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張照
今年以來,汽車降價一波接着一波,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車企都卷入其中。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8 月份,上汽大衆、特斯拉、奇瑞、長城、蔚來、理想、零跑、哪吒、極氪等十餘家汽車廠商通過官方直降、限時優惠、限時補貼、下調新上市車型售價等方式加入到汽車降價行列。
在這一輪汽車降價帶動下,乘用車市場迎來銷售高峰。
乘聯會數據顯示,8 月份國内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 192.3 萬輛,同比增長 2.7%,環比增長 8.8%;零售銷量比 2017 年零售峰值年份的 8 月銷量要高 2%,達到曆史同期最好水平。此外,8 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 71.6 萬輛,同比增長 34.5%,環比增長 11.8%。
進入 9 月,多家汽車廠商降價延續,又有新的汽車廠商加入到降價隊伍中。其中特斯拉的 Model X Plaid 三電機全輪驅動版本最高降幅達到 15.1 萬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現在正是汽車廠商們秋季沖量的時候。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汽車降價表面上看是爲了去庫存,但從背後的邏輯來看,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業中車企數量太多,大概有四、五十家品牌,中國汽車産業也要面臨升級,降價則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手段,讓一些末尾的、規模較小的企業盡早出局。
8 月 " 淡季不淡 "
從乘聯會披露的 8 月零售數據來看,前十整車廠商合計零售銷量達到 113.41 萬輛,整體較 7 月份環比增長 5.88%;而前十新能源廠商合計零售銷量達到 56.98 萬輛,整體較 7 月份環比增長 11.4%。
乘聯會分析指出,8 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均提升明顯。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包括上汽大衆、特斯拉、奇瑞、長城、蔚來、理想、零跑、哪吒、極氪等在内的多家車企,8 月份先後通過官方直降、限時優惠、限時補貼、下調新上市車型售價等方式宣布旗下車型降價。
其中,上汽大衆 8 月 1 日率先對旗下 9 款 SUV 車型進行優惠降價,單車綜合優惠最高達到 6 萬元。乘聯會數據顯示,上汽大衆 8 月零售銷量 110033 輛,盡管同比減少 6.6%,但環比增長 10.03%。
零跑汽車緊随其後,同一天宣布旗下零跑 C11 和 C01 的 5 款配置車型至高下調 2 萬元。乘聯會數據顯示,零跑汽車 8 月零售銷量 14190 輛,同比增長 13.3%。
次日,奇瑞新能源推出 "8 月購車補貼 " 的官方活動,購買旗下小螞蟻、無界 Pro、QQ 冰淇淋三款車型可享受至高補貼 1 萬元。最終,奇瑞汽車 8 月零售銷量 71039 輛,盡管同比減少 5.8%,但環比增長 9.39%。
之後,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推出限時最高優惠 3 萬元的現金钜惠活動;哈弗枭龍系列重磅推出了 818 限時電商福利季,搶至高 12000 元禮券,更有下訂立享 2000 元抵 8000 元現金膨脹禮。最終,長城汽車 8 月零售銷量 69945 輛,同比增長 12.4%;其中,新能源車零售銷量 23319 輛,同比增長 103.6%。
8 月 5 日,哪吒汽車推出 " 七夕放價 " 活動,旗下 2023 款 520Lite 版以及 520 版等多款車型均大幅降價,最高降幅達到 4.9 萬元,參與活動的車主還将享受 8000 元金融貼息或置換補貼。銷售方面,哪吒汽車 8 月全系交付 12103 輛,環比增長 21%。
8 月 11 日,吉利旗下極氪汽車官方宣布極氪 001 部分配置限時立減 3 萬至 3.7 萬元,活動期限爲 8 月 11 日至 12 月 31 日。最終,吉利汽車 8 月零售銷量 127913 輛,同比增長 24.2%;其中,新能源車零售銷量 46144 輛,同比增長 29.7%;極氪汽車交付 12303 輛,同比增長 72%。
8 月 14 日,特斯拉官宣 Model Y 長續航版及高性能版售價調整,旗下 Model Y 長續航版起售價降爲 29.99 萬元,Model Y 高性能版起售價降爲 34.99 萬元,降幅達到 1.4 萬元;同時,Model 3 後輪驅動闆現車可享限時保險補貼;活動持續到 9 月 30 日。僅過兩天,特斯拉再宣布降價,對全新 Model S/X 現車售價進一步下調,用戶購車可享受 5.4 萬元至 7 萬元不等的價格優惠。
特斯拉的調價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降價推至高潮。
海通國際研報表示,特斯拉 Model Y 長續航 / 高性能版再降價,以價換量開啓三季度銷量沖刺,其中長續航高達 660 公裏的 CLTC 續航下探至 30 萬元以内,市場競争力有望大幅提升。
乘聯會數據顯示,8 月份,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 64694 輛,同比增長 87.5%,環比增長 105.88%。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理想汽車是下調新上市車型售價的方式變相降低售價,蔚來汽車則把優惠放在補能端。
8 月 1 日,蔚來推出限時購車優惠政策,8 月份支付定金購買新車的用戶,提車後可獲贈 30 張換電體驗券,換電體驗券可在支付換電訂單時用于抵扣全單金額;同時,對家用充電樁價格進行調整,最高降幅 2700 元。最終,蔚來 8 月交付新車 19329 輛,同比增長 81%。
8 月 3 日,理想汽車發布理想 L9 Pro,全國統一零售價 42.98 萬元,較此前理想 L9 Max 版 45.98 萬元的售價降低了 3 萬元。最終,理想汽車 8 月交付新車 34914 輛,同比增長 663.8%,旗下 L 系列三款車型月交付均突破萬輛,其中 L9 連續 12 個月蟬聯全尺寸 SUV 銷量第一。
此外,8 月份購買廣汽埃安 AION Y 全系車型均能享受至高 3 年 10 萬 0 息的限時金融補貼,以及價值 4999 元的充電樁及免費安裝權益,還有至高 6000 元的置換補貼等福利。最終,零售銷量方面,廣汽埃安 8 月份表現不俗,同比增長 92.7% 至 52057 輛。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8 月以來新能源車進店量小幅降低,随着特斯拉、極氪等新能源品牌促銷優惠活動開啓,疊加 8 月末成都車展的預熱效應,8 月有望儲備一批意向客戶,有望在 " 金九銀十 " 傳統旺季來臨後,快速轉化爲購車客戶,促成終端的交付量加速提升。
9 月持續
9 月,車企沒有停戈。
8 月 30 日,理想汽車率先推出限時保險補貼,在 8 月 30 日至 9 月 30 日期間定購理想 L9、L8、L7 任一車型并通過合作保險機構購買車險的車主,可享保險補貼 1 萬元。
此前,理想汽車 CEO 李想曾在 2023 春季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理想不會降價,消費者不能接受還不錯的品牌中大型 SUV 賣到 20 多萬。
由此看來,理想汽車應該不會直接加入降價大軍,而是尋求曲線優惠補貼的策略。
另一邊,特斯拉在 9 月的第一天再次祭出 " 王炸 ",大幅下調全新 Model S/X 售價。
Model S 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售價下調 5.6 萬元至 69.89 萬元,三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 13 萬元至 82.89 萬元;Model X 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 9.8 萬元至 73.89 萬元,三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 15.1 萬元至 83.89 萬元。
此前,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在二季度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如果整體經濟環境不穩定,特斯拉還會繼續降價。
同一天,蔚來、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廣汽埃安等新勢力車企也紛紛跟進。
蔚來 9 月支付定金購買新車的用戶,提車後可獲贈萬元購車禮包,除 30 張換電體驗券外還有 2000 元車商城抵用券、價值 4560 元的 NOP+1 年免費使用權和 10000 購車積分。
小鵬汽車推出全新 P7i 車型限時購車優惠政策,消費者購車可任選 24 期 0 息或 10000 元尾款減免購車方案,同時價值 6000 元的丹拿 Confidence 系列原裝音響免費升級,最高可省 2.4 萬元。
零跑汽車緊随其後,同一天宣布旗下零跑 T03 系列車型至高可享 1 萬元官方補貼。
廣汽埃安旗下昊鉑品牌首款車型昊鉑 GT 宣布下調價格,原 710 後驅超充版車型售價下調 2 萬元至 23.99 萬元,同時新增兩款售價爲 25.99 萬元的新車型 710 後驅超充 Pro 版和 710 後驅超充七翼版。
随後,吉利汽車、比亞迪、奇瑞汽車、長城汽車、一汽大衆、上汽通用等傳統車企也紛紛推出限時優惠。
吉利汽車宣布熊貓 mini 車型開啓限時優惠購車活動,9 月 21 日前購買可享受限時現金補貼至高 10000 元;比亞迪官宣 9 月 2023 款元 Pro 購車可享 2000 元抵 8000 元購車款;奇瑞新能源宣布,購買旗下車型最高可以享受到 1 萬元的新能源下鄉重點推薦車型購車補貼;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再推限時最高優惠 3 萬元的現金活動。
一汽 - 大衆旗下 ID.4 CROZZ 限時優惠價 14.59 萬元起,限量 3000 台,優惠力度近 5 萬元;上汽通用别克限時優惠政策,包含至高 19999 元購車限量抵用券、9.9 元抵 1000 元限量膨脹金和限時至高 70000 元購車優惠;上汽通用雪佛蘭旗下多款車型宣布降價,降幅爲 1.5 萬至 6.5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9 月 12 日,華爲深度參與的 AITO 問界新 M7 系列正式上市,起售價爲 24.98 萬元,相比老款車型,起售價下調了 4 萬元;同時,10 月 7 日前下訂的消費者還可獲贈價值 3.3 萬元權益。
僅過一天,9 月 13 日,問界汽車披露,問界新 M7 的訂單已經突破 1.5 萬輛。
聯儲證券研報表示,多車企推出新車型,并開啓新一輪價格戰," 金九銀十 " 競争加劇。
張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未來行業必須要優勝劣汰,到 2025 年,中國可能有 30 家到 40 家汽車品牌活下來,到 2030 年,中國可能有 10 家到 20 家汽車品牌活下來,其他規模較小的車企可能會陸續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