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招什麽樣的人,是有講究的。譬如根據崗位需要,在學曆和能力方面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意味着應聘人員的學曆和特長受到用人單位的審視。老實說,這種要求隻要不違背法理,旁人就無可多言。但最近,網傳山東華測機械公司抖音号發布通知稱,因爲張某事件,将停聘四川大學畢業生。此後該公司工作人員承認發過視頻,稱信息不妥,系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已删除視頻。
盡管原因也查找了出來,視頻也删了,但這事就跟沒發生過一樣嗎?作爲一家挺大的公司,發出這樣一個邏輯不通也有失體面的通知,非常奇怪。到底是工作人員所稱的操作失誤,還是有人刻意爲之,以示某種 " 正義 ",恐怕隻有公司内部人員自己清楚。
" 操作失誤 " 之論,其實非常牽強。任何一個正經八百的單位,在發出關于用人方面的通知時,必然經過相關審核程序。這個程序理應包括相關領導的簽字。作爲執行者的工作人員把操作失誤的内容私下發出來,理論上有可能性,但現實中恐怕很難實現,除非是相關工作人員 " 放飛自我 ",不打算在公司裏好好幹了。
必須指出的是,發布這樣一種通知,與法理不相符合。張某事件盡人皆知,對這起事件,人們擁有各自的看法,本屬正常。但是僅僅因爲張某屬于某校人員,就做出 " 制裁 " 性質的停聘決定,這是對招聘事務嚴肅性的荒誕 " 解構 ",是對川大學生的歧視。無形中,川大學生被以擡不上桌面的理由 " 連坐 " 了。他們明明和張某無關,明明是張某事件的局外人,卻僅僅因爲和張某 " 系出同門 ",便遭到如此嫌棄,這讓人無法接受。對招聘者來說,一旦做出這樣的決定,隻能說明他們是在把招聘當兒戲。發出這一通知的人,知曉川大學生的特點嗎?如果川大有學生非常适合該公司的崗位,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那麽,他們将會因此付出代價。
在 " 搶人 " 成爲各地發展大勢的氛圍中,對人才的了解和吸引,本該成爲一個負責任公司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位于山東,和川大距離甚遠。目前沒有信息說明,該公司過往招聘過多少川大的學生,占比多少,因而一家公司的停聘決定,對川大的 " 殺傷力 " 如何,也就存疑。假如該公司從川大招聘的大學生本就不多,甚至少而又少,那麽他們這樣做簡直可笑。
在流量時代,很多行爲都能帶來 " 聚焦效應 "。例如,英雄從高高的橋上跳下救人,可以獲得極高的人氣。而對準一個焦點,設法 " 蹭 " 一回,自然也能帶來某種 " 回報 "。然而,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換來正向的效益。如果做出有悖常理、令人氣憤的事,很有可能被反噬。這大概也是相關公司删除視頻的内在 " 動力 "。在就業不易的環境中,某些用人單位習慣了頤指氣使,好像自我掌握了主宰求職者命運的 " 密碼 "。這種傲慢心理值得檢讨。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對求職者,盡量多幫幫,少玩那些花樣,這不難做到。
貳拾柒号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