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根一根草連起來,就是茂盛的草原。"
2021 年底,電影《奇迹 · 笨小孩》定檔,配合 " ‘奇’心協力 " 版海報,官微發布了這樣一條動态。幾個月後的概念海報中,電路闆元素巧妙地融進深圳的地标性建築,《奇迹》的故事原型,正是十幾年前的華強北。
然而," 茂盛 " 起來的華強北,一邊見證着蘋果與華爲在高端機市場上的無聲厮殺,一邊直視着自身命運的由盛而衰。
那些穿行于無數檔口的匆忙腳步,除了 " 搞錢 " 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可是,靠老本行 " 搞錢 " 越來越難了,怎麽辦?
圖源:北京商報攝
一、iPhone 已經不需要搶了,華爲 " 赢麻了 "
" 正在加班加點生産。"
9 月 25 日,深圳春繭體育館,對于不久前突襲式開售的 Mate 60 Pro 系列産品,華爲餘承東幾乎隻字未提,隻用這樣一句話草草概括。
但某種程度上,這句話産生了 " 一句頂一萬句 " 的效果。
加班加點生産的背後,是 Mate 60 Pro 系列産品現象級搶購的事實。而這種現象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四年制裁之後,華爲不僅突破封鎖回歸,還與老對手蘋果頂峰相見。
華強北,正是見證這種對決的另一片 " 戰場 "。
這裏沒有 " 正主 " 暗戳戳地較勁,也沒有雙方粉絲劍拔弩張的對壘,但一切早在消費者、檔口與黃牛之間的流轉中明碼标價,高下立見。
" 今年的蘋果都是虧錢的,‘遙遙領先’才賺錢。" 在遠望數碼商城一樓,陳喆經營着一家以零售爲主的檔口,銷售一些二手手機和相關的高仿配件。
圖源:北京商報攝
比起賽格廣場華強北 " 地标 " 一般的存在,遠望數碼商城的名氣要小一些。但在得知記者要去買手機的時候,一位當地居民直接建議," 往前走兩個紅綠燈,買手機要去遠望,買配件才在賽格 "。
陳喆坦言,iPhone 已經不需要搶了。
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這些檔口間,原價 9999 元的 256G 版本 iPhone 15 Pro Max,黃牛的出手價隻有 9700~9800 元之間。相比起來,往年 iPhone 發新機之後,高端版本的溢價情況至少要持續兩個月。
但這一次,iPhone 15 的高端款溢價情況隻持續了一天。而華爲 Mate 60 Pro 系列至今仍處于搶不到貨的狀态,即便黃牛也無能爲力。
說這番話的時候,陳喆的眼睛仍然緊緊盯着手裏的兩部手機,雙手不停地飛快滑動着屏幕,爲另一頭的需求尋找對應的報價。
在這裏,同時操作兩三部手機似乎已經成了檔口老闆的必備技能,那方小小的手機裏有密密麻麻的報價單,成爲串起華強北龐大電子生意的毛細血管。
對于供不應求的機型,零售檔口的貨源,一方面來自三樓的批發區,另一方面來自黃牛。黃牛從官網搶貨,或者從各處加價收貨,再加一層價格賣給檔口,最後由檔口加價賣給最終的消費者。
遠望數碼商城的門口,一位黃牛對北京商報記者聊起,剛開售的時候,原價 6499 元的 12G+512G 版本華爲 Mate 60 Pro 溢價隻有幾百元,但現在溢價後的價格已經達到了 8800 元左右," 往年蘋果溢價很嚴重,但今年情況出現了明顯的下滑,iPhone 15 Pro 隻有 256 版本還能溢價 1000 多,512 版本基本平進平出,其他還有破發的情況 "。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雅川青的 12G+512G 版本 Mate 60 Pro 時,一位檔口老闆拿出了櫃台裏的真機,然後在手機上打出了 8300 的數字,神秘地向記者介紹說 " 給你這個價 "。這部手機的數據顯示,機器已于 9 月 16 日激活。
二、從樓上到樓下,組裝一部 iPhone
"iPhone 15 發布的當天,這裏就已經有工廠拿到原版的蘋果 Type-C 接口數據線,并開始研究了。" 一位檔口的老闆告訴記者。
關于 iPhone,華強北曾流傳過一句高度的概括:從一座數碼城的樓上走到樓下,就能組裝出一部 iPhone。
華強北的神奇之處還遠不止于此。這位老闆向記者提到,華強北不少電子工廠都有國外的合作客戶,一旦蘋果出了什麽新産品,這些商家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這件産品,然後拆機研發,再配比出來。
圖源:北京商報攝
相比起來,賽格電子市場可以算得上是手機殼的主場。
李姐自己訂購的華爲 Mate 60 Pro 還沒等到有貨,她的店裏就已經擺出了不少 Mate 60 Pro 的手機殼," 我們是做出口生意的,模具本就要走在機器前面,而且我們的公司也早就拿到了真機測試出了相關的數據 "。
還有檔口直接貼出了一紙聲明:蘋果 15 系列包數據,歡迎拿樣。
兵貴神速,在華強北體現得淋漓盡緻。
但無論是華爲與蘋果的高端機決戰 " 映射 ",還是 iPhone 配件的神速 " 配比 ",都隻是這片市場衆多切面的一角。曾有人打趣,華強北的一場堵車,都能引發全國零售市場手機及配件價格的波動。
華強北商業區的前身,是生産電子、通信、電器産品爲主的工業區。上世紀 80 年代,華強北主要是從事 " 三來一補 " 加工業。1988 年,賽格集團在華強北成立了首家中國電子市場賽格電子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後全國各地的商家和企業敏銳地嗅到商機,紛紛進駐。
圖源:北京商報攝
如今面積隻有 1.45 平方公裏的華強北,卻聚集了賽格電子市場、華強電子世界、遠望數碼商城等全國聞名的交易市場。
他們見證了華強北的輝煌:騰訊的 OICQ 就起步于賽格廣場的五樓,神舟電腦、TP-LINK 路由器等知名品牌也都在這裏啓航。據不完全統計,從華強北至少走出了超 50 位億萬富豪。
而在微觀的視角裏," 一米櫃台 " 的吸金故事也打造出了人人都能賺錢的造富神話。
" 人在深圳,想要搞錢的欲望都會比在别的城市大。"
在與北京商報記者的交流間,華強電子世界的一家商戶如此感慨道。站在數碼商城林立的十字路口,繁忙感撲面而來:檔口夥計拉着載滿成箱貨物的推車,急匆匆地穿梭于街頭巷口,成爲華強北一道獨特的景象;夜幕降臨,無數隻大箱子堆放在臨街的店鋪門口,等待運往全國乃至世界的各處,路上的貨拉拉堵成一條長龍;國際物流、包裝用品的招牌排滿一條街 ……
圖源:北京商報攝
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轄區商事主體已突破 10 萬戶,較 2019 年增加 1.6 萬戶,增長超 17%,其中小微企業 6.7 萬家、個體戶 4.2 萬戶。截至 2022 年底,華強北有專業市場 35 家,商戶數量近 2 萬,批零業規上企業營收約 1340 億元,創下了電子商戶數量、營業面積、産品種類、年銷售額等 4 個全國第一。
三、不靠 " 山寨 " 靠什麽?
在外界的總結中,華強北的檔口更像是 " 前店 ",而珠三角産業鏈配套的高度成熟則提供了 " 後廠 ",在生産、分銷等環節的高效協同之下,形成了專業且細緻的産業鏈。憑借着這樣的優勢,華強北一度燃起了山寨機時代的輝煌歲月。
但曆史的發展不會一成不變,以市場爲絕對導向的華強北,也不可避免地被時代 " 逼着 " 前進,從芯片到礦機,場場不落。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追風中,華強北真的轉型成功了嗎?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圖源:北京商報攝
如今檔口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中,依舊充滿了 " 蘋果味 "。一排排擺着的手表、耳機、手寫筆,在外觀上與蘋果的産品幾乎無差。但在這裏,高仿似乎從不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
圖源:蘋果官網
在這裏," 二代 Apple Pencil" 隻要 120 元。有消費者與老闆來回拉扯幾輪,最終以 90 元的價格成交。消費者的猶豫在于這款筆是否擁有原版的壓感效果,而促使消費者作出購買決定的,是老闆熟練且肯定地回答,後者不斷強調,這款是原版 1:1 的複刻。
最終雙方以 90 元的價格成交。蘋果官網顯示,這款産品的售價爲 999 元。
而當年的山寨标簽,至今也仍影響着華強北的聲譽。在爲記者指路時,那位當地居民不忘提醒," 不敢保證這裏的機器沒有問題 "。他甚至建議,如果要買 iPhone,最好去世界之窗的蘋果專賣店," 華強北的專賣店都不一定是真的 "。
時代不等人,更不等 " 跟随 "" 模仿 " 的人。
圖源:北京商報攝
鼎盛時期的華強北,是全國經營商戶最多、産品最全、銷售額最高的電子商業街區。2008 年第十屆高交會上,華強北更是一舉拿下 " 中國電子第一街 " 稱号。
當時有報告稱,2008 年中國山寨手機的出貨量爲 1.01 億部,到了 2009 年,預計達到 1.45 億部之多。在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山寨手機更是尤其盛行。
但仿制鏈條的野蠻生長,也讓華強北遭遇了反噬。
2011 年開始,深圳有關部門給出了華強北的新注腳:" 品質華強北 "" 誠信華強北 "。同年,爲打擊假冒僞劣産品,營造良好市場形象,有關部門對華強北山寨市場展開嚴打。而在持續的高壓整治下,華強商圈出現一度 " 關、停、并、轉 " 潮。
與此同時,市場也開始向華強北施壓。蘋果手機逐漸興起,小米、OPPO、vivo 等品牌蜂擁而至,他們在質量和價格之間的内卷,徹底擠壓了山寨機的生存空間,連同華強北一起,印證了那句老話:市場抛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
圖源:北京商報攝
不管是市場的自發調整,還是城市的産業升級,華強北都面臨着轉型的必然結局。基于産業鏈優勢鼓勵創新,似乎是華強北轉型最合乎邏輯的一條路。
根據深圳晚報的報道,2017 年,福田區就曾發布《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計劃三年内投入 10 億元專項資金開展 " 十大行動 ",從産業空間、業态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扶持華強北創新發展,提升華強北商圈綜合競争力。
2018 年,福田區又出台了《華強上步片區産業空間供給側改革專項政策》以及支持專業服務業、時尚産業、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産業發展相關政策。
此外,街道還爲企業搭建上下遊關系,推動人才沙龍與賽格衆創空間、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等機構深度合作。截至當時,走出去的項目超 30 個,推動 " 個轉企 "200 餘家。2022 年前三季度授權專利數 1357 個,同比增長 6.2%。
四、總能趕上風口,卻總也留不住風口
華強北的轉型故事裏,還有不得不提的一筆—— " 電子廠的美妝改造 "。
2017 年,華強北在電子通信産品的更新換代中沒落了下來,因爲緊挨着香港,貨物流通方便,華強北把目标鎖定在了巨大的化妝品市場,一場轟轟烈烈的化妝品轉型随之開啓。
其中明通數碼城被看作是華強北向美妝方向轉型最成功也是最徹底的一個。
遠望商城旁邊的一條小巷往裏走,就能看到明通數碼城的入口。但在走訪期間,看到的消費者寥寥無幾。
面對記者的詢問,明通數碼城外的安保人員不耐煩地強調:" 現在生意不好了,以前人老多了。"
圖源:北京商報攝
轉折發生在 2020 年末。深圳海關緝私局聯合當地警方,在華強北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 6 億元的化妝品非法走私大案,抓獲犯罪嫌疑人 36 名,打掉走私團夥 4 個。
據悉,在此次打擊走私案中,華強北的明通、曼哈美妝城是重點場所。事發後,旁邊商城的美妝店鋪也驚慌失措,紛紛關門,連夜把貨運走,華強北的轉型也一并畫上了休止符。至今,明通數碼城的大廳裏還挂着 " 打擊走私 " 的條幅。
總能最快地趕上風口,卻總也留不住風口,華強北好像陷入了一種 " 宿命感 "。類似的故事還在重複上演,一位檔口老闆向記者回憶,最早他從事的是芯片行業,但因爲發覺 " 水太深 ",轉向消費類電子,從二手手機起步。
至今,他的櫃台裏依舊還擺着數部手機,但已經從真機變成了模型。要不了多久,這些模型也會消失在櫃台,爲其他智能手表、吹風機等産品騰地方。
放棄二手手機生意,一方面是因爲售後問題太多,另一方面是成熟的線上二手交易平台正把壓力無限傳至線下," 就像轉轉,它的機制已經相對建立得很完善了,我們這些小商小戶肯定競争不過他們 "。
《2021 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從 2015 年約 3000 億元快速提升至 2020 年的破萬億,預計 2025 年将達到接近 3 萬億的市場規模。乘風互聯網電商,二手平台也悄然興起,先後湧現出閑魚和愛回收以及轉轉等平台。
圖源:北京商報攝
入夜,華強北的步行街上亮起璀璨的燈光,夜市開始了。好像街上的每一個人,都與 " 電子 " 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系。
但又好像全然沒有聯系。
他們會在臨時擺起的小飯桌前聊起芯片行業的起起落落,也會談起自己在 IT 行業十幾年的兜兜轉轉。
買了華強北版 " 二代 Apple Pencil" 的消費者,最終還是沒能看到他最在意的壓感效果。他安慰自己,90 元還想買到什麽呢。幸運的是,檔口老闆爽快地同意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