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齊健
編輯|王一鵬
頭圖|DALL-E 3
"All in AI" 的口号已經表達不了設備廠商對 AI 的決心了。
2 月 18 日,魅族宣布将停止傳統 " 智能手機 " 新項目,全力投入 " 明日設備 ",邁入前景廣闊的 AI 科技新浪潮。
2023 年下半年開始,硬件設備的頭部廠商都開始 All in AI,尤其是手機。三星推出了主打 AI 概念的手機 Galaxy S24;華爲在 HarmonyOS 4 操作系統中推出了融入大模型能力的小藝助手;小米的澎湃 OS 宣布将 AI 大模型植入系統;vivo 發布了自研的 AI" 藍心 " 大模型;OPPO 先是推出了 AndesGPT,最近也發布了 AI 超級智能體和 AI Pro 開發平台戰略。
相比這些一線手機品牌,魅族的做法無疑更加激進,隻是完全放棄傳統手機,似乎有點過了?
二線手機品牌艱難求生存
僅從數據來看,放棄傳統手機業務可以被認爲是魅族的一次壯士斷腕。
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 的數據顯示,2022-2023 年,魅族在國内市場的出貨量占比僅 1% 左右。而國内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則緊握市場份額的 84% 左右。
放眼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情況同樣不太樂觀。
今天的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與同質化競争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調公司 IDC 在 2024 年 1 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手機市場的總銷量或爲十年來新低,同比 2022 年下降 3.2% 至 11.7 億部。即便是技術革新不斷,用戶體驗日益優化,但市場增長的天花闆已經顯露,留給新進入者和邊緣玩家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如此市場中,所有非一線手機品牌都在面臨生死存亡,但魅族似乎并未失去信心。
在 2023 年底魅族的秋季無界發布會上,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 CEO 沈子瑜曾表示,魅族明年對出貨量的預期是要比今年翻一倍,未來希望能在 3 年的時間裏回到國内中高端市場的 Top5。
然而,這一目标對于市占率個位數的魅族來說顯得過于樂觀,甚至有些脫離實際。相對于壟斷市場的蘋果、華爲,以及小米、榮耀等強勢品牌,魅族無論是産品力和技術創新,還是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幾乎都沒有扳手腕的實力。
不過,魅族的船小,更好調頭。
從 2022 年,魅族加入吉利開始,魅族的業務重心就已經不在智能手機了。不僅從手機跨界到了車機,還開始做更多圍繞手機的周邊電子産品。2023 年底,魅族發布了 AR 眼鏡 MYVU,目标是做全天候時尚 AR 智能眼鏡産品。連 2023 年魅族的雙十一戰報,都把重心放在了充電器等手機周邊産品上。
如今,傳統的智能手機業務對于魅族來說,可能連雞肋都算不上,到了食之無味,棄之 " 不可惜 " 的地步。
AI 手機的機會在哪?
AI 技術在過去一年中的革命性突破,給所有智能手機廠商帶來了新希望。
技術調研公司 Counterpoint 的一份報告指出, 2023 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機全球出貨量約 4700 萬部,2024 年或将激增至 1 億部以上,到 2027 年将擴大到 5.52 億部。
對于魅族這種在智能機時代落後太多的非一線手機品牌,或許可以靠 AI 打一場翻身仗。不過,在 All in AI 之前,還是應該先看清手機廠商在 AI 時代的機會到底在哪。
首先硬件要跟得上,雖然現在的 5G 網絡很方便了,但從隐私、數據服務費、響應速度等多方面考慮,如果手機上的 AI 隻能用雲端服務,對于消費者來說都不太友好。因此,現階段的 AI 手機,至少得能在本地運行 AI 大模型。
不過,硬件方面的工作,高通似乎已經替手機廠商做完了。
2023 年 10 月,高通發布了首款專爲生成式 AI 打造的移動平台骁龍 8 Gen 3,這相當于是給所有的安卓手機廠商發了一張 AI 手機的門票。
骁龍 8 Gen 3 使手機可以運行 100 億參數的生成式 AI 模型,在手機上用 Stable Diffusion 模型做文生圖,最快出圖速度不到 1 秒。一定意義上講 ,搭載了骁龍 8 Gen 3 的手機,就相當于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 AI 手機的門檻。
當然,要做 AI 手機,不能隻靠堆料,還要做軟硬件協同創新,結合 AI 小模型的新趨勢做設備優化。
不過從過往經驗來看,單純做性能優化并不能給手機品牌構築競争壁壘,用戶未必會爲 UI 和手機優化買單,錘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由此,留給手機廠商的空間,就隻有 OS 和軟硬件生态了。
魅族提出的 All in AI 策略,也是圍繞着 OS 和生态展開的,包括了構建 AI OS 操作系統,以及基于 XR 形态打造 AI Device。
事實上,目前國内手機廠商多數都有自研操作系統,華爲有鴻蒙,小米在做澎湃 OS,vivo 有藍河操作系統,魅族則是做了 Flyme。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單做一個 AI 功能,或者是一套 OS 系統可能都不難。但要做 AI OS,則要認真考慮是否要自研大模型?是否要重新搭建一套 AI 原生的框架?就算前期在研發上沒有技術難題,後期要在 AI OS 之上建立一套全新的應用生态,也非一般廠商可及。
華爲爲了推動鴻蒙生态建設推出了 " 鴻飛計劃 ",在未來三年将投入百億人民币,向生态夥伴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扶持,包括技術支持、市場推廣、商業合作等。
華爲的影響力非一般廠商可及,更不用說魅族了。
在硬件設備方面,盡管 AI 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要将其有效整合到操作系統和硬件設備中,創建出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具備未來發展潛力的産品,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響應能力。
更何況魅族目前在硬件産品方面接觸的 XR、車機兩個領域,幾乎都處在神仙打架的階段,短期來看,新人都很難在這些領域構建一戰之力。
對于魅族來說,面臨技術難題和研發成本,對于其本已不占優勢的财務狀況和資源配置,無疑是一次高風險投資。
作爲一個二線手機品牌,即便斷了腕,仍然困難很大。魅族宣布 All in AI 策略後,OPPO 也來了一波 " 官宣邁進 AI 手機時代 "。創始人兼 CEO 陳明永發内部信,宣布将在未來五年投入 1000 億元人民币進行 AI 技術研發的計劃,OPPO 随後的發布會則公開了 "1+N 智能體生态 " 戰略,這一生态由 AI 超級智能體和 AI Pro 開發平台組成。
第一梯隊的 OPPO 說 All in AI 的底氣,似乎比魅族更足。從魅族目前的狀況來看,放棄傳統智能手機業務,砸鍋賣鐵搞 AI,在 AI 時代可能隻能做到不掉隊,很難說一定能搶到先機。
來自蘋果的警示
魅族将 All in AI 的戰略重點定在了改變交互體驗。沈子瑜表示,魅族将帶來一款全新的 AI 終端産品,爲核心用戶帶來更加沉浸的 AI 交互體驗。
LLM(大語言模型)當下最直接的場景就是語音助手帶來的交互體驗升級,然而語音助手的風口其實早就被蘋果抓住了。
Siri 發布于 2011 年,到 2017 年的時候,Verto Analytics 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 42% 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每月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個人助理 10 次。這意味着 7100 萬人每月進行 7.1 億次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和近 9 億小時的使用時間。這些人每月使用 Siri、Google Assistant、Google Now、Cortana 和其他人工智能助手的時間接近 10 億小時。
此後,Voicebot 調研顯示,2018 年至 2020 年間,智能手機上語音助手的用戶增加了 11%,每日活躍用戶攀升 23%。 Siri 在美國智能手機語音助手市場份額中保持領先地位,較 2018 年略有下降,但仍占據 45.1% 的份額,而谷歌 Assistant 爲 29.9%,亞馬遜 Alexa 爲 18.3%。 同期,語音助手使用量的增長超過了智能手機擁有量的增長,人們對語音技術的參與度不斷提高
然而,作爲手機語音助手的領頭羊,蘋果在這波 AI 熱潮中卻并不高調,在一衆 "All in AI" 的手機廠商中,顯得特立獨行。
GUI(圖形用戶界面)到 LUI(語言用戶界面)無疑是大勢所趨,但要實現交互革命談何容易。
"LUI 的核心還是在于生态,Siri 有蘋果的 App Store 支持生态,經曆了十幾年的演進,也還沒有實現真正的交互模式革命,其他廠商談何容易?" 某手機系統開發工程師對虎嗅表示,語音交互模式肯定會因爲大模型加速落地,但仍不是某一家手機廠商或者某一個大模型公司可以實現的。
魅族的 All in AI 戰略
生态系統的構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如魅族的手機廠商,即使能在短時間内推出技術上領先的 AI OS 和 AI 設備,沒有一個強大且健康的生态系統支撐,這些技術創新最終也難以轉化爲市場成功。
換個角度講,蘋果的沉默,或許也是對 "All in" 戰略在成功率層面的警示。
當前市場上,無論是 Android 還是 iOS,其成功的背後都是龐大的開發者社區和豐富的應用生态。魅族要想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不僅要面對技術上的挑戰,更要在生态構建上下足功夫,這對于資源和影響力有限的魅族來說,無疑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當下 AI 技術尚未成熟,在功耗、成本、算法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行業頭部廠商也沒有進一步驗證 AI 手機市場方向的情況下,二三線手機廠商們貿然提出的 AI 手機,仍然有 " 賭 " 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