀态。這種類推可以避免行為類推的缺陷。
超越可重複性危機,
我們需要更強大的心理學理論
Randall Jamieson & Penny Pexman
采用集體性理論驅動的研究方法、精進對由發現驅動的研究的評估,能夠幫助編輯和審稿人在應對可重複性危機方面做得更好。然而,編輯們正承受着額外的壓力:它們雖然與科學無關,卻也會加劇可重複性危機。
疫情當下,重返弗洛伊德
Jacqueline Rose
在這場似乎看不到盡頭的疫情中,人們需要團結起來面對生與死,需要一種新的包容的政治意識,我們不妨嘗試回歸弗洛伊德。
機器學習的興起,是否意味着傳統研究方法的消亡?
Laura Spinney
古老的科學研究方法——假設、預測、檢驗——很快将被扔進曆史的垃圾箱。我們将不再尋找事物的原因,而是滿足于其中的相關性。
歡迎加入樂子人的狂歡:我們當然住在虛拟現實中
Jason Kehe
我們當然住在虛拟現實當中。完全不同意的人隻可能是,呃,科學家。他們需要克服一下,并且加入樂子人的狂歡。
火藥味、泥土氣……你說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機械重複日常的我們,該如何追尋自由?
重回達爾文,尋覓心智研究的哥白尼革命
李恒威 | 人工意識與整合信息理論
大衛·查爾默斯:如何證明我們不在"楚門的世界"?
NFT的末路:不可替代性的災難
當你的男友去世,傷心多久才算合适?
來自古希臘的晚宴:真愛需要自我犧牲嗎?
科學天才多産于歐洲男性?一個神話的終結
NeuS
為更好地跟蹤腦科學相關産業的科研進展、應用轉化、政策動向和投融資市場等,在今年7月,我們開設了商業科技服務平台"NeuS"。在"NeuS"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資深作者,對新興科研轉化、藥物審批、行業研究進行了解讀,精心創作了近七十篇原創作品;為提供更及時且全面的産業資訊,我們也同步更新了20期神經通訊;為直接對話科研工作者,産業工作者與投資人,我們還創建了新腦論壇,策劃了一系列腦機接口相關圓桌會議及專訪内容。我們希望借助"NeuS"平台,連接科學界與産業端,讓産業端讀懂腦科學,助力科技成果順利轉化。
緻幻劑治療精神疾病:
是出奇制勝還是飲鸩止渴?
一顆 Yike
緻幻劑在精神疾病中的醫療潛力令人興奮,但即使是該行業的頭部公司,距離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還有至少幾年的時間,更别提剛剛踏入這個行業的中小型初創企業。
抗AD藥物研發迷思:
失敗率緣何高達99.6%?
鄭宸
有着3000萬患者,3210億美元市場的抗AD新藥研發,曾一度是各大藥企的必争之地,但20多年來一次次血淋淋的失敗卻不斷給研發者潑下冷水。AD何以因99.6%失敗率成為"新藥研發之冢"?
睡眠經濟異軍突起,
數字療法的擴張與未來
無數職場人的難眠之夜背後,是驚人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但申報類别及難度模糊不清、臨床試驗人數不足、無統一行業标準、難以形成較大規模、國外藥企參與競争等,這些問題放到睡眠障礙的數字治療中依然适用。
合成胚胎的聖杯:
當大腦和心髒一齊跳動
一顆 Yike
2022年8月,研究者們在不使用精子、卵子的條件下,人工合成了具備器官早期發育和功能的小鼠胚胎,甚至合成了具有完整大腦和心髒的胚胎。這将成為研究人類胚胎發育、妊娠周期、先天性疾病等衆多領域的有力工具。
當音樂成為一種醫療形式,
到底是藥物還是音樂在拯救你?
張旭晖
或許迷幻療法更準确的描述應該是"迷幻輔助的音樂療法"。你可以不需要迷幻劑進行音樂療法,但幾乎不可能不需要音樂進行迷幻療法。音樂就是療法本身,因為它是終極的迷幻藥。
精神疾病,站在遺傳與環境的十字路口
我們能通過藝術作品了解大腦疾病嗎?
模糊生死定義,耶魯科學家實現死豬複活?
動物實驗:是功成身退,還是千瘡百孔?
醒醒吧,褪黑素的安眠神話
千億微生物市場,腸道菌群不再凄涼
腸道菌群與抑郁症,煞有其事還是誇大其詞?
給神經降溫,即可做到無藥物式鎮痛?
用自身細胞打印耳朵,我們離再生醫學的終點還有多遠?
神經漫談
﹀ 點擊圖片展開,點擊标題即可查看原文
altaltaltalt
altaltalt
播客
01
EP. 032
◄ 長按掃碼,即刻回顧
NEUROMACING
02
EP. 033
專訪
﹀ 請左右滑動,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原文
alt
alt
alt
alt
論壇
2022年,為更好地聚焦腦科學熱⻔領域科研轉化方向,我們主辦了"NeuS 新腦論壇",特别邀請專家學者、腦科學從業人員、企業家和投資人等,共同探讨腦科學前沿成果的轉化和落地,從而促進行業的深度交流和合作。目前圍繞腦機接口的主題,已成功舉辦兩次新腦論壇。
新腦論壇
請左右滑動,掃碼看回放
我們還協辦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跨學科交叉平台"哲學與認知科學明德講壇"。借由跨學科視角,講壇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閃光。在此,非常感謝劉曉力教授和朱銳教授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明德講壇
請左右滑動,掃碼看回放
除此之外,我們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心智計算專委會合作了以"從交叉科學的視角探索 Theory of Mind"為主題的心智計算論壇,特此感謝曾毅教授。
心智計算論壇
掃碼看回放
送别2022,
神經現實也迎來了它的第七個年頭。
在此,感謝神現每一位志願者的付出,
也感謝讀者們的一路陪伴。
為回饋讀者,我們也在
緊鑼密鼓地準備一系列周邊産品,
呼聲最高的實體書,在做了在做了。
持續對話腦科學領域領軍人物;
追蹤報道國内外課題組研究動向;
開展更多學術行業會議;一個也不會少。
那麼,2023,借由神經表征,
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全新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