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他由于研究數據不完整,被認定爲學術不端,發表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他拒絕簽署撤稿協議,因爲團隊堅持自己的數據、分析和結論,并聲稱這些調查報告的發現存在錯誤。随後,他失去了工作,換了座城市,再度走上了學術之路,最終發了一篇 Nature 子刊證明了自己。
這段逆襲的經曆來自 Niels Birbaumer,他并沒有在争議事件中氣餒,反而用實力回應質疑。
2022 年 3 月 22 日,德國圖賓根大學 Niels Birbaumer 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題爲 "Spelling interface using intracortical signals in a completely locked-in patient enabled via auditory neurofeedback training" 的研究論文。本案例研究提供的證據表明,即使在完全閉鎖的狀态下,基于大腦的意志交流也是可能的。
他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建立在之前讓他名譽掃地的工作之上。Birbaumer 和合著者 Ujwal Chaudhary 表示,他們赢得了支持其 PLOS 報告完整性的訴訟。
" 我們的研究證明,患有閉鎖綜合症的人,并不是隻有一個沒有靈魂的身體,而是一個有意志和欲望的人。我們的 PLOS 生物學論文提出的異議很快就會被證明是正确的," 作者之一的 Chaudhary 說 " 這終于是我們的救贖了。"
Birbaumer 同意這項研究不僅僅關乎他的聲譽。"我們這樣做不是爲了好玩,也不是爲了推進技術,也不是爲了發表論文," 他說。" 我們做這些事是因爲我們希望這些人活着,即使社會不希望他們活着。"
遭人舉報被判定學術不端
堅持數據和結論而失去工作
2017 年,Birbaumer 在 PLOS Biology 上發表了引人注目的新聞,表明他和他的同事通過在頭皮上放置一個由電極制成的帽子,使四名因肌萎縮側索硬化而癱瘓的人能夠回答 " 是 " 或 " 否 " 的問題。當受試者報告說他們的生活質量很高時,這篇論文引起了學界極大的興趣。
但蒂賓根大學的一名舉報人聲稱該研究不可複制。德國頂級研究資助機構 DFG 調查了 Birbaumer 的工作,發現數據不完整,結果存在缺陷;它對 Birbaumer 和 Chaudhary 都實施了嚴厲的制裁。該機構還建議 PLOS 撤回兩篇關于該主題的論文。
Chaudhary 說,Nature 對他們手稿的同行評審過程花了大約兩年時間。Birbaumer 已經完全停止工作,但渴望洗清自己的名譽。
2019 年 12 月 16 日,在對舉報人最初提請作者機構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兩次調查後,編輯撤回了該出版物,稱作者參與了學術不端行爲,不過 Birbaumer拒絕簽署此撤稿協議,因爲他們堅持他們的數據、分析和結論,并表示他們打算采取法律程序來質疑調查報告中的發現,他們聲稱這些調查報告的發現存在錯誤。
DFG(德意志研究聯合會)禁止 Niels Birbaumer 在 5 年内申請其基金,或擔任 DFG 的基金評委。DFG 還表示将要求其退回在該研究中使用的經費。Birbaumer 由于學術不端事件後離開了德國,去了意大利,也就有了後來的背水一戰,成功證實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同樣是博士
這名武大教授也堪稱逆襲
自幼經曆過因貧困被迫辍學、差點跟随父親進城賣豬肉等境遇,他不放棄學習,最終考入華科成爲優秀的本科生、獲得專業直博生的名額、在馬裏蘭大學做博後研究、最終成爲了武大的一名教授,他的經曆鼓舞了無數心懷讀書夢的寒門學子。
武漢大學的這名教授陳朝吉,于 2021 年 10 月 28 日獲得全球 - 亞太區榜單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 獎項,他也是其中唯一一位來自武漢的青年學者。
圖:陳朝吉教授在 2021 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上做報告
陳朝吉出生于廣東省湛江雷州一戶普通農家。爲減輕家裏負擔,陳朝吉上小學時便經常下海撈魚摸蝦。12 歲時,小學畢業的陳朝吉因家貧被迫辍學,再到後來勤學奮進考入華科,堅定走上科研之路。
在馬裏蘭大學做博後研究期間,陳朝吉作爲團隊核心成員之一,與團隊成員一起展開了一年多高強度的反複實驗,不斷對 " 超級木材 " 的設想進行完善。最終,強度與鋼鐵一樣高,密度卻隻有鋼鐵的六分之一的 " 超級木材 "研究成果成功發表于 Nature 雜志,并入選 2018 年的 R&D100 大獎。
對于 " 超級木材 " 的應用前景,陳朝吉介紹:" 我們實驗發現多種木材都可以制成‘超級木材’,它可以阻擋子彈,也可用在大樓、汽車,甚至飛機上。"
未來人們會坐在用 " 超級木材 " 制作成的家具上,居住在用 " 超級木材 " 建成的房屋裏,甚至可以用 " 超級木材 " 制造汽車零部件,部分取代目前昂貴鋼材和合金制成的汽車零部件,這樣就可以降低汽車重量,從而達到更加省油省電的目的。
從農活、家務和昏暗的煤油燈下走出,他在物質匮乏的條件下,仍保持對知識求賢若渴的狀态," 這段成長經曆讓我更早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也更早意識到讀書學習機會的可貴,隻有努力奮鬥才會有收獲。" 陳朝吉說到。
雖然有很多學術光環,但陳朝吉認爲自己就是一名普通青年教師。" 數理方面有點天賦,比較勤勞,但我并不是拼命三郎式的人,我也有業餘生活,有家庭也有社交。"
在他看來,普通大學生成長爲科學家并不遙遠。隻要你熱愛所從事的專業,專注并持久堅持學習和實踐,自會有所收獲。樹立目标、堅定信念也是支撐個人持續努力奮鬥的動力。
今後,他将繼續深耕生物質材料的多尺度結構設計、功能化以及可持續利用等領域,助力國家碳中和目标實現,讓科技切實改善人們的生活。
博士的逆襲,從絕處逢生開始,從自幼對知識的渴望開始,他們堅毅的品格和時刻自我肯定的心态,就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