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趙曉晨
編 輯丨吳蓉
不久前閉幕的杭州亞運會上," 汪汪隊 " 在綠茵田徑場上狂奔撿鐵餅的一幕給許多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機器狗、AGV 叉車到巡防機器人,機器人創新産品正在不斷湧現,催生出豐富的應用新場景。
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 1700 億元。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是機器人上下遊各個環節的技術突破,其中上遊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又是關鍵所在。
日前,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走訪了一家位于佛山市順德區,專攻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機器人企業——廣東天太機器人有限公司。天太機器人主要向市場供應高集成度一體式機器人關節總成、高集成度 AGV 驅動輪、精密諧波減速機等産品,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佛山市 " 專精特新 " 企業。
自 2018 年起,天太機器人連續獲得天使輪、A 輪和 B 輪共三輪融資。其中,B 輪融資達到 1.8 億元人民币,由華登國際領投,泓生資本、龍光集團跟投。目前,天太機器人擁有 70 項發明專利、90 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 51 項外觀專利。
" 作爲民營企業,我們一直在緊跟市場的需求不斷發掘新的市場機遇,利用技術積累打造出産品的核心競争力。" 天太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總裁吳志誠表示,基于行業需求,天太機器人正向核心運動零部件更加集成化及模塊化方向進行研發攻關,從提供單一的機器人零部件到輸出标準化的模塊組件,不斷升級叠代産品,進而優化下遊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從整機轉向攻克 " 卡脖子 " 難題
2014 年,被稱爲中國的 " 機器人元年 ",機器人領域的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世界 500 強、上市公司紛紛搶灘布局機器人領域。就是在這一年,天太機器人注冊成立。
" 進入機器人行業以後,無論是整機制造還是系統集成,我們幾乎涉及過這一行業的所有環節。" 吳志誠說。創立伊始,公司隻是錨定機器人這一賽道," 當時的研發方向比較廣泛,産品是最普通的六關節類工業機器人。"
十年前,我國機器人供應鏈上遊的核心零部件深度依賴進口,國産化不足問題突出,減速機等核心部件都被國外廠商壟斷。具體來看,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諧波減速器是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其中,諧波減速機的精度、耐久性等性能水平直接決定機器人整機的性能,占機器人總成本 35% 以上。
" 高昂的成本是機器人整機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當時減速機等核心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一台負載 15kg 的六關節工業機器人的成本都達到了 8 萬元左右。" 吳志誠介紹。
正是由于進入市場前期經曆了關鍵零部件 " 卡脖子 " 問題,導緻議價權低、生産成本高和貨期長等情況經常出現,天太機器人的研發團隊于是投入更多人力、物力進行核心零部件諧波減速器的研發,開始走上自主研發生産的路子。
" 經曆過制造整機後,我們發現減速器和控制系統是永遠也繞不開的坎。一開始研發諧波減速機時,我們也是逆向學習,利用有限的資料邊學邊做。" 吳志誠回憶,公司的幾位創始人都沒有機器人行業的背景,隻能自己一點一點琢磨,或向華南理工等高校的教授請教,逐步攻克難關," 在材料、鍛造、熱處理、精密加工等多個環節都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測試,來驗證産品的穩定性。"
在曆經一年多的不斷研發後,2015 年,天太機器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諧波減速機終于面世。這款減速機經過穩定性、振動、精度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評估,能夠應用于 3C、家電、紡織、家居建材、五金等行業領域,并且适配組裝、上下料、塗膠、焊接等傳統工序。天太機器人也因此獲授廣東省機器人協會頒發的 " 廣東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突出貢獻獎 "。
像 " 搭積木 " 一樣組裝機器人
2020 年,經過多年實踐及業務積累,在攻克掌握了減速機、電機、結構、驅控等多種技術壁壘及制造工藝的基礎上,天太機器人開始探索機器人關鍵運動模塊的整合,進一步研發出模組型産品和關節總成系列産品,并且按照供需市場需求變化、技術變化,不斷叠代優化。
" 随着機器人産業技術的快速叠代,上遊供應鏈将不再以減速器、電機爲唯一核心,提供核心單元和方案的新一級供應商将迎來新的機遇。" 吳志誠表示,在過去十年裏,機器人市場都呈現出需求大于供給的趨勢,但未來機器人産品的進一步普及需要突破複雜場景下的 " 精密傳動 + 驅動 " 技術,也需要标準化産品來實現批量化生産和适配場景化應用,這意味着市場對于機器人硬件關節運動單元的依賴度将不斷上升。
基于對市場的研判,2022 年,天太機器人成功推出 " 智巧 " 系列關節産品以及 ZU 系列服務機器人智動輪。" 智巧 " 系列爲中空雙編碼一體化智能關節,體積小、扭矩大、精度高、通用性強,廣泛用于自動化、機器人、高精度設備等場景。
" 我們通過提供模組和關節,能夠讓客戶快速組合,應用在多種設備和場景上。" 吳志誠介紹," 智巧 " 系列關節産品将諧波減速器、電機、編碼器、驅動器等組件高度一體化集成,不僅在體積和性能之間盡可能達到最優比,同時也讓下遊客戶對于機器人關節的安裝和應用更簡單。
" 從技術融合的角度來講,将兩個不同的零部件組合在一起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以智動輪爲例,天太将不同的組件搭建出另外一個輪子,類似于樂高搭積木的玩法。" 吳志誠表示,對于天太機器人自身而言,産品矩陣的多樣性與整合模塊并存,能夠降低綜合成本,搭建自身産品的閉環,而對于下遊客戶來說,模塊組合具備靈活多樣性的優勢,而模組體積更小,機電性能更優,協同性更高,能爲主機增加更多的功能模塊讓出空間,提高下遊客戶的裝配效率。
今年 8 月,由天太機器人牽頭聯合行業知名企業、檢測機構、高等院校共同完成的《精密電驅動諧波齒輪模組通用技術要求》标準正式立項,這也是廣東首個立項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家标準。吳志誠介紹,該項标準将涉及一體化關節模組的通用機械與電氣技術規範建議,對電機、減速機、力矩等技術進行規範," 通過核心零部件的模塊化、标準化和通用化來推動機器人市場的發展。"
近三年,天太機器人營收總額保持每年近 50% 的增長率,預計今年的訂單總額同比增長約 100%,其模塊化産品主要銷往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的機器人本體和智能設備集成商企業,下遊覆蓋了立訊、藍思、海目星、牧星智能等國内知名的機器人企業和智能制造服務商。
" 在艱苦的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天太機器人以‘願意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作爲企業的底牌,與上下遊企業一起推進‘讓組裝機器人變得跟搭積木一樣越來越簡單’和‘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産化’的行業願景。" 吳志誠說。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