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1 月 18 日訊(記者 王涵藝)今年的雙十一,從 10 月 14 日拉開序幕到 11 月 11 日徹底結束,整整持續了 28 天之久。
随着這場 " 超級拉鋸戰 " 告一段落,消費者們紛紛回歸日常,但對女裝商家而言,挑戰并未随之落幕。
因爲,女裝退貨潮仍在繼續。
" 高退貨率 " 乃兵家常事
" 拉夫勞倫對不起了,第一次光顧,第一次退貨,感謝你在我湊單路上幫了大忙了。"10 月 25 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雙十一的購物心得,她發現那些單價較高、退換方便的奢侈品牌,意外地成爲了消費者利用大額滿減券的 " 湊單利器 "。
一個品牌,在電商平台上被促銷策略所 " 算計 ",這是今年雙十一期間,少有的 " 出圈 " 事件。
事實上,成爲湊單犧牲品的不隻是拉夫勞倫,優衣庫也成了退款的高發地帶,甚至開了 7 年、年銷 2000 萬的張大奕女裝店、周揚青等知名網紅店,因爲經常被當作湊單工具,甚至選擇在雙 11 前夕關閉。
不可否認,高退貨率已成爲電商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
根據艾瑞咨詢的最新報告,電商退貨率在過去五年中逐年上升,尤其是在服裝和電子産品類别。退貨原因多樣,包括商品描述不符、質量問題、尺寸不合适等。
同時,退貨率的上升也與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有關,如 " 試穿式購買 " 行爲的增加。
消費者王欣告訴藍鲸新聞記者,當摸不準哪件更好的情況下,她通常會都買回來,多件對比後,留下一件最滿意的。
另外,層出不窮的顔色差異、質量低劣等問題讓消費者感到失望,也是退貨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網友表示:" 主播身上穿的 1999 元的高奢品,而我穿的隻是 19 塊 9 的廉價貨,不退貨難道還留着嗎?"
在這個追求快速消費的時代,爲了快速上市新品,部分商家可能會壓縮從設計、生産到銷售的周期,這往往導緻産品質量的不穩定,而 " 爆品 " 的退貨率往往也最高。
這背後,映射出社會對速度的盲目追求,而忽視了對質量的重視。
" 牽一發,而動全身 "
此外,不斷上升的退換貨率,對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也構成了挑戰,北京青年報等多家媒體都曾報道過 " 利用運費險獲利 " 的灰色産業鏈—— " 專業退貨者 " 通過租賃倉庫,專門從事這種活動。
他們通過大量郵寄商品來尋找成本較低的快遞服務,将單件商品的快遞費用降低至 3-4 元,從而賺取運費險與實際快遞費用之間的差價。例如,新田警方破獲的一個三人騙保團夥,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内騙取了超過 70 萬元的運費險。
對于保險公司,退貨率的上升實實在在地增加了風險管理的難度。
有保險公司風控經理坦言," 退貨率的上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必須更加精細化地管理風險,以确保業務的可持續性。對于那些退貨率異常高的賬戶,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取消運費險服務。"
從前,得益于 " 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 和 " 運費險 " 的雙重保障,消費者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進行退貨,甚至享受免費退貨的便利。
然而,今年雙十一,許多消費者注意到,免費退換貨也沒那麽容易了。不少網友開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 " 運費險 " 被取消的經曆。
對此,藍鲸新聞記者從抖音某商家處了解到 " 運費險 " 被取消的具體原因," 由于有些買家退貨率高于 30%,保險公司系統會暫停其運費險服務。被暫停服務的買家沒有購買運費險的選項,同時也無法享受賣家贈送的運費險。"
魚目混珠帶來的結果就是,保險公司在識别頻繁的保險索賠是出于正常的退換貨需求,還是故意的騙保行爲時,面臨較大困難。
所以,在遏制保險欺詐行爲的過程中,普通消費者有時也可能受到波及,成爲被 " 誤傷 " 的對象。
" 爆買爆退 " 的結果是劣币逐良
實際上,女裝退貨率飙升,對誰都不是一件好事。
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在接受藍鲸新聞專訪時曾談到,一般退換貨三次以上服裝就會報廢。" 目前服裝品類的平均退貨率已經達到 70% 以上,時裝品類的退貨率已經達到 90% 以上。"
" 這是什麽概念?每次退換貨至少需要 15% 的成本,對商家而言,退換貨至少已經達到 80% 的運營成本,如何盈利?"
周成建直言,雖然今天消費者不喜歡可以退貨,但是如果憑借着無理由退貨欺騙了大量商家,那麽消費者的選擇範圍也會縮小。" 爆買爆退 " 的結果是劣币取代良币,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沒有好處。
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曾公開發表文章,呼籲相關部門采取行動,打擊與 " 運費險 " 相關的不當行爲。他指出,強制性的運費險政策不僅導緻退貨率激增,還催生了大量無實際成交的訂單,讓商家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他提到,目前電商平台的實際銷售額到賬率大約隻有 30%,而這一數字在三四年前是 60%。
在文章中,方建華詳細計算了服裝行業的退貨成本:每筆退貨訂單在沒有産生收入的情況下,商家需要承擔大約 15 元的成本,這包括了廣告費、包裝材料費和快遞費等投入,這些成本最終都化爲烏有。
如果銷售額達到 1000 萬,平均客單價爲 200 元,且退貨率保守估計爲 40%,那麽商家的損失成本将超過 30 萬元,如果将這些成本累積到每月,損失将超過百萬。
換句話說,對于商家而言,高退貨率意味着更高的運營成本和更低的銷售到賬率。
" 運費險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雙刃劍。一方面,它确實能吸引顧客,提高銷量;另一方面,高退貨率意味着更高的保險成本。我們不得不在提供優質服務和控制成本之間找到平衡。" 網店店主劉哥現在正經曆着成本與流量博弈。
而對于物流公司,雖然短期内增加了業務量,但長期來看,也需要應對退貨帶來的物流壓力。藍鲸新聞記者從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處了解到," 退貨率的增加确實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業務量。逆向物流已經成爲我們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但同時,我們也在尋求更高效地處理退貨的方法,以降低成本。"
面對當前的挑戰,各大電商平台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例如,淘寶推出了 " 退貨寶 " 服務,拼多多在 7 月份對其旗艦店的考核标準進行了更新,新增了一項 " 達标要求 ",即要求店鋪加入 " 拼多多消費者體驗提升計劃 "。此外,京東和抖音也在運費險方面進行了改進。
随着電商平台不斷創新和優化其服務,退貨成本的降低和消費者體驗的提升有了 " 盼頭 ",但專家表示,想要 " 調回 " 女裝電商的健康模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