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我組織了兩場私董會,會議非常刺激。大家把我們從頭批到尾,選品豬蹄是錯的、渠道是錯的、供應鏈是錯的,連公司選址都是錯的……除了保留王小鹵這個名字之外,一切都重新開始了。"
王小鹵如何找到虎皮鳳爪這個品類,并成爲國内快消品的一個增長奇迹?
" 零食不是剛需,購買的便捷程度決定了它的市場容量。如果買一個王小鹵鳳爪,還得在網上下單等好幾天,消費的頻次就會下降。如果你在買水的時候順便看到鳳爪,才有機會賣得更多。"
網紅品牌如何從線上走到線下?爲什麽行業裏很多經銷商都說,王小鹵帶來了一次特别神奇的轉型?
經濟下行,快消零食如何做成一門好生意?在很多網紅産品爆紅又銷聲匿迹之時,爲何王小鹵品牌能始終占據用戶心智,連續三年實現全國虎皮鳳爪銷售額第一。
王小鹵創始人兼 CEO 王雄老師做客混沌,講述如何定義零食賽道的 " 一 ",尋找品類新機會。王雄說,希望爲大家提供一種創業視角,或者以王小鹵爲案例大家提供一種創業思考的維度。
以下爲課程筆記:(篇幅所限,本文内容僅爲課程十分之一,請前往混沌 APP 聽完整課程!)
創業猶如一場夢
2016 年,從我想到王小鹵這個名字開始,就隐約覺得它可能會是一個品牌。我當時的狀态不是特别好,覺得自己 30 多歲也沒發展得很好,好像參與了很多大事,但其實都不是自己完整操盤、親力親爲的,找不到成就感。
2016 年,王小鹵品牌注冊成功了。我構思的第一個鹵味品類是豬蹄,當時北京也有很多人在做烤豬蹄連鎖店。一開始我們采用中央廚房 + 預包裝 + 公衆号賣貨的售賣方式,1 小時賣了 1 萬隻豬蹄。我突然意識到,互聯網流量可以讓消費品在一天之内賣出超多家門店的數量級。
但從那時起,我就進入了一個漫長的、痛苦的探索期。賣爆豬蹄之後,我們一直沿着這條路走,沒開天貓,也沒做更多渠道。2016 年底,公衆号流量開始快速下滑,我們的生意非常難做。
我玩命地見投資人,投資人說了一點,如果我們的線下店的單店模型做得好,就給我投資。于是,我們開了一家 80 平米的鹵味店。線下店全是細節,陳列、燈光、餐具、服務員之間的關系,都要仔細處理。2016 年到 2018 年年中,我們基本都處于賠錢狀态。
2018 年中,我組織了兩場私董會,會議非常刺激。大家把我們從頭批到尾,選品豬蹄是錯的、渠道是錯的、供應鏈是錯的,連公司選址都是錯的……但開完私董會,我非常開心,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因爲我知道,隻要準确地知道這件事情的問題在哪兒,一個一個去解決,事情一定會有改變。除了保留王小鹵這個名字之外,一切都重新開始了。
2019 年後,我們所有事情都做對了:找到虎皮鳳爪這個品類,效率非常高;趕上直播紅利,天貓店 2019 年 4 月開啓,第一個月就突破了 100 萬;開始站内投放、發展、找達人,公司真正地進入了快車道。現在,我們重新定義了虎皮鳳爪這個品類,并依靠這個品類成爲國内快消品的一個增長奇迹。
2020 年 6 月,我着手搭建公司線下銷售體系。到去年年底,我們都是增長最快的線下食品類目公司,不是之一。行業裏邊很多經銷商都說這是一次特别神奇的轉型。
直到 2022 年 6 月份,受疫情和經濟形勢影響,鳳爪原料上漲 50%,我們決定招募研發團隊、投建工廠。如果要成爲幾十年後仍然存在的一家公司,必須有自己的工廠,才能在大單品上持續優化效率,不斷給用戶提供更安全放心的産品。
第一階段反思:爲什麽豬蹄做不好?
第一,食用體驗差。整隻豬蹄切對半,真空塑封,特别不方便在辦公室等場合食用。
第二,産品複購率低。因爲食用場景非常受限,很多人也就不會頻繁地購買。
第三,物流成本高。我估計是全中國唯一一個用順豐發貨賣豬蹄的人,整個物流成本非常高。
我想,什麽是好的産品?就算有一群死忠粉絲,但一年隻能賣 100 萬的産品是好産品嗎?比如某一種水果,一小部分人特别喜歡,頻繁複購,但絕大多數人都不買。我認爲它可能是一門生意,但很難做成真正的事業。
後來,我們公司形成了一個對好産品的定義:好産品必須做到大規模樣本的複購,尤其在快消這個領域。
第二階段反思:怎麽找到鳳爪這個品類?
開完私董會後,我理解了數據的力量。我當時的選擇是不做鮮鹵豬蹄,做鹵味零食。通過觀察天貓生意參謀數據,我發現鹵味零食前十的搜索關鍵詞裏,有兩個跟鳳爪有關,分别是 " 鳳爪 " 和 " 去骨鳳爪 "。彼時的鹵味賽道,鴨類已經跑出百億巨頭,但雞肉零食、鳳爪賽道無頭部品牌。我想,如果鳳爪的搜索量這麽大,再去疊加社交媒體的力量,發展也會不錯。
我們當時回到了真正的用戶視角,一邊在市場驗證,一邊通過賣豬蹄時建立的私域群去驗證。當時最讓我驚喜的是什麽?是用戶說,虎皮鳳爪比原來的豬蹄好吃 10 倍。我們調研發現 100 個人複購率達到 99%。
第三階段反思:爲什麽要聚焦鳳爪品類?
内部思考:10 萬肉脯庫存的故事
聚焦鳳爪背後還有一個殘酷的故事。我們當時找的主播沒看上鳳爪,反而對肉脯感覺不錯,讓我們備 10 萬元的貨。
我印象中,最後産品就賣了 7000 元,9 萬多的庫存消耗了兩三個月。我去問私域用戶,反饋也很一般,并且表示不會複購。所以我們決定砍掉肉脯,也是從那時起,我們上品有了機制。如果内部私域評估沒有超過 70 分,王小鹵就不能上任何新産品。
外部啓發:10 億大單品的成功案例
很多大的快消費品公司,之所以能從第一曲線穿越到第二曲線,都是因爲孵化了兩個及以上的 10 億單品。比如可口可樂、農夫山泉、洽洽、衛龍、旺旺等。洽洽一個瓜子能賣三四十億。
那中國一年到底吃了多少鳳爪?這個數據非常驚人,大概是 200 億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品類。内心有了這樣的圖景之後,做事就非常笃定了。2019 年我定了一個規矩,王小鹵不能推别的産品,堅決就聚焦虎皮鳳爪,一定要把虎皮鳳爪這樣一個零食給它擊穿。
小結:聚焦虎皮鳳爪,堅決轉換賽道
品類思考:如何尋找品類機會?
你做的東西可能根本不算一個品類。《品類戰略》中說,腦子裏邊最深層的一個可以指引你做決策的東西,才叫品類。
如果你隻說想買一雙鞋,大概率買不到,你要的是拖鞋?棉鞋?皮鞋?但如果你說要買雙籃球鞋或運動鞋,大概率還是能買回來的。
品類是用戶的最後一級選擇,能買得回來的才叫品類。在我們看來,鹵味不是品類,我們還要在鹵味裏邊再深挖一層,雞爪、豬蹄、肉脯,才是品類。
品類價值模型:最值得做的品類是什麽?
品類就是你的命,選擇了怎樣的品類,就意味着你會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是平坦還是崎岖。選擇了品類,你和你的組織還要具有和品類匹配的能力。比如飲料,價值鏈可能更好、更成熟,不否認它是一個好品類。但你是否有能力去接住這個競争更激烈的品類?
我們認爲好的品類應該有三個特點:獲客成本低,複購率高,毛利适中和略好。
獲客成本低:把雞爪、豬蹄、雞胗、鴨脖、肉脯,放到用戶池子裏去,哪個品類被選擇的機率最高?放到一個更廣譜的樣本裏邊,你會發現大家覺得鳳爪好像不太上大雅之堂,但其實每個人都在吃,甚至廣東人每天都在吃,它非常容易被選擇。至此,我開始思考,好品類要拿數據來說話。做産品也一定不能想的全是自己,一定要想用戶、想市場。
那我們就不鼓勵創新了嗎?不是。我當時提煉了一個邏輯,好的品類是在被驗證過的品類裏邊做微創新。比如,鳳爪賣的很好,但好多人吃雞爪嫌硬。那能不能做一款粵菜裏邊的虎皮鳳爪,先炸再鹵?我們的虎皮鳳爪老少皆宜,它其實是在一個被驗證的品類裏邊做的微創新。再比如元氣森林,很多消費品公司做水是被驗證過,但是元氣森林就做零糖,做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微創新,擊穿了用戶對于喝飲料怕胖的價值訴求。
複購率高:我認爲複購率是消費品的命脈。我去走市場,一個經銷商跟我聊,他說你知道王小鹵爲什麽在貨架上一直在增長嗎,是因爲顧客願意複購。我覺得特别被鼓舞。我們現在的所有新品,都需要被監測複購率。
按照寶潔邏輯來講,複購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渠道的鋪市率。如果你能在更多渠道被别人看到,複購的概率是更大的。但是我認爲最關鍵的還是産品,如果可以用另外一個指标去替代複購率,我認爲是 NPS 指數,即用戶的推薦率。
我們在創業的時候,可以去定義一下,自己做了這麽多産品,有沒有認真摸一下它的底層生意模型數據呢?可能它根本不是一個好品類。比如我們認爲肉脯不是好品類,肉脯價格戰打得非常低,做不了毛利,也很難實現差異化,而且複購沒那麽高,獲客成本還挺高。
品類的背後是對人基本需求的底層理解
一個同行跟我溝通,好的零食是什麽樣的?一定是操作上有一點正念感的。吃小龍蝦是需要全神貫注地剝開,它的肉不多,你還得認認真真挑出來。我自己喜歡吃瓜子,但如果直接吃瓜子仁,就會覺得快樂瞬間減半。
我們在去骨鳳爪上做得不是特别好,因爲我有一點執念,覺得鳳爪就得操作一下。操作的正念感,能帶來一些快樂。零食本質上沒有什麽功能的意義,它的核心就是讓人快樂。
我們現在也在做更多的口味嘗試,類似于麻辣、甜辣,讓更多人覺得很爽的一些口味的研究。中國鹵味的門派有川鹵、潮汕鹵、北方的醬鹵,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這種限定款,這些都有機會提高它的複購。
鳳爪避開了鴨類的巨頭。大家都很看重鴨脖,僅一個鴨脖就有三家上市公司。但是我認爲,鳳爪還是有很大需求的,尤其是預包裝化鳳爪。大量鳳爪其實是被餐飲渠道消耗掉的,不是在預包裝的鳳爪裏邊消耗掉的。預包裝的好處是便捷,它帶來了更多的食用場景,所以我們的複購率更高。
什麽是一:王小鹵給用戶提供的獨特價值是什麽?
我認爲是以味入道,這是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學園上幫我提煉的。我想把這四個字裱好放在辦公室裏。它有很多意蘊,但最終縮減下來的那個價值,就是味道。
第一,對我來說,我給用戶提供的是食品,但最終解決的是精神需求,是爲了給國民帶來幸福感和愉悅感,所以我認爲這是以味入道。
第二,我從小就愛研究吃。做美食創業也是入我的道,我喜歡做這件事情,它也是一種自我的體驗和提升。
最終我們想成爲一個有趣的品牌,爲國民傳遞快樂。人生中還有什麽比快樂更了不起的東西嗎?零食公司沒有什麽特别了不起的,但如果它能帶來快樂,就超有價值感。
……
篇幅所限,
本文内容僅爲課程十分之一。
點擊海報,前往 APP 看課!
擊穿什麽?
一家消費品公司有三個戰場,産品、品牌、渠道。我們内部開戰略會,一直在講,要成爲專家品牌。
産品專家:我們應該是市面上虎皮鳳爪口味最齊全的,也對這件事兒研究最多、花了最多精力的公司。好多人都來抄我們,但去年鳳爪原料一漲,很多競争對手就撤了,它沒有成爲專家的信念。
品牌專家:在品牌上,鳳爪應該投什麽樣的渠道?我們又回到用戶這個原點,發現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戶都是在追劇的時候吃鳳爪。所以我們在去年《夢華錄》《重生之門》《去有風的地方》等一堆熱劇中進行推廣,所有人都記住了王小鹵。這就是我們通過用戶調研找到的場景之一,找到場景聚焦投入,做一個鳳爪品牌專家。
渠道專家:我們是鋪市率最高的,可能也是在售賣鳳爪這個産品方面最專業的一家公司。我經常會問線下的負責人,用戶走到貨架前,你把虎皮鳳爪推薦給他的那個詞兒是什麽?最高效的廣告語是什麽?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需要去提煉的東西。你要成爲一個渠道專家、銷售專家,讓自己成爲在賣鳳爪這件事情上最專業的那個人。
我們要成爲一個專家品牌,首先要成爲一個産品專家;第二要成爲鳳爪領域占據用戶心智的品牌專家;第三要成爲網點數最多、最有銷售效率的渠道專家。這就是我們現在對三個戰場的定義。
還是要趴在數據上管理公司。我們把産品、品牌、渠道這三個東西的指标提煉了出來。如果這三個指标不出問題或者持續攀升,這個公司理論上一定沒有問題。
1、好産品,提高複購率。
我們在産品上下了很多的功夫。比如用更大的鳳爪;比如給雞爪人工去指甲,它的成本很貴,僅去指甲這個動作毛利至少少了百分之二。但當時我們所有的用戶都在評論,東西好吃,要是去了指甲就更好了。
當時對我來說這是個挺難的決策。工人都不願意幹,覺得很麻煩。我們現在還在圍繞這件事情做研究,怎麽用機器去解決這個問題,它不是一個特别标準化形态的東西。
工藝也做了一些創新。原來就是純鹵,現在的邏輯是先炸後鹵,最後用一種像冷鹵的方式,隻做一次加熱,口感更接近現鹵。好多肉類的包裝零食爲什麽不好吃,因爲它加熱了兩次。家裏做熟一個東西,再拿高壓鍋熱到 120 度,再加熱一次,一定不好吃。
我們還在不斷地摸數據。好吃這個事兒是要去做拆分的,這樣才能在研發層面得到更細緻的數據,才可能做數據叠代的可能性。我們把口味、口感、入味這些東西做了一些指标,讓用戶去完成,當然也會給用戶一些獎勵。
2、強品牌,提升心智滲透率
投品牌這件事情是最魔幻的,10 個創始人可能 9 個都不願意投。我在想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是回到了更大快消品公司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寶潔、歐萊雅這些公司,它們到底在研究什麽,後來發現它們都在研究心智滲透率,就是你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
我們做了 20 個城市的調研,發現虎皮鳳爪的滲透率隻有百分之六到七,去年我們做了一些大劇投放、渠道鋪設、線下活動、抖音種草等活動,品牌滲透率接近 15%,但仍不是一個好的數據。如果占據品類,數據可能到 40% 到 50% 以上,買瓜子你腦子裏邊回答的一定是洽洽,買辣條一定是衛龍,我們離這樣一個品牌滲透率還差得蠻遠的。差得遠,那發展空間就很大。
我們每年都會做品牌調研,做完大概就知道自己爬到山的哪個部位了,是 1/4 山還是 1/3,我們還得繼續努力。很多人不願意投品牌,就是因爲不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
伴随着品牌的成長,你會發現你做的那些長期主義的事情,真的有用。隻有堅持做才能打敗時間,才有機會穿越周期。
3、深渠道,提升渠道分銷率
渠道分銷率最後可以量化爲有效的網點數。我們在很多一二線城市的賣場都賣得不錯,但是在三線以下城市還有很大的深耕空間。一般來說,大的零食品牌大概有至少六七十萬個網點數,我們現在的有效網點數差不多才十萬。從這個視角上來說,我們的渠道分銷率是遠遠不夠的。
……
篇幅所限,
本文内容僅爲課程十分之一。
點擊海報,前往 APP 看課!
我經常被問到,鹵主,我覺得你這幾年變化特别大。你是如何成長的?有一天,我也認認真真地想了一下這個話題。
我是怎麽成長的?大概總結了幾條,包括和厲害的人交朋友、冥想、看書、運動,很多人都有這些習慣,但最重要的是,你得在事上練。
看跟你相關的、被時間驗證、被金錢驗證的書:
我特别喜歡《原則》這本書,我覺得人就得開放,足夠坦誠,足夠透明,且足夠有意願,那你幾乎能幹成任何事情,這是瑞 · 達利奧書中提到的。
《原則》中還提到了螺旋上升模型,沒有任何一件事會是一帆風順的,人需要螺旋上升。
《孫子兵法》和《道德經》對我影響也很深,《孫子兵法》是在講戰略,《道德經》是在講組織。
所以我覺得《孫子兵法》特别适合消費品創業者。第一,它說先勝而後戰。有些公司特别喜歡搞行動,今天要幹掉誰,明天幹掉誰,打又打不赢,天天浪費資源,但沒有把公司基本盤做好。第二,它不是在教你奇技淫巧,全是在告訴你,用實力碾壓别人,如何能夠做到在一件事上以十打一。《孫子兵法》教的是算賬邏輯。你創業,時間對不對,地點對不對,人對不對,你的糧草有多少,先把這賬算明白。一定要算赢别人,能打得赢。如果打不赢,就調動資源,來以十打一。比如我做鳳爪時跟大家說,競争對手可能暫時打不赢我,因爲他們的預算可能隻是我的 1/10。
我也會經常看《定位》,《品類戰略》,段永平的《投資問答錄》。好書真的很多,但最好看跟自己這事兒相關的書。如果你是個創業者,想要讓創業成功,或讓你這個品牌有發展,那你應該去圍繞這件事情去構建你的體系。
也許這個辦法不适用所有人,但這幾年,我靠它們挺過了很多很艱難的歲月,也解決了公司裏很多麻煩的問題。
樂觀主義:
我覺得這一點對創始人要求很高,别人樂觀的時候你要悲觀,别人都悲觀時候你要樂觀。你得把住公司的底層。
我記得很深刻,去年 5 月公司氣氛非常壓抑,但開管理會的時候我說,一定會變好。我起到了一個心理按摩師的作用。我心裏有沒有彷徨?也有。去年 7 月對我來說就是至暗時刻,線下銷售也不太好,原料價格又這麽差,我覺得太難了。
但線下爲什麽銷售不好?我一點點摸數據,首先線下銷售受到疫情影響。第二,夏天肉類零食銷售就會産生波動。第三,我們網點數還不夠,現在主要集中在 KA 渠道。
這就是問題,定義了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做了兩隻裝的鳳爪,做更符合渠道需求的定價,去解決供應鏈的一些成本問題等等。大概在 8 月份,數據慢慢又好起來了。
長期主義:
我喜歡研究長周期的公司,寶潔長什麽樣,華爲爲什麽這麽厲害,貝索斯爲什麽厲害,爲什麽巴菲特厲害?
我特别認可巴菲特複利的理論,每年賺 10%,你就能成爲世界首富,第一,你要活得長,第二,你每年拿到那 10%。當你體量越來越大的時候,每天能穩得住,事兒就對了。所以我在公司經常說,要管理因果,不要管理結果。
本質思考:
在公司他們經常笑我,說我有一個口頭禅叫這不本質。我經常問,這件事兒本不本質?
我一直在追問,我們這家公司的發展到底靠的是什麽?結論就是好産品,沒有好産品公司起不來,沒有複購公司起不來。
所以我要比正常消費品公司更壓倒性地投入研發,我甚至還想未來等公司研發體系成熟時,介入到上遊複合調味料的研發。我覺得這才是非常本質的東西。如果你真的跟時間做朋友,就會發現,最後你不是一家快消品公司,是一家有壁壘的,有時間價值的消費品公司。
尊重商業常識:
好的快消品公司長什麽樣?穿越時間周期的消費品公司長什麽樣?我後來發現,它們的毛利率是合理的,産品是好的,團隊是優秀的,大單品公司都有工廠,有品牌的公司往往活得更長。有人說,你是在照本宣科嗎?但這些就是本質。
我自己的感受是,創始人通常對運營數據還比較熟。但是對組織數據,品牌的數據以及對财務數據,我覺得相對來說不太敏感。
我希望公司所有的東西都能量化。公司毛利率,管理費用率,資産負債率,現金的流轉、增長等等所有的東西都是被數據管理的。
我特别不喜歡賭,我覺得幹一家消費品公司,創始人千萬不要太有賭性。你要幹那些特别穩的事情,那些大概率一定能拿到結果的事情,其實就是尊重常識。
成長飛輪:
感謝這個時代,沒有交這麽多朋友,沒有在這個時代做消費品,沒有認識這麽多有意思的人,沒有在這個階段剛好願意去看那些書,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足夠開放,你要真正地讓别人指出你的缺點,内心要非常清楚你的缺點可以被叠代的地方,這些事情是我非常認可和尊重的。
……
篇幅所限,
本文内容僅爲課程十分之一。
點擊海報,前往 APP 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