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甲流 "" 奧司他韋 " 等關鍵詞頻登熱搜。冬春交際,氣候乍暖還寒,晝夜溫差起伏,季節性傳染病進入了高發和流行期。近日各大醫院接診的甲流等患者和兒童增多。
多地疾控部門陸續發布信息,對于甲流預防,均推薦接種流感疫苗。此外,北京上海等地制定了春季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推出流感防治的若幹中成藥和非藥物療法。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資料圖)
多地發布中醫藥防治方案
最近,多地疾控中心發文介紹本輪甲流情況。浙江省疾控中心發文稱,由于甲型 H1N1 流感近三年未在浙江省流行,疫苗接種率低,人群普遍易感。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也表示,尤其是很多兒童過去幾年沒有感染流感,缺乏感染後免疫保護,因此本輪甲流中,出現大量兒童感染病例。
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3 月 2 日發布的 2023 年第 8 周流感檢測周報稱: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a ( h1n1 ) pdm09 爲主、a ( h3n2 ) 亞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南、北方省份流感樣病例百分比繼續上升。本周共報告 390 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據新華社 3 月 1 日報道,多位受訪專家認爲,甲流和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全身症狀輕,而局部症狀重,表現爲低熱、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兩三天就可以恢複。而甲流全身症狀重,局部症狀輕,表現爲高熱、寒戰、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狀不明顯,出現并發症的比例較高。
據文彙報 3 月 5 日報道,在上海市衛健委、市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上海)牽頭制定《2023 年上海春季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提出了中醫藥對流感的認識,并針對成人和兒童制定了辨證論治的中藥方藥,推出流感防治的若幹中成藥和非藥物療法。
報道稱,中醫藥認爲流感屬于時行感冒範疇,根據傳統認識,診治多采用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體系和治法,注重扶正和祛邪分期、分階段聯合應用。流感大多都有自限性,經一般對症處理和中醫藥幹預後均可短期内痊愈。
這份方案制定了針對流感治療的兒童中藥協定方藥和中成藥,還提出了一系列簡便驗廉的中醫外治法,家長還可以通過食療,推拿、耳穴、敷貼和香佩療法等外治法開展中醫藥幹預,幫助孩子更快改善症狀,早日恢複健康。
此前,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也制定了《2023 年北京春季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要求各中醫醫療機構要根據診療需求和醫院實際,合理調配醫務人員,适當增設流感專台門診,按照固定處方預先調劑、集中代煎,盡最大可能減少患者就醫排隊。
同時,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還印發了《2023 年春季流感治療相關中成藥推薦目錄》,從疏風解表、清瘟解毒、疏風宣肺、化痰止咳、理氣和中等多個方面推薦了 36 款适用中成藥,包括連花清瘟膠囊等名列其中。
↑ 點擊可查看大圖
流感疫苗何時接種?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介紹,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最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藥物,目前最常用的是奧司他韋,需要在醫療機構開具處方購買,并遵醫囑服用。
"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症的風險。" 徐保平說,盡管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但在流感暴發時,不能采用疫苗預防的人群可采用藥物預防,即對符合預防性用藥指征的人員,建議在醫師指導下盡早服用奧司他韋。
" 建議 10 到 11 月完成疫苗接種。"據中新網報道,李侗曾建議首先考慮在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孩子、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議每年都接種。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管理與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主治醫師崔璨則表示,疫苗接種後,兩周左右可産生有效的抗體。如果正處于甲流流行期,及時接種疫苗也能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目前,我國現已批準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價滅活流感疫苗 ( iiv3 ) 、四價滅活流感疫苗 ( iiv4 ) 、三價減毒活流感疫苗 ( laiv3 ) 。其中,iiv3 包括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iiv4 爲裂解疫苗,laiv3 爲減毒疫苗;廠家涵蓋科興生物、長春生物、華蘭生物等多家企業。
圖爲 2022-2023 年度國内批簽發的流感疫苗廠家、類型、規格。來源:《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
" 由于流感疫苗在我國屬于第二類疫苗(居民自願、自費接種),因此,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流行病學檢測情況,接種三價疫苗足以有效應對包括甲流 2 個毒株 h1n1、h3n2,以及乙流 1 個毒株 victoria 在内的三種不同毒株了。" 據第一财經報道,一位傳染病學家說,從接種保護期來看,疫苗保護時間在 8 至 10 個月;而從接種時間來看,通常以每年 11 月至 12 月流感流行的趨勢來看,建議在 10 月份進行接種;此外,每年流感的流行期在 1 個多月左右的時間。
編輯 |魏文藝 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