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科技投資熱持續高漲的當下,專精特新企業越來越成爲重要抓手。
鑒于此,36 氪特推出《專精特新》專欄,深度挖掘和報道全國各地的專精特新公司。我們希望通過對近 1 萬家全國級、10 萬家地方專精特新的深度覆蓋,以媒體視角見證制造強國的崛起。 歡迎相關專精特新公司聯系 36 氪進行報道。
這是我們第四期―山東華光光電,一家激光産業上遊公司,某些産品完成了國産替代。
文|趙春雪
編輯|彭孝秋
6 月 29 日,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光電」)遞交招股書,拟在科創闆上市。但不到一個月後(7 月 21 日),「華光光電」向上交所申請了中止審核。
關于中止理由,交易所依據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條第(六)項規定,即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核,理由正當并經本所同意。在上交所官網,也是出現在中止及财務更新欄,應該還會再次更新提交。
「華光光電」2016 年曾在新三闆挂牌過,2019 年摘牌後便開始沖擊主闆 IPO。如今看來,IPO 之路頗爲不易。
作爲較早涉足激光芯片領域的科技公司,「華光光電」成立于 1999 年,目前主要産品爲半導體激光芯片、巴條、器件和模組,已形成單芯片器件、疊陣模組、光纖耦合模組三大産品線,廣泛應用于測量傳感、先進制造、醫療健康及科研與國家戰略高技術等領域。部分産品技術指标達到國内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代表客戶
業績方面,2020-2022 年,「華光光電」營業收入分别爲 1.85 億元、2.85 億元、3.18 億元,同比增長 53.46%、11.59%,增速下滑明顯。
業績表
淨利潤方面,對應爲 2916.86 萬元、5489.96 萬元、3680.89 萬元,同比增長 88.21%、33.14%,增速下降了 55.07%。同時也能看到扣非後的淨利潤波動大。
對于波動原因,「華光光電」在招股書中解釋到,2021 年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受益于下遊測量傳感、醫療健康、先進制造等領域需求增長。而 2022 年,下遊消費電子、外貿出口等終端需求下滑,加之業内競争加劇。
雖然「華光光電」目前的盈利能力不太穩定,但外部環境向好,國産化替代加速及利好政策的不斷湧出,都爲「華光光電」提高盈利能力,拓展增量業務提供更多機遇。
行業起伏變幻,蟄伏多年,卷土重來的「華光光電」能否如願等到 " 鍾響 "?
山大和山工大實驗室裏闖出的 IPO
「華光光電」的故事要從與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産學研合作開始。
1999 年 11 月,「華光光電」正式創立。成立之初,公司的任務和目标便是以産學研結合的形式承擔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重大關鍵技術項目 " 半導體發光器件外延工藝及管芯制備 " 的研究。其中山東大學和山東工業大學分别以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外延生長技術和半導體激光二極管技術入股。
這個項目在 2002 年獲得了國家的驗收,自此「華光光電」也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但戲劇性的是,如上市經曆一般,「華光光電」的成長曆程也充滿波折。
2000 年,尚在萌芽期的「華光光電」就迎來了第一次考驗。北京大學的校辦企業欲将「華光光電」納入收購範疇,但鑒于這家企業并未涉足過光電子産業,缺少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華光光電」拒絕了收購。
這是「華光光電」的第一階段。走進市場後,其又花了 13 年實現量産和規模化,包括建成和完善半導體激光器外延材料生長、芯片制備和器件封裝生産線。這是第二個階段。
但 2015 年,華光有限與浪潮華光完成業務重組後,「華光光電」主業才真正穩定下來。
圖源招股書
從整個激光産業鏈來看,「華光光電」所研發生産的半導體激光器器件及模組處于産業鏈的中上遊,但激光器的發展很受下遊應用需求的牽動。
圖源招股書(單位:萬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華光光電」第一大來源是單芯片器件,2022 年貢獻 43%。此前占比更高,超過 60%。可以看出,單芯片器件的占比在逐步減少,也維持在 1.3 億元左右的規模。
具體産品來看,「華光光電」生産的 808nm 信息類激光器在工作電流和最大工作溫度兩個核心性能指标上具有顯著優勢,銷量也保持業内領先水平。其中,典型産品 808nm 300mW 激光器工作電流低于國内外同類産品,工作溫度可達到 85 ℃,大規模應用于車載等對工作溫度要求較高的領域。
「華光光電」的單芯片器件出貨量最大,去年出貨 7907 萬隻,客單價在 1.67 元。具體來看,2020-2022 年,單芯片器件收入占比爲 73.99%、63.75%、42.52%。
模組這個新曲線增長快,但依賴度高
從招股書也能看到,「華光光電」的第二曲線——模組業務增長迅速。2020 年占比還隻有 20%,2021 年增長至 27%,2022 年達到 45%,一舉超過單芯片器件業務。
「華光光電」的模組分爲疊陣、光纖耦合,其中疊陣模組的客單價是光纖耦合的近 3 倍。而且疊陣模組的單價已從 1369 元 / 隻漲到 1826 元,光纖耦合模組基本維持在 400-500 元 / 隻。兩者去年的銷量分别爲 14.8 萬隻、4.2 萬隻。
從收入貢獻來看,相較于 2020 年,2022 年的疊陣模組收入金額也實現 5 倍增長。「華光光電」表示,是由于公司承接 L 科研院所對原材料國産化替代的需求,因此,公司 2022 年應用于科研與國家戰略高技術領域的微通道疊陣産品銷售金額較上年增加 4297.04 萬元。
而這一變化也反映在 2022 年的前五大客戶上。其中,L 研究所以 8.36% 的營收比例占據首位。但這或許也埋下隐患,一旦 L 研究生不再續單,「華光光電」就需要尋找新的替代大客戶。畢竟其已經按照 2022 年的 115.05% 産銷率搭建了産線,不可逆。
前五大客戶
事實上也确實看得出,在前五大客戶中,新增客戶越來越多。2021 年新增 2 家,2022 年新增 3 家。整體上,「華光光電」2020-2022 年前五大客戶占營收比分别爲 23.51%、25.16%、24.94%。
雖然占比浮動不大,産品應用領域也較爲豐富,不斷拓展新的産品應用領域。但在降低個别客戶需求變動對公司總體收入影響的過程中,也提高了銷售費用,增加了産能浪費的風險。
不僅如此,頻繁變動主要客戶也将加劇未來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下遊發展态勢對公司産品需求和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華光光電」的主要産品除疊陣模組外,單價大多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除此之外,淨利潤構成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來源于政府補助的 " 貢獻 "。
所以盡管「華光光電」營收規模在持續增長,但能否穩定盈利無疑是考量企業持續造血能力的重要指标。
臨陣 " 換帥 ",浪潮集團爲大股東
在報告期内,「華光光電」共發生了 14 次股權變動。最近一次轉讓是今年 5 月,轉讓價格爲 24 元 / 股, 對應估值約爲 15.04 億元。
其中,2020 年 8 月,泛海願景分别與山東九信金融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巴龍國際服飾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合計以 2792.7 萬元換得股份 1.95%,每股均價 22.7 元。
2022 年 9 月,南浔興證分别與張韬、國惠興魯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 3445 萬元換得股份 2.08%,每股均價 26.5 元。
2023 年 5 月,深創投旗下紅土基金以 24 元 / 股,将持有的 47.6 萬股股份全數轉讓,退出股東序列。但深創投仍爲第七大股東,持股 3.17%。
除股權頻繁變動外,「華光光電」在 IPO 前夕 " 換帥 " 也引發市場關注。
天眼查信息顯示,6 月 22 日,「華光光電」的法定代表人由肖成峰變更爲吳德華,而肖成峰則變爲了顧問,頗有退居 " 幕後 " 之意。雖然在公開渠道關于現任董事長吳德華的信息沒有過多報道,但在招股書中抽絲剝繭後發現,1984 年出生的吳德華,23 歲便進入「華光光電」工作,9 年間先後擔任紅光外延部技術員、紅光外延部部長助理、副部長等職務,這也很好地解釋爲什麽「華光光電」專利發明人一欄中,常常出現吳德華的身影。
2019 年至 2023 年,吳德華從 " 幕後 " 走到 " 台前 ",先後任職浪潮軟件甘肅區總經理助理、江西區副總經理、江西區總經理,豐富的經曆不僅爲任職「華光光電」董事長打下鋪墊,也是爲沖刺科創闆的「華光光電」注入新鮮血液。
不僅如此,在吳德華以及「華光光電」的多位董事、高管簡曆中都不乏浪潮集團的身影,但「華光光電」與浪潮的淵源不止于此。
股權結構
從股權結構來看,在 IPO 前夕浪潮光電仍以 50.96% 持股爲最大股東,而浪潮光電則是浪潮集團旗下孫公司。由此看來,無論是企業的主要人員構成,還是企業的長久運轉,都與浪潮集團難以剝離。
兩次排隊敲鍾的「華光光電」,這一次,最終能否成功上市?一切還未可知。