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8 日訊(記者劉陽)時至今日,車企仍然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的 " 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的 " 靈魂論 " 邊緣自我拉扯。3 月 27 日晚間,廣汽集團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 AH8 項目由與華爲聯合開發變更爲自主開發,本次變更後華爲将繼續以重要供應商身份參與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及合作;項目總投資由 9.25 億元調整爲 12.33 億元,資金來源自籌解決。
" 我們不會像其他品牌那樣,未來在技術方面與供應商深度綁定。" 廣汽一位高層告訴記者,AH8 項目的車型開發已經成熟,接下來還是會以核心自主可控技術去布局市場,尤其 ICV 方面的能力接下來幾款車型都會依托自研的 AEP3.0 純電平台和星靈電子電器架構打造。" 廣汽作爲大公司,垂直整合還是有優勢,也很有必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形成企業的護城河。"
業内人士表示,從結果來看,華爲的 HI 模式将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夥伴;而對于廣汽埃安而言,其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上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主銷産品月均銷量保持過萬的水平,并不需要華爲的加持來打開市場," 背靠廣汽集團,廣汽埃安的自研能力并不遜色。雖然少了華爲的賦能,但實現了完全自主可控,對于未來适用更多車型也更有保障。"
早在 2021 年 7 月,廣汽集團公告,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與華爲 ( AH8 車型 ) 項目的實施。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将基于廣汽 GEP3.0 底盤平台、華爲 CCA ( 計算與通信架構 ) 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搭載華爲 HI 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聯合定義、共同開發,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一系列智能汽車,首發車型爲中大型純電 SUV。據悉,該項目總投資 7.88 億元,并計劃于 2023 年底量産。這也意味着,廣汽集團将成爲采用 HuaweiInside 模式合作的車企之一,即,搭載華爲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爲與合作夥伴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打造一個品牌,并在車身上打上 HI 标識。
然而,雙方的合作似乎并不順利。去年 8 月,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曾公開表示,華爲是大牌供應商,其價格比較高,也不受控,想跟華爲合作,會發覺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 爲了提升競争力,企業需要兩條腿走路,既保持開放,使用行業共有資源,又要布局核心技術研發。"
彼時,肖勇進一步解釋道,廣汽埃安未來想要真正掌握核心技術,除了要開放合作,還要 " 練好内功 ",比如三電核心技術、ICV、域控制器、智能座艙等等。" 在同華爲保持合作的同時,廣汽内部正在進行電池技術自研以及電池工廠建設,在三電核心技術、域控制器、智能座艙等方面努力建起自研體系,而在我們未來的規劃中,可能 70% 是市場采購和合作,30% 是自研。"
值得留意的是,在國内外與華爲達成合作的車企有比亞迪、奇瑞汽車、沃爾沃、北汽、江淮等 30 家車企,确認支持華爲 HiCar 的汽車已達到 120 多款,但截至目前,唯一大面積進入華爲渠道銷售的汽車品牌僅有賽力斯一家。
賽力斯曾表示,問界系列車型産品銷售額會全部計入公司營業收入,但 " 一歲多 " 的問界目前仍未扭轉賽力斯虧損擴大的趨勢。賽力斯 2022 年上半年财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内實現營收 124.16 億元,同比增長 68.14%,淨虧損達到 23.16 億元,同比擴大 226.29%。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依靠華爲強大的 ToC 銷售終端,問界的銷售體系搭上了快車道。相關數據表明,截至 2022 年底,華爲問界全國銷售網點 1155 家,環比上季度增加 40 家,覆蓋城市共 214 座。
" 華爲雖然強,但也不是無懈可擊。" 在前述業内人士看來,華爲遲遲不願意下場造車,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在整車工程方面的儲備還相對有所欠缺,而與華爲合作的賽力斯以及江淮,也都不是以整車工程見長的車企。
" 當前,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無非是産品力和品牌力的對決,對于國内相對強勢的車企來說,并不會輕易選擇智選車模式,畢竟将主導權拱手交出去,不符合這些車企的戰略布局。這也是爲什麽到目前爲止,華爲沒有和一個非常重要的整機廠全面深度合作的原因,大家都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