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期,有這樣一個謀反案," 主謀 " 崔宣遲遲無法審訊出結果,負責此案的禦史張行岌,也承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這個案子的難點在哪呢?原來,原告有一個緻命的理由,崔宣的小妾不見了,導緻這事傳播起來就變了味,崔宣的小妾撞破了崔宣謀反的陰謀,被崔宣殺害了,還把屍體扔進了洛水。
案子的關鍵人,找不到了,崔宣也是百口莫辯,審案的禦史張行岌也是束手無策,隻能死盯着崔宣。
謀反案遲遲不能找出來同謀,這讓女皇武則天非常生氣,張行岌被叫去狠狠地訓了一頓,張行岌知道下次再被皇上叫去,絕對不是訓一頓的事了,怕是自己要跟着遭殃了。
張行岌找來崔宣的堂弟崔思竟,一番好言好語之後,崔思竟不得不幫助張行岌尋找線索。
崔思竟也想幫堂兄洗刷罪名,他相信堂兄絕對不會謀反。
崔思竟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隻能四處張貼尋人啟事,重金尋人,希望可以有點線索,但是,好多天過去了,依然沒有絲毫的消息。
但是,他發現一個問題,崔家每天商量的事,原告幾乎都知道得差不多。
崔思競意識到,家裡有 " 内鬼 " 啊,沉思之後,他決定用計把内奸找出來,不然這個案子就無法破解了。
他假裝無奈,對妻子大聲說:" 你去準備 200 匹絹,現在咱們也沒其他辦法了,想救崔宣,隻能花錢找刺客去刺殺原告了。"
這是個不錯的主意,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把制造問題的人給解決掉。
崔思竟自然是有意這麼說,他倒要看看到底誰是内奸,他偷偷地在門口附近藏好。
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一個人影走到門前,他掏出來一些銀錢給看門的人,要出門去告密。崔思竟走近仔細一看,原來是這人!
崔思竟偷偷跟着這個人一直走到原告家,他在外面聽到原告吃驚地說:" 什麼,你說崔家要花錢買兇刺殺我?"
過了一會兒,這個人從原告家裡出來,崔思竟在半路上攔住他,臭罵道:" 你可真夠無恥的,崔宣把你當兄弟看待,沒少你吃喝,沒想到你竟然吃裡扒外,勾結外人陷害他,他真是瞎了眼了。就算崔宣被定罪,你也别想脫身,我們崔家一定拉你下水。你快點給我老實交代,到底崔宣的小妾在哪兒,我可以做主送你 500 匹絹,你回到老家讓你三代不受窮,不識趣的話,我隻能殺了你!"
原來,這是在崔家的一個門客,平日裡崔宣對他不錯,把他當作崔家子弟一樣關照,監獄裡的崔宣肯定沒想到,自己居然養了一隻狼。
這個門客聽了崔思竟的話,感到非常慚愧,也非常後悔自己以前的行為,馬上向崔思竟道歉,并且跟崔思竟一起來到原告家裡,找到了崔宣的小妾。
案情最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崔宣果然是被誣告的,最終無罪釋放。
原來,這個原告為了他人相信自己說的是實情,特地制造了一個煙霧彈,他先引誘崔宣的小妾,把她藏起來,然後四處造謠說崔宣的小妾撞破了崔宣謀反的事,所以被崔宣滅口了,還把小妾的屍體投入洛水。這個原告也是夠狠的,幾乎就把這個案子做成鐵案了。
崔思竟為什麼能夠破解這個冤案?
因為他根據家裡的情況,推測出家裡有原告的内應,所以,他就制定計策,讓内應浮出水面,抓住 " 内應 " 這個關鍵點,事情也就很容易水落石出了。
我們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做事要善于揣測和觀察,找出問題的關鍵點,然後才能 " 對症下藥 ",用對策略選對方法,才能把事做成。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